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文人集團與文學風貌

出版時間:2012-10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作者:郭英德  頁數(shù):220  字數(shù):220000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中國古代文人集團與文學風貌(修訂版)》由郭英德著,本書主要采用歷史學、社會學、文化學的研究方法,以生動而豐富的例證、精細而明辨的論析,簡明扼要地勾勒出中國古代文人集團的基本類型及其構成方式與文化功能,并著重考察了各種類型的文人集團與文學風貌的相互關系。
中國古代的文人集團包括學術派別、文學侍從、文人朋黨、文人社團和文學流派等幾種類型。在中國古代社會中,各種類型的文人集團都以文學活動為主要活動方式,文人集團借助集團心理、集團意識的中介,與文學風貌發(fā)生了密切的關聯(lián)。文人集團所具有的集團心理和集團意識,往往開啟或影響了一個時代的文學風貌,并造成集團文學的從眾現(xiàn)象,對文學的變遷影響甚巨。
《中國古代文人集團與文學風貌(修訂版)》適合人文領域研究人員閱讀、

作者簡介

郭英德,男,1954年10月生,福建人,文學博士?,F(xiàn)為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北京師范大學文藝學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任北京大學中國古典文獻學研究中心、復旦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研究中心等國家教育部重點研究基地的學術委員會委員。1996年被評為北京市“培養(yǎng)跨世紀理論人才百人工程”人選者,2000年被評為國家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跨世紀優(yōu)秀人才。長期從事中國古代文學、中國古代戲曲、中國古典文獻學、中國古代文化、中西文化比較等方面的研究。著有《明清文人傳奇研究》、《中國古代文人集團與文學風貌》、《明清傳奇戲曲文體研究》等著作。

書籍目錄

引言
第一章 “天子失官。學在四夷”
——文人集團發(fā)生的文化機制
第一節(jié) “道術將為天下裂”
——從學在官府到學在私家
第二節(jié) “無恒產(chǎn)而有恒心”
——士階層的崛起
第三節(jié) “率其群徒,辯其談說”
——諸子學派的社會活動
第四節(jié) “悉召文士,以興太平”
——“焚書坑儒”雜說
第二章 “主上所戲弄,倡優(yōu)畜之”
——侍從文人集團說略
第一節(jié) “設天網(wǎng)以該之,頓八紱以掩之”
——從梁園賓客到言語侍從
第二節(jié) “宣上德而盡忠孝,抒下情而通諷諭”
——侍從文人集團的文化功能與文學風貌
第三節(jié) “為竹林之交,著忘言之契”
——附論竹林七賢
第三章 “以徑路之殊。成門戶之異”
——學術派別漫評
第一節(jié) “傳業(yè)者寢盛,支葉蕃滋”
——學派的構成方式
第二節(jié) “文以理為主”
——學派思想與文學風貌
第三節(jié) “道本大公,各求其是”
——學派紛爭與文學風貌之一
第四節(jié) “以相長之義而成相勝之氣”
——學派紛爭與文學風貌之二
第四章 “諷議朝政,裁量公卿”
——政治朋黨綜論
第一節(jié) “共為部黨,誹訕朝廷”
——太學集團與文學風貌
第二節(jié) “情義相得”,“奮私昵黨”
——進士集團與文學風貌
第三節(jié) “廣聯(lián)同志”,“諷議朝政”
——講學集團與文學風貌
第四節(jié) “天下翕然,以臧否為談”
——黨爭與文學風貌
第五章 “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文人結社淺識
第一節(jié) “詩酒風流”,“寄興適情”
——文人結社的源起與演進
第二節(jié) “或賡歌酬詩”,“或辯理詰義”
——文人結社的類型及其活動-.
第三節(jié) “野之立社,即朝之樹黨”
——文人結社的文化功能
第四節(jié) “以同聲相引重”,“以懸書示人”
——文人結社與文學風貌
第六章 “先有并時之羽翼,后有振起之魁杰”
——文學流派摭談
第一節(jié) “預此宗流者,便稱才子”
——文學流派的濫觴
第二節(jié) “詩派之別,源遠乎哉”
——文學流派的形成
第三節(jié) “門戶各立,流派紛然”
——文學流派的展開
第四節(jié) “詩是吾家事”
——文學流派與文學風貌
結語
第一節(jié) 文人集團的宗法性
第二節(jié) 文人集團的政治一文化功能
第三節(jié) 文人集團與文學風貌
主要參考書目
后記
修訂版后記

