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3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作者:廖永安,唐東楚,陳文曲 著 頁數(shù):327
前言
這本書,來于教學用于教學。寫作本書的根本動機,是由于模擬審判教學中相關教材的長期匱乏。教師和學生在組織模擬審判時,很難找到一個相對規(guī)范的“操作指南”,每次面對一大堆案卷和零散的復印資料,不知道從何下手。傳統(tǒng)模擬審判教學對程序的進行以及模擬的理念,幾乎都停留在“無言之知”的層面,似乎一切都是心照不宣不言自明的。其結果是,盡管指導者覺得沒有太多話要說,但習練者卻又往往覺得心里不踏實。這本書的目的,首先,是想給模擬法庭這個特殊的法律“實驗室”,提供一個“實驗指導”或日“操作指南”。其次,是想給那些初次涉訟的當事人,或者那些初次從事法律實務的律師、法官、檢察官們,提供一個可供參照的“審判劇本”。最后,是想給其他一切對訴訟和審判感興趣的人們,提供一個法院審判的“全景圖”。值得注意的是,盡管本書試圖提供給初涉訴訟的讀者一幅逼真的“審判全景”,或者生動的“審判劇本”,但卻不能算作“真正意義上的教科書”。這不僅是因為書中幾乎沒有什么“標準答案”,只有一些可供參考的方法,而且是因為作為實踐性教學環(huán)節(jié)的模擬審判,是否有必要和有可能具備統(tǒng)一的“教科書”,本來就是一個頗具爭議的問題。何況法律適用本身的特點,也決定了很難有完全一致的所謂的“標準答案”。這本書的內容,主要分三大塊即3編共8章:第一編是模擬審判原理,旨在闡述模擬審判的一般規(guī)律和注意事項,打造模擬審判的理念和夯實模擬審判的知識功底;第二編是各類案件模擬審判劇本與點評,旨在將生動的案件處理過程,通過“劇幕或者演義”的方式呈現(xiàn)出來;第三編是模擬審判教學技巧與評估,旨在將模擬審判教學組織、文書寫作、法庭語言的技巧,以及模擬審判教學的評估方法和評估體系介紹給大家;每編之后都有相應的附錄,全書共5個附錄,這些附錄或詳或略地介紹了相關的審判流程、文書樣式、法規(guī)以及學生和教師的經驗心得等,以供大家參考。這本書的試用,最初是在2003年作為中南大學法學院模擬審判實習的膠印教材而推出的,后來又在湘潭大學的本科教學中被不斷試用和修訂,作為中南大學法學院和湘潭大學法學院的合作項目進行推廣,并且有幸被納入湘潭大學證據(jù)法國家精品課程建設的項目之中,成為《訴訟證據(jù)法學》系列教材建設的子項目。在試用過程中,老師和同學們又提出了許多寶貴的修改意見,加上作者近年主持的四個法律教改課題在深度、廣度上的承延,經過多次修正后才交付出版。
內容概要
這本書的內容,主要分三大塊即3編共8章:第一編是模擬審判原理,旨在闡述模擬審判的一般規(guī)律和注意事項,打造模擬審判的理念和夯實模擬審判的知識功底;第二編是各類案件模擬審判劇本與點評,旨在將生動的案件處理過程,通過“劇幕或者演義”的方式呈現(xiàn)出來;第三編是模擬審判教學技巧與評估,旨在將模擬審判教學組織、文書寫作、法庭語言的技巧,以及模擬審判教學的評估方法和評估體系介紹給大家;每編之后都有相應的附錄,全書共5個附錄,這些附錄或詳或略地介紹了相關的審判流程、文書樣式、法規(guī)以及學生和教師的經驗心得等,以供大家參考。
作者簡介
廖永安,男,生于1972年,湖南安化人,法學博士,哲學博士后,1996年取得律師執(zhí)業(yè)資格,2001年、2004年先后破格晉升為副教授、教授,2005年被評為博士生導師。2004年首批入選湖南省121人才工程,2005年被確定為湖南省普通高校學科帶頭人培養(yǎng)對象,2006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yōu)秀
書籍目錄
第一編 模擬審判原理
第一章 模擬審判概述
第一節(jié) 模擬審判的概念和分類
第二節(jié) 模擬審判在法律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三節(jié) 模擬審判中的主要參加主體
第四節(jié) 模擬審判庭審的階段和任務
第五節(jié) 模擬審判中的舉證、質證和認證
第二章 模擬審判的準備和實施
第一節(jié) 模擬審判的準備
第二節(jié) 模擬審判的組織實施
附錄一 各類案件的審判程序
附錄二 模擬審判的主要訴訟文書樣式與實例
第二編 模擬審判劇本與點評
第三章 民事案件-審普通程序模擬審判劇本與點評
第一節(jié) 案情簡介及爭議焦點
第二節(jié) 本案模擬法庭審理劇本
第三節(jié) 本案“訴、辯、審”基本訴訟文書示范樣本
第四節(jié) 點評與思考
