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學理論史

出版時間:2009-4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作者:蔡鐘翔,黃保真,成復旺 著  頁數:225  
Tag標簽:無  

前言

這部五卷本的《中國文學理論史》初版于1987年,是當時同類著作中規(guī)模最大、內容最翔實的一部,曾獲得首屆全國高等學??蒲谐晒坏泉?;但如今距1991年的最后一次印刷也已經過去了近二十年,在圖書市場上久已脫銷。承蒙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對學術事業(yè)的支持和關切,現(xiàn)在得以重排再版,新裝面市。直到現(xiàn)在為止,這仍然是唯一的一部以“中國文學理論史”命名的著作;其他同類著作,大都名為“中國文學批評史”或者“中國文學理論批評史”。本書原來的《緒言》已就此“正名”之意作了簡要的說明。但實際上,這并不僅僅是一個名稱問題。如果說未定名之前,需要循實以擇名的話,那么既定名之后,也會反過來循名以敷實。雖然中國古代的“文學理論”與“文學批評”并無嚴格界限,但這畢竟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定名為“文學理論史”,自不免要著重于考察各個文學理論概念或范疇的含義與沿革,各種文學理論傾向或思潮的起伏與更迭,以及整個中國文學理論體系的生成與發(fā)展;至于那些對具體作家、作品的評判或鑒賞,也主要是著眼于其中的理論觀點。比較而言,如果說“中國文學批評史”更接近于中國文學史的話,那么“中國文學理論史”就更接近于文學理論了。所謂接近于文學理論,并不是接近于現(xiàn)行的文學理論著作。

內容概要

本套書(5卷)初版于1987年,是當時同類著作中規(guī)模最大、內容最翔實的一部,也是一部奠基式的經典著作,曾獲得首屆全國高等學??蒲谐晒坏泉?,在學界產生極為深遠的影響,至今仍很難超越。    本卷包括先秦至南北朝的中國文學理論史。書中以儒、道兩家文學思想為主線,闡明了這一時期文學理論的發(fā)展規(guī)律;對老、莊及玄學家的文學思想和影響給予了充分的重視,作了新的評價;對《文心雕龍》、《詩品》等重要著作及教化說、緣情說、滋味說、自然之道、言意之辨等重要觀點也作了較為詳盡的分析。

書籍目錄

第一編 先秦兩漢  概述  第一章 先秦的文學理論    第一節(jié) 孔子    第二節(jié) 墨子    第三節(jié) 孟子    第四節(jié) 莊子附老子    第五節(jié) 茍子    第六節(jié) 韓非子    第七節(jié) 《易傳》  第二章 漢代的文學理論    第一節(jié) 《樂記》    第二節(jié) 《詩大序》    第三節(jié) 《淮南子》    第四節(jié) 司馬遷    第五節(jié) 董仲舒與讖緯神學    第六節(jié) 揚雄《法言》    第七節(jié) 班固王逸    第八節(jié) 王充《論衡》第二編 魏晉南北朝  慨述  第一章 魏晉的文學理論    第一節(jié) 曹丕曹植    第二節(jié) 陸機《文賦》    第三節(jié) 左思、皇甫謐的賦論    第四節(jié) 摯虞的《文章流別論》和李充的《翰林論》    第五節(jié) 葛洪《抱樸子》  第二章 南北朝的文學理論    第一節(jié) 文筆說    第二節(jié) 沈約和聲律論    第三節(jié) 裴子野和蕭子顯    第四節(jié) 蕭氏三兄弟    第五節(jié) 顏之推《顏氏家訓》  第三章 雜文學理論的系統(tǒng)總結——劉勰《文心雕龍》    第一節(jié) 劉勰的生平和《文心雕龍》的寫作    第二節(jié) 《文心雕龍》的思想淵源和劉勰的世界觀    第三節(jié) “文之樞紐”——《文心雕龍》的總綱    第四節(jié) “論文敘筆”——《文心雕龍》的文體論    第五節(jié) “割情析采”——《文心雕龍》的創(chuàng)作論及其他  第四章 純文學性詩學的開端——鐘嶸《詩品》    第一節(jié) 物感說    第二節(jié) 三義說    第三節(jié) 滋味說    第四節(jié) 流別論

