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馮友蘭

出版時間:2008-5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作者:劉長城  頁數(shù):299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本書將馮友蘭的“三史”“六書”放在中國哲學的發(fā)展的歷史長河中,進行解讀,同時吸納了近20年來學術界研究馮學的相關成果,揉已以意,另辟蹊徑,別有生面,以作者自己獨有的行文風格,點出了馮友蘭先生是在中國哲學自宋明以來的為數(shù)不多的哲學創(chuàng)新人物,前承往學,后開來者,馮友蘭先生可超不可越,他的哲學體系是一座當然的里程碑。    全書共分為九講:    第一講:中國哲學的起源;    第二講:“照著講”與“接著講”;    第三講:“三道”“十派”話人生;    第四講:以漢為界說“兩分”;    第五講:最哲學底哲學;    第六講:新理學的施政綱領;    第七講:人生的境界;    第八講:新作應需代舊刊;    第九講:“馮學”與“馮友蘭現(xiàn)象”。    本書可以作為全國各大學文科或者哲學專業(yè)學習中國哲學和馮友蘭哲學的一部別具一格的參考書。

作者簡介

劉長城,河南省唐河縣人,1982年畢業(yè)于鄭州大學哲學系。農(nóng)民出身,學過中醫(yī),當過中學教師,當過行政干部。在司法部舉辦的全國第六期法律進修班學習過法律,長期從事法學基礎理論、刑法、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中國哲學與中國文化等必學課和選修課的教學工作。中國哲學史學會馮友蘭專業(yè)委員會理事,張岱年研究會理事,中國馮友蘭研究會南陽分會秘書長。著作:《中國古代治國思想百家》(合著),《傳統(tǒng)文化時述》,《青山之路》(再版時名為《荊楚奇才——曹青山》),《中原驕子——孟忠煥》,《世紀哲人馮友蘭》。另有學術論文數(shù)十篇。

