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編馬克思主義哲學發(fā)展史

出版時間:2010-3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作者:安啟念  頁數(shù):415  
Tag標簽:無  

前言

羅素在《西方哲學史》英國版序言中說:向研究不同學派和個別哲學家們的專家們,應當說幾句辯解的話。對于我所論述的每一個哲學家,萊布尼茨可能例外,都有人比我知道的更多。然而,如果要寫一部涉及廣泛范圍的著作,這種情況就是難以避免的:既然我們不是不死的神仙,則凡寫這樣書的人,其對于書中任何一部分所花費的時間,勢必比一個集中精力于一個作者或一個短時代的人所能花費的時間要少。有些對學術要求嚴格而毫不寬貸的人們會斷言:涉及廣泛范圍的書根本就不應當寫,或者,如果寫的話,也應當由許多作者的專題論文所組成。但是許多作者的合作是有其缺點的。如果在歷史的運動中有任何統(tǒng)一性,如果在前后所發(fā)生的事件之間有任何密切聯(lián)系;那么,為了把它表述出來,對前后不同時代所發(fā)生的事情就應在一個人的思想中加以綜合。一個研究盧梭的學者在正確敘述其和柏拉圖與普魯塔克書中的斯巴達的關系方面可能有困難,一個研究斯巴達的歷史學家未必就能先知般地意識到霍布斯、費希特和列寧。本書的目的正是要顯示這樣的關系。而這一目的只有通過進行廣泛范圍的考察才能完成。羅素所說的,正是本書作者在這里想說的話。馬克思主義哲學誕生至今只有160多年的時間,不算長,但經歷了曲折復雜的發(fā)展過程,其間涌現(xiàn)出了眾多的哲學家。要對其中的每一個重要人物和重要問題加以透徹的研究,遠非一個人的力量所能及。我本人雖多年從事馬克思主義哲學發(fā)展史的教學與研究,但真正的專長也主要是在蘇聯(lián)哲學及與此相關的一些問題上,在此外的眾多領域,知道得比我多的,大有人在。我之所以鼓起勇氣,決定基本上依靠自己一個人的力量寫一本關于馬克思主義哲學發(fā)展史的著作,除了想在一些問題上提出自己的可能有點新意的獨立見解外,主要是想“在一個人的思想中對相關的成果加以綜合”。

內容概要

本書站在新世紀的高度,廣泛吸收中外哲學家馬克思主義哲學反思的最新成果,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發(fā)展歷史做了新的審視與梳理,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實質及其在東西方國家發(fā)展的具體機制、經驗教訓、當前面臨的主要問題以及對西方馬克思主義的認識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獨到的見解,揭示出馬克思主義哲學發(fā)展的內在邏輯。富有創(chuàng)新精神是本書的突出特點。

作者簡介

安啟念,1947年出生,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多年從事馬克思主義哲學發(fā)展史及俄羅斯哲學的教學與研究。主要著作有《蘇聯(lián)哲學70年》、 《俄羅斯文化與列寧主義問題》、 《蘇聯(lián)解體后的俄羅斯哲學》,主編《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研究》,另有譯著《作為

書籍目錄

導論 什么是馬克思主義哲學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如何發(fā)展的第一章 馬克思主義哲學形成的時代背景 第一節(jié) 資本主義在19世紀的發(fā)展和    人道主義理想的失落 第二節(jié) 空想社會主義 第三節(jié) 科學理性在黑格爾哲學中的輝煌勝利第二章 卡爾·馬克思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形成 第一節(jié) 卡爾·馬克思    一從特利爾走向世界    二  出眾的才華,火一樣的個性    三  哲學家馬克思的思想歷程 第二節(jié) 馬克思主義——科學理性與人道主義的結合    一  馬克思的普羅米修斯情結    二  馬克思與人道主義    三  科學理性與人道主義的結合 第三節(jié) 實踐唯物主義    一  實踐唯物主義及其思想來源    二  實踐唯物主義的豐富內涵    三《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在馬克思哲學思想中的地位 第四節(jié) 唯物史觀    一  唯物史觀    二  馬克思的“大唯物史觀”思想 第五節(jié) 階級斗爭    一  歷史唯物主義與階級斗爭    二  階級斗爭與普羅米修斯情結 第六節(jié) 其他重要哲學思想    一  作為方法論的辯證法    二  關于世界歷史的思想第三章 弗里德里?!ざ鞲袼?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豐富發(fā)展和系統(tǒng)化嘗試 第一節(jié) 弗里德里?!ざ鞲袼埂〉诙?jié) 馬克思主義哲學世界觀的發(fā)展和系統(tǒng)闡述    一  自然辯證法研究    二  馬克思主義哲學世界觀的系統(tǒng)闡述 第三節(jié) 恩格斯晚年的哲學思考    一對唯物史觀的豐富與發(fā)展(一)      二對唯物史觀的豐富與發(fā)展(二)    三  對馬克思主義哲學形成歷史的概括 第四節(jié) 恩格斯與馬克思    一  兩位各具特色的哲學家    二  一致與互補第四章 馬克思主義哲學在東方國家的發(fā)展(一)第五章 馬克思主義哲學在東方國家的發(fā)展(二)第六章 馬克思主義哲學在西方國家的發(fā)展第七章 蘇聯(lián)東歐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人道化及蘇聯(lián)哲學的終結第八章 改革開放以來馬克思主義哲學在中國的發(fā)展馬克思主義哲學發(fā)展中需要進一步研究的幾個重大問題

