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4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作者:黃保真 等 著 頁數:246
內容概要
從1840年的鴉片戰(zhàn)爭到1919年的五四運動,在這80年中,社會性質在變,經濟基礎在變,階級結構在變,推動歷史前進的社會主要矛盾在變;文學理論當然也在變。不過,文學理論的變革,除了遵循整個文化變革的一般規(guī)律之外,還具有它自己的特殊規(guī)律,那么,這一時期的文學理論,發(fā)生了什么重大變革,具有哪些歷史特點,表現出怎樣的規(guī)律性呢? 《中國文學理論史5:近代卷》為鴉片戰(zhàn)爭前后至五四運動前夕(即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文學理論史,以資產階級文學思想與封建正統(tǒng)文學思想之間的嬗變、影響和斗爭為主線,全面闡釋了這八十年間文學理論急劇而復雜的變化過程;著重介紹、分析了傳統(tǒng)雜文學理論體系的終結和新的純文學理論體系的產生;深入而充分地評價了龔自珍,黃遵憲、王國維等一大批重要的近代文論家及其文學理論。
書籍目錄
第七編 從鴉片戰(zhàn)爭時期到五四運動前夜概述第一章 從鴉片戰(zhàn)爭前夜到甲午戰(zhàn)爭時期的進步文學理論第一節(jié) 龔自珍第二節(jié) 魏源包世臣第三節(jié) 馮桂芬王韜第四節(jié) 太平天國的文藝思想第二章 從鴉片戰(zhàn)爭前夜到甲午戰(zhàn)爭時期文學論壇上的主要流派第一節(jié) 阮元的文言說和李兆洛、蔣湘南的駢散合一論第二節(jié) 從姚門諸弟子到曾國藩的古文理論第三節(jié) 宋詩派的理論代表——何紹基第四節(jié) 劉熙載和《藝概》第五節(jié) 王閭運與漢魏六朝派的文學主張第六節(jié) 譚獻、陳廷焯等對常州派詞論的繼承與發(fā)展第三章 戊戌變法前后的文學理論第一節(jié) “詩界革命”理論與黃遵憲的成就第二節(jié) “文界革命”理論與梁啟超、裘廷梁、嚴復的不同傾向第三節(jié) “小說界革命”理論第四節(jié) 張之洞、陳衍的詩文理論第四章 辛亥革命前后的文學理論第一節(jié) 章炳麟和中國雜文學理論體系的終結第二節(jié) 王國維的資產階級“純粹”文藝哲學第三節(jié) 南社的革命文學思想及其成員之間的理論斗爭第四節(jié) 魯迅初期的文學思想
章節(jié)摘錄
第七編 從鴉片戰(zhàn)爭時期到五四運動前夜 第一章 從鴉片戰(zhàn)爭前夜到甲午戰(zhàn)爭時期的進步文學理論 第二節(jié) 魏源 包世臣 一、魏源 19世紀中葉,與龔自珍并稱于世的另一位近代資產階級思想運動與文學運動的先驅者是魏源。魏源(1794--1857),字默深,湖南邵陽人。其一生跨越鴉片戰(zhàn)爭前后兩個不同的歷史階段。他十五歲中秀才,二十九歲中舉人,以后屢試不第,過了多年的幕僚生活,直到五十一歲(1844)才中進士。接著,先后在江蘇臺東、興化做知縣,五十七歲時補高郵知州。太平天國起義爆發(fā)后,他也參加了鎮(zhèn)壓活動。但于1853年太平軍攻揚州時,以遲誤驛報罪革職,后雖復職,辭而未就,避居興化,潛心佛學,整理著述。最后,游杭州,寄居僧舍,在青燈古佛、暮鼓晨鐘的環(huán)境里,“閉目澄心,危坐如山”,寂寞地結束了余生。其著述主要有《古微堂詩文集》、《詩古微》、《書古微》、《老子本義》、《孫子集注》、《元史新編》、《圣武記》、《皇朝經世文編》、《海國圖志》等。其中以代江蘇布政使賀長齡輯的《皇朝經世文編》和受林則徐委托編的《海國圖志》于當世影響最大?! ?hellip;…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