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8-8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作者:拉瓦錫 頁數:213 譯者:任定成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這套叢書中收入的著作,是自文藝復興時期現代科學誕生以來,經過足夠長的歷史檢驗的科學經典。為了區(qū)別于時下被廣泛使用的“經典”一詞,我們稱之為“科學元典”。 我們這里所說的“經典”,不同于歌迷們所說的“經典”,也不同于表演藝術家們朗誦的“科學經典名篇”。受歌迷歡迎的流行歌曲屬于“當代經典”,實際上是時尚的東西,其含義與我們所說的代表傳統(tǒng)的經典恰恰相反。表演藝術家們朗誦的“科學經典名篇”多是表現科學家們的情感和生活態(tài)度的散文,甚至反映科學家生活的話劇臺詞,它們可能臉炙人口,是否屬于人文領域里的經典姑且不論,但基本上沒有科學內容。并非著名科學大師的一切言論或者是廣為流傳的作品都是科學經典。
作者簡介
安托萬-洛朗·拉瓦錫,生于巴黎,拉瓦錫與他人合作制定出化學物種命名原則,創(chuàng)立了化學物種分類新體系。拉瓦錫根據化學實驗的經驗,用清晰的語言闡明了質量守恒定律和它在化學中的運用。這些工作,特別是他所提出的新觀念、新理論、新思想,為近代化學的發(fā)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礎,因而后人稱拉瓦錫為近代化學之父。
書籍目錄
序言《化學基礎論》導讀漢譯者前言英譯者告白序第一部分 論氣態(tài)流體的形成與分解,論簡單物體的燃燒以及酸的形成 第一章 論熱素的化合以及彈性氣態(tài)流體或氣體的形成 第二章 與我們大氣的形成和組成有關的一般看法 第三章 大氣的分析,將其分為兩種彈性流體:一種適宜于呼吸,而另一種則不能被呼吸 第四章 大氣的幾個組成部分的命名 第五章 論用硫、磷與炭分解氧氣,酸形成通論第六章 論酸的普通命名,尤其是從硝石和海鹽中提取的酸的命名 第七章 論用金屬分解氧氣以及金屬氧化物的形成 第九章 論從不同種類的燃燒離析出的熱素的量 磷的燃燒 炭的燃燒 氫氣的燃燒 硝酸的形成 蠟的燃燒 橄欖油的燃燒 第十章 論可燃物質的相互化合 第十一章 關于具有幾種基的氧化物和酸的觀察,關于動物物質和植物物質組成的觀察 第十二章 論依靠火的作用對植物物質和動物物質的分解 第十三章 論酒發(fā)酵對植物氧化物的分解 第十四章 論致腐發(fā)酵 第十五章 論亞醋發(fā)酵 第十六章 論中性鹽及其不同基的形成 論草堿 論蘇打 論氨 論石灰、苦土、重晶石與黏土 論金屬物體 第十七章 對于成鹽基及中性鹽形成的繼續(xù)觀察第二部分 論酸與成鹽基的化合,論中性鹽的形成第三部分 化學儀器與操作說明 第一章 論確定固體和液體的絕對重量與比重所必需的儀器 第二章 論氣量法,即氣態(tài)物質的重量與體積之測量 第三章 量熱計即測量熱素裝置的說明 第四章 論分離物體的機械操作 第五章 論不經分解使物體粒子彼此分離以及使其再次結合的化學手段 第六章 論氣體學蒸餾,金屬溶解以及需要極復雜儀器的其他某些操作 第七章 論封泥的組成與用法 第八章 論燃燒與爆燃操作 第九章 論爆燃 第十章 論在極高溫度中處理物體所必需的儀器附錄 附錄一 吩即十二分之一時及吩的小數向時的十進小數的變換表 附錄二用時和十進小數表示的在氣體化學裝置的廣口瓶中觀察到的水的高度向相應的汞的高度的變換表 附錄三 普里斯特利博士采用的盎司制向法制和英制立方時的變換表 附錄四 列氏溫度計度數(R.)