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與人

出版時間:2009-4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作者:徐累 編  頁數(shù):159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都市的繁榮、緊張與激情,使我們感受到了獲得物質家園的興奮與迷惘,更加希望回歸暫時的平靜,獲得精神家園。 登高望遠,也許是使我們找回暫時平靜的方式。 如今,旅游已經成為一種都市人的消費時尚。 遠足消費的樂趣中,我們感受了天人合一的心理平衡。 平靜之后,我們也許更加企盼著回到都市的激情中去。 本書為“藝術與生活經典系列”叢書之一,為你解讀城市與人類的藝術世界。

作者簡介

徐累,著名藝術家、人文學者。 
1963年生于江蘇,畢業(yè)于南京藝術學院美術系。現(xiàn)工作于中國藝術研究院創(chuàng)作研究中心,兼任北京今日美術館藝術總監(jiān)。
徐累的藝術以個人謹密的觀念和典雅的氣質,創(chuàng)造了一個充滿神秘幻想的境界。在當代藝術中呈現(xiàn)出新人文風格的價值。如同他對繪畫文本的意趣有絕妙把握一樣,徐累的藝術評論和著述也有“始于娛樂,終于智性”的特別主張。由其主編的《經典》系列即反映了對歷史與現(xiàn)代、藝術與生活、夢幻與創(chuàng)造的視覺匯識。
著有《中國名畫家精品集:徐累》、《對影叢書:空城計》(與朱朱合著)、《徐累:美國國會圖書館亞洲館2008文化交流項目專集》、《超凡者之門》、《夢幻的彼岸》等。

書籍目錄

城與人烏托邦閱讀城市龐貝,奢華與毀滅滄桑南京空城計看不見的城市閱讀的旅行筆記城堡卡夫卡與布拉格一個形而上者的城中夢境藝術城事當代藝術中的“城”從廢墟到盛墟翁奮自述城市志異劉大鴻的圖繪文本寂寥而疏離的“靜物城市”蒼荒之城都市貢獻  何塞·雷布羅·斯塔勒斯城市最美麗的外衣——鑲嵌畫古羅馬的地面城市最美麗的外衣——鑲嵌畫拜占庭的墻面城市最美麗的外衣——鑲嵌畫中世紀的發(fā)揚城市最美麗的外衣——鑲嵌畫現(xiàn)當代的復興老照片

