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8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作者:王傳飛 頁數(shù):377
Tag標簽:無
前言
《樂府詩集分類研究》是我主持研究的北京市“十五”社科規(guī)劃項目和北京市教委重點項目(2003-2005)“《樂府詩集》研究”的研究成果。在即將面世之際,作為項目主持人,有許多感想。這些感想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那就是建構現(xiàn)代意義上的樂府學是當代學人的重要學術使命?! 稑犯娂肥且徊可瞎胖撂莆宕鷺氛潞透柚{總集,囊括了趙宋前除《詩經(jīng)》、《楚辭》以外的絕大多數(shù)歌詩,其價值完全可以和《詩經(jīng)》、《楚辭》等典籍相媲美。如明人毛晉在翻刻《樂府詩集》時就說該集“采陶唐迄李唐歌謠辭曲,略無遺軼,可謂抗行周雅,長揖楚辭,當與三百篇并垂不朽”。然而,有關《詩經(jīng)》、《楚辭》的研究已經(jīng)非常深入,早就成為專門之學,唯獨對《樂府詩集》的研究,學人關注遠遠不夠,更不用說成為一個專門之學了。這一情況說明,人們對樂府學的概念還很不清晰。筆者不揣淺陋,愿將有關建構樂府學的思考貢獻給大家,吁請更多學人加入樂府學研究行列。
內容概要
相和歌是漢樂府歌詩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種藝術樣式,其流風遺韻至唐代而不絕,對魏晉六朝乃至隋唐詩歌都產生了重要影響。因而,凡是治漢代詩歌者,莫不對相和歌給予特別的關注。細究起來,有關的研究大致又可以分成兩大方面,一是對相和歌曲音樂方面的研究,一是對相和歌辭文學方面的研究,各自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豢煞裾J的是,面對這一極具代表性的漢代歌詩藝術樣式,以往的研究遠遠不夠。這一方面是由于歷史資料有限,特別是由于受古代技術的限制,沒有把相和歌藝術表演的完整過程記錄下來,因而我們今天再已無法目睹、更無法復原其原始的藝術狀態(tài),這自然會大大地影響后人的研究。而另一方面則是由于我們對它的藝術本質缺乏深入的思考。本來,相和歌屬于詩與樂相結合的藝術,音樂與詩在它的身上合成一個完美的整體,按照漢代人自己的說法,應該把它們稱之為“歌詩”,即可以歌唱的詩??墒?,由于其最初表演的音樂形態(tài)已經(jīng)消失,只留下作為當時演唱時所用的相和歌辭,所以,學者們自然把研究的重點放在了文學文本之上,把它們等同于一般的詩歌作品。這在當初也許是出于無奈,但是隨著歷史的推移,關于它的文學文本研究便成為主導方向。這期間,雖然有楊蔭瀏、朱謙之、逯欽立、王運熙、曹道衡、王小盾等人對于其音樂的表演形態(tài)、特別是關于相和諸調曲之間的演變等問題做過深入的探討,以至于使之成為一個相當專門的音樂史問題,但是,他們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已經(jīng)與相和歌的文學研究無關,分屬于互相獨立的兩個不同的研究領域。
書籍目錄
總序序言緒論第一章 滋生相和歌藝術的漢代新音樂文化第一節(jié) 漢代音樂藝術生產的雅、俗取向之變第二節(jié) 漢代主流器樂文化的金石、絲竹之變第二章 樂府相和歌藝術的產生與發(fā)展第一節(jié) 從唱奏方式的相和到漢樂府相和歌第二節(jié) 從漢樂府相和歌到魏晉清商三調曲第三節(jié) 樂府相和歌發(fā)展過程的動態(tài)理解第三章 《樂府詩集》著錄相和歌辭的得失第一節(jié) 《樂府詩集》之前的相和歌辭著錄第二節(jié) 《樂府詩集》著錄相和歌辭的得失第四章 深受歌詩生產影響的相和歌辭藝術第一節(jié) 歌詩生產與相和歌文本的生成及演變第二節(jié) 音樂、表演標志與相和歌辭藝術特質第三節(jié) 相和唱奏方式與歌辭語言的復疊現(xiàn)象第四節(jié) 服務于歌場演唱的相和歌辭敘事特點第五節(jié) 歌詩表演與相和歌辭理解的潛在視閾第五章 魏、晉相和歌辭的轉型第一節(jié) 魏、晉時期相和歌藝術生產的新變化第二節(jié) 曹魏相和歌辭對漢代相和古辭的繼承第三節(jié) 曹魏相和歌辭的功能轉向與歌辭新變第四節(jié) 荀勖訂樂與漢、魏相和歌辭的經(jīng)典化第六章 文人相和歌辭的發(fā)展與演變第一節(jié) 文人相和歌辭的歌詩傳唱背景第二節(jié) 歷代文人相和歌辭的數(shù)量考察第三節(jié) 文人相和歌辭發(fā)展中的擬與變結語附錄存世相和歌辭補錄參考文獻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第一章滋生相和歌藝術的漢代新音樂文化 音樂文化是社會文化大系統(tǒng)中的重要一員,隨著歷史和社會的巨大變革與轉型發(fā)生著演變。經(jīng)過自春秋戰(zhàn)國至秦以來幾百年的血火洗禮,漢代終于建成了我國第一個真正的封建大一統(tǒng)專制帝國。這是中國歷史與社會發(fā)展中繼西周之后,又一次更加深刻、影響更加久遠的大變革與轉型,從此中國歷史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隨著大一統(tǒng)局面的開創(chuàng),漢代音樂文化也順應歷史潮流,承前啟后,形成了新的音樂文化體系。那么,從藝術生產的角度看,作為樂府俗樂歌詩藝術之代表的相和歌,其賴以滋生的新音樂文化環(huán)境有何特點?提供了哪些有利的歌詩生產條件?這是全面深入地研究相和歌藝術首先要進行探討的問題。本章主要擬從漢代音樂藝術生產的雅俗變化特點和器樂文化的變遷兩個方面展開論述。 第一節(jié)漢代音樂藝術生產的雅、俗取向之變 早在西周初期,周人在繼承夏商文明的基礎上,就建成了我國第一個完整、成熟、地位崇高、功能完備的“雅樂”文化體系。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