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名家詞選講

出版時間:2007-1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作者:葉嘉瑩  頁數(shù):383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

作者簡介

葉嘉瑩,號迦陵。生于燕京舊家,40年代畢業(yè)于輔仁大學國文系,為詩詞名家顧隨先生入室弟子。50年代臺灣大學任教授,并在淡江與輔仁兩大學任兼職教授60年代赴美任密西根州立大學、哈佛大學客座教授,后定居加拿大溫哥華,任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終身教授。1989年退休后,當選為加拿大皇家學會院士。自70年代末返大陸講學,先后任南開大學、四川大學、北京師范大學等客座教授,南開大學中國文學比較研究所所長及中國社科院文學所名譽研究員。

書籍目錄

總序第一章 北宋初期 第一講 說晏殊詞 第二講 說歐陽修詞 第三講 說柳永詞 附錄一 北宋初期晏歐小令詞中文本之潛能 附錄二 從“三種境界”與接受美學談晏歐詞欣賞第二章 北宋中期 第一講 說晏幾道詞 第二講 說蘇軾詞 第三講 說秦觀詞 附錄 蘇軾詩化之詞的得失第三章 北宋后期 第一講 說賀鑄詞 第二講 說周邦彥詞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北宋名家詞選講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22條)

 
 

  •   本書還有很多值得注意的地方。

      第一,葉嘉瑩先生在詞的鑒賞中,善于從比較中揭示事物的特點。這一點在全書中是很突出的。在葉嘉瑩先生看來什么都可以比較,不同的作家的人生經歷、性格、人生態(tài)度、作品風格和形式都可以拿來比較,同一個作家不同的時期的作品風格、人生態(tài)度也可以拿來比較。還可以把諸方面因素結合起來進行綜合比較。正是通過廣泛的比較,葉嘉瑩先生更加鮮明的揭示了不同詞家的不同特點風格和成就。

      通過陶淵明李后主和晏殊的比較,葉嘉瑩先生指明,在以純真向人方面,陶淵明和李后主有相似的一面,在有反省有節(jié)制方面,陶淵明和晏殊有相似的一面。從而揭示出晏殊是理性的詞人,他的作品是有反省有節(jié)制的,能使人從其所寫的感情中,體會出思致的意味,同時還具備一種通達的觀照的能力,通過觀察事象之后內心會有一種智慧的照明,會對人生有所體會和覺悟。在感情方面,葉嘉瑩先生又用馮正中和晏殊比較,指出馮正中的感情表現(xiàn)得強烈執(zhí)著,而晏殊的感情比較含蓄細膩。

      葉嘉瑩先生比較了蘇軾和秦觀在受到打擊后的不同表現(xiàn)。蘇軾是樂觀積極向上,用儒釋道的修養(yǎng)把煩惱排解掉,對事情通古今而觀之,形成了曠達的人生觀。秦觀則是悲觀絕望。面對挫折這兩種不同的反應同樣反映在二者的作品里面。蘇軾的詞豪邁激越,在烏臺詩案后蘇軾寫下了“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名句,融合了悲慨和超曠的精神。而秦觀則寫出“春去也,飛紅萬點愁如?!钡谋瘋Z句。

      在作品的形制上,葉嘉瑩先生比較了小令和長調,指出小令以感發(fā)取勝,在敘寫方式上是一針見血,因為小令篇幅短小,沒有很大的空間來鋪陳敘述,所以必須寫得非常扼要,馬上打動讀者。而長調則是講究鋪陳。柳永大力寫長調重視鋪陳和層次,他的鋪陳是順序展開的。周邦彥雖然受到柳永的影響,也很重視鋪陳,但他的鋪陳方法與柳永不同。柳永是順序展開,而周邦彥是勾勒。柳永長調的展開是直接的、敘述性的,周邦彥的展開則是小說式的或戲劇式的。

      葉嘉瑩先生對同一個詞家不同時期人生態(tài)度和詞風也會進行對比。秦觀少年時“豪俊”“慷慨”“好大而喜奇”,常常有過人的見解,可是一被貶官就馬上消沉了,寫下了“門掩荒寒僧未歸,蕭蕭庭菊兩三枝。行人到此無斷腸,問爾黃花知不知?!边@么悲哀的詩來。隨著一次次被貶,秦少游就更加絕望了,詞風也由凄婉向凄厲轉變。

