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疑案演習

出版時間:2009-5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作者:張明楷  頁數(shù):404  
Tag標簽:無  

前言

近兩年來,我在清華大學法學院為法學專業(yè)2005級和2006級本科生開設了“刑法研討與案例分析”課程(每周2學時)。每個課堂(即每個年級)的選課人數(shù)被限定為30人(每次預選本課程的學生大概有八九十人,通過抽簽方式確定正式選課的學生),但由于我要求選修本課程的學生所撰寫的案例分析論文必須達到可以公開發(fā)表的程度,否則“以不及格論處”,于是在第一次上課時就嚇跑了一半左右的學生,此外還有少數(shù)學生中途退課。結局是,每個課堂大概只有15名左右的學生。在上課前,我準備了多于學生數(shù)量的疑難案例。其中,既有現(xiàn)實發(fā)生的真實案件,也有國外教材的課堂設例,還有本人“捏造”的虛假案例。第一次上課時,以抽簽方式確定每個學生所要分析的案例。在前幾周,我就學生選定的案例逐一講解“焦點問題”和“分析方法”。我特別要求學生對各個案例所涉及的焦點問題展開討論,十分強調(diào)理由與結論的一致性,但我不對案例的結論發(fā)表任何看法,更不強求學生按照我的結論分析案例。經(jīng)過幾周的準備后,進入正式的案例討論階段。每次課(2學時)基本上只討論一個疑難案例。首先由學生在講臺上發(fā)表自己對案例的分析意見(限定為半學時),隨后由其他學生提問(我也經(jīng)常提問)、發(fā)表者回答(我也偶爾回答),最后我會作一些歸納,指出學生的論文初稿存在的問題與修改的要點。學生在修改、定稿期間,也會征求我的意見。

內(nèi)容概要

本書在堅持刑法客觀主義的立場上,秉持正義理念,以案例演習的形式,對刑法理論頗富爭議的問題進行仔細深入的研究。本書的特色如下:(1)圍繞經(jīng)典疑案,展開細致討論,既重新思考傳統(tǒng)問題,又深入探討中性行為等新課題。(2)立足問題主義,兼顧理論建構,既使具體個案得到妥善解決,也注重完善刑法理論。(3)尊重現(xiàn)行刑法,借鑒國外理論,在以目的解釋為指導,綜合運用各種解釋方法的同時,充分借鑒國外刑法理論與審判實踐,將問題置于世界刑法學之林思考。本書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與學術價值,不儀適用于司法實踐,而且適合法律研習者閱讀。

作者簡介

張明楷,男,1959年生,湖北仙桃人。1982年畢業(yè)于中南財經(jīng)政法大學(原湖北財經(jīng)學院)法律系。曾是H本東京大學客員研究員、日本東京都立大學客員研究教授、德國波恩大學高級訪問學者和中南財經(jīng)政法大學(原中南政法學院)教授?,F(xiàn)為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

書籍目錄

1.歸責與答責理論之研討2.特殊體質(zhì)與因果關系的認定3.承諾及違法性問題的探究4.危險共同體中救助行為的探討5.等位義務沖突的討論6.故意的認識內(nèi)容7.誤將尸體當作毒品運輸?shù)男袨樾再|(zhì)8.中止的自動性9.中止行為造成侵害結果的研究10.中止行為造成加重結果的探討11.共同正犯若干問題探討12.教唆犯的因果關系13.中性行為的處罰界限14.身份犯的共同犯罪15.無身份者不能成為身份犯的正犯16.抽象的事實認識錯誤與幫助犯的定性考量17.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的故意之認定18.貨幣犯罪的罪數(shù)認定19.竊取他人借記卡信息并冒用的行為性質(zhì)20.改寫他人借記卡信息至本人卡上取款、消費的行為性質(zhì)21.非法拘禁以及禁食致死行為的法律適用22.拐賣兒童罪與拐騙兒童罪的認定23.搶劫、綁架、非法拘禁、強迫交易之差異24.搶劫與強奸的犯罪形態(tài)25.奪取熟人手機的行為性質(zhì)26.以舉報獲獎為目的購買、運輸食鹽的行為性質(zhì)27.司法工作人員取得贓物的行為性質(zhì)28.交警人員違法辦理駕照并收取“培訓費”的行為性質(zhì)

章節(jié)摘錄

二、爭議問題本案案情復雜,如果單純依據(jù)作為本文研究基礎的法益主體狀態(tài)變化的觀點對案情進行階段性劃分,則不免繁蕪、多余和冗長。根據(jù)對案情的理解和評價,本案之核心問題,乃是在閻某走向湖中之前,行為人之行為是否構成傷害罪、搶劫罪或勒索罪,以及此后的行為人“是否應當對死亡結果負責”、“如何負責”兩大問題?;谶@樣的考慮,可對案情進行劃分如下:(1)第一階段:“1999年3月26日……”至“并以此敲詐其錢財”。(2)第二階段:“后被害人閻某為擺脫……”至“排除暴力致死”。這兩個階段存在相應的刑法問題,謹羅列如下,以作初步分析:(一)第一階段被告人李某、王某對閻某“拳打腳踢”并“以此敲詐其錢財”。關于本段案情的評價,存在不同觀點。一種觀點認為,此處由于被告人的行為既侵害了被害人的人身權利,也侵害了被害人的財產(chǎn)權利,符合搶劫罪的構成要件,因此應當認定為搶劫罪。另一種觀點認為,“拳打腳踢”的行為是前文類似行為的延續(xù),應與該行為并合評價,而后續(xù)的“敲詐其錢財”與“拳打腳踢”并不屬于同一實行行為,應該探討其是否構成敲詐勒索罪。申言之,敲詐勒索罪與搶劫罪存在“暴力威脅內(nèi)容實現(xiàn)的當場性”①的關鍵差異——更重要的是其背后的“搶劫罪的暴力與脅迫行為須以當場強取財物為目的”②的內(nèi)涵,而本案中卻不存在以“強取財物”為目的的暴力行為,暴力行為與強取財物之間沒有直接因果性。(二)第二階段由閻某為擺脫毆打跳入水中,至其最終溺死。對本段案情的評價是爭論的核心問題。③最終閻某的死亡結果是否需要被告人負責,在此基礎上由何種渠道承擔刑事責任,都將是討論的焦點問題。

編輯推薦

《刑事疑案演習(1)》為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發(fā)行。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刑事疑案演習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1條)

 
 

  •   這幾本書我都喜歡,由于上班忙,我都是下班抽時間看的,很好。
  •   正在閱讀中!!應該會有不錯的收獲!實用的書,在職工作人員閱讀對于工作有很大的幫助!!
  •   內(nèi)容沒的說,主要是第一冊的紙張與第二冊比不太好,發(fā)黃,不過不影響閱讀
  •   非常好書很好,物美價便宜
  •   內(nèi)容豐富。。包裝的挺好。
  •   感覺內(nèi)容可以再豐富些
  •   不錯,看了一下
  •   值得作為參考看看
  •   很爛,不是張明楷的書,他只是掛名的!書的內(nèi)容都是在讀的一二年級的本科生寫的,觀點的正確性可想而知。
  •   感覺不夠透徹,有隔靴搔癢之感,但總的來看可讀性比較高
  •   沒想到是本科學生學的,張老師只是統(tǒng)稿人且未作評價,其中觀點不能全信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