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真實的魯迅

出版時間:2009-8  出版社:孫玉石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9-08出版)  作者:孫玉石  頁數(shù):385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魯迅正是由于在他們身上看出了這樣一種衍流不息的反抗現(xiàn)實、拯救祖國的可貴傳統(tǒng),才給他們以最熱烈的歌頌,贊美他們那種“舉全力以抗社會,宣眾生平等之音”,敢于“不懼權(quán)威,不跽金帛,灑其熱血,注諸韻言”,“其力如巨濤,直薄舊社會之柱石”的反抗精神。從這里可以十分清楚地看到,魯迅向中國人民介紹這些詩人的目的,正是想用這些詩人的榜樣,在沉寂的中國喚起精神界的戰(zhàn)士,喚起中國的反抗詩人,“以起其國人之新生,而大其國于天下”。因此他才在這篇文章的結(jié)尾沉痛地呼喚:“今索諸中國,為精神界之戰(zhàn)士者安在?”熱烈地期望有“先覺之聲”,“來破中國之蕭條”。這些思想雖然是從啟蒙主義思想出發(fā)的,帶有前期那種“掊物質(zhì)而張靈明,任個人而排眾數(shù)”的個性主義色彩,但其深刻的愛國主義和徹底的戰(zhàn)斗精神,卻遠遠超出同時代的一切革命者之上。

作者簡介

孫玉石,1935年11月生,遼寧海城人,滿族。1955年入北京大學中文系,畢業(yè)后從王瑤先生讀中國現(xiàn)代文學專業(yè)研究生。1964年7月畢業(yè)留校任教,為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魯迅與五四新文化及中國現(xiàn)代詩歌史等方面的研究和教學工作。著有《研究》、《中國初期象征派詩歌研究》、《中國現(xiàn)代詩歌藝術(shù)》、《中國現(xiàn)代詩導讀(19171938)》、《中國現(xiàn)代詩歌及其他》、《中國現(xiàn)代主義詩潮史論》、《現(xiàn)代的與哲學的——魯迅(野草)重釋》、散文集《生命之路》等。

書籍目錄

魯迅對中國新詩運動的貢獻魯迅改造國民性思想問題的考察魯迅與《新青年》魯迅詩人氣質(zhì)的形成與中外文化留曰時期魯迅的文化選擇意識“民族魂”的精神光輝永照——魯迅與北京大學反思歷史與歷史處境反思自己,走近真實的魯迅尊重魯迅作為文學家的思想家的獨特性北大新演劇與五四文化批評品格——以魯迅與魏建功關(guān)于愛羅先珂的筆墨之交為中心魯迅《野草》的生命哲學與象征藝術(shù)——在中國現(xiàn)代文學館的演講介紹魯迅五四時期的四篇佚文——關(guān)于《美術(shù)雜志第一期》和《隨感錄》三則關(guān)于魯迅佚文——《美術(shù)雜志第一期》的一些史料戰(zhàn)斗的匕首不滅的光輝——談魯迅的佚文《隨感錄》三則介紹新發(fā)現(xiàn)的魯迅十一篇佚文鋒銳的《寸鐵》光輝永在——讀新發(fā)現(xiàn)的魯迅四篇佚文五四文學革命中的陳獨秀反傳統(tǒng)與先驅(qū)者的文化選擇意識反傳統(tǒng)與文化心理惰性五四新文化運動反孔思潮之平議——以《新青年》雜志為中心“為了凈化大地它獻出了自己”——李何林魯迅研究的學術(shù)精神與人格思考歷史:日本一代有良知學者的靈魂——序伊藤虎丸《魯迅、創(chuàng)造社與日本文學》現(xiàn)實情懷、歷史視點與學術(shù)意識——讀丸山畀先生的《魯迅?革命?歷史》新時期魯迅作品研究斷想——張杰、楊燕麗編《魯迅其書》序一部“頗盡了相當?shù)男牧Α钡聂斞競饔洝x林辰先生的《魯迅傳》后記

