功夫偶像

出版時間:2010-1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作者:里昂·漢特  頁數:295  譯者:余瓊  
Tag標簽:無  

前言

在進入21世紀全球化的圖像時代后,電影明星早已滲透大眾文化的諸多層面,從書刊的封面、插圖,街道、地鐵的招貼,到電視、網絡的影像,明星不停地為商品、政治,也為自己做廣告,其“廣而告之”的特殊魅力似乎無所不在,無處不靈。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就是一個眾星拱月、皆大歡喜的明星(電影、體育、媒體、政界)表演。然而,與日常生活中多見不怪的追星現象相反,明星研究作為一個學術領域卻起步甚晚,明星的象征意義也不如人們想象得那么不言而喻。2005年5月美國《新聞周刊》的封面女郎是章子怡,目的是吸引英文讀者思考這么一個政治問題:“中國是下一個世界超級大國嗎?”青春靚麗的女性形象配上背景中北京的長城和上海的東方明珠,章子怡就這么成為西方主流媒體心目中代表“新中國的面孔”,但這個新的中國形象(女性)所代表的是什么?與以往的中國形象(男性、女性)有什么差異?在西方了解中國的歷史中,中國與外國的明星所扮演的又是什么樣的角色?顯然,明星研究所關注的類似問題不僅涉及娛樂消遣,也不僅限于通俗文化。經過30年的發(fā)展,明星研究成為一個跨學科的領域,考察電影、藝術、文化、社會、政治、經濟、傳播之間錯綜復雜問題。

內容概要

  本書以功夫明星為主線,全面回顧了20世紀70年代至今的武俠/功夫電影,深入探討了華語功夫電影對于電影、電視及電腦游戲等全球通俗文化的影響?!肮Ψ蜃鳛榭缥幕F象”、“表演/影星/動作指導”、“電影/技術/身體”是本書三大中論論題。作者詳細剖析了“少林寺電影”、“克隆李小龍”、“中國功夫電影人在好萊塢”等研究個例,從表演美學與電影技術雙重角度將功夫電影定主義為一種具有獨特歷史文化內涵的身體類型電影(body genre)?! ”緯俏鞣降谝徊繌膶W術批評的立場系統(tǒng)化、理論化地闡述功夫電影的專著,西方評論界推薦此書為功夫電影研究者與愛好者的必備讀物。

作者簡介

  里昂·漢特,英國布魯內爾大學影視專業(yè)資深講師。

書籍目錄

前言中國往事武打電影:界定與演變“可是仍然……”:亞洲迷戀,坎普趣味與狂熱影迷追尋“本土化”:民族化/跨國化與殖民主義/后殖民主義電影、技術與“消失中的”功夫身體第一章 高超的招式/高明的謊言    ——香港武打電影的表演性與“真實性” 武打作為表演 文獻的真實:黃飛鴻、劉家良與《暴力的冥想》 電影的真實.:李小龍、“超級腿王”與“毒物” 身體的真實:成龍與洪金寶 “現場化”功夫明星:真實性與“氣韻” 強化真實:威亞與替身第二章失火的天堂    ——少林寺神話 《少林子弟》:張徹少林電影中的“英雄主義”男性氣質 知識與閾界:三十六房與超越 作為反文化原型的少林寺:《功夫》 佛已樂在地獄:失火的天堂之神秘寺廟 “讓寺院養(yǎng)活寺院”:少林遺產工業(yè)第三章 歸去來兮——《死亡游戲》、《神威三猛龍》及其他后李小龍作品 龍的克隆 龍的故事 寶塔上的幽靈第四章 肥龍與醉拳    ——功夫喜劇 “打斗”與“追逐”:敘述、諧趣與喜劇功夫 “為蘇乞兒放的屁”:功夫狂歡 仁者過時了:無賴、流浪漢與聰明人 清醒起來:《醉拳》第五章 女性主宰?    ——隱藏的蛟龍與“致命的中國娃娃”  “鐵掌旋風腿”與“長輩”:茅瑛與惠英紅 性別偏移的復仇女神:林青霞 撥去武當峰:《臥虎藏龍》第六章 最后一個中國英雄? ——李連杰與新浪潮功夫電影兩個英雄:黃飛鴻與方世玉 帶著愛來自北京:“屬于”或者“不屬于” 重拍《精武門》:《精武英雄》 第七章 跨國之龍與“亞洲武器”    ——功夫與香港電影移民 遭遇中國——最初印象:李小龍及其后繼者 來到美國:成龍個案 龍吻:李連杰在好萊塢 “天下”:逃離好萊塢的《黑客帝國》第八章 “我會功夫!”    ——數字復制時代的武打 縱情跳躍:武打電影與游戲 下載真實性:《鐵拳》系列 從威亞夫到網絡夫:視頻(游戲)殺死了功夫明星?后記功夫重裝與升級影片目錄參考書目索引

