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5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作者:邁克爾·埃默里 頁數(shù):696 譯者:展江
Tag標簽:無
前言
如今不用瀏覽外文原版書,只需要到任何一個綜合性書店就可以看到,薩繆爾森、斯蒂格利茨、曼昆這三大體系的引進版經(jīng)濟學教科書的顯赫地位,社會學、西方政治學等根植于歐美的其他學科的情形也頗為相像。而在至今對新聞學與大眾傳播學的學科地位和學科歸屬尚有爭議的情況下,國內(nèi)新聞與大眾傳播學界能不能拿出學界普遍認可的大部頭經(jīng)典教科書和專著的譯本就顯得至關重要了。應當承認,與其他發(fā)達學科相比,與社會期待相比,這樣的學術成果是偏少了,這多少又與重視程度與譯力不足不夠有關。曾幾何時,翻譯工作屬于勞而無功之事——既不算科研成果,稿費又偏低,因此成了學界中“愚鈍”之人的選擇。隨著2000年《當代廣告學》(英文第七版,威廉·阿倫斯著,丁俊杰、程坪等譯)和2001年《美國新聞史》(英文第八版,邁克爾·埃默里、埃德溫·埃默里和南?!ち_伯茨著,展江、殷文主譯)等百萬字譯著的推出,這一狀況有所改觀,也就是說,讀者至少可以看到在形式上與經(jīng)濟學等發(fā)達學科名教材相仿的中譯本了。近期以來,風氣為之一變,各出版社紛紛擬訂出版國外教材和高水平專著的計劃,并就版權和譯者展開了日趨激烈的競爭。這是進入21世紀以來,新聞學與大眾傳播學和新聞與大眾傳播事業(yè)在中國方興未艾的趨勢使然。
內(nèi)容概要
一個自1954年首版后轟動美國新聞與大眾傳播學界并影響到西方其他國家的經(jīng)典。一本被廣泛參閱和引用的解釋性新聞與大眾傳播史力作。一本被明尼蘇達大學、西北大學、坦普爾大學等美國眾多著名高校廣為采用的標準教科書。一部己先后出版三個中譯本,見證和影響了中國新聞與傳播學三次迻譯高潮的西方學術名著。
作者簡介
邁克爾·埃默里博士,加利福尼亞州立大學新聞學教授。著有《在前線:20世紀的美國駐外記者》一書,與人合編《大眾傳播學讀本》和《1690-1970年美國報紙頭版新聞》。他曾是《新聞史》雜志的撰稿主編,并擔任自由論壇的新聞博物館項目的顧問。曾任合眾國際社記者和自由撰稿駐外
書籍目錄
原序第1章 美國報業(yè)的歷史遺產(chǎn)第2章 殖民地時代第3章 報刊與革命第4章 建立新國家第5章 向西擴張第6章 面向大眾的報業(yè)第7章 壓抑不住的沖突第8章 國家生活中的一場革命第9章 新式新聞事業(yè)第10章 人民的斗士第11章 新聞進取精神的標兵第12章 戰(zhàn)爭降臨美國第13章 20世紀20年代:廣播、電影與爵士新聞事業(yè)第14章 大蕭條與改革第15章 戰(zhàn)爭中的世界第16章 電視占據(jù)中心舞臺第17章 挑戰(zhàn)與異議第18章 信任危機第19章 改進傳播媒介的努力第20章 媒介技術:21世紀的挑戰(zhàn)參考文獻索引
章節(jié)摘錄
插圖:托馬斯做了很多工作來鼓動公眾支持這場戰(zhàn)爭。戰(zhàn)爭時期另一個頗有影響的新聞工作者是個一文不名、而且對于沿海殖民地來說多少有點名聲不佳的陌生人。此人便是湯姆·潘恩,一位于戰(zhàn)爭前夕來自英格蘭塞特福德的貴格派教友。當時他37歲,在此之前,他的生活平平淡淡,毫無出眾之處。他的母親信奉英國國教,這讓他討厭,顯然,父母與兒子之間從一開始就存在著思想上的芥蒂。在試圖從事女式胸衣制作未獲成功之后,年輕的湯姆·潘恩當上了稅務員。很快,他被人指責為不能勝任工作和玩忽職守。后來他雖然復了職,但因為從事我們今天稱之為“組織工會”的活動而再次被免職。他曾被所在地區(qū)的稅務員們推舉為他們的代表,出面要求提高薪水。他未能做好煽動家的工作,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他離開了故國。僥幸的是,他遇到了本杰明·富蘭克林。當時富蘭克林是美洲在歐洲的發(fā)言人,事業(yè)如日中天。獨具慧眼的富蘭克林十分賞識潘恩,為他寫了一封推薦信。富蘭克林建議潘恩到美洲去,他在美洲的女婿理查德·貝奇(Richard Bache)愿意提供幫助并想想辦法。潘恩到達費城的時候已是心力交瘁。后來他回憶說,美洲的空氣就是他的補藥,呼吸著自由的空氣,他變得越來越強壯起來。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