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8-10 出版社:北京大學 作者:崔麗娟//黃敏紅 頁數(shù):313
前言
古羅馬先哲西塞羅曾言,“一個人的品格比他的軀體更重要”?,F(xiàn)代人的“健康”內(nèi)涵已遠遠超出身體的無病與強健這一范圍了。身心俱健才是健康的真正要義。我們不妨把西塞羅的話再做拓展:除品格之外,文化格調(diào)、審美情趣、人文胸懷、思想操守、道德理性、生命意識、自我概念、人際溝通能力甚至知識技能等都在廣義的“心理”范疇之內(nèi)。沒有健康的心理,何來它們的完善和發(fā)展呢?可以說,良好心理素質(zhì)的培養(yǎng)是時下正日益受到重視的人文教育中的最重要一環(huán)。心理健康是人才素質(zhì)的基礎。提高全民特別是年青一代的心理素質(zhì),開展科學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這在我們身處之時代似尤顯緊迫性和更具新特點。市場經(jīng)濟的發(fā)展和新型網(wǎng)絡媒體向人類生活各領域的滲透,已成為影響社會生活的最顯著特征。
內(nèi)容概要
進入新學校不適應怎么辦?怎么結交新朋友?怎么與父母和老師相處?怎樣提高學習效率?成長究竟意味著什么? 這本書獻給所有被這類問題困擾著的初中生們。它通過通俗易懂的語言和生動的案例,從心理學的角度透視初中生在行為、情緒、人際關系、學校生活等方面常見的問題,并且提供專業(yè)的建議。每章末還附有有趣的心理測試,幫助你認識自己的問題,并且通過有針對性的練習來糾正你的缺點或提高該方面的能力。 本書可以被視為初中生的心理自助手冊。如果你覺得還不太了解自己,不知如何面對生活中的新變化,請帶上它,伴你走過絢麗多姿的初中生活。
作者簡介
崔麗娟,任教于華東師范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基礎心理學博士,應用心理學副教授,中國社會心理學專業(yè)委員會委員,上海市社會心理學會副秘書長、常務理事。作為課題負責人先后主持了全國教育科學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規(guī)劃、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等十多項研究課題。出版心理學著作20余種,其中《心理學是什么》一書,分別在大陸、香港和臺灣出版,并獲得第八屆全國優(yōu)秀青年讀物一等獎、第六屆國家圖書獎提名獎。在心理學、教育學雜志上發(fā)表有關青少年研究論文20余篇。
書籍目錄
第一章 新的起跑線 第一節(jié) 初來乍到 第二節(jié) 新老師與新同學 第三節(jié) 學會適應 第四節(jié) 班級是個家第二章 自我探秘 第一節(jié) 認識自己 第二節(jié) “心靈”的自己 第三節(jié) 我要長大 第四節(jié) 獨立宣言第三章 情緒——心靈的色彩 第一節(jié) 七彩情緒 第二節(jié) 你快樂嗎 第三節(jié) 少年最識愁滋味 第四節(jié) 掌控情緒第四章 智力大比拼 第一節(jié) 神秘的大腦 第二節(jié) 生命在于創(chuàng)造 第三節(jié) 超級記憶力 第四節(jié) 動力源于興趣第五章 學海無涯 第一節(jié) 書山的“捷徑” 第二節(jié) 有條不紊訂計劃 第三節(jié) 讓行動來說話 第四節(jié) 考試——知者無懼第六章 在挫折中歷練 第一節(jié) 殺不死我的,使我更堅強 第二節(jié) 自助者天助 第三節(jié) 揚起自信的風帆 第四節(jié) 決勝心理第七章 人際交往面面觀 第一節(jié) 友誼的芬芳 第二節(jié) 朋友——一生的財富 第三節(jié) 交友的藝術 第四節(jié) 友誼的絆腳石第八章 跨越代溝 第一節(jié) 理解萬歲 第二節(jié) 父母,我拿什么回報你 第三節(jié) 良師,亦可是益友第九章 讓青春飛揚 第一節(jié) 寓學于樂 第二節(jié) 鍛煉生活能力 第三節(jié) 我是理財小能手第十章 給心靈做個測驗 第一節(jié) 心理測驗的用途 第二節(jié) 心理測試中的注意點 第三節(jié) 解讀測驗分數(shù)
章節(jié)摘錄
第一章 新的起跑線告別小學母校,進入一所陌生的中學,這是每個預備班新生都不可避免的事情。新環(huán)境新面孔,真是不習慣吶,但是沒有關系,這是一個新的起點,大家重新站在同一起跑線上,關鍵是接下來的行動。是時候了,主動出擊,去了解新的學校,認識新的老師和同學,真正成為新校園的一員吧。第一節(jié) 初來乍到開學剛剛一周,班里就已經(jīng)有風云人物閃亮登場啦!其中,邵樂最引人矚目。他好像知道的事情特別多,是班上的小靈通。有一次上體育課的時候,有個同學受了傷,大家手忙腳亂地準備把他送到醫(yī)務室去,可新開學,誰也說不清楚醫(yī)務室在哪兒,這時,邵樂背起同學就跑,很快就到了醫(yī)務室,大家都奇怪地問邵樂他是怎么知道醫(yī)務室的?