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5-4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作者:江少川 頁數(shù):357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本書對中國臺灣,香港,澳門以及海外華人文學主要流派進行了集中的評述。全書共分四輯。第一輯臺灣文學篇評述了余光中,高陽,古龍等人及其作品特點,第二輯香港文學篇評述了劉以鬯,侶倫,黃維?等人及其作品特點,第三輯澳門文學篇評述了陶里,寂然,林中英等人及其作品特點,第四輯海外華人文學及其他,既評述了少君,嚴歌苓等人及其作品特點,也記錄了幾次文學學術(shù)研討會情況。
作者簡介
江少川,湖北省武漢市人。畢業(yè)于華中師范學院中文系,華中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師,華中科大武昌分校新聞系中文專業(yè)主任。中國世界華文文學學會理事、國際漢語應用寫作學會理事。長期在高校從事寫作學與臺港澳暨海外華文文學的教學與研究,著有《現(xiàn)代寫作精要》、《臺港澳文學作品選評》、《成人作文指要》、《臺港文學教程》,主編有《寫作》、《高等語文》、《新編大學實用寫作》、《高等語文》、《大學語文》、《解讀八面人生——評高陽歷史小說》等教材、評論集十多部。參編有《中國當代文學史》,在海內(nèi)外發(fā)表論文數(shù)十篇。
書籍目錄
第一輯 臺灣文學篇 當代臺灣小說的流派與嬗變 鄉(xiāng)愁母題 詩美建構(gòu)及超越 ——論余光中詩歌的中國情結(jié) 世紀性的文化鄉(xiāng)愁 ——讀余光中《登樓賦》 白先勇小說詩學初探 杜鵑啼血 魂系故土 ——評白先勇《那片血一般紅的杜鵑花》 臺灣詩壇三架車 ——讀紀弦、鄭愁子、痖弦的詩 臺灣鄉(xiāng)土小人物的代言人 ——黃春明小說漫評 轉(zhuǎn)型期新生代小說家姿態(tài) ——黃凡、吳錦發(fā)、張大春小說論 才華可怕的小說家王幼華 耕耘在鄉(xiāng)土文學的原野 ——評洪醒夫與宋澤萊的小說 女性文學的先行風景 ——郭良蕙小說簡評 勇闖性禁區(qū)的女作家 ——評李昂的小說創(chuàng)作 展現(xiàn)平凡女性的生存寫真 高陽歷史小說的悲劇意識 高陽歷史小說品格三題 古龍武俠小說的藝術(shù)世界 清宮疑案的歷史詮釋 ——評《乾隆韻事》 青樓奇女的歷史再現(xiàn) 千古俠士的慷慨悲歌 隔海的情思風彩 ——評張放的散文近作第二輯 香港文學篇 當代香港本土小說的流變 中國長篇意識流小說第一人 ——論劉以鬯的《酒徒》及《寺內(nèi)》 香港作家劉以鬯訪談錄 香港鄉(xiāng)土作家的先驅(qū)者 ——侶倫與舒巷城的小說 香港本土詩人剪影 香港社會的都市百相 ——評東瑞的小說創(chuàng)作 微型評論三則 ——簡評劉以鬯,東瑞的微型作品 以現(xiàn)代的視角挖掘人性 ——評陶然的小說 世紀末香港都市交響曲 ——香港新生代小說家的都市書寫 銳意創(chuàng)新的探索者——西西 滿蘊著溫柔 微帶著憂傷 ——韋婭作品簡論 異軍突起的專欄才子——陶杰 黃維樑:學者和作家的兩棲第三輯 澳門文學篇第四輯 海外華文文學及其他后記
章節(jié)摘錄
平凡女性的生存寫真 曾心儀,原名曾臺生,原籍江西永豐,1948年生于臺灣省臺南市。少年時代因家境貧寒,求學時常間斷,曾當過百貨店員、美容師,廣告公司的秘書,1975年考入私立中國文化學院夜間部大眾傳播系,中途退學。她1974年開始發(fā)表作品,已經(jīng)出版小說集《我愛博士》,《彩鳳的心愿》、《那群青春的女孩》、《等》等。短篇《我愛博士》曾獲《聯(lián)合報》小說征文獎,《彩鳳的心愿》曾獲《書評書目》征文小說一等獎,并被改編為話劇,參加1978年大專院校的世界劇展?! ≡膬x是一位具有強烈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的女作家。她出身于臺灣下層社會,了解勞動人民生活的疾苦。她開始創(chuàng)作之時,正值臺灣鄉(xiāng)土文學蓬勃興旺,她一登上文壇,就把目光投向了她所熟悉的生活領地,她在《我的寫作過程》一文中有這樣的自白:“我對文學的認識,它不再是裝飾生活,不再是消遣,而是一種使命,為人們說話,說出痛苦,說出愿望,說出方法。它是一把利刃,劃破虛偽的面具,看出它們的病癥,它是我們的力量?!?這段話是指導她文學創(chuàng)作的宣言。曾心儀的小說關(guān)注社會,貼近現(xiàn)實,大都以女性生活為題材,大致可以概括為三類: 第一類,描寫現(xiàn)代都市社會勞動婦女苦難的生活遭遇,揭露臺灣工商界的種種丑惡現(xiàn)象。