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1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作者:王路 頁數(shù):313
Tag標簽:無
前言
第一次去瓦爾登湖是在秋天。朋友帶我從啥佛開車出來,走2號公路,一會兒就到了。據(jù)說,2號路是比較有名的,每年秋天,許多游客專門要走這條路,觀賞紅葉。路兩邊的紅葉確實很美,火一樣紅,賞心悅目?! ⊥郀柕呛淮螅叹G,在茂密的樹林環(huán)抱之中。金秋時節(jié),樹葉正在變色,以紅為主,間雜黃、橙、棕、綠等色,各種顏色深淺不一。感嘆大自然的造化,我感到語言的窮竭,只覺得“層林盡染”! 瓦爾登湖不僅呈現(xiàn)大自然之美,而且也具有人文意義。美國著名思想家梭羅曾在這附近親手蓋了一間屋子,住過兩年多。如今湖邊山坡上的樹林里,依然有一座小木屋。它是為紀念梭羅而建造的。小木屋的結構和擺設完全按照梭羅的描述。屋子不大,里面有一張很低的木床,一張小桌,一個壁爐。屋子沒有鎖,可以自由參觀,屋內桌子上有留言簿,留言還不少。
內容概要
老師的本領和能力不是體現(xiàn)在他的“名”,而是體現(xiàn)在他的“明”。一位真正的好老師主要不在于他出名,而在于他高明,他有淵博的學識和獨到的建樹,而且能夠把他的學問傳達給他的學生。 “大師”不是行政職務。它不能依級別的高低而定?!按髱煛币膊皇羌夹g職稱,它不能通過量化的考核而成。“大師”更不是自封的。一個人不會由于待在某個位子上,擁有什么頭銜,掌握多少資源,發(fā)表多少著作文章就被稱為大師。也不會因為被自己的學生門人尊稱為“大師”或由于媒體的炒作而就是大師。“大師”是公認的,是被學術共同體公認的。 不少以哲學家自居或被稱為哲學家的名人卻得不到哲學界的認同。原因主要就在于他們那些洋洋灑灑的文字不屬于或者主要不屬于哲學領域。我常說,不要以為身在哲學所或哲學系,談論的就一定是哲學。 對現(xiàn)有的觀點和結論進行質疑和反思,準備自己的觀點遭到質疑和批判,乃是哲學自由思考的實質。一個哲學家可以對任何一個結論進行質疑和反思,提出自己的不同見解。同時又必須準備自己的結論遭到質疑、批判甚至推翻。 本書精選了作者多年來從事邏輯和哲學研究的一些理解和體會。作者認為“寂寞”是學者的一種生活方式,“求真”是學者的一種思想境界;“寂寞”不意味思想的平庸?!扒笳妗币膊槐砻餮劢绲莫M窄?!凹拍笳妗笔菍W者的一種選擇。
作者簡介
王路,清華大學人文學院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書生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主要研究邏輯、分析哲學和形而上學。曾在德國明斯特大學、英國圣安德魯斯大學、日本東京都國立大學、美國哈佛大學、法國巴黎第一大學做訪問學者。主要著作有《亞里士多德的邏輯學說》、《弗雷格思想研究》、《走進分析哲學》、《邏輯的觀念》、《“是”與“真” 形而上學的基石》、《邏輯基礎》等,譯著有《弗雷格哲學論著選輯》、《算術基礎》、《真之追求》、《分析哲學的起源》、《邏輯大全》、《真與謂述》等。
書籍目錄
作者序 上篇 寂寞求真 引言 得遇“明”師 黃埔一期 學海無涯 揚長補短 學思交融 它山之石 學術交流 金岳霖派 大師風范 邏輯本質 形而上下 學貫中西 名人專家 知識分子 幸運詠嘆 學者情懷 中篇 流動的思想 西方的智慧 永遠的柏拉圖 思想巨人亞里士多德 思想的流向 遺憾的“哥白尼革命” 從《小邏輯》到《邏輯學》 數(shù)的魅力 語言哲學的真諦 文化還是宗教? 基督教思想的哲學意義 神學與漢語神學 在科學與宗教之間 世紀之交話邏輯 歷史源頭話哲學 中西合璧的“道” 說說《黑格爾的辯證邏輯》 哲學家的理解 下篇 走向哲學家 走近哲學家 ……
章節(jié)摘錄
幾年以前,我在文學所的文化沙龍上講過一次邏輯,認識了靳大成先生。這次他邀我寫一本關于學術的書,朋友之情,難以推卻。沒有想到,剛剛動筆,立即就想打退堂鼓,是靳大成先生的鼓勵,才使我一路寫下來。書寫得很快,快得出乎我的意料。如今寫完了,竟然又有些后悔。 我是搞邏輯和哲學研究的,看重的是學術,比較自信的是以專家的身份寫學術論文。寫散文或隨筆,或者說,像文學家那樣寫東西,我真是不會。一些朋友早就勸我把眼界放寬,跳出邏輯的局限,說不定會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一個什么特長。憧憬雖然美好,我卻好像一直頑固不化,其實是沒有這種追求的膽量。不知道為什么這次會動了凡心,也許是靳大成先生“關于學術”的說法迷惑了我。 這幾年,我一直在宣傳現(xiàn)代邏輯的重要性。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