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化人口管理

出版時間:2009-12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作者:唐杰,劉喜文 等著  頁數:106  

前言

  21世紀的世界是信息化的世界,是城市化的世界,信息技術與城市化交融將成為21世紀中國發(fā)展最為絢麗的篇章。  在信息時代,信息化的程度和水平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和地區(qū)經濟社會發(fā)展綜合實力和現代化水平的主要標志。信息化成為21世紀人類社會謀求共同富裕和共同進步的主要手段。“世界是平的”,世界競技場被數字化夷為平地,大家在嶄新的信息技術平臺上全面展開競爭與合作,充分展示和交流獨特的智慧與經驗,建立新的競爭優(yōu)勢是時代的趨勢。  城市管理是城市發(fā)展史上永恒的課題,如何運用時代發(fā)展的最新技術管理城市、服務社會是城市管理最富有挑戰(zhàn)性和創(chuàng)新性的問題。1/4個世紀的城市化高速成長,加上轉型期特有的復雜制度背景,致使中國城市管理面臨著世界城市發(fā)展史上從未有過的巨大挑戰(zhàn)。傳統(tǒng)的“部門化”城市管理模式由于信息不對稱,缺乏監(jiān)督制衡機制,導致如下三大弊?。旱谝?,各職能部門“低成本、高效率”與整個城市管理“高成本、低效率”并存,給城市財政增加了巨大壓力,大量的城市問題仍然無法解決;第二,突擊式、運動式管理,導致政府管理部門與社會民眾沖突不斷,嚴重影響和諧社會的構建;第三,以“利益化、表面化、冷漠化”為特征的城市管理病長期存在,城市管理被視為城市發(fā)展中問題最多、公眾滿意度最低的領域之一?! ♂槍鹘y(tǒng)城市管理的弊病,充分運用數字化城市管理理念進行城市管理流程再造和制度重構,建立全新的數字化城市管理模式是中國所有城市面臨的最嚴峻的挑戰(zhàn)。  數字時代賦予中國歷史機遇,中國因此得以與發(fā)達國家在電子信息技術的創(chuàng)新和應用領域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共同面對新的發(fā)展機遇和挑戰(zhàn)。

內容概要

數字化人口管理作為一種融技術創(chuàng)新、制度創(chuàng)新與理念創(chuàng)新為一體的現代人口管理模式,在我國已經進入探索實踐階段,成為若干大中城市破解當前城市管理難題的關鍵性戰(zhàn)略。本書是對這一進程的集中描述與階段性總結,主要從人口管理的發(fā)展變遷與現代公共管理理念出發(fā),結合北京市朝陽區(qū)等地的實踐經驗,探討了數字化人口管理對于突破城市人口管理困境的可能性、必要性與有效性,并就其發(fā)展方向和實施路徑提出了政策建議。

作者簡介

唐杰,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專業(yè)博士,應用經濟學博士后流動站在站博士后。現就職于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城市規(guī)劃與管理系,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城市化、城市社會學、政治社會學。

書籍目錄

第1章 改革開放以前的人口管理 1.1 傳統(tǒng)中國社會人口管理簡述 1.2 新中國計劃經濟時期的人口管理 1.3 改革開放前夕我國人口管理的基本特征第2章 改革開放以來人口管理的發(fā)展與困境 2.1 改革開放以來人口管理面臨的新形勢 2.2 人口管理理念的調整 2.3 人口管理內容與方式的調整 2.4 城市人口管理的困境第3章 數字化管理與城市人口管理困境的突破 3.1 數字化人口管理的基本內涵 3.2 數字化人口管理的戰(zhàn)略定位 3.3 我國推進數字化人口管理的進程第4章 朝陽區(qū)數字化人口管理數據庫建設 4.1 朝陽區(qū)人口信息數據庫建設的定位 4.2 人口信息數據庫的設計 4.3 人口信息數據庫內容建設第5章 朝陽區(qū)數字化人口信息管理系統(tǒng) 5.1 人口信息管理系統(tǒng)開發(fā) 5.2 人口信息管理系統(tǒng)應用 5.3 數字化社區(qū)人口管理與服務系統(tǒng)第6章 朝陽區(qū)數字化人口管理保障與評價標準體系 6.1 數字化人口管理組織保障體系 6.2 數字化人口管理完整性評價 6.3 數字化人口管理準確性評價 6.4 數字化人口管理系統(tǒng)運行穩(wěn)定性標準第7章 朝陽區(qū)數字化人口管理評價與展望 7.1 朝陽區(qū)數字化人口管理系統(tǒng)評價 7.2 朝陽區(qū)數字化人口管理的經驗 7.3 數字化人口管理展望參考文獻

章節(jié)摘錄

  針對這一指示發(fā)出后部分省市農村人口流向城市的現象并沒有得到控制的情況,國務院又于1957年3月2日發(fā)布《關于防止農村人口盲目外流的補充指示》,決定在外流人口必經的沿途交通中心和車站,對進城農民進行勸阻。同年9月14日,國務院進一步發(fā)布《關于防止農民盲目流入城市的通知》,要求各地加強對農民的社會主義教育,將農民穩(wěn)定在農村。12月13日,國務院會議通過《關于各單位從農村中招收臨時工的暫行規(guī)定》,明確要求城市“各單位一律不得私自從農村中招工和私自錄用盲目流入城市的農民”。僅僅五天之后的1957年12月18日,黨中央和國務院又聯合發(fā)布《關于制止農村人口盲目外流的指示》,增加了“將流入城市和工礦區(qū)的農村人口遣返原籍,并嚴禁乞討”、“在大城市設置收容所,對盲目流動到城市的農村居民臨時收容,集中送回原籍”等措施,以進一步強對人口流動的控制。也正是這一指示,開啟了中國持續(xù)46年的收容遣送制度?! ?958年1月9日,第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并公布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戶口登記條例》,該條例規(guī)定戶口登記工作由各級公安機關主管,戶口登記制度包括常住人口、暫住人口、出生、死亡、遷出、遷入、變更更正七項內容,戶口管理的任務是證明公民身份、維護治安秩序、服務于社會主義建設。這一條例在法律意義上明確了戶口管理的一般程序,明確區(qū)分農村和城鎮(zhèn)兩種戶口,設計了農村人口向城市遷移的限制性政策。該條例第十條規(guī)定:“公民由農村行往城市,必須持有城市勞動部門的錄用證明,學校的錄取證明,或者城市戶口登記機關的準予遷入的證明,向常住地戶口登記機關申請辦理遷出手續(xù)?!睂W界普遍認為,該條例明確了以嚴格限制農村人口向城市流動為核心的戶口遷移制度,這是全國城鄉(xiāng)統(tǒng)一戶籍制度正式形成的重要標志,也標志著國家限制農民進城的二元戶籍管理制度開始以立法的形式正式確定下來?! 】梢钥吹剑?953-1957年間,國家先后八次發(fā)出指示,從“勸止”、“防止”到“制止”農民盲目流人城市,并最終以法律的形式確立了以嚴格控制城市人口規(guī)模、限制農民進城為主體的人口管理框架。在此基礎上,住宅、糧食供給、副食品供給、燃料供給、教育、醫(yī)療、就業(yè)、社會保險、勞動保護、婚姻等一系列涉及民眾生存與發(fā)展的制度也無一例外地將城鎮(zhèn)人口與農村人口區(qū)別對待,共同構成了我國“二元社會結構”(劉純彬,1988;陸學藝等,1991)的基礎。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數字化人口管理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條)

 
 

  •   書上有一層灰塵。
    比較臟。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