      第二,葉嘉瑩先生注重詞的感發(fā)功能,以之為評判詞品高下的重要標準。葉嘉瑩先生認為,一首詞是好是壞要看它的情意是否深遠,能有多大興發(fā)感動的力量,給你多少的想象和聯(lián)想。為了說明這個問題,葉嘉瑩先生舉了大小晏為例。晏小山的《蝶戀花》有句云:“紅燭自憐無好計,夜寒空替人垂淚?!鼻叭藢εe大晏的《撼庭秋》之:“念蘭堂紅燭,心長焰短,向人垂淚”句,以為大晏不及晏小山深刻,詞里沒有深遠的的情意。葉嘉瑩先生則曰不然。晏小山所寫的不過是替人流淚的蠟燭而已。大晏所寫的則不僅僅是一枝蠟燭。“心長焰短”四個字象喻非常之多,可以給人豐富的聯(lián)想。它可以讓人想到,對蠟燭來說不管它的心多長它點燃的火光,也就一點點。人也一樣,不論你有多么高遠的理想,多么美好的情感,人的生命年華是短暫的,有生之年能做的事很有限。實際上蠟燭就是人,就是整個人生的象喻。所以大晏詞更勝一籌。在詞的鑒賞中,葉嘉瑩先生總是從個人長期的品詞體驗出發(fā),引導讀者去細細體味詞的意境和感發(fā),把自己對詞的美妙感受和獨到見解傳達給讀者,從而使讀者站在一個比較高的起點對詞進行欣賞。

      第三,葉嘉瑩先生繼承發(fā)揚了中國傳統(tǒng)的文藝批評精神,把詞品和人品放在一起講,強調詞品是人品的表現(xiàn),人品的高下決定了詞品的高下,人格的深度決定了詞的深度。中國傳統(tǒng)文學批評講究以人品論作品,一個人如果人品低劣他的作品就會為人所不恥。葉嘉瑩先生繼承了這一傳統(tǒng)看法,她指出詩歌不管使用什么形象,使用什么語言,表達什么情意,實際上都是作者內在修養(yǎng)和人品的反映。是作者的主觀精神為作品注入了生命力,感情單薄的作者寫出來的作品就缺乏感染力,只是詞藻的堆砌,精神狹隘的作者就寫不出大氣磅礴的作品來。作品與人品是打成一片的。所以晏殊的詞很少其他人詞中的牢騷感慨,抑郁悲憤,而是如玉般溫潤,如珠般圓潔,其實正是他珠圓玉潤的詩人本質的自然流露。蘇東坡的詞大氣磅礴深慨超邁,與他本人達觀開朗的性格相一致。王國維批評周邦彥詞深遠之致不及蘇東坡秦觀,也在于在他詞里所流露的心靈和感情的品質不及二者。蘇東坡秦少游的詞總有某些可以從精神上提升你的地方,就是一首寫愛情的小令也能使你看到更高遠的境界。周邦彥的詞則不然,寫愛情就僅僅停留在愛情的表象上,寫政治方面的感慨,也是考慮個人得失多,關心國家安危的成分少。在詞的鑒賞中,葉嘉瑩先生既講作品也講作者的人品,從而讓讀者更好的理解不同的詞境界不同的原因在哪里,為什么有的詞感情深厚感發(fā)力量強大,為什么有的詞則境界較低缺乏感染力,從作者的人品中這些問題不難找到答案。

      第四,葉嘉瑩先生指出作品風格源于作家的個人性情。當然一個人的性情不可能是單一的絕對的,會有許多不同的方面,也會隨著個人際遇的變化而變化,但是一個人總是有一個比較占主要地位的性情。所以一個作家會寫出具有不同風格的作品,但是主要風格則是相對穩(wěn)定的。每個詞人都不同,千差萬別的性格造成了萬紫千紅的詞壇風景。天性纖細敏感的秦少游對內在感情和外在世界都有異于常人的感受,所以他的詞起筆很淡,在淡與輕之中表現(xiàn)一種韻致,顯得平平淡淡但是有極有韻味,非細加品味不可得。蘇軾的文章有縱橫家氣,詞也用筆不凡充滿了奇思妙想,一開口就不一般:“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毕胂笾娼^有似太白。葉嘉瑩先生欣賞詞總是先介紹作者的性情和人生經歷再講詞,從人的角度解讀詞,又從詞來看作者,做到作品與作者的雙向互動解讀。這也是中國古典文學欣賞不同于西方文學欣賞的一個突出特點。

