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8-8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作者:袁廣,張勤 主編 頁數(shù):225
內容概要
本教材是為了滿足高職高專機械土程類專業(yè)或近機類專業(yè)教學需要而編寫的。 本書共分18章,主要內容為液壓傳動概述、液壓傳動基礎、液壓動力元件、液壓執(zhí)行元件、液壓控制元件、液壓輔助裝置、液壓基本回路、典型液壓傳動系統(tǒng)、液壓傳動系統(tǒng)的設計計算、液壓伺服系統(tǒng)、氣壓傳動概述、氣壓傳動基礎知識、氣源裝置及氣動輔助元件、氣動執(zhí)行元件、氣動控制元件、氣動基本回路、氣壓傳動系統(tǒng)實例和實驗實訓項目。本書各章后面有本章小結與習題,以便學生更好地鞏固與掌握所學的內容。為增強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提升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水平,在本書第18章附有實驗、實訓教學內容,以供各學校選用。 本書適合作為高職高專機械工程類專業(yè)教材,亦可作為成人教育、職業(yè)培訓和中等職業(yè)學校機械工程類專業(yè)的教材。
書籍目錄
第1章 液壓傳動概述 1.1 液壓傳動工作原理 1.2 液壓傳動系統(tǒng)的組成及圖形符號 1.2.1 液壓傳動系統(tǒng)的組成 1.2.2 液壓系統(tǒng)的圖形符號 1.3 液壓傳動的優(yōu)缺點 1.4 液壓技術的發(fā)展概況 本章小結 習題第2章 液壓傳動基礎 2.1 液壓傳動的工作介質 2.1.1 液壓油的主要物理性質 2.1.2 對液壓油的要求 2.1.3 液壓油的分類及選擇 2.2 液體靜力學 2.2.1 液體靜壓力及其特性 2.2.2 壓力的表示方法及單位 2.2.3 液體靜力學基本方程 2.2.4 靜止液體中的壓力傳遞(帕斯卡原理) 2.2.5 靜止液體對固體壁面的作用力 2.3 液體動力學 2.3.1 基本概念 2.3.2 連續(xù)性方程 2.3.3 伯努利方程 2.3.4 動量方程 2.4 液體流動時管路內壓力損失計算 2.4.1 沿程壓力損失 2.4.2 局部壓力損失 2.4.3 管路中的總壓力損失 2.5 液體流經孔口及縫隙的流量 2.5.1 流經小孔的流量 2.5.2 液體流經間隙的流量 2.6 液壓沖擊和空穴現(xiàn)象 2.6.1 液壓沖擊 2.6.2 空穴現(xiàn)象 本章小結 習題第3章 液壓動力元件 3.1 概述 3.1.1 液壓泵的工作原理與分類 3.1.2 液壓泵的主要性能參數(shù) 3.2 齒輪泵 3.2.1 外嚙合齒輪泵 3.2.2 內嚙合齒輪泵 3.3 葉片泵 3.3.1 單作用葉片泵 3.3.2 限壓式變量葉片泵 3.3.3 雙作用葉片泵 3.4 柱塞泵 3.4.1 軸向柱塞泵的工作原理 3.4.2 排量和流量計算 3.4.3 柱塞泵的應用特點 3.5 液壓泵的性能比較與選用 本章小結 習題第4章 液壓執(zhí)行元件 4.1 液壓缸的類型與特點 4.1.1 液壓缸的分類 4.1.2 特殊液壓缸 4.2 液壓缸的典型結構 4.2.1 缸筒與缸蓋的連接 4.2.2 活塞與活塞桿的連接 4.2.3 液壓缸的密封 4.2.4 液壓缸的緩沖裝置與排氣裝置 4.3 液壓缸結構尺寸的設計 4.3.1 液壓缸工作壓力的確定 4.3.2 液壓缸主要尺寸的確定 4.3.3 液壓缸、活塞桿長度的確定 4.3.4 液壓缸其他尺寸的確定 4.4 液壓馬達 4.4.1 軸向柱塞式液壓馬達工作原理 4.4.2 液壓馬達的主要性能參數(shù) 本章小結 習題第5章 液壓控制元件 5.1 液壓閥概述 5.1.1 液壓閥的分類 5.1.2 對液壓閥的基本要求 5.2 方向控制閥 5.2.1 單向閥 5.2.2 換向閥 5.3 壓力控制閥 5.3.1 溢流閥 5.3.2 減壓閥 5.3.3 順序閥 5.3.4 壓力繼電器 5.4 流量控制閥 5.4.1 節(jié)流口的流量特性和形式 5.4.2 節(jié)流閥 5.4.3 調速閥 5.4.4 溢流節(jié)流閥 5.5 疊加閥、插裝閥和比例閥 5.5.1 疊加閥 5.5.2 插裝閥 5.5.3 電液比例閥 本章小結 習題第6章 液壓輔助裝置 6.1 油管與管接頭 6.1.1 油管 