《彩鳳的心愿》是此類作品的代表。彩風是一位出身貧苦的青年女子,她當了七、八年的女店員,工作勞累、緊張、待遇差。她代表公司參加競選歌后,親眼目睹了上層人士奢侈腐化的生活,而且受到來自工商界有權(quán)勢的男人的威脅。他們想占有彩風,娶她作小。彩風幻想通過競選當一名歌星,以擺脫生活的窘困,撫養(yǎng)父母,改變自己的生活命運。當多麗餐廳的老板請她去駐唱,她對未來曾有過美好的希望,誰知第一天上班,就被老板引到飯店去陪伴日本人過夜;彩風憤怒之極,眼前浮現(xiàn)出當年日軍屠殺中國同胞的情景。小說深刻揭露了臺灣工商界虛偽、欺騙的本質(zhì),同時對城市下層勞動婦女的卑微地位、不幸遭遇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對社會的不合理表現(xiàn)出不滿和憤慨?! 睹利愋〗恪吠ㄟ^“瑰麗”化妝品公司的一場所謂“美麗小姐發(fā)布會”,揭露了工商界老板惟利是圖、剝削勞工、花樣翻新地欺騙顧客的種種伎倆,展示了臺灣工商界的畸形發(fā)展現(xiàn)象。隨著臺灣社會的經(jīng)濟轉(zhuǎn)型,工商界的勞資沖突日益尖銳、突出,“瑰麗”公司的楊經(jīng)理挖空心思盤剝、克扣職工,把雇員當機器人一樣看待,賺得錢財供自己去揮霍、享受,而職工們的生活境況仍然貧困,得不到改善。小說還揭露了在外國資本不斷入侵的境況下,工商界的惡商用走私、偷稅的商品,冒充舶來品的高昂價格,利用小姐做活體廣告欺騙顧客的卑劣手腕?! 〉诙?,描寫青少年女子淪落風塵的悲慘生活命運。這類作品有《從大溪來的少女》、《烏來的公主》、《閣樓里的女人》、《一個十九歲少女的故事》等?!兑粋€十九歲少女的故事》中的少女黎翠華,曾有過純真的童年、美麗的憧憬,后來由于弟妹多,房屋狹窄,生活困難,迫使她無法繼續(xù)念書,她只得退學到舞廳當了舞女。這種風塵生活,使她感到每根知覺都是屈辱,她被人看不起。翠華忍受不了闊佬紳士的污辱、玩弄,憎惡尋歡的男子,下決心跳出苦海,重新做人。她要回到學校念書,可是校方以她曾當過舞女為由,拒她于校門之外。她終于找到了工作,并且和所愛的人結(jié)婚了,丈夫也原諒了她過去的一段經(jīng)歷。誰知她懷孕以后,她的這段歷史被公公婆婆知道了,婆婆開始厭惡她,認為她耽誤了兒子的前程,膽小的丈夫不敢違背父母之命,竟欲拋棄她,翠華又陷入了走投無路的境地。小說的深刻之處在于:社會對青少年女子負有無可推卸的責任。像翠華這樣的風塵女子一旦覺醒回頭,社會仍然不能容納,翠華從黑暗中回來,可是“光明”、“正面”的社會又輕視、排擠她們。小說通過翠華的命運告訴人們:經(jīng)濟再貧困,青少年女子也不能走翠華這條路。曾心儀基于作家的責任感呼吁道:“我堅定地認為:她們的犧牲是一個殘忍的悲劇,只能救一時之急,卻不能根本解決問題;她們的犧牲所付出的代價太大了,大到令我說:不值得!我絕對反對為經(jīng)濟問題作這樣的抉擇?!薄 〉谌?,批判、嘲諷崇洋媚外的社會思潮。獲獎小說《我愛博士》為此類代表作。小說刻畫了兩個人物,即常博士和“ 我”。前者是典型的洋奴,后者是洋奴的俘虜?!皻w國學人”常博士,以治學嚴謹?shù)拿婵壮霈F(xiàn)于學術(shù)界,他以博士頭銜作標榜,騙得一些知識青年的崇拜。常博士崇尚西方的“性解放”,在學者外衣的掩護下,他打著“性解放” 的旗幟,俘獲臺灣年輕幼稚的女青年,玩弄女性。這是一個外表道貌岸然,內(nèi)心骯臟丑惡的偽君子。而女青年“我”偏偏與他廝混在一塊,同居而不結(jié)婚,特別是當“我”知道這位常博士同許多女人有性關(guān)系之后,還繼續(xù)與他同居,且無后悔憤怒之意,可見她是甘愿墮落而不能自拔了。作家以辛辣的筆鋒,批判了崇洋媚外的社會思潮,抨擊了所謂全盤“西化”給社會帶來的弊端與惡果?! ?0世紀80年代以后,曾心儀還涉足政治小說,創(chuàng)作了標題為“ 無名之x”的無名系列小說,這類小說或取材于駭人聽聞的政治迫害事件,或揭露黑社會集團的罪惡活動,具有深刻的現(xiàn)實意義?! ≡膬x的小說樸實明快,她往往選取現(xiàn)實生活中平凡普通的事件,按照生活的本來面目娓娓述來,不故作險奇,不耍弄花樣,如臺灣評論家王津平所指出的:“曾心儀挾帶濃烈情感來刻畫這些人物的生活,抒發(fā)他們的心聲,在處理手法上卻一點也不拖泥帶水,表現(xiàn)了刀筆般的明快利落。” 曾心儀還善于在作品中運用諷刺與對比的手法。她常在作品中,把美與丑、善與惡、正與邪加以鮮明對照,并對邪惡、丑陋的人物和事物予以無情的嘲諷。曾心儀早期的作品有“ 主題先行”的傾向,藝術(shù)上顯得粗糙。進入80年代后,她的小說在藝術(shù)上日趨成熟。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