      第五,葉嘉瑩先生講詞大講與小講相結合,突出重點。葉嘉瑩先生講詞是非常講究重點的,這一點在釋題“選講”的時候已經講過,這里需要補充的是就是這本詞選里的八位詞家也是有所側重的,重要的詞家就濃墨重彩大講一番,次要一點的詞家就小講,這從各章篇幅里可以明顯看出來,不算附錄,講蘇軾的一節(jié)用了84頁,講周邦彥的一節(jié)用了85頁,講晏殊的25頁,歐陽修28頁,柳永33頁,賀鑄15頁,晏幾道11頁。事實上葉嘉瑩先生這樣做是很有道理的,蘇軾代表了北宋詞的最高成就,周邦彥是宋詞承上啟下的人物,集宋詞之大成,有詞中老杜的美譽,他們當然要大講特講一番了。賀鑄詞只是偶爾用了一些精警的字句,大家絕對算不上,只是名家。晏幾道長于寫情,但除了追憶昔日歡樂時光就沒有更多的意義了。這兩位詞家自然小講一下就可以了。大講的詞家的詞也有大講和小講的區(qū)別。有的詞,如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用了19頁來講,周邦彥的《蘭陵王》(柳蔭直)用了27頁來講,比講賀鑄晏幾道用的全部篇幅還多。有的詞則是隨便通通就過去了。大小講的結合是葉嘉瑩先生這本詞選不同于一般宋詞鑒賞類著作的一個顯著特點。

      第六,葉嘉瑩先生賞詞有如東坡之文隨物賦形,從實際出發(fā),不同類型
  •   葉嘉瑩的書一直很喜歡,從大學開始到現(xiàn)在。安靜時可以看,浮躁時可以看,讀書時可以看,工作后可以看。感覺又回到了大學課堂,聽教授娓娓道來那詞的美妙。
  •   所有的文學體式中,詞是我的最愛!所有的古代文人中,蘇軾是我的最愛!因此,從《漢魏六朝詩歌》開始,心里一直向往著先生用她跑野馬的方式講述北宋的詞、講述蘇東坡。很慶幸我沒有心急地直接翻看這本書,而是順著文學發(fā)展的足跡跟隨先生扎扎實實、水到渠成地走進了詞的世界。

    從晚唐五代的歌辭之詞,到蘇軾的詩化之詞,再到周邦彥的賦化之詞,發(fā)源于歌筵酒席之間、只描寫美女愛情、相思離別的“小”詞,經歷了溫庭筠、韋莊、馮延巳、中主李璟、后主李煜,逐漸走向高遠的境界和博大的情懷;北宋初年,晏殊、范仲淹、歐陽修等人把自己的襟抱、學識、修養(yǎng)、經歷融會在小詞里,使小詞越來越與國家的命運、人生的際遇和個性的風采緊密相連;到了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蘇軾手中,詞變得無事不可入,無事不能言;柳永、秦觀、賀鑄、周邦彥也都從不同方面對詞的發(fā)展做出了獨特的開拓。

    不算厚的一本書,讓我發(fā)現(xiàn)了很多奇妙、有趣的事,例如:“呵呵”這個短信和網絡誕生后才頻繁使用的詞,竟然出現(xiàn)在一千年前東坡寫給朋友的信件里;就地而眠這種平常人認為丑陋的醉態(tài),東坡為之就成了美妙的風景和詞作;奉旨填詞的柳永,最該被人記得的不是那“執(zhí)手相看淚眼”的名句,而是把秋士易感與相思離別完美地融合;集北宋之大成的周邦彥,對聲韻、音樂有著精準的把握,并用反復勾勒的筆法、時空交錯的敘事在詞中展開一幕幕故事,開南宋之先聲。

    在講述過程中,先生還教會我們運用不同的方式去欣賞不同的作品,既可以像常州詞派的張惠言那樣,用文學長河里凝結成的“語碼”去聯(lián)想,也可以如王國維一般,用孔子《論語》里“詩可以興”的傳統(tǒng)詩學去批評。奇妙的是,這些古老的中國文學批評方法,卻在現(xiàn)當代的西方文學批評理論中找到了理論支撐。