邵樂笑了笑說,有一次偶爾路過這邊,注意到了醫(yī)務室的牌子,就記住了。還有一次,邵樂進教室時突然對大家宣布,這個周三是校慶,放假半天,同學都以為他在開玩笑,沒想到上課時班主任老師宣布了同樣的消息。這下大家就更奇怪了,邵樂的消息怎么這么靈通呢。原來邵樂注意到在一樓的樓道口有一個告示欄,那里寫著學校一周的主要安排,他就是在那里了解到校慶的事的。時間長了,大家有事都愛先問問邵樂,而邵樂又是一個熱心人,無論是老師交代的事情還是同學讓他幫個忙,他都是有求必應,和誰都相處得很好,到了選舉班干部的時候,他以絕對優(yōu)勢的票數(shù)當選了班長,大家都說,邵樂一定能成為一名出色的小班長。聰明的你一定發(fā)現(xiàn)了,邵樂這么受人歡迎,首先就是因為他擁有別人所沒有的知識,別人不知道的信息。怎么樣才能發(fā)現(xiàn)別人忽視了的東西呢?對啦,細心觀察很重要!觀察是人們認識事物、獲取知識的一個重要途徑。據(jù)統(tǒng)計,一個人知識的90%是通過觀察得來的。生物進化論的創(chuàng)始人達爾文說過:“我沒有突出的理解能力,也沒有過人的機智,只是在發(fā)覺那些稍縱即逝的事物并對它細心觀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眾人之上?!辈贿^,可不是所有長了一雙明亮的大眼睛的人就可以有敏銳的觀察力,高超的觀察力指的是隨時注意四周的習慣、明察秋毫的敏銳感和過人的記憶。在法國作家圣·??颂K佩里的童話《小王子》中,狐貍意味深長地對小王子說:“真正珍貴的東西用肉眼是看不見的,只有用心來體會?!庇^察需要一顆什么樣的心呢?假如任何事物對你而言都是新奇的、都逃不過你鍥而不舍的眼光,那么你就具備了這顆重要的心——好奇心。好奇是人類深埋于基因中的古老天性。因為好奇,人們探求知識,并感到愉悅。正如羅曼·羅蘭所說:“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一個完美的觀察是心靈和大自然的契合,需要好奇的甚至是貪婪的追求真、善、美的心靈和眼睛。觀察不是漫無目的地左顧右盼,要觀察到讓你感到興奮、激動的事情,首先要做一個有心人,要有你所感興趣的目標。只有目標明確,才能聚精會神,持之以恒。貝弗里奇說:“觀察訓練首先必須刻苦勤奮,隨著實踐的增多,行動逐漸變得不知不覺或無意識,遂養(yǎng)成習慣?!狈▏骷夷瓷R舱f過:“對你所要表現(xiàn)的東西,要長時間很仔細地觀察它、以便發(fā)現(xiàn)別人沒有發(fā)現(xiàn)過的特點?!蓖砬逯嫾胰尾戤嫷呢?,可以說是栩栩如生,呼之欲出。這是他長期仔細觀察的結果。據(jù)說,一個月夜,他正端坐桌前,揮筆作畫,忽然聽到屋頂上有貓叫聲,尋聲望去,他看見一只貓正趴在墻頭,瞪著一雙綠瑩瑩的眼睛看著他。他推開窗子,想看個真切,不料響聲把貓嚇跑了。任伯年跟蹤出去,爬上鄰家屋頂。正巧,貓還在屋頂上,弓腰拖尾,瞪著一雙警惕的眼睛扭頭看人。他全神貫注地觀察,全然忘記了自己還在屋頂之上,一不小心,竟然跌了下來。而任伯年全然不顧疼痛,跑進屋里,立即揮毫潑墨,畫出了著名的《貍貓圖》。當你在生活中成為一個有心人,能夠隨時隨地發(fā)現(xiàn)讓自己感興趣的事實與細節(jié)時,你也許會發(fā)現(xiàn),自己已經(jīng)成了超級大偵探啦!英國小說家柯南道爾在寫大偵探福爾摩斯和華生第一次見面時,用了這樣一段故事:華生醫(yī)生初次見到福爾摩斯時,福爾摩斯脫口說道:“看得出,您去過阿富汗?!比A生對此非常驚訝。后來,在一次談話中,華生提起此事,他問福爾摩斯:“你當時是怎么知道我去過阿富汗的呢?有人告訴過你嗎?”福爾摩斯解釋道:“沒那回事,我一看就知道你是從阿富汗回來的?!痹瓉?,在長期的偵探生活中,福爾摩斯養(yǎng)成了對周圍的人和事物進行細致地觀察的習慣,并能夠快速地分析和推斷觀察到的信息。當他看到華生時,首先敏銳地感到對方有一種醫(yī)務工作者的風度,同時又具有一副軍人的氣概,顯然,他是一名軍醫(yī);他皮膚黝黑,而在手腕處有一圈很明顯的白印,這說明肌膚黝黑是因為受到長時間的日曬;他面容憔悴,左臂的姿勢有些不自然,可推知他歷經(jīng)艱苦、疲憊不堪或者是大病未愈,而且左臂受了傷。將這些信息綜合起來,一個英國的軍醫(yī),在熱帶歷經(jīng)艱辛,又受了傷,這能在什么地方呢?當時,有英國部隊的熱帶地區(qū)只有阿富汗,因此,福爾摩斯脫口而出華生曾去過阿富汗。華生對福爾摩斯的探案本領敬佩萬分,曾問福爾摩斯,為什么咱們兩個人到現(xiàn)場,你看到了那么多的線索,而我卻什么也沒看見呢?福爾摩斯說,恰恰相反,你什么都看到了,只是你沒有用頭腦將它們聯(lián)系在一起。這說明,觀察要得出有用的結論,必須用大腦去思考。
編輯推薦
《了解你自己(初中生必讀)》以學生的心理健康為視角,探討了初中生德與智發(fā)展過程中的困惑與疑問。書中不僅包含話題探討也配備了心靈體操,在為教師、家長和學生釋疑解惑的同時,也是幫助教師和家長認識孩子、理解孩子,幫助學生認識自己、理解他人的實用手冊。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