書籍目錄

序自序第一講  中國哲學的起源  一、哲學是什么  二、哲學本是“外來戶”  三、中國哲學的“合法性”  四、中西哲學各具特色  五、為什么是春秋戰(zhàn)國時代第二講  “照著講”與“接著講”  一、首先應當“照著講”  二、怎樣“照著講”  三、馮先生的“接著講”  四、“接著講”的得與失  五、余論第三講  “三道”“十派”話人生  一、《人生哲學》題目之來歷  二、《天人損益論》  三、中西比較以求同  四、一個新人生論  五、人生的無奈第四講  以“漢”為界說“兩分”  一、“中國哲學史”的由來  二、“子學”與“經(jīng)學”  三、《中國哲學史》的貢獻第五講  最哲學底哲學  一、為什么是“最哲學底哲學”  二、《新理學》的方法  三、《新理學》的形上學  四、新理學的邏輯建構第六講    新理學的施政綱領——《新事論》  一、《新事論》的寫作背景  二、中國到自由之路  三、《新事論》的現(xiàn)實意義第七講  人生的境界  一、從《人生哲學》到《新原人》  二、“覺解”的人生  三、心與心之理  四、境界的層次  五、“備受煎熬”的天地境界  六、“高明”“中庸”非兩行第八講  新作應需代舊刊  一、難產(chǎn)的《新編》  二、舊邦新命系《新編》  三、抽象繼承法  四、“共殊”一線貫《新編》  五、關于《新編》的總結第九講  “馮學”與“馮友蘭現(xiàn)象”  一、從中國哲學史的角度以看“馮學”  二、從“新理學”體系以看“馮學”  三、關于“馮友蘭現(xiàn)象”  四、“馮友蘭現(xiàn)象”的反思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第一講 中國哲學的起源  我們要“解讀馮友蘭”,就不能不講中國哲學,因為馮友蘭先生的學術思想,是同中國哲學不可分割的;要講中國哲學,就不能不講中國哲學的發(fā)展,因為馮友蘭先生的哲學是“接著”中國哲學講的,用馮先生的話說,是“接著”宋明以來的道學講的。這樣說來,馮先生是講中國哲學的,我們要了解什么是中國哲學,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哲學。請看以下的一段話:  我總是喜歡從廣義的角度去談論哲學,理解哲學。那么,哲學是什么呢?  在眾多個定義(有多少個哲學家恐怕就有多少個有關哲學的定義)中,除馬克思外,我比較喜歡兩個人下的定義:  “如果把哲學理解為在最普遍和最廣泛的形式中對知識的追求,那么,哲學顯然就可以被認為是全部科學之母??墒牵茖W的各個領域對那些研究哲學的學者們也發(fā)生了強烈的影響,此外,還強烈地影響著每一代的哲學思想?!薄獝垡蛩固埂 ∥抑韵矚g這個定義,是因為它使哲學同全部科學研究發(fā)生了密切的聯(lián)系;使全部科學研究成果成了科學推廣的必要基礎和背景;使全部科學研究得到了哲學智慧的啟迪。我想,這也是康德哲學同德國自然科學優(yōu)秀傳統(tǒng)的相互關系;這也是德國何以會成為哲學、科學和音樂創(chuàng)作繁榮國度的原因之一?! ×硪粋€絕妙的定義是18世紀德國著名浪漫派詩人、短命天才諾瓦利斯下的:  “哲學原就是懷著一種鄉(xiāng)愁的沖動到處去尋找家園……”  以上這段話,是我從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語文讀本中摘錄下來的。這段話的作者,在眾多的哲學定義中,特意把這兩個定義給選取下來,是有其特別的意義的。愛因斯坦的定義是一位科學家的定義,他是從哲學與科學的關系這一角度來定義哲學的。第二個定義就別具風味了,它是一個浪漫派的詩人給哲學下的定義,那么,此時的哲學就具有了詩情畫意的絢麗,給人一種思鄉(xiāng)的愁緒,使哲學的嚴謹在沉思中平添了幾分詩樣的浪漫。  這樣一種哲思,驟然令我想起了王國維的一段話:“余疲于哲學有日矣。哲學上之說,大都可愛者不可信,可信者不可愛。知其可信而不能愛,覺其可愛而不能信,此近二三年中最大之煩悶,而近日之嗜好所以漸由哲學而移于文學,而欲于其中求直接之慰藉者也?!保ㄒ度碎g詞話》導讀)國學大師的話,是話中有話,正如詩人的詩是詩中有詩一樣。我們不知道王國維的“棄哲就文”是不是就因為哲學的“可信而不可愛”使其然,但至少是他認為哲學的莊嚴、沉思以令人“無情”不及文學的浪漫、想象以令人“怡情”。如果我的猜測是大抵說得過去的話,那么,我認為,王國維至少是一個人生哲學上的“悲觀主義者”!我們說,諾瓦利斯在文學上是一個浪漫主義者,在哲學上,他無疑也是一個悲觀主義者……  以上關于哲學的定義,一個是科學家的,一個是詩人的。我們說,他們的關于哲學的定義,都不是我們所要講的哲學的定義。我們在這里所要講的哲學的定義是一位真正的哲學家所下的定義。欲知哲學家的關于哲學的定義,需要將本書全盤閱讀,否則是不可能明白的。  算了,我是在寫自己的文章,不能一開始就把讀者的心思誤引入“歧途”。還是按著我的寫作思路來運行吧?!  罢軐W”是一個高層次的概念,“中國哲學”被包括其中。從邏輯上說,“中國哲學”是“哲學”這一概念的外延?! ∧敲?,什么是哲學呢?這個問題是頗不容易回答的,因為它是一個相當棘手的也是非常令人頭痛的學術問題。我曾給我的學生們講過:自然科學的定律、公式,是經(jīng)過科學試驗和嚴密的邏輯推理和論證而獲得的,反過來,它又為科學的實踐所驗證,因此它一定會被世界各國的學界所公認,因為它是科學的東西。