章節(jié)摘錄

  要之,書院祀先賢,旨在推崇學統(tǒng),“以續(xù)夫千載不傳之緒”①,提高本學派的地位;而紀念本師,則為了標明或保持本學派的學術特點和學術風氣。這頗有宗教祭祀的意味,也帶著家族傳承的遺風,是中國傳統(tǒng)的宗教觀念和氏族宗法觀念的混合物。這種宗法性特征,對學派的集團規(guī)范起著一種強有力的約束作用和強化作用,促使集團規(guī)范轉化為集團成員的心理需求,使集團成員在對理想人格和學派傳統(tǒng)的景仰膜拜之中,把學派的道德意識、學術思想內化為個人的自我意識。  私學和書院的宗法性特征,具體化為一種實體,就是師生之間情誼深厚,交相團結,形成一種相對穩(wěn)固的宗法性社會集團,這就構成了學術派別?! ≡诜饨ㄉ鐣?,官辦學校的掌教者由官府派充,生員無所選擇。州縣學按籍貫入學,學官也不能超越區(qū)域,廣收生員。私學與書院的情況與官學不同,學生既可以擇師,大師也可以選生。一些有名的大師,或自己設帳授徒,或由景仰者擁立精舍,生徒多為傾慕師學而來,出于自愿。有的來自本鄉(xiāng)本土,有的則不遠千里跋涉而至,沒有任何限制。生徒還可以中途易師,十分自由。大師收徒,有的來者不拒,有的則嚴加選擇。  由于私學與書院自由擇師,傾慕在先,道義為重,所以師生之間以誠相感,往往一日為師,終生不忘。在私學與書院中,師生共處一堂,即使風雨如晦,仍然朝夕講業(yè)請益。師生之間提倡質疑問難,接觸頻繁,因此了解較深。再加上私學與書院不定年限,有的生徒跟隨大師很久,感情篤厚。正因為如此,私學與書院師生情誼之深,是官方學校所無可比擬的?! ∷綄W與書院師生之間這種尊師愛生的深厚情誼,猶如家庭父子之情,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侗笔贰垈鳌份d:張偉“學通諸經(jīng),鄉(xiāng)里受業(yè)者,常數(shù)百人。儒謹泛納,雖有頑固,問至數(shù)十,偉告喻殷勤,曾無慍色。常依附經(jīng)典,教以孝悌,門人感其仁化,事之如父”②。師長既以“孝悌”為教,而生徒遂以慈父待之。  ……

媒體關注與評論

  郭英德的著作《中國古代文人集團與文學風貌》,在選題上具有開創(chuàng)性,彌補了中國古代文學史研究中的空白……尤其值得稱道的是,作者著重考察文人集團與文學風貌之間的關系,特別將歷史上的文學現(xiàn)象置于傳統(tǒng)文化的大背景中進行宏觀的審視,這無疑是契合中國古代“大文學”、“泛文學”的審美觀念和文史哲不分的實際文化現(xiàn)象的?!  腥A書局編審、清華大學特聘教授 傅璇琮    郭英德《中國古代文人集團與文學風貌》……一書“采用社會學、文化學的研究方法,以生動而豐富的例證,精細而明辨的論析,簡明扼要地勾勒出中國古代文人集團的基本類型及其構成方式與文化功能,并著重考察了各種類型的文人集團與文學風貌的關系”,突出地體現(xiàn)了大文學史觀的特點。  ——西南大學文學院教授 何宗美

編輯推薦

郭英德的《中國古代文人集團與文學風貌》一書“采用社會學、文化學的研究方法,以生動而豐富的例證,精細而明辨的論析,簡明扼要地勾勒出中國古代文人集團的基本類型及其構成方式與文化功能,并著重考察了各種類型的文人集團與文學風貌的關系”,突出地體現(xiàn)了大文學史觀的特點。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中國古代文人集團與文學風貌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3條)

 
 

  •   眼界宏闊,分析細致精當。值得好好讀讀
  •   這個書吧,希望能夠有自己想要的內容,剛開始讀。
  •   這部書可以補充傳統(tǒng)文學史敘述的不足!體現(xiàn)了學術研究的嚴謹性,對文學史研究具有啟示意義,值得閱讀和推薦!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