    先生講過,“觀人于揖讓,不如觀人于游戲”,同理,言志的詩和載道的文反映的都是作者的顯意識,是作者刻意為之,從中很難看出作者最真實的心靈;而詞是詞人潛意識的流露,從中可以體會詞人幽微、深隱,不足為外人道的心事和性情。我想,這就是為什么詞之所以動人的原因,也是東坡為什么成為最受人喜愛的文人的原因。
  •   葉嘉瑩講北宋名家詩,講的真是好,我從中學到很多的東西,我經常翻開看幾頁,真覺得妙不可言
  •   這段時間,從當當訂購的圖書,太臟了,《北宋名家詞選講》上面,竟然有皮鞋印!管配貨的也太不負責了吧?!
  •   葉嘉瑩先生講課整理,對該時期幾位詞家作品,結合西方理論進行分析,使我們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欣賞古代詩詞的魁力和作者的風格。
  •   曾在大學視頻公開課上看過葉先生講小詞的境界,解讀得非常到位,既有文學理論的分析,這分析注重了中外的對比;更有將詞作的產生置放于作者生平之背景的解析,讓今人用同情的眼光去看待作品。本書延續(xù)了此風格。這樣的好書,是閱讀、學習古詩詞的首選!
  •   顧隨、葉嘉瑩的講義都相當精彩,正在收集。
  •   很不錯哦的一本書,值得看一看,可以很好的了解北宋的詞。葉嘉瑩的書值得推薦
  •   葉嘉瑩先生的入門作品,值得每一位對詩詞感興趣的人閱讀。
  •   葉嘉瑩的書每本都值得擁有,先生和我都喜歡,偶爾聊天時也聊到里面的詩詞、歷史。喜歡詩詞或者喜歡葉嘉瑩的都應該收藏。
  •   北京大學的這個版本確實好,拿在手里就有一種古典味。
  •   葉嘉瑩老師的詩詞講記是我最喜歡的書籍,值得我們靜下心來好好學習。
  •   葉嘉瑩老師的書,真正的名家,深刻理解傳統(tǒng)文化,值得一讀。不要沉迷于現(xiàn)在一些國學大師的講解,比葉先生差遠了
  •   葉嘉瑩先生對詞,理解深透,講解細致,讀后收益極大!
  •   宋詞很美,可沒有葉先生的點撥,常常是霧里看花,不解真意,看迷失了,便錯失了很多美。葉嘉瑩先生拉近了我們和經典之間的距離。
  •   葉嘉瑩先生的 文字 很美 值得細細品味
  •   伽陵先生對詞見解獨到
  •   這版印刷太好了,葉嘉瑩論詞水平相當好,解釋非常透徹
  •   葉嘉瑩先生的書 值得擁有。
  •   葉嘉瑩先生的作品很值得拜讀。
  •   崇拜葉嘉瑩先生很久了,先生的課深入簡出,讀來深受啟發(fā)。
  •   看過太多說教,那種千篇一律的格調,讓我很難相信唐詩宋詞帶給我們就是呆板生硬。幸好有葉嘉瑩先生,她告訴我們宋詞是用心來品讀,而且還讓我們從內心深處的去感受我們古代那些可愛的人,他們那些可敬更可愛的文字。把所需要的說教都化作音律,隨我們一起感受1000年前的銅鐘大呂和玄調清音。強烈推薦
  •   值得推薦!葉嘉瑩先生治學很嚴謹,大家快來訂購吧!
  •   讀了這本書,心中頗有感觸,既有對詩詞方面的細膩感受,又有對北宋文人的了解,任何一篇文章都有其寫作背景,讀文章就如讀其人,本書很好地把握好這一點,值得一讀。
  •   葉嘉瑩的書,值得一看??!
  •   老師給推薦的書目,讀起來的確非常好。觀點清晰獨到。葉嘉瑩的文章是那種文字看上去簡潔樸實,但需要細細品味,閱讀時大腦時刻運轉著,要么就不要翻開,翻開了就一字一字地品,一行一行的讀。
  •   大家就是大家,經典就是經典!看書一定要看好書,看下三濫的書不但壞人心智還浪費寶貴的時間、生命!葉嘉瑩的書絕對要好好看,而且一定要看很多遍!
  •   先生的詩詞講稿從來都是深入淺出,對這方面有興趣的人,一定要看。
  •   名家講評,非常好!
  •   宋詞可說是我國文學的巔峰之作。葉教授這書既權威又深入淺出,適合研究宋詞的人去看
  •   葉老師以一種細致的感性分析出很多被我們忽略的細節(jié) 真正挖掘出了詞之美和悠長的意味。
