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9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作者:(美)康拉德.科塔克 頁數(shù):426 譯者:周云水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社會學譯叢·經(jīng)典教材系列·文化人類學:欣賞文化差異(第14版)》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為“人類學入門”,介紹人類學各分支學科、文化的概念和研究方法、主要的理論與應用等;第二部分為“欣賞文化多樣性”,探討文化人類學如何從語言、族群、經(jīng)濟與政治體系、家庭與親屬、婚姻、性別、宗教、藝術展演、媒體與體育等多個維度,表現(xiàn)人類在歷史時空中的文化多樣性;第三部分為“變遷的世界”,進一步探討這些維度在當代世界的轉型與表現(xiàn)形式,包括全球資本主義經(jīng)濟體系、殖民主義、全球化、環(huán)境變遷與土著居民運動等熱點議題。最新修訂的第14版,增加了“欣賞人類學”、“透過他者的眼光”和“欣賞多樣性”等多個專題,融知識性和趣味性于一體,會聚了作者畢生的教學經(jīng)驗和研究心得,實屬不可多得的一本人文社科普及讀物。
作者簡介
作者:(美國)康拉德?菲利普?科塔克(Conrad Phillip Kottak) 譯者:周云水 康納德?菲利普?科塔克(Conrad Phillip Kottak),人類學教授,1963年獲哥倫比亞大學碩士學位,1966年獲博士學位,自1968年開始在密歇根大學朱利安斯圖爾德學院(Julian H.Steward Collegiate)任教。在1996—2006年間,他擔任該院人類學系主任。1991年,科塔克教授獲得密歇根大學和州政府嘉獎。1992年,獲得密歇根大學人文科學與藝術杰出教學獎。1999年,美國人類學協(xié)會授予科塔克教授人類學本科教育梅菲爾德突出貢獻(Mayfield Award for Excellence)。2005年,科塔克教授被選為美國人文藝術與科學學院院士;2008年,被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科塔克教授在巴西(1962年起)、馬達加斯群島(1966年起)和美國進行過民族志田野調查。他比較感興趣的是地方文化被整合——以及抗拒整合——到更大體系的過程。這種興趣將其早期在非洲和馬達加斯群島對生態(tài)和國家形態(tài)的研究,與近期對全球化、國家和國際文化及大眾傳媒的研究聯(lián)系在一起??扑说闹靼苄髮W出版社出版的《現(xiàn)在中的過去:馬達加斯加高地的歷史、生態(tài)和文化變遷》(The Pastin the Present:History,Ecology and Cultural Variation in Highland Madagascar,1980)、《美國文化研究:人類學家給學生的指南》(Researching American Culture:AGuide fo rStudent Anthropologists,1982)和卡羅來納州學術出版社出版的《馬達加斯加的社會與歷史》(Madagascar:Society andHistory,1986)。他的最新著作是《人類學:欣賞人類的多樣性》(Anthropology:Appreciating Human Diversity,14th ed.,2011)和本書。周云水,1976年生,廣東省普通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省市共建重點研究基地嘉應學院客家研究院專職研究人員,博士,主要從事西方社會人類學理論譯介及客家社會文化變遷的研究,先后組織翻譯《人類學的詢問與記錄》(國際炎黃文化出版社,2009)、《人類學與當今人類問題》(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發(fā)展的受害者》(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專橫的時間》(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全球化的關鍵概念》(譯林出版社,2012)等人類學著作。
書籍目錄
上篇人類學入門 第1章什么是人類學 第2章文化 第3章文化人類學的研究方法和理論 中篇欣賞文化多樣性 第4章應用人類學 第5章語言與溝通 第6章族群與種族 第7章謀求生計 第8章政治體系 第9章性別 第10章家庭、親屬與繼嗣 第11章婚姻 第12章宗教 第13章藝術、媒體與體育 下篇變遷的世界 第14章世界體系與殖民主義 第15章當今全球議題 人名索引 主題索引 參考文獻 譯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 插圖: 應用考古學,通常被稱為公眾考古學(public archaeology),包含了文化資源管理、契約考古、大眾教育計劃和文物保護之類的活動。公眾考古學的重要角色已經(jīng)通過立法明文規(guī)定,在水庫、公路及其他建筑活動開始之前,必須對可能遭受威脅的遺址進行評估。文化資源管理(cultural resource management,CRM)的工作就是決定必須保存什么東西,如果有一些遺址無法被保存下來時,就要設法保留關于過去歷史的重要信息。文化資源管理包含的不僅是保存遺址,還允許較不重要的遺址遭受毀壞。這個名詞的“管理”部分指的就是評估與決策過程。如果有必要提供更多信息供決策參考,則可進行調查或發(fā)掘。文化資源管理者大多為聯(lián)邦、州、縣和其他機構工作。應用文化人類學家有時與公眾考古學家合作,評估可能因這種計劃性的變遷而產(chǎn)生的人類問題,并決定如何減少這些問題。 六、科學方法 正如我們所看到的那樣,人類學是一門科學,即使它是一門非常人文性質的科學。在社會文化人類學之中,民族學是一門比較研究科學,它試圖辨別與解釋文化的相異性與差異性,并測試假設和建立理論,以增進我們對社會與文化體系運作方式的理解。民族學的數(shù)據(jù)來自不同時空的社會,也因此可能來自考古學和民族志,而且后者更為常見。民族學家對社會與文化進行比較、對比并提出歸納。 理論、關聯(lián)性與解釋 理論是由一套用來解釋事情的觀念。一套有效的理論提供一套解釋架構,可運用于許多個案。正如民族學理論有助于解釋社會文化的差異性與相似性那樣,演化論被人們用來解釋生物關聯(lián)性。關聯(lián)性(association)是介于兩個或更多變量之間,一個經(jīng)由觀察得出的關系,例如長頸鹿脖子的長度及其后代的數(shù)目。理論比關聯(lián)性更為普遍,它提出或隱約顯示許多關聯(lián)性,并嘗試解釋它們。某些事情會獲得解釋,例如長頸鹿的長脖子,假使它具體說明了一項普遍原則(法則),例如適應優(yōu)勢(adaptiveadvantage)與差異適應(differential fitness)概念。在演化理論看來,適應是通過繁殖成功(reproductive success)來衡量的。在本例中,脖子較長的長頸鹿,相較于脖子較短的同類,具有獲取食物的優(yōu)勢;在食物缺乏時期,它們吃得更好、活得更久,并具有更多可存活的后代。這項科學陳述的事實(例如,演化的發(fā)生是由于群體內部變異而導致具備不同遺傳特質的個體繁殖成功機會有所差異),通過重復的觀察得到確認。
編輯推薦
《社會學譯叢?經(jīng)典教材系列?文化人類學:欣賞文化差異(第14版)》既有豐富的民族志數(shù)據(jù),又有人類學理論和方法的完整介紹和深入探討。全書根據(jù)事實和理論,關注當代人類的問題(作者大量引述了約翰?博德利的《人類學與當今人類問題》一書的內容?!渡鐣W譯叢?經(jīng)典教材系列?文化人類學:欣賞文化差異(第14版)》由筆者翻譯后已于2010年由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中文版),敘述清楚、圖文并茂、引人人勝,的確是一本兼具可讀性和吸引力,又有最新信息的佳作。有助于讀者理解自己與他人的文化,從而感知并揚棄自己的歧視與偏見,進而具備多元文化的能力與胸襟。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