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10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作者:[美] 加里·R.卡比(Gary R. Kirby),[美] 杰弗里·R.古德帕斯特(Jeffery R. Goodpaster) 頁數:386 譯者:韓廣忠
Tag標簽:無
前言
廣忠君對科學哲學之研究頗有興趣,攻博期間曾聽過我的課,亦算有師生之緣。他兩年前就翻譯過牛津大學通識教育讀本《科學哲學》,文、意俱佳,已在譯林出版社出版。2009年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引進了幾本美國用于通識教育的哲學書,其中一本就是《思維——批判性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跨學科研究》,并且公開招聘該書的譯者。由于興趣使然,他去應聘,與其他一些競聘者同時進行了試譯,最后竟通過考試,取得了該書的翻譯資格。為了高質量地完成翻譯任務,他把《思維》前后獨立翻譯了兩遍,并將兩次譯稿一一對照審核。此外,還就許多問題及時請教業(yè)界行家,又通過郵件與美國的該書原作者進行了交流。最后,還請科學哲學界的同仁校對了一遍,按時向人大出版社提交了譯稿?,F在,廣忠君找到我,希望能給他的譯作《思維》寫一篇序言,為該書增加一些佐料。我讀了一遍譯文,覺得的確是一本有特點、有價值的書。該書屬于對批判性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跨學科研究,從縱向和橫向兩個維度對思維進行了跨時空的多學科探討,以圖全面地剖析思維之意義、成因、結構以及提高思維水平的策略和方法,從而為增強人們的思維能力提供有效的指導。該書采用了大量與思維有關的最新科研成果,內容翔實,并且非常重視理論聯系實際,其中特點之一是在書中安排了三百多條思維挑戰(zhàn)練習,以幫助讀者提高運用理論知識的能力。
內容概要
當你拿起本書時,你正在思考!
不是嗎?想一想,準確地說出你現在在做什么?不是要你回答你正在想些什么,而是要你描述一下當你思考之時你大腦中正在發(fā)生什么?你能否明白你剛剛是如何把這些字的組合加工成意義的嗎?
如果你不知道問題的答案也不要沮喪,因為(即使)專家們也無法給出答案。人們利用大腦來探索宇宙,建立了物理學和天文學……;然而對于自身思維的探索卻困難得多——用我們的大腦去探索我們的大腦,這種探索的確是一種挑戰(zhàn),它吸引了古今中外的哲學家、詩人、科學家、心理學家、語言學家、神經學家
。
本書匯聚了多學科專家的智慧,從多個層面剖析思維之意義、成因、結構以及提高思維水平的策略和方法。但是,其主旨是要幫助我們更加積極有效地思考,而并非引導我們去研究。所以,無論是對于學習社會科學還是自然科學的本科生,這本書都應該成為你開始大學生活的第一本書。這本書中學生也讀得懂,很多章節(jié)不僅幫助你提高學習效率,還可以幫助你確認自己適合學習的學科。
親愛的讀者,我們想請你使用本書,一起來挑戰(zhàn)你的心智,增強你的思維能力。
作者簡介
作者:(美國)加里·R·卡比(Gary R.Kirby) (美國)杰弗里·R·古德帕斯特(Jeffrey R.Goodpaster) 譯者:韓廣忠
書籍目錄
第一章 何為思維
為何要思考?
何為思維?
交流:思想之鏡
思維謬誤
我們的文化遺產
第二章 源于個人的思維障礙
文化熏染
自我觀念
自我防御
自我服務偏差
自我期望的角色和模式
情感影響
尋求認知一致性
壓力
第三章 感覺
從感覺開始
感覺之力量
感覺之欺騙性
感覺之敏銳化
強大的聽覺能力
第四章 大腦和記憶
奧秘之所
思維和大腦
思維和記憶
第五章 語言:思維之媒介
語言和人腦
語言和社會
語言之隱喻性力量
語言之局限
第六章 情感
情感與思維
文化背景
思想背后的力量
情緒控制
激發(fā)話語表達
激發(fā)文字表達
對話題和聽眾產生的情感
觀察情感
第七章 創(chuàng)造性思維
何為創(chuàng)造性?
隱喻性思考
創(chuàng)造性思維之種類
誰能夠進行創(chuàng)造性思維?
創(chuàng)造性之條件和局限性 開始創(chuàng)新
誘發(fā)創(chuàng)造性
第八章 組織
秩序之起源
自然—精神秩序
精神秩序
組織之步驟
秩序之運用
第九章 邏輯思維
演繹思維:三段論
直言三段論
日常生活中的三段論與省略三段論
直言三段論中的推理謬誤
直言三段論之規(guī)則
假言三段論
選言三段論
有效換位
非形式演繹謬誤
歸納思維
類比論證
因果論證
非形式歸納謬誤
其他推理謬誤
第十章 科學思維
科學方法
科學之經驗本質
科學與理解人類本性
理論證明
可控實驗
準實驗性研究
非實驗性研究
偶然之作用
實驗者偏見
偽科學
第十一章說服式思維
何為說服?