章節(jié)摘錄

  城與人 主編/徐累  陌生的“城”對過客來說無疑是深淺未知的,我個人的經驗是,入城住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取張當?shù)氐貓D,然后在附近依樣試著步行一段路程,再對照揣摩,如此便明白這個“城”大概是怎樣的規(guī)模。因為這個原因,我尤其心儀那些尺寸只是中小型的“城”,當然它們最好是有歷史的,年份的跡象隨時能得到指認,在其間漫步往往給人帶來一步三嘆的驚喜,就像奉雅明說的那樣當個“游手好閑者”,“街道成了游手好閑者的居所”?! ∫虼耍艺J為對于“城”來說,人的身體就是最好的量器。以人為尺度,換算放大到整個“城”界,人與這些小城的比例恰到好處,這種適合就是美好的契約,人與“城”的空間關系得當,相互控制和依附就是盡在預估把握中的事情?!墩f文解字》對“城”的解釋是“以盛民也”,清人繼而注解“如黍稷之在容器中也”。對粟米來說,“有容乃大”并不等于“有大乃容”。過去的這份節(jié)制如今已經完全被鋪張開來,城市無限擴大成了一種趨勢,人抓到城市的邊線是那么遙不可及,自己的渺小和慌亂姑且不說,“城。也虛張聲勢地沒有了長相。  人和“城”的表面關系固然是一個議題,但它們之間的內部聯(lián)系則更為深刻。正是從這樣的角度,本書強調了“城”而不是“城市。。這是有差異的?!俺恰焙汀俺鞘小彪m然貌合,但本質上卻是神離的.古人說,“圍而成城,聚而成市”,可見一個是單數(shù)、靜觀、空置的,而另一個是無數(shù)、喧鬧、滿盈的,相形之下,哪個更容易填充心靈?  將“城”從“城市”中單獨抽離出來,是為了超出現(xiàn)實而不是投入現(xiàn)實。對于“城”,中西制式不一,但形態(tài)相通,我們對之都有一種記憶,它幾乎是原型,時常喚起人們的懷想之情,進進出出,游游蕩蕩,從中落實到某種象征,呼應某種情結。譬如,城墻和壕溝,城門和過橋,圍而構成里外截然不同的世界,在錢鐘書先生的經典說法里,便成為人生境遇的隱喻。芒福德在談到中世紀城市時也提到,“城墻是為軍事防御而設,城市的主要道路是按照方便地匯集于主要城門的原則來規(guī)劃,不能忘記城墻在心理上的重要性,即:誰在城市之中?誰在城市之外?誰屬于城市?誰不屬于城市?”(《城市的文化》)所以,“城”的撲朔迷離一樣反映了人的困頓,雖然一個是物質一個是肉體,但他們在精神內容上不僅可以互換,有時甚至能夠重影,在肯定和迷失之間,敘述“城”就是敘述“人”自己?!  俺鞘惺怯筛鞣N不同的人所構成,相似的人無法讓城市存在”,沿用亞里士多德的這句話,“城”也是由不同的城所構成,相似的“城”無法讓“世界”存在,無論現(xiàn)實或者想象都是如此。我們在關于“城”的各式拼圖中層開了時空的旅途,伴隨著經典的“城”的地圖,從此地流轉到別處.“如今,他給擠出那真實的或假定的過去之外了;他不能夠停步,他必須上路去尋找另一個城,在那兒等著他的另一個過去,或者是他可能的未來,只是這未來已成為別人的現(xiàn)在?!保柧S諾《看不見的城市》)  烏托邦 文/王海洲  烏托邦,一個完美無缺的世界,一個無法實現(xiàn)的社會,一個存在于烏有之鄉(xiāng)的地方。烏托邦,一個被濫用了的詞語,一個無數(shù)理念選擇寄生的宿主,一個正在被不斷圬染的地方。烏托邦,一個理想主義者的天堂,一個憤世嫉俗者的墳墓,一個永遠距離現(xiàn)實世界最遠的地方?! r間篇:歷史.現(xiàn)在。未來  烏托邦永遠與時間平行,在無始無終的時間長河兩岸,布滿了屬于烏托邦的城市。過去的黃金時代,現(xiàn)在的朗朗盛世,或者未來的永恒國度,無處不見烏托邦的身影。我們距離烏托邦有多久?或許是昨日之日不可留,烏托邦不過是一枕黃粱;或許是今日舊貌換新顏,烏托邦僅需要一場革命;或許是明日天國難現(xiàn),烏托邦只是人類無盡的等待?! 跬邪畹臍v史,和人類追求完美生活的夢想史一樣長遠。在莫爾于五百年前創(chuàng)造出這個詞語之前,它已經存在很久了:柏拉圖的理想國、耶穌的天國、奧古斯丁的上帝之城、陶淵明的桃花源……烏托邦不僅具有悠久的歷史,它有時就是歷史本身.人類出于對現(xiàn)實世界的不滿,以及對未來世界的不確定,常常把所有的希望和美好寄放在一個已然消亡的古代社會,一個充滿了想象和贊嘆的黃金時代,一個至善至真的完美國度。柏拉圖希望借助斯巴達的制度和古希臘失落的美德重振雅典的榮光;陶淵明希望從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的桃源中人尋得安寧。但是向歷史致敬也成為歷史本身,亞里士多德力圖以王者的身份在人間實現(xiàn)良善之國,壯志難酬;而南陽劉子驥在尋訪桃源不得后郁郁而終,桃源塵封?! 粝氤烧媸菈粝胍淮喂髁x的歸宿,即使是一個完全意義上的烏托邦主義者,也無不懷有在現(xiàn)實世界建造烏托邦的理想。