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刑理論的多維探究

出版時間:2008-10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作者:陳志海  頁數(shù):274  字數(shù):289000  

前言

  陳志海同志自1993年初從中國政法大學研究生院畢業(yè)以后,就一直在司法部預防犯罪研究所從事刑罰執(zhí)行領域方面的研究工作。我對他有所了解,主要是從其參與一些司法部重大課題的研究開始的?! ?001年初,我剛到司法部工作不久,司法部黨組決定開始對監(jiān)獄體制改革方面的問題進行研究,成立了專門的“監(jiān)獄勞教系統(tǒng)突出問題研究”課題組,這是當時司法部的一個重大課題,涉及我國在20世紀50年代所建立和發(fā)展起來的,但在新的歷史時期又出現(xiàn)種種弊端和不適應的中國監(jiān)獄體制的何去何從、如何改革的大問題。當時的司法部預防犯罪研究所所長郭建安任組長,陳志海同志作為課題組的主要成員之一,參與了該課題研究的全過程。該課題組經過六個多月的實地調查和研究,撰寫的《關于監(jiān)獄體制改革的調查報告》得到了尉健行、羅干等中央領導同志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成為中央作出監(jiān)獄體制改革決策的主要參考依據,并且也是我國監(jiān)獄體制改革方案、制度設計的主要理論和實證依據。中國的監(jiān)獄體制改革在經過四年多的試點以后,現(xiàn)在已經在全國全面鋪開?! ±^這一課題后,2002年司法部又專門成立了“社區(qū)矯正制度研究”課題組,也由預防犯罪研究所組成,旨在研究、改革我國以監(jiān)禁方式為中心的刑罰執(zhí)行體制,逐步使社區(qū)矯正成為與監(jiān)禁行刑同樣重要的刑罰執(zhí)行方式。陳志海同樣是該課題組的主要成員之一。此課題組于同年底完成《關于改革和完善我國社區(qū)矯正制度的研究報告》,為啟動我國社區(qū)矯正制度的改革和試點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理論支撐,并得到了中央主管領導同志的首肯?! ≡谶@些重大項目的研究中,陳志海不僅為我國刑罰執(zhí)行制度的改革與完善做出了自己應有的貢獻,而且在研究過程中,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資料。他的理論研究水平也得到了進一步提升。所有這些,為他深入地探索刑罰執(zhí)行的基本理論和實踐問題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內容概要

到目前為止,比較系統(tǒng)地研究行刑基本理論問題的專著在我國非常之少。本書的作者曾作為司法部重大項目“監(jiān)獄體制改革研究”和“改革和完善中國社區(qū)矯正制度研究”課題組的主要成員,見證了我國監(jiān)獄體制和社區(qū)矯正的改革歷程,并為改革提供了重要理論支撐。此書正是作者對長期專門從事的刑罰執(zhí)行理論和實踐研究成果的一個總結。    本書中作者運用思辨、對比、歸納、演繹、歷史考察、實證等多種研究手段,對刑罰執(zhí)行中的基本理論問題(如行刑的價值、目的和手段等)進行了多維的檢視,并在分析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提出了“行刑三大價值論”、“行刑目的二元論”、“罪犯綜合改造論”等理論,這些理論不僅具有系統(tǒng)性,而且也都具有一定的創(chuàng)新性。此外,作者還對監(jiān)獄行刑和社區(qū)矯正實踐中的一些基本問題提出獨到的見解:對社區(qū)矯正的性質與價值、社會力量參與社區(qū)矯正以及社區(qū)矯正的法律制度的改革與完善等問題都進行了深入的探索。    本書充滿了科學和以人為本的思想和精神,把探索行刑規(guī)律作為行刑理論研究的基點,把尊重人、完善人、使人得到全面的發(fā)展作為行刑理論研究的出發(fā)點和歸宿。

作者簡介

陳志海,中國政法大學法學碩士,現(xiàn)任司法部預防犯罪研究所副研究員。曾參加司法部重大項目“監(jiān)獄體制改革研究”和“改革和完善中國社區(qū)矯正制度研究”課題組的研究工作,為我國監(jiān)獄體制改革和社區(qū)矯正改革提供了理論支撐。主編或合著的主要著作有:《預防重新犯罪方略》、《

