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8-7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作者:陳雪虎 頁數(shù):344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文的再認:章太炎文論初探》結合歷史文化語境,集中考察辛亥革命時期章氏文論和文學思想,闡釋其潛在的革命性內涵,探討章氏基于語文現(xiàn)代性推進文化重建的思路及其價值,并由此初步發(fā)掘章氏文論與五四文學革命之間的內存聯(lián)系。作為現(xiàn)代思想家,章太炎的文論自成體系,涌動著求真存質的、理性的、革命的激情,又表現(xiàn)出試圖平抑現(xiàn)代求真和近世通俗之間的緊張,在辛亥時期及五四時期發(fā)揮著獨到而深刻的影響。
作者簡介
陳雪虎,江蘇海安人,1974年2月生,2001年畢業(yè)于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獲文學博士學位。2006—2007年期間曾赴多倫多大學比較文學中心研修?,F(xiàn)為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副教授、文藝學研究中心研究員。著有《影像變幻間:1990年代中國電影媒介新體驗》(2004),《傳統(tǒng)文學教育的現(xiàn)代啟示》(2006)等,編著《黃藥眠美學文藝學論集》(2002),參編教材十數(shù)種,發(fā)表論文若干篇。
書籍目錄
《文藝學與文化研究叢書》總序存質求真與整體文化的重建被擱置的現(xiàn)代性景觀導論一、章太炎其人其學二、章太炎文論概述三、對章氏文論研究的反思附錄:章太炎學術年譜簡編第一章 文學總略:“以文字為準”及其革命潛義一、文字文化論及其學理淵源1.“以文字為準”2.學理淵源與文化根基二、“以文字為準”的邏輯性與現(xiàn)實性1.文字與“口說”對待2.文章與“■彰”對待3.文章道統(tǒng)或審美學說三、“雅言故訓”的革命性潛義1.文字的本性:表象符號學2.技巧論批判:“以病質為美痰”3.革命的沖動:“斫雕為樸”與勇于“解剖”附錄:1.《文學論略》2.《國故論衡·文學總略》第二章 雅俗之辨:真俗兩間的現(xiàn)代緊張一、雅俗之辨(上):作為文學評價1.雅俗者存乎軌則2.現(xiàn)實所指與理論內涵二、雅俗之辨(下):作為文化區(qū)隔1.“積極求雅”與“便俗致用”的張力2.歷史考察及整體格局三、真俗兩間:現(xiàn)代化場景與章太炎1.雅俗分際的現(xiàn)實性2.“齊雅俗”的意義附錄:1.《國故論衡·論式》2.《國故論衡·辨詩》第三章 文學復古:語文現(xiàn)代性與文化重建一、“提倡國粹”即保守?二、“師法魏晉”即復古?三、“復興古學”即反動?四、語文現(xiàn)代性:“取千年朽蠹之余,反之正則”五、文化重建思路的地位與特色1.舊有格局:四種文論2.新變各家:梁啟超、王國維、章太炎3.語文現(xiàn)代性與依自不依他附錄:前五四時期文學暨文論年表簡編(1898—1917)第四章 章太炎與民族語文的現(xiàn)代轉型一、民族語文的危機及對策二、語文現(xiàn)代性與“言文一致”理想三、白話文運動:從裘廷梁到胡適、錢幺同第五章 留日時期的周氏兄弟與“文學復古”一、觀念的互動:“文”與“文學”二、精神的契合:從“自性”到“心聲”三、審美現(xiàn)代性:從“取今復古”到“文學革命”結語參考文獻后記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