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十五講

出版時間:2004-09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作者:張研,牛貫杰  頁數(shù):386  字數(shù):350000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本書主要分三條線索展開:一是清朝政權的演變,涉及政治、經濟制度、學術文化的發(fā)展狀況;二是清代統(tǒng)治者的歷史評價,涉及多爾袞、康熙、雍正、乾隆、慈禧、袁世凱;三是清朝在社會歷史發(fā)展中的變化,涉及下層民眾的反抗、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

作者簡介

張研,女,1948年,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中國古代史、清史、經濟史、社會史、著有《清代族田與基層社會結構》、《清代經濟簡史》、《18世紀的中國社會》、《清代社會的慢變量》、《19世紀中期中國雙重統(tǒng)治格局的演變》、《19世紀中期中國家庭

書籍目錄

《名家通識講座書系》總序  本書系編審委員會前言第一講 明清鼎革  一 清族的崛起  二 清軍入關  三 歷史上的多爾袞第二講 康熙帝與清進政權的鞏固  一 兩種文化的沖突融合  二 兩個世界的初次碰撞  三 晚年的憂慮第三講 清潮——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形成發(fā)展的重要時期  一 清朝邊疆地區(qū)少數(shù)民族的統(tǒng)一   二 清朝對邊疆民族地區(qū)的有效管轄  三 清朝獨特的少數(shù)民族政策第四講 雍正帝死因評析  一 “暴病”說、“雍正奪嫡”與秘密建儲制的發(fā)端  二 “金石”說、“年隆之案”與軍機處的創(chuàng)立  三 “被策”說、呂四娘真假與雍正功過第五講 清朝前中期國家政權的運行體制  一 國家政策權結構及其運行  二 基層社會組織結構  三 雙重統(tǒng)治格局與地方精英第六講 關于清朝人口與經濟問題的思考  一  清朝人口問題的提出  二 清朝經濟的發(fā)展  三 人口對策與政策  四  對清化人口與經濟問題的幾點思考性歸納第七講 清朝集大成的文化  一 清朝文學藝術繁榮興盛  二 清朝學術步入高峰  三 清朝對傳統(tǒng)文化的全面清理與總結第八講 清人生活  一 等級化的衣食住行  二 生計來源  三 人生禮俗  四 歲月習俗   五 娛樂活動第九講 乾隆的“十全”夢  一 “十全老人”乾隆  二 “盛世”背陰之處  三 面對劇烈變化的世界第十講 守不住的大清門第十一講 下層民眾反抗清朝統(tǒng)治和列強侵略的運動第十二講 主宰晚清近半個世紀的慈禧太后第十三講 統(tǒng)治集團部分成員發(fā)起的求強求富運動第十四講 選進知識分子的維新與革命第十五講 亂世梟雄袁世凱

章節(jié)摘錄

第一講 明清鼎革滿族的崛起清軍入關歷史上的多爾袞一 滿族的崛起滿族先世與建州女真滿族源遠流長,可追溯到幾千年以前夏商周時的息慎、肅慎,兩漢時的邑婁,魏晉南北朝時的勿吉,唐五代以后的靺鞨、諸申,宋元時的女真等。明朝初年,東北女真族分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三大部,滿族以其中建州女真為前身。建州女真世代相傳,一位叫作佛庫倫的仙女,在長白山天池東北六十里一座名布庫里小山中的水泊沐浴時,吞食神鵲銜來朱果有孕,生下建州女真始祖愛新覺羅?布庫里雍順,命他乘舟順流而下,往牡丹江與松花江匯合處的斡朵里(今黑龍江省依蘭南)地方,為三姓之主。從這個傳說中可知,滿族與其他各個民族一樣,經歷過“知母不知父”的原始社會階段。神鵲是他們崇拜的鳳系圖騰。從佛庫倫到布庫里雍順,是他們從母系氏族社會過渡到父系氏族社會的曲折反映。明初洪武、永樂兩朝在東北設立遼東指揮使司、奴爾干都指揮使司等數(shù)百個衛(wèi)所,以各族首領擔任衛(wèi)所長官,賜以印信,對其部眾進行管理和統(tǒng)治,并許其持所頒敕書定期來內地朝貢貿易及赴邊關馬市貿易。這些衛(wèi)所隨部落遷徙,職位可世襲,無年俸,使“各自雄長,不相歸一”,分而治之。時居住在牡丹江上游長白山東南一帶建州女真首領阿哈出被明朝封為建州衛(wèi)都指揮使,猛哥帖木兒(努爾哈赤六世祖)被封為建州衛(wèi)左都督。后建州女真部眾不斷遷徙,于明中期相繼來到物產豐饒的赫圖阿拉(今遼寧新賓境內)定居。阿哈出之孫李滿住任建州衛(wèi)都指揮使,猛哥帖木兒之子董山任建州左衛(wèi)都指揮使,猛哥帖木兒之弟凡察任建州右衛(wèi)都指揮使,合為建州三衛(wèi),分領部眾,臣屬明朝,所謂“與大明看邊,忠順有年”。

編輯推薦

《清史十五講》的讀者對象是各個專業(yè)包括諸多非文史專業(yè)的大學生以及各行各業(yè)的青年,因而在構筑基本專業(yè)體系、講授相關知識的前提下,編寫風格力求深入淺出、生動親切、有可讀性。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清史十五講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4條)

 
 

  •   這是我讀過的最爛的清史。我不否認它有好的地方,但最主要的是這本所謂的“名家通識”歷史時間顛來倒去,錯別字隨處可見,既曰“名家通識”,我不知兩位作者“名”出哪里?“通”在何處。而其誤導讀者,貽害社會,實令人忍無可忍。作者如此不負責任,出版社竟斗膽發(fā)行,我不知還有何話講。剛才網上一搜,這兩位作者的“大作”還真是可觀,想來必是同樣錯誤百出。如此“高產”,我實在沒有什么話講了。愿作者存點兒良知,別再以此粗糙偽劣之作流毒社會。拜托!隨便舉幾例:頁74。小標題3:建立避暑山莊,舉行“秋彌大典”(下文全是“彌”字)。本人孤陋寡聞,只知有“木蘭秋狝”,“秋彌”則聞所未聞。頁79:雍正帝(1687-1735)。我不知雍正如何晚生了10年。有好事者,自己查查工具書,看雍正到底生于何年。頁258:前文說英軍1857年12月進攻廣州,下文卻說1857年1月英軍在廣州已經建立傀儡政府,既已攻陷廣州并建立政府,又何須進攻廣州呢?至于抄襲更是不在話下,頁250道光時吸食鴉片成風一段即抄自《封疆大吏的沉浮》一書之第11頁。哎!懶得再說了……
  •   1.人大清史研究所的老師寫的.深入淺出,通俗而不平庸,權威而不呆板2.名家通識講座之一,主要還是以政治事件和皇權為線索3.這書的前半部分比后半部分寫得好,對于入關前的歷史寫得很到位,通俗的學術.后半部分基本沒有新的觀點,史料也 不夠充分,想必是篇幅限制或者是合著的原因?4.這書的弊端:還是延續(xù)歷史是皇帝的歷史,圍繞皇權政治為線索,關注重大歷史事件而忽略平民的歷史.這是我們能看到的大多數(shù)歷史書的通病.
  •   就是這本書 很滿意 很好
  •   買時是30.4元.五年前讀到.十分精彩的史學入門讀物.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