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6-8 出版社:北京大學 作者:殷嘯虎 頁數(shù):324 字數(shù):346000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本書分憲政的理論與制度、憲政的歷史發(fā)展、憲政與憲法、憲政與政治文明、實例分析與研究七個部分,對我國憲政相關問題進行了深入的剖析。在私人財產權憲法保障、遷徒自由法律規(guī)定,以及政治文明與憲政文明等問題上,作者經過論證,提出了有價值性的觀點,同時通過實例,對公民憲法權利的保障進行了思考。
作者簡介
殷嘯虎,男,1959年出生,華東政法學院教授、圖書館館長、憲法學與行政法學研究中心主任、法學情報信息中心主任、憲法學與行政法學專業(yè)碩土研究生導師組組長。上海市政協(xié)委員、上海市人民政協(xié)理論與實踐研究咨詢組成員。兼任中國憲法學研究會理事、上海市憲法學研究會副總干
書籍目錄
第一章 憲政的理論與制度 憲政模式與本土文化傳統(tǒng) 憲政中的人 性預設與制度安排 協(xié)商精神 與憲政建設 政治協(xié)商制度與中國的民主憲政 當代中國鄉(xiāng)村自治發(fā)展的憲政分析第二章 憲政的歷史發(fā)展 西方憲政發(fā)展的自由主義背景 近代中國憲政運動的發(fā)生及其反思 20世紀上半葉中國憲法的發(fā)展 憲法工具主義對中國憲政發(fā)展的影響 過渡時期理論與1954年憲法第三章 憲政與憲法 憲法的根本法特征問題新探 憲法序言的功能與效力研究 “政策性修憲”與當代中國修憲模式的完善 完善我國立憲技術的若干思考第四章 憲政與人權 人權理論及其憲法化的發(fā)展與思考 公民基本權利司法保障的憲法學分析 私人財產權憲法保障的法文化解讀 沉默權的憲法意義 我國法律關于遷徒自由規(guī)定的變遷及其思考第五章 憲政與法治 依法治國的憲政分析 消極法治和積極法治的互動與平衡 依法治國與黨的領導內在統(tǒng)一的現(xiàn)實基礎 人民政協(xié)依法參政若干問題的思考第六章 憲政與政治文明 政治文明與憲政文明 當代中國政治文明進步與憲法完善的互動 多黨合作制度與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第七章 實例分析與研究 尹健庭案件的再思考 教育的“法治化”勢在必行 道德力量對憲法原則的挑戰(zhàn) 公民個人信息權的法律保護后記
媒體關注與評論
書評中國自近代憲政運動發(fā)生以來,迄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其間關于憲政模式的理論與實踐的探索可以說從未間斷過。但是如何才能尋找到一種真正符合中國國情的模式,卻是至今仍在探索的問題。其中一個重要問題,就是如何在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化之間尋找一個契合點,這也是法學界在探討依法治國問題時所涉及較多的法治的本土化與移植的問題。①依法治國的核心是依憲治國,這一點已基本上為人們所認同。憲法固然有其特定的階級屬性,但作為人類社會文化遺產的組成部分,自然應為全世界所共享。從這個意義上說,借鑒也好,移植也好,都是憲政發(fā)展的一個必然趨勢。但在現(xiàn)實的發(fā)展過程中,這種借鑒或者移植又或多或少地與本土的文化傳統(tǒng)發(fā)生碰撞甚至沖突,從而帶來極大的負面效應。在憲政模式的選擇過程中,要想回避這種碰撞和沖突是不可能的。我們唯一所能做的,就是將這種碰撞和沖突所產生的負面效應降低到最低限度。而要做到這一點,需要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如何對本土文化傳統(tǒng)因素正確對待、合理轉化。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