章節(jié)摘錄

曹丕對四科的不同要求,雖然都只用一個字來概括,但應該說是頗為精當的。例如,“銘誄尚實”的提法,就很有針對性。據史書記載,蔡邕為郭泰寫碑文時說:“吾為人作銘,未嘗不有慚容,唯為郭有道碑頌無愧耳?!保ㄒ姟妒勒f新語》注引《續(xù)漢書》)在當時像蔡邕那樣德高望重的人寫銘誄仍不免對死者有虛美之辭,可見尚實是多么重要。但更值得注意的是,曹丕的四點要求已經脫出了儒家教義的約束,且不管后人如何闡釋,單就這“雅”、“理”、“實”、“麗”四字而言,確實看不出還有“宗經”、“征圣”的影子。特別是“詩賦欲麗”,對詩賦敢于突出形式華麗的要求,更表現(xiàn)出曹丕在思想上的解放。按照儒家的傳統(tǒng)觀點,歷來是不把藝術的形式美或審美價值放在第一位的。如《樂記》中說:“禮樂皆得,謂之有德,德者得也。是故樂之隆,非極音也;食饗之禮,非致味也。清廟之瑟,朱弦而疏越,壹倡而三嘆,有遺音者矣;大饗之禮,尚玄酒而俎腥魚,大羹不和,有遺味者矣。是故先王之制禮樂也,非以極口腹耳目之欲也,將以教民平好惡,而反人道之正也?!彼?,“詩賦欲麗”是對儒家文論的大膽突破。魯迅是十分贊許這一點的:“他說詩賦不必寓教訓,反對當時那些寓訓勉于詩賦的見解,用近代的文學眼光看來,曹丕的一個時代可說是‘文學的自覺時代’,或如近代所說是為藝術而藝術的一派?!保ā段簳x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系》)曹丕之強調文學的特殊性和形式美正是文學走向自覺的表征。曹丕在對文體的認識的基礎上又引申出他的文學批評的原則。曹丕的批評論的基本觀點是:要看到各個作家不同的長處,不可求全責備。這顯然是應用了當時人才論的研究成果。東漢實行“察舉”、“征辟”制度,品鑒人物成為政治家的一個重要課題。三國時歷經戰(zhàn)亂、饑荒、疾疫,士人凋零,人才的發(fā)掘更為急迫,魏、蜀、吳的君主都十分愛惜人才。因此,人才理論的探討呈現(xiàn)出前所未有的興盛。我國第一部人才論專著劉劭《人物志》也在這時應運而生。人才論的一個中心論題是如何發(fā)揮“偏至之才”的作用。曹操提出“唯才是舉”的用人方針,便主張不要排斥偏至之才。他發(fā)表過《敕有司取士毋廢偏短令》,其中有云:“夫有行之士,未必能進取,進取之士,未必能有行也?!坑衅?,庸可廢乎!’’劉劭在《人物志》中曾反復論述偏至之才。他把人才分為十二種:“蓋人流之業(yè)十有二焉:有清節(jié)家,有法家,有術家,有國體,有器能,有臧否,有伎倆,有智意,有文章,有儒學,有口辯,有雄杰?!边@些都是“偏至之才”,關鍵在于任用得當,展其所長,“主道立,則十二材各得其任也”(《流業(yè)》)。所以應該“觀其所短,以知所長”:“夫偏材之人皆有所短,故直之失也訐,剛之失也厲,和之失也懦,介之失也拘。夫直者不訐,無以成其直,既悅其直,不可非其訐;訐也者,直之征也。剛者不厲,無以濟其剛,既悅其剛,不可非其厲;厲也者,剛之征也。和者不懦,無以保其和,既悅其和,不可非其懦;懦也者,和之征也。介者不拘,無以守其介,既悅其介,不可非其拘;拘也者,介之征也。然有短者未必能長也,有長者必以短為征?!?《八觀》)魚豢《典略》引韋誕的話,講到文人大都有弱點,不能委以大任,但也不可偏廢。他說:“仲宣傷于肥戇,休伯(繁欽)都無格檢,元瑜(阮瑀)病于體弱,孔璋實自粗疏,文蔚(路粹)性頗忿鷙,如是彼為,非徒以脂燭自煎糜也,其不高蹈,蓋有由矣。然君子不責備于一人,譬之朱漆,雖無楨干,其為光澤亦壯觀也?!保ㄒ姟度龂尽ね豸觽鳌放崴芍⒁┻@些議論闡明了同一個觀點,即不廢“偏至之才”,可見這是當時人才論的普遍觀念。曹丕把這種思想轉用于文學,便形成了他的批評論。曹丕認為,“文非一體,鮮能備善”,“故能之者偏也;唯通才能備其體”。文章的體裁如此眾多,一個作家很難兼善各體,所謂“通才”是極少有的。所以“王粲長于辭賦”(《典論·論文》),“孔璋章表殊健”,“元瑜書記翩翩”,“(公干)五言詩之善者妙絕時人”(《與吳質書》)。這些作家都各有偏勝。因此,曹丕反對那種“自古而然”的“文人相輕”的積習。他認為,之所以會產生這種現(xiàn)象,一方面是因為“善于自見”,即“善于”看到自己的長處,另一方面是因為“闇于自見”,即“闇于”看到自己的短處?!案饕运L,相輕所短”,這樣持論就不可能公正全面。針對這一弊病,曹丕提出了“審己以度人”的原則。曹丕并不苛求作家在文體上兼善全能,卻重視作家的創(chuàng)新獨造。他贊揚孔融等“七子”是“于學無所遺,于辭無所假,咸以自騁驥騄于千里”,就透露了這樣的觀點。因此,他也反對“貴遠賤近,向聲背實”,即崇仰古人而輕視今人,向慕虛名而不求實際的偏見。曹丕關于文學批評的這些意見,基本上是允當的,而且采取了全新的觀念,體現(xiàn)了時代的精神。誠如劉勰所評:“魏典密而不周”(《文心雕龍·序志》)?!兜湔摗ふ撐摹贩治鑫捏w、文氣雖然比較細密,但終究只是略引端緒,還缺乏周詳的論述。然而,《典論·論文》的誕生,確是“文學的自覺時代”的象征,從此中國古典文學理論批評邁進了一個新時期,其歷史意義是不可低估的。

編輯推薦

《中國文學理論史(1):先秦兩漢、魏晉南北朝卷》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屬于世紀中國語言文學系列教材。原來的《緒言》已就此“正名”之意作了簡要的說明。但實際上,這并不僅僅是一個名稱問題。如果說未定名之前,需要循實以擇名的話,那么既定名之后,也會反過來循名以敷實。雖然中國古代的“文學理論”與“文學批評”并無嚴格界限,但這畢竟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定名為“文學理論史”,自不免要著重于考察各個文學理論概念或范疇的含義與沿革,各種文學理論傾向或思潮的起伏與更迭,以及整個中國文學理論體系的生成與發(fā)展。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中國文學理論史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4條)

 
 

  •   很好的一本書,喜歡文藝理論的同學值得一讀。
  •   內容很有條理,挺實用的~
  •   很好的中國古代文論書,贊
  •   內容不錯 是正版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