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10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作者:馮友蘭 頁數(shù):190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中西哲學小史》以中西哲學史上的杰出人物為線索,系統(tǒng)精煉地講述了從孔子到王陽明這一時期中國哲學的發(fā)展歷程和從亞里士多德到康德這一階段西方哲學的發(fā)展演變。它第一次把作者對中西哲學的精湛見解、獨特創(chuàng)見融為一體,展示了其宏大的哲學體系。它也是一部極宜于大眾學習中西哲學史的經(jīng)典入門讀物。
作者簡介
馮友蘭,哲學家,教育家。早年留學美國,生前長期在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教授。有《馮友蘭全集》行世。
書籍目錄
第一部分 中國哲學小史第二部分 西洋哲學史
章節(jié)摘錄
插圖:孟子言義理之天,以性為天之部分,此孟子言性善之形上學的根據(jù)也。荀子所言之天,是自然之天,其中并無道德的原理,與孟子異;其言性亦與孟子正相反對?!缎詯骸菲眨骸叭酥詯?,其善者偽也。”所謂性及偽者,《性惡》篇日:“不可學,不可事,而在人者謂之性。可學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謂之偽。是性偽之分也?!薄吧匀徽咧^之性。”(《正名》篇)性乃屬于天者。荀子所言之天,既為自然之天,其中無理想,無道德的原理,則性中亦不能有道德的原理。道德乃人為的,即所謂偽也?!缎詯骸菲眨骸敖袢酥裕泻美?,順是故爭奪生,而辭讓亡焉?!时貙⒂袔煼ㄖ?,禮義之道,然后出于辭讓,合于文理,而歸于治。用此觀之,然則人之性惡明矣,其善者偽也。”人性雖惡,而人人可以為善?!缎詯骸菲眨骸巴局丝梢詾橛?,曷謂也?日:凡禹之所以為禹者,以其為仁義法正也。然則仁義法正,有可知可能之理。然而途之人也,皆有可以知仁義法正之質,皆有可以能仁義法正之具,然則其可以為禹明矣……今使途之人,伏術為學,專心一志,思索熟察,加日懸久,積善而不息,則通于神明,參于天地矣。故圣人者,人之所積而致矣。”陳澧日:“戴東原日:‘此與性善之說,不唯不相悖,而且若相發(fā)明?!ā睹献幼至x疏證》)澧謂途之人可以為禹,即孟子所謂人皆可以為堯舜,但改堯舜為禹耳。如此則何必自立一說乎?”(《東塾讀書記》卷三)然荀子以為人皆有可以知仁義法正之質,能仁義法正之具,孟子則以為人即有仁義法正。
編輯推薦
《中西哲學小史》:北大大課堂。大眾學術傳播經(jīng)典 大師與大眾的相逢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