哲學就不是這樣,哲學的概念不可能通過科學實驗的方式和方法而獲取,它的得來,是通過分析、歸納、綜合等等的方法才得以完成的,而這些方法恰恰是人類高度抽象思維的結果。用馮友蘭先生的話說,哲學是哲學家“純思”的產(chǎn)物。而哲學家又是一個個的個人,張三的思維方式不同于李四,李四的思維方式又不同于王五;中國哲學家的思維方式又不可能與西方的哲學家的思維方式完全一致。這樣看來,哲學不可能有一個為人類社會所公認的統(tǒng)一的定義。我們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說,哲學是分為派別的,是分為不同的體系的。我們甚至可以形象地說(像本文開始所說),世界上有多少個哲學家就有多少個哲學體系和相當數(shù)量的哲學派別?! ∫弧⒄軐W是什么  在我們還沒有正式講這一問題之前,我先在這里給大家講一個我所經(jīng)歷過的關于哲學定義的小故事:  2005年11月上旬,我們在北京大學召開了一個學術會議:紀念哲學家馮友蘭先生誕辰110周年——馮友蘭哲學思想國際討論會。正當學者們熱烈討論發(fā)言的時候,有一位自然科學家面帶慍色突然站起來發(fā)言,其大意是:我聽了兩天的會,我怎么越來越弄不清楚你們所說的哲學是什么。馬克思主義哲學告訴我們,哲學是關于世界觀的學問,是人類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你們在這里所討論的是什么哲學,什么是“人類精神的反思”,這對于改造世界有什么意義?我去年在美國參加了一個學術會議,與會的學者和科學家們對于人類生存環(huán)境的惡化和能源的短缺有一種共同的憂慮。哲學是關于世界觀的學問,哲學能不能為人們生活所關切的問題提供一個科學的指導呢?你們在這里討論“人類精神的反思”之類的哲學定義,能對人們的現(xiàn)實生活有多大的幫助呢?……  這位自然科學家的“突然襲擊”,使我們本來就相當熱烈的學術討論一下子被推向了“白熱化”的高潮。我們一時的確沒有辦法給這位自然科學工作者解釋清楚“什么是哲學”。如果我們用在前文中所說的愛因斯坦關于哲學的定義給這位科學家作釋的話,可能不會引起她的“氣憤”。但是,那畢竟不是馮先生的定義!  由此,自然科學家同哲學家的有關學思的分歧可見一斑。我們在這里用馮先生在他的不同著作中所說的相同的話來說:科學和哲學是種類的不同。這樣說來,哲學家和科學家也不是在一個學問層次上的,科學家的哲學定義當然也就不同于哲學家的哲定義,同樣,文學家、詩人的哲學定義也不可能與哲學家同?! ∧敲矗軐W到底是什么?  諸位暫且不可著急獲得這一答案,我先向大家推薦一本書,它的書名是:《哲學是什么?》(胡軍著,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5月出版)?! ?002年10月,全國第五屆馮友蘭哲學思想討論會在馮先生的家鄉(xiāng)南陽召開,作為中國哲學史學會馮友蘭專業(yè)委員會的秘書長、北京大學哲學系博士生導師,胡軍先生當然是要到會的。在這次學術會議上,我得到了他的《哲學是什么?》這部書。我一看,該書的第一版時間是2002年5月,我所拿到的這部書是第三版,其出版時間是2002年8月。第一版與第三版的時間間隔只有3個月。由此可見人們對于“哲學是什么?”的求知之渴望程度。我們再把這一話題還原到2005年11月在北京大學的馮學學術討論會上關于哲學定義的爭論,學者們當時沒有辦法給這位年事較高的自然科學家就哲學一詞的含義解說清楚,著名哲學家、馮友蘭先生的弟子余敦康教授當場建議這位科學家讀一讀胡軍先生的《哲學是什么?》這本書?! ∫荒甓噙^去了,我們不能知道這位自然科學家是否讀了我們?yōu)樗扑]的這部書。不過不要緊,我可以在這里借助于胡教授的這部書,扼要地向諸位說一下哲學是什么這一相當麻煩的事情。胡軍在他的著作中,開篇即說:  “哲學是什么?”這是一個十分復雜和廣闊的問題。不同的哲學家對之有不同的看法。更有甚者,有些看法是截然相反、相互沖突的。因此企圖給“哲學是什么”這樣的宏闊問題一個人所公認的確切答案或明確定義是很不明智的.也是很危險的,因為這樣的做法幾乎是不可能的。我們的討論不采取這種方法。但本書的主旨就是要回答“哲學是什么”這樣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所以我們不但不能回避這一問題,而且有義務向讀者說明“哲學”究竟是個什么樣的東西。如果我們沒有能力給“哲學是什么”下一個明確的和公認的定義或給一個確切的答案,那么我們是否有可能給讀者諸君指出一條能夠說明哲學是什么的途徑,從而能夠比較輕松地知道哲學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東西呢?這樣的目標看起來似乎并不宏闊偉大,然而要真正實行起來也是旅途艱險,舉步維艱,困難重重。但既然作者選擇了這一難題,所以也不得不硬著頭皮來啃這塊硬骨頭,試圖尋找出能夠用來說明“哲學是什么”的一條道路。其實,按其本質(zhì)說來,哲學就是一條道路。我們都在上面行走,只不過我們不曾注意,不了解她究竟是什么。輪到要來問她究竟是什么,我們就感到莫大的困惑……  這是胡軍教授在《哲學是什么?》這部著作中開首的一段話。