說服之道德規(guī)范
思考:我們受何物所左右
思考:打動我們聽眾的因素
組織說服
自衛(wèi),以免被謊言說服
第十二章問題求解
界定問題
清除障礙
生成問題解決方案
選擇解決方案
評估解決方案
第十三章 評價
思維檢驗之必要性
思維基礎之檢驗
第十四章 決定與行動
為何行動?
決定
行動
行動之后
第十五章 繼續(xù)思維的挑戰(zhàn)
附錄
參考文獻
譯后記
章節(jié)摘錄
插圖:文化熏染有許多來源或者說影響因素。一個主要的影響因素是我們成長的家庭環(huán)境。在家庭里,我們學習宗教信仰、倫理規(guī)范、偏見和陳規(guī)、飲食習慣以及世界觀。例如,20世紀兩位心理學大師,西格蒙德·弗洛依德(Sigmlmd Freud)和卡爾·榮格(Carl J1mg),互相指責對方的錯誤見解源于各自的家庭背景。榮格指責弗洛依德建立了一個錯誤的心理學體系是因為他來自猶太人的家庭,而弗洛依德指責榮格的短見是由于他的宗教背景所致,這種宗教背景使他無法接受性紊亂會導致神經官能癥的事實(PImer,1947)。20世紀的哲學家貝特朗·羅素(Beltrand RLlssell)認為康德對于上帝存在的道德證明源于“這樣的真理即在母親的懷里他就已經接受了這種思想”,威爾·杜蘭特的書中提到了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父母的影響,他父母通過反復打罵將其送進了修道院生活,并且向他傳授他們的冷酷、嚴格的上帝觀念以及他們對于女巫、精靈、天使和魔鬼的信仰(Durant,1957,p.341)。文化熏染的另一個來源是我們的工作場所。在工作場所我們會學習到特定的行為方式、著裝要求、職業(yè)倫理和工作態(tài)度。我們所成長的城市也會是文化熏染的重要來源。一些城市因紅酒和劇院而聞名,另一些城市因為啤酒和玩偶而出名。一些城市鼓勵男子的陽剛之氣,而另一些城市則強調對于雙性性格要有更多的容忍性。在密爾沃基人們喜歡喝米勒啤酒,在丹佛人們非常喜歡庫爾斯啤酒,而在慕尼黑就會變成盧云堡啤酒。這些城市市民的味蕾是否不同?還是市民已經通過學習養(yǎng)成了喜歡一物勝于另一物的習慣?你認為底特律的居民對于日本汽車有什么看法?
后記
本書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計劃翻譯出版的“妙趣橫生的通識讀本”中的一本。這部書在美國頗受讀者歡迎,短短十年間便再版了四次之多。通過試譯,我有幸得以成為本書的譯者,翻譯合同規(guī)定,要在4個月之內完成該書翻譯工作,任務異常艱巨,再加上在此期間還要去臺灣訪學半個月,使得時間更為緊迫,于是每天至少工作14個小時,坐在電腦前一直翻譯而忘掉吃飯、鍛煉之情形常有之。但絲毫沒有疲憊之感,因為該書內容之新穎、知識之豐富以及論證之嚴密,使我受益良多,驚喜連連,翻譯此書實乃自我學習之過程,恰如孔夫子所言;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翻譯過程中,遇到疑惑之處,便請教相關專家和老師,洞悉乖戾于渙然冰釋之前,修改錯誤于問題乍現之時,此亦翻譯之幸事一件矣!本書的翻譯離不開以下幾位朋友的鼎力支持與幫助,他們是正在哈佛大學哲學系科學哲學專業(yè)留學的陶孝云博士,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研究邏輯學的李慧華博士,北京大學哲學系許春梅博士,還有我的同門師妹,人民出版社的武叢偉編輯。他們的英語水平頗高,在文字翻譯和校對方面給予了我無私的幫助和指導,在此特別表示感謝。感謝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劉大椿教授欣然為本書中文版作序,劉教授乃當今科學哲學界的學術泰斗,科研和行政工作異常繁重,此次能撥冗為本書譯文撰寫序言,令人感佩不已!
