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種批評

出版時間:2008-6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作者:劉曉南  頁數(shù):238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兼具有作家和學者身份的作家學者批評在中外文學史上都是一個客觀存在,卻一直未能引起學界的關(guān)注,《第四種批評》首次以此立論,并視之為與媒體批評、學者批評、作家批評并列的《第四種批評》。全書既有理論的深度,也有現(xiàn)實的廣度,上編的理論建構(gòu)與下編的個案分析相映成趣,附錄中對格非、曹文軒、張大春三位典型的作家學者的訪談更是為本書的論點提供了強有力的實踐佐證。

作者簡介

劉曉南,北京大學中文系現(xiàn)當代文學專業(yè)博士,清華大學博士后,清華大學人文院教師。

書籍目錄

上編 歷史與現(xiàn)實視閾中的“第四種批評”  第一章 導論:為“批評”正名   1.何為“批評”   2.“批評”何為   3.捍衛(wèi)“批評”的本質(zhì)  第二章 “第四種批評”   1.理論與方法   2.三種批評   3.“第四種批評”  第三章 “第四種批評”的特征   1.批評立場   2.學術(shù)資源   3.批評特點   4.文體風格  第四章 “第四種批評”的中國命運   1.中國古代的文批評   2.“第四種批評”的黃金時代(1904-1942)   3.被壓抑的“第四種批評”(1942-1979)   4.“第四種批評”的復蘇(1980年以后)下編 中國當代文學中的“第四種批評”  第五章 格非  第六章 曹文軒  第七章 張大春  第八章 結(jié)語附錄一 格非訪談錄附錄二 曹文軒訪談錄附錄三 張大春訪談錄參考文獻 后記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第四種批評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條)

 
 

  •   看完該書,感覺很有新意,其實也不算什么很新的東西,不過這么系統(tǒng)闡述學者兼作者的批評模式,國內(nèi)這是第一列。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