章節(jié)摘錄

19世紀資本主義發(fā)展中人道主義理想的失落,激發(fā)起馬克思和恩格斯思想創(chuàng)造的具體動機。生活中的非人現(xiàn)實,是促使馬克思和恩格斯開始艱苦的思想探索,創(chuàng)造新哲學理論的深層原因。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fā)展是和人道主義的口號聯(lián)系在一起的。資本主義出現(xiàn)于歐洲文藝復興運動中。文藝復興是一種文化運動,其時間在14世紀到17世紀初,最早出現(xiàn)于意大利,其標志是人們對古希臘羅馬的文化表現(xiàn)出濃厚的興趣。布克哈特說:“意大利人在14世紀以前并沒有表現(xiàn)出對于古典文化的巨大而普遍的熱情來。這需要一種市民生活的發(fā)展,只是在當時的意大利才開始出現(xiàn),此前是沒有的?!毙屡d的市民階層追求現(xiàn)實的利益和當前的享受,出于生產和經營的需要,向往經濟和政治生活的自由。他們需要新的文化肯定自己的生活,表達自己對幸福和自由的追求。他們在古希臘、羅馬的哲學、文學、歷史著作和藝術作品、自然科學中找到了對人的關注與頌揚,發(fā)現(xiàn)了自己所需要的東西。意大利的學者普遍熱衷于古希臘著作的搜集、翻譯、出版和注釋,形式上是在恢復長期被遺忘的古代文化,內容上則是在宣傳人道主義。在中世紀,神至高無上,人在現(xiàn)實生活中不但沒有自由,而且為了克服“原罪”得到救贖,必須壓制甚至消滅自己的各種物質欲望,把自己獻給上帝及其在人間的代表——教會。市民階層為了追求現(xiàn)實的利益和當前的享受,必然要首先沖破教會和神學的束縛,為人正名。在這樣的背景下,在介紹和學習古希臘羅馬文化作品的同時,《神曲》、《十日談》等高度肯定人的自由和人的物質欲望、物質享受的文學作品紛紛問世。人的現(xiàn)世幸福得到贊揚,教會虛偽則受到譏諷與批判。雖然人道主義一詞在18世紀才出現(xiàn),但人道主義事實上是當時時代最令人鼓舞的思想旗幟。

后記

書稿即將付印,作者愿借此機會對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領導、李艷輝編審,以及責任編輯符愛霞,表示真摯的感謝。沒有他們的支持與辛勤勞動,本書是根本不可能出版的。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聶耀東副教授、徐飛副教授曾通讀全稿提出寶貴意見,并參與了部分章節(jié)的寫作,在此對他們也一并表示感謝。此時,除上述感謝之情外,心里還有幾分期待。俗話說:“敝帚自珍”。在我,并不盡然。本書由于涉及的問題眾多而且復雜,疏漏錯誤之處在所難免,懇請方家指出。此外,本書集中了我多年從事馬克思主義哲學發(fā)展史研究與教學的心得體會,寫作態(tài)度固然嚴肅認真,觀點也有一些新意,但因內容涉及許多重大理論問題,其中不少是學術界曾熱烈爭論迄今眾說紛紜的熱點問題,所以我更期待的是學術界同仁的批評。藝術作品以個性為生命,學術著作又何嘗不是如此?如果學術著作沒有個性,學術界就不會有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局面。本書若能引起大家的討論成為引玉之磚,將是值得為之高興的事情,因為它畢竟還有些與前人不同之處,啟發(fā)了大家的思考,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發(fā)展。

編輯推薦

《新編馬克思主義哲學發(fā)展史(第2版)》:21世紀哲學系列教材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新編馬克思主義哲學發(fā)展史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3條)

 
 

  •   此書語言比較通俗易懂,是很好的一本書
  •   比外面買便宜好多錢呢
  •   有點貴,內容一般
  •   還沒開始看 質量不錯
  •   的確是新編的,但是問題并沒有完全的跟上時代。作為教材來講,對于本科生來說,雖不能說完全可能使之入門,但是有相當?shù)奶峋V作用。
  •   內容已經涉及到文化大革命,已經是一個非常大的進步了。
  •   以前也買過人大的書,主要特點是通俗易懂,作者都具有大家風范,看后受益很大,啟發(fā)也很大。安啟念教授視野開闊、占有的材料豐富,有自己的獨到的見解。就是有的地方還是艱難晦澀,難以理解和系統(tǒng)記憶,再有還有一些明顯的印刷錯誤,不過不影響著作的整體性的高質量。
  •   書本是買來考研的,總覺得紙張的質量不是很好
  •   好書~~~~~~~~~~~~~~~~~~~~~~~
  •   都好,是我想要的,感覺紙質一般。
  •   感覺挺好,看起來思路很清晰。
  •   快遞給力啊書的紙張質量有待提高
  •   這一套書編寫的很有系統(tǒng)感覺。感覺很不錯,作為學習用書。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