烏托邦的重要意義就是對充滿了缺陷的“現(xiàn)在”進行變革,柏拉圖《理想國》中的“現(xiàn)在”是虛弱不堪的雅典,莫爾《烏托邦》中的“現(xiàn)在”是瀕臨死亡的中世紀歐洲,康帕內拉《太陽城》中的“現(xiàn)在”是走入歧途的西班牙,圣西門《組織者》中的“現(xiàn)在”是充滿了不平等的法國,康有為《大同書》中的“現(xiàn)在”則是不平不公不仁不治的中國……“現(xiàn)在”,屬于烏托邦最容易泛濫的時間,所有與“現(xiàn)在”的不同之處皆被視作烏托邦,其實其中存在一個簡單的邏輯錯誤:烏托邦有“現(xiàn)在。之未有,并不意味著“現(xiàn)在。之未有皆為烏托邦之有。烏托邦,不是相對于“現(xiàn)在”而言的一個簡單的異處,而是一個復雜的有其特殊旨趣的異處。烏托邦并不存儲一些不屬于“現(xiàn)在。所有的粗制濫造之物,也不放置純粹標新立異的空洞理念。人們越多地為“現(xiàn)在。的事物賦予烏托邦的意義,也就距離烏托邦的完美和神圣越遠,可惜的是,這個道理本身似乎已經成為一條古典的烏托邦法則?! 跬邪钣袃蓷l關于未來的理想,一條是將未來寓于我們生活著的當今世界,另一條是將未來放在我們身后的另一個世界。赫茨勒認為前者“要表明就在這個世俗生活中實現(xiàn)人類的至善境界”,后者“則由于看到在現(xiàn)世不可能實現(xiàn)其目標而寄希望于來世”。在這一意義上,可以說烏托邦從來都不是歷史,也不是現(xiàn)在,它就是實實在在的未來。在時間之軸上,烏托邦僅僅是從歷史和現(xiàn)在之上劃過,但它一直都順著時間之河的流向奔向未來,因為它所負有的期望如若成真,那只能在未來的某一時刻,不論翻版歷史,抑或重塑現(xiàn)在。雖然我們可以說過去的烏托邦在現(xiàn)在已經部分地實現(xiàn)了,但烏托邦的精要之處在于,任何實現(xiàn)的部分都會立即從烏托邦中剝離出來,它最為重要的地方永遠是那些我們現(xiàn)在無法擁有的地方。不過值得慶幸或者應該悲哀的是,我們所謂烏托邦的實現(xiàn)通常都是一場黑色幽默:對于烏托邦的統(tǒng)治者來說,柏拉圖書中的哲學王變成了奧威爾筆下的老大哥,以肆無忌憚的指法彈奏著極權主義的狂想曲;對于烏托邦的民眾而言,莫爾所言的惟有奴隸才戴的象征恥辱的金鐐銬,始終都沒有從人們身上卸下。奧古斯丁是這樣界定的:上帝之城,住著追求精神生活的人;凡人之城,住著追求肉欲生活的人。就此而言,烏托邦的生活一直都在別處?! 】臻g篇:天堂.人間.地獄  烏托邦在哪兒?柏拉圖說在國之近鄰斯巴達;培根說在國之遠方大西島;奧古斯丁仰望天穹說,烏托邦是天國降臨;圣西門環(huán)視蒼生說,烏托邦將拔地而起。尋找烏托邦是一個跨越空間的旅程:宮崎駿寄情飛行,尋找天空之城;凡爾納一路艱辛,足跡遍及海底地心。人類依靠手足和頭腦所拓展的空間,都是烏托邦能夠存在的地方:地球之外的浩渺宇宙,地球之上的陸地海洋,網絡空間的虛擬世界……但如果對烏托邦的空間只作一個定性劃分,則有以下三種:天堂、人間和地獄。  對人類而言,天堂和完美之間可以用等號連接,它自然也就成為烏托邦一貫樂于依附的詞語。以阿莫斯為代表的希伯來先知們是最早也最有資格使用這一比喻的人,他們通過盛世危言或警世恒言來加固城防,或者修繕斷壁殘垣。他們沒有向世人描述出一個完整的天堂景象,只是告誡世人惟有建立起一個充滿耶和華之愛的世俗世界,才能擁有得到救世主青睞的資格,現(xiàn)世的倫常和美德是通往未來的天堂的惟一通路。一千年之后的奧古斯丁同樣把天堂和上帝之愛聯(lián)系在一起,撇開教會神權和世俗政權對人間天堂的僭越不談,一個基督為王的未來天國才是真正完美的天堂?;蛟S可以說任何一個嚴肅的烏托邦主義者都把自己的理想之地視為天堂,但他們的天堂并不是幼稚單純的伊甸園,而是一個有著完美秩序的正義社會,凡人各安其位且自得其樂?! ∵@種對天堂般的烏托邦的制度設計就必然會和人間有所勾連,先知的烏托邦是由理想中的大衛(wèi)王治理,并帶領以色列人征服整個世俗世界;奧古斯丁的上帝之城力圖遏制世俗教會的邪惡,認為只有追求美和愛的成員才能取得天堂市民的資格。莫爾的烏托邦和康帕內拉的太陽城力圖革除財產私有制的弊病;培根的新大西島用科學和知識幫助人類進入完美生活的境地;哈林頓的大洋國的直接目的就是為了解決國家在歷史上關鍵時期所遇到的一系列問題;傅立葉和歐文則直接身體力行地在人間實踐他們的烏托邦藍圖。當然,我們不能遺忘貝拉米在1889年描述的2000年的波士頓,赫茨卡的“自由之鄉(xiāng)”以及威爾斯的“世界國”,它們都格外真切地站在當時的歷史環(huán)境中對社會制度做了改良,這些針對空想社會主義的進階創(chuàng)造已經疏遠了烏托邦完美的一面,徹底地落在了人類的身軀之上。人間的烏托邦并不意圖實現(xiàn)一種詩意的棲居,而是用縝密的理性思維替人類尋找一個公平正義的居住之地。從這個意義上而言,烏托邦不是文學想象,不是藝術創(chuàng)造,而是制度設計。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城與人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條)

 
 

  •   徐累的這一套書都很有意思,喜歡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