媒體關注與評論
人類只是會思維的蘆葦,然而因為懂得思考,人類卻成了萬物之靈長。(故)思想鑄就了人類的偉大?!了箍ǎ≒acal)挑戰(zhàn)《思維:批判性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跨學科研究(第4版)》是一本關于思維的著作。如果我們開始更加積極有效地思考,就有可能獲得令人驚奇的變化:我們可以更好地認識自我,我們在生活中會擁有更多的選擇,我們可以區(qū)分事實與虛假、詭計與希望,我們在選擇生活之路時會變得更加果斷,當傾聽自己的思考伙伴并與其交談時我們會變得更有說服力。我們經常以我們的行為來定義自我。在某種程度上,我們指的是自己所做之行為,但是也許沒有意識到,我們本身就是自己的思考之物。例如,如果人們假裝喜歡他們所憎恨的人,那么到底是他們帶有憎恨的思維還是他們假裝的外在行為(或者二者兼有)真正地代表了他們的自我?“無論思想是否得到表達,它都是實在之物并且具有能量”。親愛的讀者,我們想請你使用《思維:批判性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跨學科研究(第4版)》,來挑戰(zhàn)你的心智,并增強你的思維能力。五百年前,萊奧納多·達·芬奇使用過一個被今天的研究所證實的比擬:“正如鐵器不使用就會生銹一樣……我們的智慧如果一直得不到使用也會變質”。阿諾德·辛波(ArnoldScheible)博士是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大腦研究所的所長,他認為:“如果人們減少大腦輸入,大腦的結構就會減少。大腦就像一塊肌肉一樣——不用則廢?!钡拇_,“如今科學家發(fā)現,在度過青春期并順利進入成年之后,大腦仍會適當地發(fā)展并自我重組”。人們利用大腦來探索宇宙,于是物理學和天文學如今已被牢固地建立起來。然而對于人們思維的探索卻困難得多。神經科學仍處于起步階段,盡管對于大腦的認知已獲得成倍的增長。我們已經識別了許多控制神經行為的神經傳導素,并且我們窺探大腦內部的能力已經從解剖發(fā)展到腦電圖(EEG)、計算機軸向斷層掃描(CAT)、核磁共振成像(MRI)、正電子發(fā)射斷層掃描(PET)、質子波普分析(MRS)以及質子平面回聲光譜成像(PEPSI)。即使有了這些進步,并不像遺傳學上的DNA密碼那樣,大腦的密碼仍然沒有被破譯出來。如果我們用物理學的標準來衡量,對大腦的研究也許仍然處于前牛頓的認知階段。使這一迷宮復雜化的是我們大腦極其紛雜的組成:大腦由數萬億個細胞組成;其中有1000億的細胞是服務于人類思維過程的神經元細胞。每一個神經元,平均起來,都與其他細胞存在著成千上萬種聯系。如果我們可以順著這一奇妙的迷宮走下去的話,那么可供我們選擇的路線數量也許會超越宇宙中所有原子的數量!神經元之間的交流不可能達到那種程度,但是就大腦中實際將會用到的聯絡路線數量而言仍然是完全無法想象的。在如此巨大的復雜性之下,我們思維的大腦甚至是否有能力去理解自身呢?并且,也許其中最大的障礙是:我們將試圖使用我們的大腦來理解我們的大腦。這就像一把鉗子試圖夾住自己一樣。雖然這一障礙從理論上看是難以跨越的,但是在實踐上,人們卻具有反映(或反射)自我思想的能力;為了逃避這種循環(huán)(論證)的難題,人們會經常強調利用書寫和對話來交流自己的思維,這樣人們就可以客觀地分析自己思維的結果了。了解大腦秘密的最好途徑之一就是利用大腦的輸出:人們表達出來的思維。
編輯推薦
《思維:批判性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跨學科研究(第4版)》:這本書讓讀者仿佛經歷了一次精彩的旅行,在旅途中要克服思考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各樣的障礙,而這本書則幫助讀者決定是保留這些障礙還是破除這些障礙。如果是后者,這本書就如何破除這些障礙給出了很好的指導方法。這是一本杰作,對我的批判性思考的課程很有用。這本書使我了解自己,以及如何達成我的目標。 獨到的視角,新穎的觀點(Different perspective,newunderstanding)!這本書能開啟人的智慧,我已經把它列為我的必讀書目之一。這本書就我們如何思考給出了讓人耳目一新的觀點。妙趣橫生的通識讀本通識教育(general educ&tion),或稱博雅教育(liberal education),近年來越來越被國人所重視。博雅教育最早源自古希臘。它教給人們運用理性思辨、探索真理、參與公共事務等方面的知識與能力。一個“博雅人”,必具備批判心智(the mind that i8 able tocrticize),其受教育所學得的不是知識內容的效用性(utjlity),而是透過心智的發(fā)展與理性運作來脫離蒙蔽或修正褊狹觀點,人的視野因此而開朗,心靈因得到解放而自由。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