6.1.2 管接頭 6.2 濾油器和油箱 6.2.1 濾油器 6.2.2 油箱 6.3 蓄能器 6.3.1 蓄能器的功能 6.3.2 蓄能器的類型和結構特點 6.3.3 蓄能器的安裝及使用注意事項 6.4 其他輔助裝置 6.4.1 流量計 6.4.2 壓力表 6.4.3 壓力表開關 本章小結 習題第7章 液壓基本回路 7.1 方向控制回路 7.1.1 換向回路 7.1.2 鎖緊回路 7.2 壓力控制回路 7.2.1 調壓回路 7.2.2 減壓回路 7.2.3 增壓回路 7.2.4 保壓回路 7.2.5 卸荷回路 7.2.6 平衡回路 7.3 速度控制回路 7.3.1 調速回路 7.3.2 快速運動回路 7.3.3 速度切換回路 7.4 多缸動作回路 7.4.1 順序動作回路 7.4.2 同步回路 7.4.3 多缸快慢速互不干涉回路 本章小結 習題第8章 典型液壓傳動系統(tǒng) 8.1 組合機床動力滑臺液壓系統(tǒng) 8.1.1 液壓系統(tǒng)的工作原理 8.1.2 系統(tǒng)特點 8.2 萬能外圓磨床液壓系統(tǒng) 8.2.1 液壓系統(tǒng)的工作原理 8.2.2 系統(tǒng)特點 8.3 機械手液壓傳動系統(tǒng) 8.3.1 機械手的作用、動作及組成 8.3.2 機械手臂各動作工作原理 8.3.3 系統(tǒng)特點 本章小結 習題第9章 液壓傳動系統(tǒng)的設計計算 9.1 液壓系統(tǒng)設計要求與工況分析 9.1.1 明確液壓系統(tǒng)設計要求 9.1.2 進行工況分析 9.2 確定系統(tǒng)的主要參數(shù) 9.2.1 系統(tǒng)工作壓力的確定 9.2.2 執(zhí)行元件主要結構參數(shù)的確定 9.2.3 執(zhí)行元件流量的確定 9.2.4 繪制執(zhí)行元件的工況圖 9.3 確定液壓系統(tǒng)方案與擬定液壓系統(tǒng)原理圖 9.4 液壓元件的計算和選擇 9.4.1 液壓泵的選擇 9.4.2 液壓控制閥的選擇 9.4.3 液壓輔助元件的選擇 9.5 液壓系統(tǒng)性能驗算 9.5.1 管路系統(tǒng)壓力損失的驗算 9.5.2 系統(tǒng)發(fā)熱溫升的驗算 9.6 繪制工作圖與編制技術文件 9.6.1 繪制工作圖 9.6.2 編寫技術文件 本章小結 習題第10章 液壓伺服系統(tǒng) 10.1 液壓伺服系統(tǒng)概述 10.1.1 液壓伺服系統(tǒng)工作原理 10.1.2 液壓伺服系統(tǒng)的特點 10.1.3 液壓伺服系統(tǒng)的類型及組成 10.2 液壓伺服閥及其應用 10.2.1 機液伺服閥 10.2.1 電液伺服閥 本章小結 習題第11章 氣壓傳動概述 11.1 氣壓傳動系統(tǒng)的工作原理及組成 11.2 氣壓傳動的優(yōu)缺點 11.2.1 氣壓傳動的優(yōu)點 11.2.2 氣壓傳動的缺點 11.3 氣壓傳動的應用和發(fā)展 本章小結 習題第12章 氣壓傳動基礎知識 12.1 空氣的物理性質 12.2 氣體的狀態(tài)方程 12.3 氣體流動的基本方程 12.3.1 連續(xù)性方程 12.3.2 伯努利方程 本章小結 習題第13章 氣源裝置及氣動輔助元件 13.1 氣源裝置 13.1.1 空氣壓縮機的分類 13.1.2 空氣壓縮機的工作原理 13.1.3 空氣壓縮機的選擇 13.2 氣動輔助元件 13.2.1 后冷卻器 13.2.2 除油器 13.2.3 儲氣罐 13.2.4 空氣干燥器 13.2.5 過濾器 13.2.6 油霧器 13.2.7 消聲器 本章小結 習題第14章 氣動執(zhí)行元件 14.1 汽缸 14.1.1 普通汽缸 14.1.2 特殊汽缸 14.2 氣動馬達 本章小結 習題第15章 氣動控制元件 15.1 方向控制閥及換向回路 15.1.1 單向型方向控制閥 15.1.2 換向型方向控制閥 15.2 壓力控制閥 15.2.1 氣動壓力控制閥的分類 15.2.2 安全閥( 溢流閥) 15.2.3 減壓閥 15.2.4 順序閥 15.3 流量控制閥 15.3.1 節(jié)流閥 15.3.2 單向節(jié)流閥 15.3.3 排氣節(jié)流閥 15.3.4 柔性節(jié)流閥 15.4 氣動邏輯元件簡介 15.4.1 氣動邏輯元件 15.4.2 氣壓邏輯回路 本章小結 習題第16章 氣動基本回路 16.1 方向控制回路 16.1.1 單作用汽缸換向回路 16.1.2 雙作用汽缸換向回路 