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思想之淵源

出版時間:2009-1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作者:(美)牟復禮  頁數(shù):142  譯者:王立剛  
Tag標簽:無  

前言

  在中國悠久的歷史中,有什么可以解釋她卓異的特質,有什么可以解釋她舉世無雙的源遠流長而又生機不輟?她的過去之于今天又有何重要?欲回答這些問題,我們就要轉向中國思想發(fā)軔的悠遠上古。不過我認為:我們要想了解中國文明何以屹立得如此持久穩(wěn)固,就必須理解奠基于文明底下的思想根基。  研究古代中國最宜一開始就把這個文明的思想根基梳理清楚。因為中國的精神生活并沒有像其他文明一樣,高度分化成相互割裂,甚至相互競爭的范疇,諸如哲學、宗教、科學等等,譬如中國的政治,它是倫常的延伸,由個體拓展到社會;知也蘊含著行。

內容概要

如果說中國文化是一座宏大的宮殿,那先秦思想就是這座宮殿的基礎。    該書是美國流傳已久的一本介紹中國思想的必讀書。書中對儒家、道家、墨家、名家、法家的思想和代表人物有簡明精微的介紹。同時又以宏觀的話題,如宇宙論、世界觀、知識論等貫穿在對諸子百家的介紹和分析中,既高屋建瓴,又曲盡其妙,是大家小書的典范。

作者簡介

牟復禮(Frederick w Mote,1922年-2005年)美國著名漢學家、中國歷史學家。牟復禮的中文名取自《論語》中的“克己復禮”。他是普林斯頓大學東亞系的奠基人,并將其發(fā)展成全美國乃至整個西方研究中國歷史的中心之一。其主要著作有:《帝制中國:900-1800》(Imperial china:900-1800),主持編寫《劍橋中國明代史》,翻譯蕭公權的名作《中國政治思想史》等。

書籍目錄

總序序言導論第一章 歷史的開端第二章 世界觀的開始 《易經》 中國人的世界觀 中國宇宙生成論的涵義第三章 先秦儒家 儒的傳統(tǒng) 孔子 孟子 荀子第四章 先秦道家 與儒家的關系 誰是老子? 《道德經》的內容 莊子第五章 墨子的哲學第六章 知識 墨家的知識 惠施和公孫龍 莊子 荀子 中國知識論的意義第七章  帝國的締造 法家的先驅 法家的實行者參考文獻年表索引譯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第一章 歷史的開端  一個文明的基礎有如下幾種:物質的、精神的、社會的、制度的。物質方面包括人類自身及其生活的環(huán)境;其他幾方面則是在這個環(huán)境中積淀起來的產物、對環(huán)境和自身要求的回應。環(huán)境因素雖然極其重要,但僅僅用與土地較量以求族類存續(xù)來解釋中國人獨一無二的生活模式是不夠的,因為這個問題對別處的先民是一樣的。地理學家葛德石(George B.Gressey)曾發(fā)現(xiàn)過中國模式的一些特別之處:  生活在中國的人比其他地方都多。十億多人曾在這片沃土之上生息過;世上再無他處居住著這么多與自然息息相連的人口。千余世代的人們在大地和地貌之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痕跡,以至幾乎沒有哪寸土壤還是處女地了。這么龐大的人口需要養(yǎng)活,只有最辛苦的操勞才能保證足夠的收成。幾乎所有土地都已經極盡了人工。很明顯,氣候和地形影響了生活的方式……其他地區(qū)或有歷史更悠久的,但卻無一發(fā)展出比這更成熟的天人間的適應。①  對于中國歷史,人們已經用盡了各式各樣的環(huán)境決定論。一位中國思想史家馮友蘭說過,中國農耕生活的那種固守土地的特質決定了先哲們的基本概念:農業(yè)生活關心真正的價值,勝過抽象的概念;中國的環(huán)境條件無助于促發(fā)商業(yè),而其他古代文明則具備這種環(huán)境條件,所以它們關注數(shù)字和抽象的數(shù)學概念;農業(yè)生產的形式產生了以家庭為核心的價值,催生了合作的模式,而非個人化的、競爭性的模式;對自然循環(huán)往復的意識強化了自然在價值框架中的角色,諸如此類等等。

編輯推薦

  《中國思想之淵源 》是美國流傳已久的一本介紹中國思想的必讀書。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中國思想之淵源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3條)

 
 

  •   姑且不論作者立論的對與錯,論證的深刻與否,重要的是作者作為美國的漢學家,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獨特的,與我們不同的看問題的視角,帶給我們全新的認識和感受,甚至可以改變我們因過于近距離的體會中國文化而產生的定勢,何況作者的觀點和論證都很深刻。
  •   牟復禮先生的作品十分精彩翻譯文筆之優(yōu)雅流暢實在少見就是北大出版社有點兒黑沒見過便宜的這般紙張也不如原來的
  •   中國思想之淵.好!值得大家沉思!
  •   看看外國人如何研究中國文化。
  •   挺不錯的書,值得仔細閱讀
  •   嗯,還好,感覺闡述的很清晰
  •   在老師的推薦下才買的,還不錯啦
  •   我信賴當當,好書
  •   從外國人眼中的中國思想,雖然很浮淺,但也提供了另一種角度。
  •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讀讀應該有用
  •   論述雖然膚淺,但還算是比較公正,立意也有些新穎,值得一讀。
  •   書好難看太難看了
  •      《中國思想之淵源》,美國人牟復禮(Frederick W.Mote)著,王立剛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1月出版。
      
       本書是西方學宿公認的介紹中國古代思想淵源的經典之作,篇幅不過十萬字,但卻高屋建瓴、簡明精微。作者對儒、墨、道、法均有涉及,同時對世界觀、宇宙論和知識論的分析穿插其間。本書持論公允、見解獨到,不論是中國文化的初學者還是功底深厚的研究者都能夠從中受益。
      
       作者認為,商周時期的文明已經彰顯出了“中國”的特質,而“從孔子開始到秦完成統(tǒng)一的三四個世紀里,中國人的基本思想得以奠基”。作者進而對先秦各家的觀察和分析也是十分有見地的。如評價孔子“既凡而圣,真乃人類最稀罕之成就”;指出孟子具有“張揚的天性、激越的性格、豁達的精神”,“他的氣魄確實可以和君王相匹”;《道德經》“如同給中國文化施了咒語,其魅力貫穿整個中國歷史”;墨家鉅子的推舉原則“同美國的工會選舉領袖相似”,等等。此外作者還注意到了惠施和公孫龍。最后述及的是法家,他們的思想極大地影響了大一統(tǒng)中華帝國的構建。
      
       近年來,由于中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fā)展和綜合國力的不斷提升,中國文化在世界范圍內的影響也逐漸擴大。同時相當一部分治學嚴謹?shù)膰鉂h學家也為研習和傳播中國文化傾注了大量的精力,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他們的著作同樣給人以智慧的啟迪。
      
       (蔡艦 2011年3月10日)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