  •   幾年來一直都在買葉先生的書,從說詩到談詞,這些講稿都很好。明白曉暢。
    這冊書說晏殊歐陽修柳永、晏幾道蘇軾秦觀、賀鑄周邦彥。葉先生一直強調感發(fā)的力量。讀過之后,對于讀詞有一些方法的啟示。另外,葉先生的講詞,隨用白話,卻能引人入勝。
  •   葉先生治學嚴謹,十分博學。講詞深入淺出,讀后受益匪淺。
  •   讀書時就很喜歡她的詩詞點評
  •   同學推薦買來看的書。對于詩詞欣賞很有幫助的一本書。
  •   喜歡詩詞,更喜歡這本書敘述的風格,娓娓道來,受益匪淺。
  •   葉先生的這套書我打算購入全套,看詩詞評論,還是得看大師的作品。
  •   先是在讀書館看到,后翻讀幾頁決定買回來收藏。讀完能夠對宋詞有一番新的認知。
  •   文化沒有斷層。在臺灣還保留著。
  •   適合喜歡古典詞的人閱讀
  •   老師推薦的書,還沒有看完。書里面對詞人以及詞的講解很詳細,所以很易懂。很不錯的一本書。
  •   絕妙好詞!
  •   一直喜歡葉先生,先生的書支持到底
  •   講得有些意思
  •   葉先生的課值得聽!其中尤其喜歡講蘇軾的部分,生命的完成!推薦!喜歡古詩詞的人不可不讀!
  •   提高文學修養(yǎng)的一本書,很喜歡
  •   值得一讀,非常不錯,不論是文學研究者還是愛好者都可以欣賞。
  •   葉老師的書名不虛傳。
  •   認真學習吧,精華需要時間來消化。
  •   非常棒,超值好書,鼎力推薦。
  •   非常喜歡這本書,很有共鳴!
  •   文辭優(yōu)美,值得細細咀嚼。
  •   好吧,忘記不開心,痛快的暢游書海里!
  •   葉老師的書自然沒話說,頂呱呱的!不過當當網太犯賤!??!這次選擇的網上付款,寄來的竟然是包裹單,要我自己到郵局取件!??!重慶的夏天,大家知道這滋味!奉勸各位,以后別選擇網上付款,這就是網上付款的代價,以后都選擇貨到付款吧??!這是當當網逼大家這么做的?。?!
  •   給父母買的,很喜歡
  •   替老師買的,自己沒看,應該不錯
  •   整體質量很好
  •   非常喜歡,學
  •   這個商品不錯,特別喜歡
  •   不錯的一本書,值得大家來看
  •   越看越喜歡。希望看到葉先生更多的書。
  •   演講稿整理的,文字不夠好
  •   喜歡很久的
  •   早就想買葉老師的書,這次活動,一下子買了五本
  •   雖然我只看完了一本書,但當年明月運用他深刻的歷史觀,幽默生動的語言,為我們描述了明朝的歷史,而且卻將歷史寫活啦。
  •   又能旁征博引。
  •   一定得好好學習
  •   不錯,速度能再快點就好
  •   讓生活變的有意思
  •   在學校圖書館里看了這個系列,就少這本。
  •   有哲思,值得看
  •   葉先生的書,很值得好好拜讀與收藏,這個版本不多了,買了很值
  •   閑暇時間看看 豐富知識
  •   GOOD,值得一讀
  •   喜歡她的書,慢慢地都買全了。
  •   娓娓道來,看似波瀾不驚,實則大氣磅礴!!
  •   此書不錯,值得好評
  •   值得讀的好書!
  •   葉先生的書 絕對的經典
  •   紙質包裝都很好
  •   A good book
  •   老師推薦的,就買來看看。很喜歡的賞析。
  •   葉先生的書沒得說,真的很好,看她的書可以先從這一本開始,深入淺出,通俗易懂,但是內容質量上乘。 就是收到的時候書皮有點臟啊。。。
  •   非常使用的一本書!
  •   內容還不錯,不過系統(tǒng)性不強
  •   葉的作品值得讀
  •   精品!
  •   大家手筆,娓娓道來,信手拈來,便成丘壑,使人茅塞頓開。
  •   內容好?,F(xiàn)在這樣的大師不多了。
  •   葉先生的書內容非常吸引人 這個系列裝幀更精美 愛不釋手
