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7-4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作者:祁建建 頁數:260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本書綜合運用歷史的、實證的、比較的以及規(guī)范分析的研究方法,從辯訴交易的開端到確立到成熟狀態(tài),從各種各樣的、成文的程序法規(guī)則到反復的、矛盾的法院判例,從辯訴交易制度本體到相關的制度,從辯訴交易程序到原理,多視角描述與論證這一制度以及相關的理論與法律實踐,希望能透視這一制度,更希望透過研究的鏡頭,探視到辯訴交易制度的原理,理解其得到認可和接受的社會心理,追尋容納辯訴交易法律制度的包容性。 本書對美國辯訴交易的考察細致入微,對合法的辯訴交易以及實踐中存在著的游離于法律連緣的做法都予以關注。事實上,除卻對訴訟經濟的重視之外,合法的交易程序對于公正的關懷也毫不示弱。規(guī)范化的交易程序為辯拆交易的進行提供了基本框架;對辯訴交易的程序審查和實體審查的標準也得以確立;通過交易者的自我約束和外在的司法審查,確保交易的起碼公正,緩和了公眾對于辯訴交易制度的排斥心理;通過判例,確立了辯訴交易的若干審查原則,并且直接適用于辯訴交易有效的認定,進一步保證公正交易,維護社會公共利益,使辯訴交易程序能為社會公眾所接受。
作者簡介
祁建建,女,1976年生于山東高唐。先后在1998、2001、2004年畢業(yè)于煙臺大學、華東政法學院、北京大學并獲得法學學士、碩士、博士學位。2004年入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工作至今,其問曾在《法學研究》編輯部實習年,征韓國刑事政策研究院做訪問學者1年。
書籍目錄
第一章 辯訴交易的社會與法律起源考察 第一節(jié) 辯訴交易萌芽時期 一、辯訴交易起源理論批判 二、辯訴交易起源之法律分析:早期辯訴交易的實證研究 三、辯訴交易起源之社會原因:變化中的社會結構和社會控制 四、辯訴交易起源之制度基礎分析 五、辯訴交易萌芽之初的論戰(zhàn) 六、結語 第二節(jié) 辯訴交易確立時期 一、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辯訴交易 二、20世紀20年代以后的辯訴交易 三、二戰(zhàn)后辯訴交易的新發(fā)展 四、結語第二章 辯訴交易程序原理介評 第一節(jié) 主流交易 一、辯訴交易的步驟 二、辯訴交易的分類 三、辯訴交易的原則 四、辯訴交易的策略 五、辯訴交易的保障 六、有關辯訴交易的爭論 七、結語 第二節(jié) 特別交易 一、特別交易的概述 二、特別交易的成因 三、特別交易的類型 四、結語第三章 辯訴交易主體研究 第一節(jié) 辯訴交易中的檢察官 一、辯訴交易之檢察制度基礎:膨脹的起訴裁量權 二、檢察官辯訴交易若干問題分析 三、檢察官違反協議的救濟 四、結語 第二節(jié) 辯訴交易中的辯護律師 一、辯護律師的憲法義務:有效法律幫助 二、辯護律師幫助的無效 三、辯護資源稀缺:指定辯護與辯訴交易 四、結語 第三節(jié) 辯訴交易中的法官 一、實踐背離理論:法官交易盛行 二、法官交易類型:聯邦與州的區(qū)別 三、積極交易原因:法官交易動機 四、質疑法官交易的爭論 五、法官交易程序若干問題 六、結語 第四節(jié) 辯訴交易中的被告人 一、被告人認罪與合作:兩種量刑妥協模式 二、禁止雙重危險原則與被告人違約 三、協商程序中的禁止可采性條款 四、結語 第五節(jié) 辯訴交易中的被害人 一、辯訴交易中被害人的法律地位 二、法律地位與其實際作用的沖突:反復的判例法 三、謹慎的立法與大膽的法院 四、結語第四章 辯訴交易相關制度分析 第一節(jié) 憲法權利與辯訴交易 一、憲法權利及其放棄 二、棄權的判例法規(guī)則 三、結語 第二節(jié) 量刑指南與辯訴交易 一、《聯邦量刑指南》與辯訴交易 二、司法部的辯訴交易政策 三、量刑指南對辯訴交易各方關系的影響 四、結語 第三節(jié) 證據開示與辯訴交易 一、證據開示的作用:審判結果預測與辯訴交易 二、證據開示的歷史、種類、時機與范圍 三、檢察官證據開示 四、被告人證據開示 五、結語第五章 辯訴交易深層理論檢視 第一節(jié) 分權精神與辯訴交易 一、分權精神與辯訴交易之確立 二、辯訴交易中模糊的分權 三、結語 第二節(jié) 民事訴訟審判前糾紛解決方式與辯訴交易 一、審判前糾紛解決方式的精髓:私法自治與公法自治 二、民事訴訟審判前糾紛解決方式與辯訴交易之比較 三、結語 第三節(jié) 辯訴交易的理論尋根 一、效率理論 二、威懾理論 三、審判近似值理論 四、被告人參與理論 五、信賴檢察官理論 六、平等理論 七、衡平理論 八、合同自由理論 九、利益衡量與嵌入理論 十、結語 第四節(jié) 辯訴交易中的道德觀質疑 一、無辜被告人問題 二、輕縱有罪者問題 三、律師辯護幫助問題 四、公共利益問題 五、結語參考文獻后記后記的后記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