第四章 行政案件-審普通程序模擬審判劇本與點評
第一節(jié) 案情簡介及爭議焦點
第二節(jié) 本案模擬法庭審理劇本
第三節(jié) 本案“訴、辯、審”基本訴訟文書示范樣本
第四節(jié) 點評與思考
第五章 刑事案件-審普通程序模擬審判劇本與點評
第一節(jié) 案情簡介及爭議焦點
第二節(jié) 本案模擬法庭審理劇本
第三節(jié) 本案“訴、辯、審”基本訴訟文書示范樣本
第四節(jié) 點評與思考
第六章 刑事附帶民事案件-審簡易程序模擬審判劇本與點評
第一節(jié) 案情簡介及爭議焦點
第二節(jié) 本案模擬法庭審理劇本
第三節(jié) 本案“訴、辯、審”基本訴訟文書示范樣本
第四節(jié) 點評與思考
附錄三 學生模擬審判隨想十則
第三編 模擬審判教學技巧與評估
第七章 模擬審判教學技巧
第一節(jié) 模擬審判的教學組織和安排技巧
第二節(jié) 模擬審判的文書寫作技巧
第三節(jié) 模擬審判的法庭語言技巧
第八章 模擬審判教學評估
第一節(jié) 模擬審判教學評估的意義
第二節(jié) 模擬審判教學評估的標準
第三節(jié) 模擬審判教學評估的方法
附錄四 模擬審判教學經驗談
附錄五 模擬審判常用法規(guī)
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第一編 模擬審判原理第一章 模擬審判概述第一節(jié) 模擬審判的概念和分類一、模擬審判的概念和特征模擬審判,是指為了達到普法宣傳、法律專業(yè)教學或者司法改革的目的,在假設的法庭上,依據(jù)已有或者預設的實體和程序法律規(guī)定,由不同的人扮演當事人、法官、檢察官、律師和警察等角色,對假設或者現(xiàn)實的案件進行審理和判決的活動。與模擬審判緊密相關的概念是模擬法庭??紤]到“法庭”畢竟是一個靜態(tài)的外部場所指稱,而“審判”則是一個動態(tài)的活動過程,是法庭上最為核心的活動內容之一。這里突出“模擬審判”的概念,而沒有使用人們早已熟悉的“模擬法庭”概念,其用意就是為了強調模擬審判的內在機理和功能。顯然,這里絕不是將“模擬審判”和“模擬法庭”視為完全等同的兩個概念。模擬審判與模擬法庭的關系,形象地說,就是血與肉的關系、內容和載體的關系、活動與場所的關系。值得注意的是,這里的模擬審判,并不單指審判人員的“審判”活動,而是包括所有庭審活動,諸如代理、辯護、公訴、審判、作證、記錄、翻譯等。模擬審判和模擬法庭,二者具有形神旨趣上的高度一致性,同時也具有概念上的細微差異性。但為了行文表述的需要,如果不加以特別的說明,在本書的后文中,模擬審判與模擬法庭的概念是在同一意義上被使用的。模擬審判相比法院的真實審判而言,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第一,審判目的的“非訴訟性”和參與主體身份的“虛擬性”。模擬審判,主要是為了達到普法宣傳、法律專業(yè)教學訓練或者司法改革示范等目的而設置的。它與法院的真實審判最大之不同,就在于:法院的真實審判是針對特定的訴訟案件進行審理并作出判決的。真實審判中,當事人各方具有實際利益上的沖突和糾紛,而且應當承擔最后裁判所確定的法律責任。而模擬審判則沒有這種事實上的訴訟性,其中的“當事人、檢察官、法官、律師和警察”等角色,都是為了一定的學習和研究目的,由參與模擬審判的人員臨時充當?shù)?,具有“演員”的性質。換言之,參與模擬審判的人員,在身份上都具有“虛擬性”。
后記
本書從當年發(fā)放給學生的講課和實習輔導資料,到如今交付出版,已經整整經歷了五年多的時間,其間我們充分聽取并吸收了試用學生提出的寶貴意見,并經多次反復修改而成。2005年,廖永安教授主持的《訴訟證據(jù)法學》獲批國家精品課程稱號,其中模擬審判作為訴訟證據(jù)法學教學環(huán)節(jié)中的一項重要內容被視為該課程教學改革的一大特色。如今,作為國家精品課程《訴訟證據(jù)法學》教材建設項目的子項目,本書的出版得到了國家精品課程《訴訟證據(jù)法學》建設經費的資助。同時,本書也是唐東楚副教授主持的中南大學教改立項資助課題《將模擬法庭建成法學知識創(chuàng)新的基地研究》(中大教字[2000]05號)、《“激情、背景和技巧”型民事訴訟法教學平臺研究與實踐》(中大教字[2006]108號)和湖南省教育廳教改立項資助課題《法律實踐性教學“剛柔差別機制”的研究與實踐》(湘教通字[2004]344號),以及廖永安教授主持的湖南省教育廳教改立項重點資助課題《地方性大學法學本科專業(yè)精品課程建設的理論與實踐研究》(湘教通字[2006]171號)的一項標志性成果。
編輯推薦
《模擬審判:原理、劇本與技巧》由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