16.2 壓力控制回路 16.2.1 一次壓力控制回路 16.2.2 二次壓力控制回路 16.2.3 高低壓轉換回路 16.3 速度控制回路 16.3.1 單作用汽缸速度控制回路 16.3.2 雙作用汽缸速度控制回路 16.3.3 快速往返回路 16.3.4 氣液轉換速度控制回路 16.3.5 氣液阻尼缸速度控制回路 16.4 其他常用基本回路 16.4.1 延時回路 16.4.2 安全保護回路 16.4.3 雙手操作回路 16.4.4 順序動作控制回路 本章小結 習題第17章 氣壓傳動系統(tǒng)實例 17.1 工件夾緊氣壓傳動系統(tǒng) 17.2 氣動控制機械手 17.3 其他氣動系統(tǒng)簡介 17.3.1 數(shù)控加工中心換刀系統(tǒng) 17.3.2 工件尺寸自動分選機氣動系統(tǒng) 本章小結 習題第18章 實驗實訓項目 實驗一 小孔壓力—流量特性實驗 實驗二 液壓泵性能實驗 實驗三 溢流閥特性實驗 實驗四 節(jié)流調速回路性能實驗 實訓一 液壓基本回路動作實訓 實訓二 泵結構的拆裝實訓 實訓三 閥的拆裝實訓 實訓四 氣動基本回路動作實訓附錄A 常用液壓與氣動元件圖形符號附錄B 常用單位符號參考文獻
章節(jié)摘錄
第1章 液壓傳動概述 1.1 液壓傳動工作原理 1.2 液壓傳動系統(tǒng)的組成及圖形符號 1.3 液壓傳動的優(yōu)缺點 1.3 液壓傳動的優(yōu)缺點 液壓傳動之所以能得到廣泛的應用,是由于其具有如下優(yōu)點: (1)液壓傳動與機械傳動、電氣傳動方式相比,在輸出相同功率的條件下,具有體積小、重量輕、慣性力小、動作靈敏的特點?! 。?)工作平穩(wěn),換向沖擊小,便于實現(xiàn)頻繁換向。這是機械設備中尤其是金屬切削機床常用液壓傳動的主要原因?! 。?)可以在較大的調速范圍內較方便地實現(xiàn)無級調速?! 。?)操作簡單,便于實現(xiàn)自動化?! 。?)液壓裝置易于實現(xiàn)過載保護,能白潤滑,使用壽命長?! 。?)液壓元件易于實現(xiàn)系列化、標準化、通用化,便于設計、制造和推廣使用。 任何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液壓傳動也存在如下缺點: ?。?)由于液壓傳動的泄漏與液體的可壓縮性,因此液壓傳動不宜用在傳動比要求嚴格的傳動中?! 。?)液壓傳動能量損失大,因此傳動效率低?! 。?)液壓傳動對溫度變化比較敏感,故不易在低溫或高溫下工作 (4)發(fā)生故障不易檢查和排除?! ‰S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這些缺點正在被逐步克服?! ?.4 液壓技術的發(fā)展概況 液壓技術從1795年英國制造出第一臺水壓機起,已有200多年的歷史。然而在工業(yè)上的真正推廣使用卻是在20世紀60年代中葉。20世紀60年代以來,隨著原子能、航空航天技術、微電子技術的發(fā)展,液壓技術在更深、更廣闊的領域得到了發(fā)展。20世紀60年代出現(xiàn)了板式、疊加式液壓閥系列,發(fā)展了以比例電磁鐵為電氣一機械轉換器的電磁比例控制閥并被用于工業(yè)控制中;70年代出現(xiàn)了插裝式系列液壓元件;80年代以來,液壓技術與現(xiàn)代數(shù)學、力學、計算機技術等相結合,出現(xiàn)了電子放大器、傳感測量元件和液壓控制單元相互集成的機電一體化產品;近20年來,人們又重新認識和研究以純水作為工作介質的純水液壓傳動技術,并在理論和應用研究上都得到了發(fā)展,逐漸成為液壓技術中的熱點技術和新的發(fā)展方向。
編輯推薦
叢書特點: 針對性強,切合職業(yè)教育目標,重點培養(yǎng)職業(yè)能力,側重技能傳授; 實用性強,大量的經典真實案例,實詻內容具體詳細,與就業(yè)市場緊密結合; 適應性強,教程與實訓二合一,知合于三年制和兩年制高職高專,也同樣適合于其他各類大中專院校; 強調知識的漸進性、兼顧知識的系統(tǒng)性,結構邏輯性強,針對高職高專學生的知識結構特點安排教學內容; 書中配套形式多樣的習題,網上提供完備的電子教案,提供相應的素材、程序代碼、習題參考答案等教學資源,完全適合教學需要?! 〗滩南盗型暾?,涵蓋機電專業(yè)各個方面;編者分布廣泛,結合不同地域特點,適合不同地域讀者。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