在這段話里,胡先生至少向我們發(fā)布了如下的一些信息:其一,哲學這個東西是一個復雜而又棘手的玩意兒,企圖想在一個短時間里弄懂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其二,哲學并不是一個統(tǒng)一的為人們所公認的東西,不同的哲學家對之有不同的看法,就是說,世界上并沒有一個統(tǒng)一的哲學;其三,我們又不能回避她,因為她就在我們的生活當中,只是我們“日用而不知”、“習焉而不察”而已;其四,盡管她就存在于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但一旦引起我們對她的興趣,去探求她到底是個什么模樣的時候,我們簡直無從下手。她更像一位含羞脈脈的花季少女,你多么想去接近她,但你不可能去撫摸她;你想看清楚她的面龐,但她總是“猶抱琵琶半遮面”,充其量你也只不過看到她的“半面桃花”,那個“廬山真面目”并不是可以輕易看得到的!  那么,我們是不是就沒有什么好的辦法以探得哲學是什么了?答案倒是否定的?! 『娊淌诮酉聛碚f:“然而希望總是會有的。因為如果一個問題很明確,且具有很明確的形式,那么尋找解決這一問題的好的方法或形式的可能也毫無疑問會是比較明確的??梢哉f,‘哲學是什么’就是一個很明確的問題,具有一個明確問題形式。她的答案可能就藏在這一問題的形式里。”胡先生在這里已經(jīng)相當明白地告訴我們,要想弄清楚“哲學是什么”,首先要明確問題的“形式”。說白了,回答哲學是什么的問題,只能是形式的回答,而不可能是內(nèi)容的回答。而形式的回答也正是一種邏輯的回答。用馮先生的哲學用語以回答這一問題,就是我們只對于“真際”有所肯定,而不特別地對于“實際”有所肯定。這種肯定,就是一種形式的肯定。我們的話說到這里,已經(jīng)給大家提出了一個明確的標示,哲學是關于問題的“套子”,而套子就是形式?! ∧敲?,形式的問題又是如何得來的呢?我們說,它起源于探索、追問、思考。我們大家都知道,蘇格拉底是古希臘第一位真正意義上的大哲學家,他的哲學思想就是源于追問:“這是什么?——這是善”,“這是什么?——這是美”,“這是什么?——這是知識”,“這是什么?——這是勇敢”,“這是什么?——這是正義”等等。這就是蘇格拉底的獲取知識的方法,也是他獲取知識的一種形式,我們稱這種形式和方法為“精神助產(chǎn)術”。這種方法和形式源于對于問題的追問,在對于問題的追問中激發(fā)人們對于問題的思考。而追問、思考的綜合,就是探索,探索的過程同樣離不開分析和歸納。所有這一切,就是人們高度抽象思維的流變?! ●T友蘭先生在《新理學》中說:“照我們的看法,哲學乃自純思的觀點,對于經(jīng)驗作理智底分析,總括,及解釋,而又以名言說出之者。”馮先生在這里也說,古希臘哲學家已經(jīng)清楚地在用“思”了,中國哲學家也非常清楚這一點:“心之官則思?!保ā睹献?告子上》)我們同樣可以說,馮先生“新理學”的哲學體系的建立,就是從“純思”的觀點作人手處的,他的哲學體系中的許多重要的概念都是形式的、邏輯的,都是關于問題的“套子”,是空的,是沒有任何內(nèi)容的命題套子(作為“最哲學底哲學”的“形上學”,不僅是“空”的,而且是“靈”的)。而這種形式的、邏輯的命題的獲得同樣地也離不開追問。從某種意義上說,馮先生的哲學思考同古希臘的蘇格拉底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馮先生說:“思之活動,為對于經(jīng)驗作理智底分析,總括,及解釋。例如我們見一方底物,我們說‘這是方底’,即是說‘這’有‘方’之性;或是說‘這’是依照‘方’之理者?!薄 ≌軐W的“思”,或者用馮先生的話說叫做“純思”(這是馮先生早年所用的哲學術語,在其晚年的著作中,先生認為,思就是思,無所謂純不純),用這種方法所獲得的知識都是形式的、邏輯的,盡管它起源于對于經(jīng)驗作理智的分析,沒有離開“這”。但是,一旦獲得了關于對于“這”的理性認識,知道了“這”有“方”性,我們的思就離開了“這”,進入了“純思”之中,對“方之性”,或者“方之理”而著思了。我們的“思”進入了這一狀態(tài),就是進入到了哲學的狀態(tài)之中了。從這一意義上說,哲學是一種思的活動。  我們說到這里,可以對于以上所說的內(nèi)容做一個簡單的梳理:哲學起源于追問,在追問中進行分析、歸納、總括,所有這些都是在思中進行的,最后獲得了一種關于命題的“套子”。用胡軍的話說,這是關于“問題形式”;用馮先生的話說,這是形式的命題。這種命題只對“真際”有所肯定,而不對于“實際”有所肯定。  ……

編輯推薦

  《解讀馮友蘭:中國哲學的發(fā)展》將馮友蘭的“三史”“六書”放在中國哲學的發(fā)展的歷史長河中,進行解讀?!督庾x馮友蘭:中國哲學的發(fā)展》最大的特點是沒有絲毫的學究氣,寫得深入淺出,生動活潑,結合個人的感受來談玄奧的哲理,娓娓道來,明白如話,可讀性很強。當然,《解讀馮友蘭:中國哲學的發(fā)展》也有很高的學術性,圍繞著許多疑難問題提出自己獨到的見解,新意迭出,發(fā)人深省,使人獲益。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解讀馮友蘭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