  •   不可錯過的好書,已經購買了她的這個系列。
  •   愛國學,請收之。
  •   書質量很好,包裝很好。
  •   絕對是好書,整個一套都非常不錯,內行外行都會有所收獲葉嘉陵把詞講的很細,讀完之后,會對詞的發(fā)展以及詞人有一個系統(tǒng)而整體的了解
  •   葉嘉瑩先生是目前詞學界僅存的大師,她授業(yè)于清河顧隨先生,而顧先生又無疑是繼王國維之后的一代詞學大師,我觀《顧隨詩詞講記》與《駝庵詩話》二書,言簡意賅,精妙絕倫,廣取前人精華,而又往往推陳出新,自有見地,卓然一代名家者。此書《北宋名家詞選講》,是葉先生對北宋多為詞壇巨擘詞作的闡釋分析,用闡釋學與接受美學的角度,開前人所未見,發(fā)今人所未發(fā),毫無穿鑿附會的成分。此書版本精良,紙張很好,定價略微高了那么一點,喜愛北宋詞的朋友值得購買珍藏。
  •   所有的文學體式中,詞是我的最愛!所有的古代文人中,蘇軾是我的最愛!因此,從《漢魏六朝詩歌》開始,心里一直向往著先生用她跑野馬的方式講述北宋的詞、講述蘇東坡。很慶幸我沒有心急地直接翻看這本書,而是順著文學發(fā)展的足跡跟隨先生扎扎實實、水到渠成地走進了詞的世界。從晚唐五代的歌辭之詞,到蘇軾的詩化之詞,再到周邦彥的賦化之詞,發(fā)源于歌筵酒席之間、只描寫美女愛情、相思離別的“小”詞,經歷了溫庭筠、韋莊、馮延巳、中主李璟、后主李煜,逐漸走向高遠的境界和博大的情懷;北宋初年,晏殊、范仲淹、歐陽修等人把自己的襟抱、學識、修養(yǎng)、經歷融會在小詞里,使小詞越來越與國家的命運、人生的際遇和個性的風采緊密相連;到了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蘇軾手中,詞變得無事不可入,無事不能言;柳永、秦觀、賀鑄、周邦彥也都從不同方面對詞的發(fā)展做出了獨特的開拓。不算厚的一本書,讓我發(fā)現(xiàn)了很多奇妙、有趣的事,例如:“呵呵”這個短信和網絡誕生后才頻繁使用的詞,竟然出現(xiàn)在一千年前東坡寫給朋友的信件里;就地而眠這種平常人認為丑陋的醉態(tài),東坡為之就成了美妙的風景和詞作;奉旨填詞的柳永,最該被人記得的不是那“執(zhí)手相看淚眼”的名句,而是把秋士易感與相思離別完美地融合;集北宋之大成的周邦彥,對聲韻、音樂有著精準的把握,并用反復勾勒的筆法、時空交錯的敘事在詞中展開一幕幕故事,開南宋之先聲。...在講述過程中,先生還教會我們運用不同的方式去欣賞不同的作品,既可以像常州詞派的張惠言那樣,用文學長河里凝結成的“語碼”去聯(lián)想,也可以如王國維一般,用孔子《論語》里“詩可以興”的傳統(tǒng)詩學去批評。奇妙的是,這些古老的中國文學批評方法,卻在現(xiàn)當代的西方文學批評理論中找到了理論支撐。先生講過,“觀人于揖讓,不如觀人于游戲”,同理,言志的詩和載道的文反映的都是作者的顯意識,是作者刻意為之,從中很難看出作者最真實的心靈;而詞是詞人潛意識的流露,從中可以體會詞人幽微、深隱,不足為外人道的心事和性情。我想,這就是為什么詞之所以動人的原因,也是東坡為什么成為最受人喜愛的文人的原因。 閱讀更多 ›
  •   迦陵講座錄音整理中(7冊)關于北宋的部分。迦陵先生詩詞造詣自不必說,北宋在詩詞發(fā)展史上的地位亦無須贅述,對本書期待再高也不會失望的。
  •   橫排簡體,紙質和印刷精美堪稱一流。講評從背景開始,旁征博引,多從大處著筆,洋洋灑灑,流水行云,講得很精彩。但很少講其中的字詞細義,且只收講晏殊、歐陽修、柳永、晏幾道、蘇軾、秦觀、賀鑄、周邦彥八位詞人的詞。總體感覺還可以。
  •   內容不說了,買了葉老其它的講稿,都是說詩詞中的精粹。書的封面設計很喜歡的所,簡潔中溢著古典美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