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史學

出版時間:2011-3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作者:魯濱孫  頁數:155  字數:150000  譯者:何炳松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本書被學術界公認為20世紀世界史學名著之一。書中匯編了作者歷年發(fā)表的論文和演說,集中反映了他的史學觀點。書中主張用綜合的多學科研究方法來分析歷史,沖破以政治史研究為中心的舊史學傳統,擴大歷史認識的視野,有利于當代史學研究者利用新眼光,駕馭舊材料,不斷書寫當代的“新史學”。作為早期系統介紹西方史學理論及方法論的名著,本書對中國現代史學影響深遠,并且由于其真知灼見而不斷重印。

作者簡介

魯濱孫(J.H.Robinson,1863—1936),先后就讀于哈佛大學、弗萊堡大學。曾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歐洲史教授、美國歷史協會主辦的《美國歷史評論》副主編,l929年當選為美國歷史協會主席,是20世紀初美國“新史學”派的奠基人和倡導者。作為史學界領袖,他強調史學研究的對象要涵蓋整個人類既往活動,倡導吸取語言學、心理學等方法進行跨學科研究。著有《歐洲史大綱》(合著)、《中古近世史》等書。

書籍目錄


譯者導言
譯者再志
一、新史學
二、歷史的歷史
三、歷史的新同盟
四、思想史的回顧
五、普通人應讀的歷史
六、“羅馬的滅亡”
七、一七八九年的原理
八、史學下的守舊精神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一種長處,就是假使他很聰明,他不但常常能做他祖先沒有做過的事,而且能夠將他們的事業(yè)遺傳到他們的子孫。黃蜂工作的能力怎樣發(fā)達起來,我們不知道,但是它到如今始終一樣——同人類的文化不同,既不進步,又不退化,這就是因為這一代的黃蜂,可以不經前代的教訓。假使現在有一個嬰孩,絕對地不使他受教育,不使他模仿他周圍的人,他的文明恐怕比狒狒高不了多少??偠灾覀兊氖聵I(yè)差不多完全由過去傳下來的,不是先天生成的。文化的積聚,同用廣義的教育去遺傳,是人類最大的特點,也是人類最大的義務。我們發(fā)達的大部分,我們所受前代遺傳的大部分,同我們所用的器具,很有密切的關系。我們可以根據人類的器具,追溯數千萬年人類的歷史。實在說起來,最古人類只有幾塊火石遺傳下來,法國人類學家,曾經根據器具的種類同精粗,將舊石器時代[20]的人類,分出許多時代來。照這樣看起來,人類的歷史,就從人類的工業(yè)開始。就是在現在,廣義工業(yè)的發(fā)達不發(fā)達,恐怕還可以作一個試驗文明程度高低的標準,同研究文明變化的導線。大約當七千年或一萬年以前,歐洲最后冰層退去之后,就有所謂新石器時代[22]的文化發(fā)現出來,有種種圓滑的石器、陶器、農業(yè)同家畜。這一個時代,當金屬未曾應用以前,好像新舊兩世界都經過的,這個時代是在埃及同巴比倫文化還沒有發(fā)達以前。四百年前歐洲人所看見的美洲土人的狀況,還是如此:即使現在世界的各部分,也很有仍舊在這種狀況中的。要同兒童說明人類中間那一部文明,應該沒有什么困難——這個文明,從猿猴的眼光看起來,如此復雜;從希臘、羅馬人的眼光看起來,如此簡單。

編輯推薦

《新史學》:當代世界學術名著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新史學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9條)

 
 