書籍目錄

第一章  導論  一、行刑的概念  二、行刑科學  三、本書的結構體系及主要內容第二章  行刑價值(上)  第一節(jié)  價值的一般學說  第二節(jié)  刑罰價值的主要理論    一、刑事古典學派的刑罰價值理論    二、刑事實證學派的刑罰價值理論    三、中國刑罰價值的主要理論  第三節(jié)  行刑價值的含義和特征    一、行刑價值的含義    二、行刑價值的特征  第四節(jié)  行刑公正    一、公正的基本含義    二、行刑公正的前提    三、行刑公正的標準第三章  行刑價值(下)  第一節(jié)  行刑人道    一、行刑人道的基本含義    二、行刑人道的理論基礎    三、行刑人道的標準  第二節(jié)  行刑效率    一、行刑效率的基本含義    二、行刑效率的因素分析    三、行刑效率標準  第三節(jié)  行刑價值關系    一、行刑公正與人道的關系    二、行刑公正與行刑效率的關系    三、行刑人道與行刑效率的關系第四章  行刑目的  第一節(jié)  行刑目的的主要學說    一、我國刑罰目的之主要學說    二、我國行刑目的之主要學說    三、筆者關于行刑目的的主張  第二節(jié)  懲罰    一、懲罰的含義    二、懲罰的特征    三、懲罰的強制性和痛苦性  第三節(jié)  改造    一、改造的含義    二、改造的可能性    三、改造的現(xiàn)實性第五章  行刑手段  第一節(jié)  行刑手段的含義和特征    一、行刑手段的含義    二、行刑手段的特征  第二節(jié)  行刑手段與行刑目的的關系    一、行刑目的決定行刑手段    二、行刑手段反作用于行刑目的    三、行刑手段與行刑目的的相互作用  第三節(jié)  行刑手段的標準    一、行刑手段的公正標準    二、行刑手段的人道標準    三、行刑手段的效率標準第六章  監(jiān)獄行刑的基本問題  第一節(jié)  監(jiān)獄的效能    一、監(jiān)獄效能概說    二、影響監(jiān)獄效能的主要因素    三、中國監(jiān)獄面臨的主要問題  第二節(jié)  監(jiān)獄體制改革    一、監(jiān)獄體制改革的歷程    二、監(jiān)獄體制改革的主要內容    三、監(jiān)獄體制改革的理論依據  第三節(jié)  監(jiān)獄行刑社會化    一、行刑社會化的含義    二、監(jiān)獄行刑社會化的實現(xiàn)  第四節(jié)  改造手段的改革與發(fā)展    一、勞動改造的改革與發(fā)展    二、教育改造的改革與發(fā)展第七章  社區(qū)矯正的基本問題  第一節(jié)  社區(qū)矯正的性質    一、社區(qū)矯正性質的不同觀點    二、筆者關于社區(qū)矯正性質的主張  第二節(jié)  社區(qū)矯正的價值    一、社區(qū)矯正的公正性    二、社區(qū)矯正的人道性    三、社區(qū)矯正的效率  第三節(jié)  社會力量參與社區(qū)矯正的問題    一、社會力量參與社區(qū)矯正的理論基礎    二、利用社會力量參與社區(qū)矯正的意義    三、社會力量參與社區(qū)矯正的范圍和方式  第四節(jié)  社區(qū)矯正的法律問題    一、修改完善刑事法律    二、制定專門的社區(qū)矯正法主要參考書目后記

章節(jié)摘錄

 ?。ㄎ澹└纳茦藴省 ∈棺锓冈谛行踢^程中有所收獲、各個方面有所改善是行刑人道的重要方面。行刑的目的是單純?yōu)榱藨土P而懲罰,還是在懲罰的同時,采取積極的措施和方法教育矯正罪犯,使罪犯的服刑生涯成為有意義的過程,是衡量行刑是否人道的重要方面?!堵?lián)合國囚犯待遇最低限度標準規(guī)則》第58條規(guī)定:“判處監(jiān)禁或剝奪自由的類似措施的目的和理由畢竟在保護社會、避免受犯罪之害。唯有利用監(jiān)禁期間在可能范圍內確保犯人返回社會時不僅愿意而且能夠遵守法律、自食其力,才能達到這個目的?!钡?9條規(guī)定:“為此,監(jiān)所應該利用適當可用的改造、教育、道德、精神和其他方面的力量及各種協(xié)助,并設法按照囚犯所需要的個別待遇來運用這些力量和協(xié)助?!痹趯ψ锓笐土P的同時,即依法對判處剝奪自由刑的罪犯關押起來與社會隔離,對依法被判處非監(jiān)禁刑的罪犯依法進行監(jiān)督管理,限制自由及其判決所確定的其他權利的同時,采取相應的教育、矯正措施,促使罪犯身心、道德、文化、技能等方面有所改善,使他們通過服刑期間的訓練、教育、改造后,能夠提高和改善他們適應正常社會生活的技能和素質,在社會中有自己的一席之地,自然就會得到人們的尊重,這對罪犯來說乃是最高級人道。周恩來總理曾經指出:“我們是勞動人民的政權,是要把罪犯改造成為新人,這就是人道主義精神,盡管他犯了罪,但法辦以后還要改造他?!愕谝徊患訌娬谓逃麑聿荒艹蔀樾氯?,勞動的結果對新政權不滿,出來后又犯法,結果還是關起來,那就沒有改造他,不是人道主義。”①是否在刑罰執(zhí)行過程中對罪犯進行教育、矯正,使罪犯有所改善,是衡量行刑是否人道的又一重要標準。德國著名刑法學家指出:刑罰是屬于國家的,它不能僅靠本能的、沖動的報應,而應當有其必要性和合目的性加以支配。刑罰不是一種本能或原始的同態(tài)報復,而是以改造罪犯保全社會為出發(fā)點?! 「纳茦藴首鳛楹饬啃行淌欠袢说赖臏蕜t要求在行刑制度和行刑過程中注入矯正的理念,要求為罪犯行刑過程設定改善的目標,要求設計并具體實施改造的手段和方法,要求針對罪犯的具體情況進行有效的教育、改造,使罪犯的行刑過程成為有意義的、富有成效的活動。當然,有改善的理念、也有促進罪犯改善的措施和手段是一回事,最終能否真正使罪犯在行刑過程中有。

媒體關注與評論

  本書是作者從事刑罰執(zhí)行研究15年來理論研究的一個總結。作者在總結、吸收古今中外刑罰價值和刑罰執(zhí)行價值理論的基礎上,提出了以公正、人道和效率為核心的行刑價值理論。這三大價值不僅是行刑制度和活動的評價尺度和準則,而且也是行刑制度和活動的精神追求和指向,是貫穿行刑活動全過程的,對行刑制度和活動具有導向和評價的功能。 如何執(zhí)行刑罰,如何改造罪犯,一直是存在爭論的理論和實踐問題。綜合來看,作者提出的行刑三大價值理論、行刑目的二元論、罪犯綜合改造論、行刑手段的多元論等行刑基本理論,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創(chuàng)新性……也體現(xiàn)了一定的前瞻勝。  ——張福森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行刑理論的多維探究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條)

 
 

  •   準備寫論文,此書必不可少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