向與其相應的華氏溫標度數(F.)的折合表 附錄五 法制衡量和度量向相應的英制單位的變換規(guī)則 附錄六 用英制度量和英制金衡表示的不同氣體在28法時即29.84英時氣壓計壓力和10度(54.5度)溫度的重量 附錄七 不同物體的比重表 附錄八 計算英制度量一立方Ⅱ尺和一立方時的任何已知比重的物質的英制金衡絕對重量的規(guī)則 附錄九 金衡盎司、打蘭和格令向12盎司的金衡磅的十進小數以及金衡磅向盎司等的變換表 附錄十 根據埃弗拉德的實驗計算的與一定金衡重量的55度溫度的蒸餾水相應的英制立方時和十進小數表 圖版 人名譯名對照表
章節(jié)摘錄
第十五章 論亞醋發(fā)酵亞醋發(fā)酵不過是酒①在空氣中通過吸收氧所產生的酸化或氧化而已。產生的酸就是亞醋酸,即通常所稱的醋(vinegar),它由氫和炭按照尚未弄清的比例結合起來所組成,并靠氧變成酸狀態(tài)。由于醋是一種酸,我們可以由類比斷定,它含有氧,但毫無疑問,這是由直接實驗提出的:首先,不與含氧的空氣接觸,我們就不能把酒變成醋;第二,這個過程伴有空氣體積的減少,這是由于氧的吸收引起的;第三,酒可以通過任何其他的氧化方式變成醋。蒙彼利埃(Montpellier)的化學教授夏普塔爾(chaptal)先生所做的一項實驗,不倚賴于這些事實所提供的通過酒的氧化產生亞醋酸的證明,使我們對于這個過程中發(fā)生的事情有了一個清楚的了解。他往水中注入約與其自身容積相等的來自發(fā)酵啤酒的碳酸,并將此水置于與空氣相通的地窖的容器之中,不一會兒全部轉化成了亞醋酸。從發(fā)酵的啤酒桶中獲得的碳酸氣不太純,含有少量溶解狀態(tài)的醇,因此注入了它的水含有形成亞醋酸所必需的一切材料。醇提供氫和部分炭,碳酸提供氧和其余的炭,大氣提供將此混合物變成亞醋酸所必需的其余的氧。由此觀察得出,將碳酸轉化為亞醋酸除了缺氫之外什么也不缺;或者更一般的說,根據氧化度,用氫可以把碳酸變成一切植物酸;相反,使任何植物酸喪失氫,它們就可以轉化為碳酸。盡管與亞醋酸有關的主要事實眾所周知,然而,在比迄今為止所完成的更為精確的實驗提供精確的數值之前,就仍然會缺乏這種精確的數值;因此,這就個主題我將不做任何進一步的詳述。我已經說過的就足以表明,一切植物酸和氧化物的組成與醋的組成都是極為相似的;但是,要給我們講授所有這些酸和氧化物中組成元素的比例,則還需要有進一步的實驗。然而,我們易于察覺,化學的這個部分如同它的其他部分一樣,在快速前進,趨于完善,而且,它已經比以前所認為的要簡單得多了。
編輯推薦
拉瓦錫的《化學基礎論》成為產學史上的絕唱?!痘瘜W基礎論》:彩色插圖、超級珍藏?!肮埠蛧恍枰獙W者!”200多年前的一天,近代化學之父拉瓦錫就這樣被他的法國同胞送上了斷頭臺。大科學家拉格朗日悲憤地說,“吹掉他的腦袋只需一瞬,但再長出一顆這樣的頭顱也許要等一百年!”科學元典是科學史和人類文明史上劃時代的豐碑。是歷經時間考驗的不朽之作,讓我們一起仰望先賢,回眸歷史,體悟原汁原味的科學發(fā)現。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