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史文化及文獻研究

出版時間:2008-3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作者:過常寶  頁數:460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早期文獻產生于宗教活動中,是天命神意的見證,史官憑著文獻工作而逐漸取得了充分的話語權。自西周到西漢中期,史官、君子和儒士通過對文獻的傳遞和闡釋,構建了具有理性精神的禮樂文化制度,并形成了以道自任、裁決天下的精神品格。這就是原史傳統(tǒng)。這一傳統(tǒng)以《史記》為終結。在原史傳統(tǒng)中,周公攝政和制禮作樂、春秋史官的微言大義、孔子設學和文獻闡釋、董仲舒的公羊學理論、司馬遷的《史記》著述等,都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依據周公和孔子的文化實踐而虛擬的“五百年必有王者興”的統(tǒng)系,構成了中國道統(tǒng)觀念的源頭。本書通過對原史文化中的撰述觀念、載錄和傳播方式的研究,梳理了甲骨卜辭、刻繪圖畫、《周易》、《尚書》、《詩經》、《春秋》、《左傳》、《老子》、《論語》、《戰(zhàn)國策》、《史記》等文獻的生成過程、文體形態(tài)、敘述方法等方面的特征,并揭示出它們各自所承擔的原史文化功能,為深入理解傳統(tǒng)文化和文獻發(fā)展提供了新的視角。

作者簡介

過常寶,男,文學——中國語言文學類,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先秦兩漢魏晉南北朝文學史,開設課程:中國文學史、古代文學作品選、古代史傳散文、詩詞講讀。

書籍目錄

緒  言  第一章  史職及其文獻的產生    一 “絕地天通”與史職的產生    二 商史的地位與職責     三 原史文獻之一:甲骨卜辭      四 原史文獻之二:鑄鼎象物    第二章  周公革命與禮樂文化      一 史職在西周的發(fā)展      二 周公攝政與政教分離      三 原史文獻之三:上古歌謠    第三章  春秋史官的話語權力      一 春秋史官文化的轉型      二 “春秋筆法”及其敘事策略      三 《老子》和史官的箴誡傳統(tǒng)    第四章  《左傳》研究      一 史官“傳聞”制度與《左傳》      二 《左傳》的二元敘事邏輯      三 《左傳》夢驗載錄的文化意蘊      四 《左傳》虛飾中的理性意識    第五章  君子文化和士人傳統(tǒng)      一 巫史知識的社會化      二 君子文化與“立言”傳統(tǒng)      三 “諸子”與史官文化      四 《論語》及其他諸子文獻    第六章  《戰(zhàn)國策》研究      一 史職的衰落與師道的興起      二 《戰(zhàn)國策》的文體特征      三 《戰(zhàn)國策》的敘事特征    第七章  《春秋》與漢代文化      一 儒家與原史文化的復興      二 原史經典的政治化途徑      三 《春秋》與大一統(tǒng)政治形態(tài)   第八章  《史記》與原史傳統(tǒng)的終結      一 司馬遷的史職觀念      二 司馬遷的個性精神      三 司馬遷的文化復仇      四 《史記》的體例和書法      五 《史記》的悲劇精神    結束語:原史精神和道統(tǒng)觀念    主要參考書目

章節(jié)摘錄

第一章 史職及其文獻的產生歷史既是現實得以存在的依據,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人類未來的發(fā)展方向。中國人很早就已經形成了十分清晰的歷史意識。商朝時,巫祭的職業(yè)化,巫祭知識的繁雜化,導致了史職的產生。而史職的產生,一方面保證了巫祭集團的社會地位,另一方面也保證了天人關系得到更加清晰的呈現。史職的基本行為方式是文獻載錄。初期史官文獻主要包括甲骨文和圖畫文獻,它們的主要功能是見證天命鬼神的意志。因此,巫史文獻本身就具有神圣的性質,它是人間社會行為方式的依據和目的。在載錄和保存過程中,史職也由此獲得了對天命的解釋權利,并最終成為天命的代言人,成為社會意識形態(tài)的領袖,并由此而發(fā)展成為社會事務的管理者。可以說,史職生成的過程所蘊藏著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根芽,在很大程度上預示了傳統(tǒng)文化發(fā)展的方向。

編輯推薦

《原史文化及文獻研究》由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原史文化及文獻研究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條)

 
 

  •   書名起得很獨到,內容自不待言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