章節(jié)摘錄

插圖:第一章 高超的招式/高明的謊言飛鴻(李連杰飾)最近一次遭遇現代技術是在《黃飛鴻之三:獅王爭霸》(1993)的一系列表現“未來沖擊”的場景中。如通常一樣,這種沖擊是由他的西化的情人十三姨(關之琳飾)苦心安排的。在前兩集中,照相機已經惹了不少麻煩。當第一部攝影機進入廣東,連黃飛鴻這樣的儒家宗師也難以抵御其誘惑,被哄到鏡頭面前去擺弄拳腳。其弟子梁寬更是令人驚訝地預言:“我們今后可以通過電影教授功夫?!钡@種將盧米埃爾兄弟的電影技術與邵氏兄弟的本土功夫相嫁接的嘗試并非無懈可擊。短片放映時,觀眾發(fā)現梁寬的降格拍攝無意中使黃飛鴻的動作以快到近乎滑稽的速度表現出來。當黃父黃麒英驚嘆于他兒子非凡的速度并懷疑其真實性時,他預言了即將到來的功夫影迷現象。將廣東民間傳說與90年代的動作巨星相結合從而回顧性地創(chuàng)造出第一部功夫電影——這個片斷充滿了機智的改良主義。然而,黃師父的電影之旅也表達著武打傳說與電影技術之間從一開始就錯綜復雜的關系。

后記

這本書強調,功夫(從最廣義而言)是一種打斗技巧,同樣重要的是(如果不是更為重要),它也是一種表演藝術。這門藝術中“武”的成分在高技術武器時代受到嚴重危害,有人也許會說,這種危害來自對“武’’的稀釋,一個西化的教育工業(yè)提供速成的自衛(wèi)課程而造成的稀釋:這兩種現象并非完全沒有關聯(lián)。正如我們看到的,作為表演藝術的功夫與技術息息相關:從早期的武俠片到先進的電影制作視頻特效,再到電腦成像技術與動作捕捉。然而,我希望我的研究表明,中國武打一直以其彈性以及變化與適應的能力為特色。對一個從歷史文化角度來講已經過時的類型片(或者,至少,《臥虎藏龍》與《英雄》將其推進到某種“后”階段),我在完成這本書的最后階段不得不做的最后的信息更新量之大令人吃驚。李連杰、成龍、楊紫瓊、袁和平,《黑客帝國》續(xù)集及游戲,等待打入西方市場的《英雄》(已經通過影碟流傳)——功夫似乎無所不在。所以,它的未來是什么樣子呢?整理過去仍然是中國武打片未來要做的一件重要的事。最令人興奮的進展是去年邵氏開放他們的武俠片庫藏,允許香港的天映娛樂有限公司將他們的760部電影進行數碼修復后制成DVD重新發(fā)行。其中許多是功夫劍俠經典,除了見于“灰色”市場中多次翻錄的錄像帶上,已經失傳很久了。

媒體關注與評論

本書介紹功犬電影以及20世紀70年代至今圍繞該類型的各種計論,機智風趣、引人入勝。動作電影愛好者的必讀之書!    ——裴開瑞(Chris Berry) 英國倫敦大學中國電影研究專家  中國功夫,西方視角。一個西方“影迷”的功夫想象。一種跨文化視野中關于中國功夫電影的不同言說。    ——陳曉云  北京電影學院電影學系教授  從文化層面探討香港功夫電影,這是迄今為止最有深度的一部著作,是對已有的功夫電影研究的一次有效的學術更新。從上世紀70年代初香港功夫電影的發(fā)軔,到它如何匯入全球化的浪潮,以及不斷發(fā)展的美學與技術對功夫電影的改造,本書提供的案例驗證了功夫電影的跨文化影響,讀者既可以從中了解跨國想象中功夫,也可以從英國學者對功夫電影接受的闡釋中得到諸多啟示。    ——陸紹陽  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

編輯推薦

《功夫偶像:從李小龍到》:西方第一部系統(tǒng)闡述功夫電影的專著,評論界推薦功夫電影愛好者必備讀物。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功夫偶像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4條)

 
 

  •   可以了解到更到自己不知道的事情
  •   書中以西方人的觀點品論了上世紀六十年代以來香港武俠和動作電影的發(fā)展,書的內容是不錯,但是唯一不好的是太多電影專業(yè)術語,不太容易理解。
  •   這書能便宜些就好,七折也行
  •   外國人研究中國的武俠,差得遠了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