  •   個人覺得這個版本比齊思和的商務版譯的要好
  •   好書讀了不后悔
  •   一部很好的史學類著作,對于拓寬史學視野很有指導意義。
  •   史學力作,好好看
  •   外國歷史學名著,很有啟發(fā)作用
  •     1912年,詹姆斯?哈維?魯濱遜出版了其史學名著《新史學》。魯濱遜也因此被認為是美國新史學派的倡導人。魯濱遜史學思想深受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史學發(fā)展以及其他學科的影響,而且其史學思想更加注重實用性。
      一、 《新史學》內容提要
        1. 歷史的界定
      魯濱遜的史學思想是承上啟下的,他認為:“一切關于人類在世界上出現以來所做的、或所想的事業(yè)與痕跡,都包括在歷史范圍之內”。歷史包括了從國家的興衰到百姓的風俗和心理層面等方面。魯濱遜的史學觀是把人類的歷史的更方面看作是一個整體,這也是對傳統史學的一種繼承。
      2. 恰當的選材
      歷史的界定中給了我們一個認知:歷史范圍十分廣泛,歷史學家首先必須解決的問題就是“如何選擇材料和支配材料”。 魯濱遜認為歷史學家應該用批評的方法去選擇材料和分配材料。在選材過程中,首先應該考慮,這一材料要“詳述那種可以闡明歷史真理的事情”,而“應該刪除例外的和偶然的變故”。只要選材適當,就能夠把歷史所記敘的社會狀況和制度寫得更容易理解。
      3. 歷史的研究方法
       魯濱遜主張,首先要使之成為歷史性歷史,才能使歷史學具有科學性事實就是追求歷史連續(xù)性的科學真理,追溯歷史“變遷的緩慢的過程”。 為此,魯濱遜主張研究歷史必須借助其他科學。他認為歷史學家應充分利用政治經濟學學、人類學、考古學、社會學、宗教學、哲學、心理學、倫理學等“史學新同盟軍”,共同發(fā)展,進一步了解人類過去歷史的真實面貌。
       4. 歷史的實用性
       魯濱遜注重史學經世致用,最終目的就是要把“歷史變成為現在有用的東西”。 他認為,歷史學家應該研究“該用什么方法去教育那一大批將要過早地用自己雙手來養(yǎng)活自己的青年男女們如何適應現代工業(yè)社會”。顯然,其史學思想與魯濱遜所處的社會背景密切相關。
       二、對魯濱遜《新史學》的評價
      1.肯定了個體對于歷史的價值和意義
      魯濱遜的新史學界定包括了的研究人的心理層面。攬括這一內容,有助于幫助人們克服對過去及未來的恐懼感。由于科學技術的進步促進歷史發(fā)展的加快,未來變得更難以預測,使普通人缺乏安全感、穩(wěn)定感,所以就會有向過去尋找心理安慰的要求,因此在新史學的研究中,工業(yè)革命、資本主義制度確立等歷史的大變動受到了較普遍關注,其中個體的命運和遭遇更是新史學研究的關注所在。在傳統史學研究中,我們很難找到以看不到普通人的喜怒哀樂為內容的歷史,更多的是帝國興衰更迭、英雄起義推翻腐朽王朝、帝王豐功偉績,這讓人會有一種錯覺“只有英雄才能創(chuàng)造歷史”。但是,正如馬克思所說的“人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魯濱遜的新史學受到這一思潮的影響,密切關注人與歷史之間的聯系,發(fā)現個體在歷史中的價值和意義,大大提高現代人對于歷史的歸屬感與參與度。所以新史學的深層動機和終極關懷正是來自對過去和未來的恐懼感,來自于克服對現實的迷茫感的強烈渴望。
      2. 魯濱遜史學思想的特征——實用性
      魯濱遜史學思想的形成與其它學科的發(fā)展密切相關。其歷史研究內容的擴大主要被以下兩者所影響:一是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認為人類是從低級動物變來的;二是英來爾證明人類住在地球上決不止6千年,而至少在60萬年以上。尤其是達爾文的進化論,被認為是新史學每個重要方面的基石。新史學強調研究事件的由來,提倡歷史的持續(xù)性,主要就是受到進化論的影響。魯濱遜認為,歷史時常需要重新編寫。因為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對于過去的知識,常常有所增加,從前的錯誤常常有所發(fā)現。這要求我們必須摒棄歷史是不變的錯誤觀念,對于歷史研究必須有懷疑的精神看待問題。魯濱遜能夠博采眾長地發(fā)展史學的研究,在當代還是十分具有借鑒意義的。
      
  •      書的主要觀點是進步主義和功利主義的,帶著進步主義時代的樂觀情緒。
       作者批評了描述的文學的、訓喻的和宗教的歷史傳統,提出要使歷史變?yōu)闅v史的,知其所以然,并注入歷史繼續(xù)的觀點。要求新史學在吸收其他學科的新進展的同時不要失去史心,改變傳統政治史述充斥貴族名錄和大事表的選擇標準、多錄奇聞異事的傳奇范式,去研究公理公例。同時希望歷史能夠根據讀者對象的變化,轉向工業(yè)教育的目的。
       從連續(xù)和變化的觀念批評了柏拉圖以來靜態(tài)的分期的史學,對羅馬帝國和中世紀的傳統分期以及法國大革命的巨變進行了重新解讀。
       作者認為近代思想的貢獻在于:進化、工業(yè)革命的影響、尊重普通以及實驗科學。譯者進一步指出十九世紀的史學有了“批評史材、秉筆直書、注重普通、破除迷信”四種新事業(yè)。
       盡管帶著種種樂觀,作者承認歷史學材料的特殊性,使之不能成為“科學”的歷史,而要先成為“歷史的歷史”。
       作者批評了“以史為鑒”的傳統思想,觀點上卻仍以實用為目標。
       書中還臚列和評論了歷史上的一些著名史學家和史實。
  •   閱畢,很好
  •   有同感,無論哪一個史學流派,都應以冷靜而充滿變化的眼光秉筆直書,盡管這在實踐中很難,不過史學本來就不容易。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