章節(jié)摘錄

魯迅的文學活動是從介紹外國進步詩人開始的。1907年寫的《摩羅詩力說》是他最早的一篇關(guān)于文學方面的論文。在這篇文章里,魯迅向當時的國人和青年介紹了歐洲近代幾位富于反抗壓迫和愛國精神的“摩羅派”詩人。其中有德國的愛倫德、臺陀開納,英國的拜倫、雪萊,俄國的普希金、萊蒙托夫,波蘭的密茨凱維支、斯洛伐克奇、克拉旬斯奇,匈牙利的裴多菲。魯迅用熱情洋溢的筆調(diào),描述了這些“立意在反抗,指歸在動作”的摩羅詩人們的“言行思維,流別影響”,介紹了他們的光輝作品。魯迅當時所以特別喜歡并介紹這些詩人,是因為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色:“大都不為順世和樂之音,動吭一呼,聞?wù)吲d起,爭天拒俗,而精神復深感后世人心,綿延至于無已?!痹跀⑹隽诉@些詩人之后,魯迅綜述地說他們:“無不剛健不撓,抱誠守真;不取媚于群,不隨順舊俗;發(fā)為雄聲,以起其國人之新生,而大其國于天下。求之華土,孰比之哉?”魯迅正是由于在他們身上看出了這樣一種衍流不息的反抗現(xiàn)實、拯救祖國的可貴傳統(tǒng),才給他們以最熱烈的歌頌,贊美他們那種“舉全力以抗社會,宣眾生平等之音”,敢于“不懼權(quán)威,不跽金帛,灑其熱血,注諸韻言”,“其力如巨濤,直薄舊社會之柱石”的反抗精神。從這里可以十分清楚地看到,魯迅向中國人民介紹這些詩人的目的,正是想用這些詩人的榜樣,在沉寂的中國喚起精神界的戰(zhàn)士,喚起中國的反抗詩人,“以起其國人之新生,而大其國于天下”。因此他才在這篇文章的結(jié)尾沉痛地呼喚:“今索諸中國,為精神界之戰(zhàn)士者安在?”熱烈地期望有“先覺之聲”,“來破中國之蕭條”。這些思想雖然是從啟蒙主義思想出發(fā)的,帶有前期那種“掊物質(zhì)而張靈明,任個人而排眾數(shù)”的個性主義色彩,但其深刻的愛國主義和徹底的戰(zhàn)斗精神,卻遠遠超出同時代的一切革命者之上?!赌α_詩力說》也遠遠超出一般翻譯介紹文章的性質(zhì),包含了魯迅早期的社會思想和美學思想。特別值得注意的是,他在文章里已經(jīng)提出了革命的詩歌見解。他第一次大膽地攻擊幾千年來一直被封建統(tǒng)治者據(jù)為工具、視為神圣不可侵犯的“詩教”傳統(tǒng)。他說:“如中國之詩,舜云言志;而后賢立說,乃云持人性情,三百之旨,無邪所蔽。

后記

盛夏近三十四五度的酷熱,萬籟寂靜的深夜里,經(jīng)多日“奮斗”,終于將這本書稿最后一頁清樣校完了。此時,我的眼角已被額頭與臉上流下的汗?jié)n浸蜇得澀疼難忍。我緊閉雙目,匆匆沖涼,稍得緩解后,始準備入睡。釋下多日疲于奔命的重負,于暫得的輕松中,我習慣地拿起一本床頭的雜書:《陶淵明集》。隨手翻開來,偶然讀到的是其中的《詠二疏》一首。這是詠贊西漢宣帝太子太傅疏廣及其兄之子太子少傅疏受兩人位高勇退歸老故鄉(xiāng)史事的。我為陶淵明“托古以自見”,借頌揚漢廷二疏事跡所傳達的那種不戀富貴不顧余榮知足不辱功成身去的曠達心境所感動了?!笆聞俑行腥耍t哉豈常譽。厭厭閶里歡,所營非近務(wù)。促席延故老,揮觴道平素。問金終寄心,清言曉未悟。放意樂余年,遑恤身后慮。誰云其人亡,久而道彌著。”我們這些位卑言輕的讀書人,于如今諸多誘惑紛沓包圍的環(huán)境里,要達到此番精神境界,不為物牽,不為名惑,不為俗纏,做到“厭厭閭里歡,所營非近務(wù)”,真是談何容易!自己已年逾古稀,還念念不忘將這些大多早已屬于過去的陳舊文字搜集起來,付梓于世,把全書清樣校閱一遍后欣慰之余的羞愧自慚心境,恐怕只能自己暗自咀嚼了。

編輯推薦

《走近真實的魯迅:魯迅思想與五四文化論集》是由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走近真實的魯迅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