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6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作者:[德] 烏多·蒂茨 頁數(shù):211 譯者:朱毅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本書從伽達默爾早年所受的影響談起,論述了他的哲學詮釋學思想的形成過程及其思想要旨。本書著重闡述了如何通過對前見、流傳物以及文本等關系的把握來理解伽達默爾的詮釋學,以及語言與游戲在詮釋學中的地位和作用。此外,本書還論及詮釋學與其他人文領域和其他哲學流派的相互關系。
作者簡介
烏多·蒂茨(Udo Tietz),1953年出生于柏林,是柏林洪堡大學的編外講師。1999年他以一篇題為《語境中的理解與論證:反原教旨主義的普遍性觀念))的論文獲得在大學執(zhí)教資格。他出版的著述有:《國內(nèi)移民的明確控訴:來自德意志民主共和國的文本和版畫藝術》(1991,與A.Kutulas合作)、《從分析與詮釋學角度看語言與理解》(1995)、《美學倫理:年輕的盧卡奇))(1997,與V.Casysa合作)、《在鏡子背后:論理查德·羅蒂的哲學》(2000,編者之一)、《我們的界限關于共同性的理論》(2002)、《存在論與辯證法:海德格爾和阿多諾論存在、非同一性、系詞和合題》(2003)。另有大量關于合理性理論、語言哲學、現(xiàn)象學、詮釋學、批判理論以及新馬克思主義的文章在專業(yè)雜志上發(fā)表或收入相關論著。
書籍目錄
第一章 早期的影響 馬堡 那托普和哈特曼 海德格爾第二章 詮釋學第三章 理解的前結構和前見 啟蒙運動對前見的非難 詮釋學對前見名譽的恢復第四章 詮釋學循環(huán)第五章 “完全性的先把握” 內(nèi)容方面 形式方面第六章 詮釋學的前理解與視域融合 效果歷史意識與視域融合 語言與游戲第七章 詮釋學作為實踐哲學 實踐知識和技術 邏各斯與倫理學第八章 詮釋學和意識形態(tài)批判 ——伽達默爾'US.阿佩爾/哈貝馬斯 圍繞詮釋學普遍性要求的爭論 圍繞詮釋學規(guī)范性基礎的爭論第九章 詮釋學與解構 ——伽達默爾"US.德里達 語境與“差異” 意義和含義第十章 詮釋學和美學 美學理解 對美學主觀主義的批判年表
章節(jié)摘錄
因此,詮釋學反思用談論一致性(它跨越了一切局部的視域,把作者與詮釋者相互聯(lián)結在一起)中真理與事物的關聯(lián)性取代了客觀化的間距。誰如果不想在談話中對某件事達成一致(通??梢钥闯鏊麄兪孪染途哂胁煌牧⒆泓c),誰“就已經(jīng)從相互了解這一處境中退出了”,并且放棄了讓流傳物對我們訴說一些事的要求。對詮釋者來說,談話理解就是達成意見一致,理解的概念和對一件事達成一致的概念是相互關聯(lián)的,它們不能相互獨立地進行闡釋。視域對理解所起的作用并不是指各種不同的立足點可以簡單地得以消融——這跟伽達默爾的理論是相悖的。它更多地說明,以真理與事物的關聯(lián)性為基礎的談話為自己創(chuàng)造了一個具有承載能力的根基,這也是對文本或陳述表達不能隨意解釋的原因。這其中不可能插入隨意性的意義,因為把文本與闡釋者聯(lián)系在一起的事物與真理的關聯(lián)性對它起著限制和指導作用。根本不存在封閉的過去視域,同樣也不存在封閉的現(xiàn)在視域。對視域的物化無法認清效果歷史的力量,想要理解過去的我們,作為理解者完全受制于效果歷史。
媒體關注與評論
對漢斯-格奧爾格·伽達默爾(1900-2002)而言,“理解”就是借助語言來表達的人的認識,因而理解也是各類專門認識形式的基礎和界限。這種哲學詮釋學的普遍性要求一再遭到來自各方的異議,尤其是批判理論的異議。作者烏多·蒂茨在這部書中不僅生動地展現(xiàn)了圍繞詮釋學的普遍性要求展開的爭論,而且還讓我們了解到詮釋學的基礎討論。該書結尾章節(jié)讓詮釋學和解構主義進行了面對面的較量,并對美學和詮釋學的關系做了一個定性。這部著作一步一步地向人展示了伽達默爾那令人難以理解的全部哲學?! 聡狈綇V播電臺
編輯推薦
《伽達默爾》:大哲學家的生活與思想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