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8-09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作者:冷香齋主人 頁數(shù):209
Tag標簽:無
前言
兩年前的一天,《幽雅閱讀叢書》的策劃人楊書瀾女士邀我寫其中的中國茶道部分??紤]到自己研究中日荼文化已二十余年,該可以承擔,便應(yīng)允了下來。其后,讀了該叢書已出版的由北大哲學系美學室主任朱良志先生執(zhí)筆的《生命清供——國畫背后的世界》,才知道自己沒有能力承擔這個撰稿的任務(wù)。朱先生在寫中國畫時,全然把自己當做畫中之人,畫中之物,而沒有站在鑒賞者的位子上。而我呢,雖多年研究中日茶文化的歷史、思想、形態(tài),卻始終把茶當做_個客體去對待。自上世紀90年代以后,我國的茶文化事業(yè)獲得很大的發(fā)展。因茶文化最能收到“文化
內(nèi)容概要
一本清茶、一本好書,讓神情安靜,尋得好心情。本書以作者對各類中國茶的品飲體驗為前提,在一篇篇短小精煉的茶道日記中,將古今茶事、詩事、畫事、佛事融于一杯杯香味氤氳的清茶中,讓讀者在種種日常感悟中見證真正的茶道精神。
作者簡介
馬嘉善,長安人,字守仁,號冷香齋主人、南山如薺、如薺居士、煎茶翁等。生平無它好,唯嗜茶、書而已。讀書之余,坐而瀹茗;煎水之余,起而讀書,以為人生樂事,不過如此。曾有詩句曰:人生有真味,跌坐瀹茶湯。亦日常生活之寫照也。
書籍目錄
幽雅閱讀序一序二凡例佳人如茗人淡如茶禪茶詩偈老實吃茶平常心是道后記《幽雅閱讀叢書》策劃人
章節(jié)摘錄
老王當然不是第一個把蘭花和茶聯(lián)系起來的人,北宋黃庭堅在《幽芳亭》里寫道:“蘭蕙蒔以沙石則茂,沃以湯茗則芳,是所同也?!边@是講養(yǎng)蘭。明代茶人閔汶水,嗜茶成癖,人稱閔老子茶,他喜歡以蘭香入茶,雖然為時人所譏,卻終身不改其志。蘭性至潔至清,同茶一樣,不僅可作為書齋雅供,更可用來熏制花茶,和茶可謂是“臭味相投”的老搭檔了。老王沒有多少錢,也沒有什么積蓄,他的全部家當除了一輛人力三輪車、一把泥青茶壺、十幾盆蘭草外,還有一間破舊的平房。但他曾花了兩千元人民幣從昆明郵購回來幾株名貴品種的蘭草,可惜養(yǎng)了不到半年就全部死掉了,他的兩千元人民幣、他為之付出的感情和心血,也都這樣白扔了。但老王對這件事情似乎并不十分介意,“我準備再買幾株好蘭草”,有一天他對我說,“如果能攢下錢的話。”攢錢可不是件容易事,特別是蹬三輪車,生意不景氣暫且不說,光是辦理市容、交警、衛(wèi)生、稅務(wù)等方面的事情就令人頭痛。老王的三輪車有時會被沒收,除了罰款、交停車費外,十幾天的時間就這樣白白耽擱了,但他有什么辦法呢?老王沒上過學,也談不上讀書,但他卻知道有個外號叫駱駝祥子的人,也是干他們這一行的,據(jù)說駱駝祥子除買了一輛新車外,還娶了房老婆,這實在令老王羨慕不已。當我告訴他駱駝祥子只是一個名叫老舍的作家筆下的一個人物、而且這個人物還生活在舊社會的老北京城里時,老王沉默了,黯然的臉頰上第一次沒有了笑容。
后記
以上這些文字并不是寫出來的,而是“品”出來的。品茶有助于勃發(fā)文思,激揚文字;品茶而有文章,能益茶德,盡茶情;兩者相得益彰,自然妙趣橫生。宋人有一首《雪梅》詩道:“有梅無雪不精神,有雪無詩俗了人;日暮詩成天又雪,與梅并作十分春?!逼凡瓒形恼?,也是如此。每當飯后茶余,茶香繚繞冷香齋中,茶意彌布頰齒之間,此時鋪紙濡墨,作小品妙文數(shù)則,文思最為快捷,如有神助。因此,“品”出來的文字不同于寫出來的文字,“品”出來的文字行間字里都散發(fā)著茗茶的清潤與甘香?!捌贰笔且环N文化,一種學問,更是一種工夫。人能品,文章
編輯推薦
《無風荷動:靜參中國茶道之韻》是《幽雅閱讀叢書》系列之一的《無風荷動》,《無風荷動:靜參中國茶道之韻》讓讀者在種種日常感悟中見證了真正的茶道精神。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