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貽焮先生紀念文集

出版時間:2002-7-1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作者:葛曉音,錢志熙  頁數(shù):438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本書包括:憶大師兄一新先生;懷念貽焮先生;懷念大師兄;在朗潤園靜靜的一隅;惜筍人期竹千尺等內(nèi)容。

作者簡介

  錢志熙,男,1960年出生于浙江樂清。1982年畢業(yè)于杭州大學中文系,獲文學學士學位;1985年獲文學碩士學位。畢業(yè)后曾任教于溫州師院。1987年考入北京大學中文系,于1990年獲文學博士學位;后留校任教?,F(xiàn)為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dǎo)師。曾發(fā)表《黃庭堅與禪宗》《黃庭堅詩分期初論》《謝靈運〈辨宗論〉與山水詩》《魏晉詩歌中的飛翔形象》等眾多論文。著有《魏晉詩歌藝術(shù)原論》《唐前生命觀和文學生命主題》、《活法為詩》等多本專著。?近年主要教育教學研究領(lǐng)域及成果主要為撰寫講稿及與教學有關(guān)的一些普及性讀物。如參加吉林文史出版社“國文珍本文庫”《古文觀止》唐文部分的注評工作。2002年參加人民大學中文系主辦的“博士生培養(yǎng)”研討會并作發(fā)言。獲北京大學“1996至1997年度青年教學優(yōu)秀獎”,“安泰獎教金”。1998年度寶鋼優(yōu)秀教師特等獎,2000年度因高等教育有突出貢獻而獲國務(wù)院特殊津貼。入選北京市理論建設(shè)百人工程,教育人文社會科學跨世紀人才培養(yǎng)計劃。近年科研成果有《漢魏樂府的音樂與詩》、《江西詩派詩傳》、《黃庭堅詩學體系研究》等專著;《樂府古辭的經(jīng)典價值—魏晉至唐代文人樂府詩的發(fā)展》、《中古山水詩主客體關(guān)系的轉(zhuǎn)變》、《論晉宋人對傳統(tǒng)山水文化的創(chuàng)造性發(fā)展》、《論上古至秦漢時代的山水崇拜山川祭祀及其文化內(nèi)涵》、《杜甫詩法論探微》、《從韓客詩存看近代韓國漢詩創(chuàng)作及中韓文學交流》、《詩學一詞的傳統(tǒng)涵義、成因及其在歷史上的使用情況》、《元白詩體論探析》等論文。

書籍目錄

憶大師史一新先生
懷念貽欣先生
懷念大師兄
在朗潤靜靜的一隅
惜筍人期竹千尺
寬厚仁慈的長者、廣博精深的學者
懷念貽欣先生學問與童心
質(zhì)樸、勤奮、海人不倦
懷念一新先生
我眼中的“性靈派”學者
吊陳貽欣先生文
一新先生的道德文章
追思陳貽欣先生
春風吹面詠而歸
……

章節(jié)摘錄

  憶大師兄一新先生  和大師兄一新先生相識始于1954年秋我自廣州中山大學調(diào)來北大之時,我們一見如故。因為我們是同鄉(xiāng):他是新寧人,我是洞口(原屬武岡縣)人,同屬湖南邵陽地區(qū),我們交談多用鄉(xiāng)音。而且嫂夫人李慶粵大夫,與我是武岡洞庭中學同學。李大夫和我雖同庚,但1942年我考入初一時,她已念初三了。不過她弟弟慶蘇在洞庭只比我晚一個學期,我是春季入學,他是秋季入學,在校期間就熟悉了。高中畢業(yè)后1948年秋同時報考大學。我考入中山大學,他考上北大中文系,解放前夕參加革命,后來調(diào)去南京工作,但我們之間的信息一直是溝通的。還有,我的三妹作純和妹夫“文革”后在湖南洞口縣第三中學任教,而一新兄的三弟貽照同志是該校黨支部書記。他們住在同一單元的正對門。八十年代家母常住在作純家,那時陳伯母也在貽照同志府上,因而兩位老人也相識。所以我與一新兄的關(guān)系非同尋常。  五十年代中期北大中文系的年青助教很少,一個教研室不過一兩個。一新兄是我們同輩(解放后畢業(yè)的)中年齡最長的(他1947年已考入北大,后曾因病休學兩年),他的學識也最廣博專深,為人豪爽耿直,富于交談,樂于助人。所以我們都尊稱他為大師兄。  我與一新兄雖不同行,他攻古典文學,我學習漢語史,但并未影響我們的密切往來,特別是在五十年代中后期。他住鏡春園82號東屋(和吳組緗先生同院),我住朗潤園175號西屋(與王力先生同院),相距很近,經(jīng)?;ハ啻T。那時候他們把已退休的李伯母接來住在一起。我們交往更多了,都喜歡吃米飯、辣椒菜,說家鄉(xiāng)話,備感親切。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陳貽焮先生紀念文集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2條)

 
 

  •   陳貽焮先生的師傅是林庚,高徒是葛曉音 錢志熙,中國的古典文學就是這樣一代代傳承下來的。
    文中點點滴滴徒弟和朋友追憶的往事都讓人感動,先生把一生都獻給了杜甫,一只眼幾乎失明,寫書的時候,愛人心疼先生說杜甫怎么還不死。葛曉音老師從事研究較晚,耽誤了很多大好光陰,有了孩子以后,師傅和師母經(jīng)常幫她帶孩子。
    當今社會像這樣的學者能有幾人!
    國家有這樣的大師 是 寶
    徒弟能有這樣的師傅 是 福
  •   找這本書很久,原本想在孔夫子網(wǎng)買,但一直沒合適的價格,這次當當搞活動,書價低廉還全新,非常滿意。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