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1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作者:威廉·埃利特 頁數(shù):196
Tag標簽:無
前言
自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引入MBA學位教育以來,以培養(yǎng)應用型高層次管理人才為目標的中國管理教育經過了十幾年的發(fā)展,從最初的9所院校年招生不足百人發(fā)展到2006年的96所院校2萬多人的招生規(guī)模,累計招生超過10萬人。這期間,中國經濟也經歷了持續(xù)高速的增長,GDP總量從1990年的世界第11位上升到2006年的第4位,進出口總額從第15位上升到第3位。應該說,以MBA學位教育為代表的管理教育的超常規(guī)發(fā)展反映了經濟高速發(fā)展對管理人才的迫切需要。在短短的十幾年間,在各相關院校的努力下,中國的管理教育經過引進和消化吸收,為滿足經濟發(fā)展對管理人才的迫切需求作出了應有的貢獻。但是,隨著社會對高水平管理人才需求的進一步增加,如何提升管理教育的水平成為中國高校的商學院、管理學院所面臨的共同問題。管理是一門源于實踐又用于實踐的學問,因此,以培養(yǎng)應用型管理人才為目標的工商管理教育是否貼近管理實踐,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是否具有應對快速變化的環(huán)境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應當是衡量管理教育水平高低的主要標準。自1900年美國達特茅斯大學授予商學碩士學位和1908年哈佛大學設立工商管理碩士(MBA)項目以來,西方的現(xiàn)代管理教育已經歷了上百年的發(fā)展。在美國管理教育上百年的發(fā)展歷程中,對管理教育的內容、方法和方向的爭論從未停止過。近年來,對管理教育過分學術化的批評越來越多。歷史不長的中國工商管理教育應該認真學習和借鑒國外管理教育發(fā)展過程中的經驗和教訓。說到我國的情況,我認為目前有三個方面的問題亟待解決:(1)教育內容和教學方法的問題。在過去的幾十年中,隨著學術市場的不斷發(fā)展,西方國家管理學科的劃分越來越細,管理教育中的職能化傾向越來越突出。這樣的趨勢自然在中國的MBA教育中被承襲下來。體現(xiàn)在課程的設置上,即學科分割的職能化的課程占據了MBA學位教育的主導地位。亨利·明茨伯格說:“管理不等于市場加財務加會計再加上諸如此類的東西?!比绾伍_發(fā)出一些跨(多)學科的綜合的管理課程,使學生了解管理實踐的復雜性,是課程設計的一個難題。另外,在教學方法上,以教師為中心的知識傳授型的教學仍是主要的教學方式。
內容概要
如果你參加了管理培訓或春MBA項目,那么你很有可能會用到一個非常有效的學習工具商業(yè)案例。很多人都覺得分析案例、撰寫案例報告難度很大。這并不令人感到驚訝,因為案例并不是簡單的故事,優(yōu)秀的案例通常都是非線性的,有時還會特意設置陷阱。使用傳統(tǒng)方法來理解商業(yè)案例,不但浪費時間,而且難以得出有力的結論。 《案例學習指南》提供了一種分析討論案例、撰寫案例報告的新方法。作者以哈佛商學院的案例為例,向讀者闡明了:如何識別案例情境,并運用適當?shù)姆椒ń鉀Q問題,作出決策,進行評估;如何快速掌握案例信息;如何撰寫具有說服力的案例報告;如何在課堂上有效地討論案例。
作者簡介
作者:(美國)威廉·埃利特 (William Ellet) 譯者:劉剛 錢成
書籍目錄
引言第1章 說服、論證、案例學習第2章 什么是案例第1部分 案例分析 第3章 如何分析案例 第4章 案例分析示范 第5章 問題 第6章 決策 第7章 評估第2部分 案例討論 第8章 如何討論案例第3部分 案例報告 第9章 如何撰寫案例報告 第10章 問題類案例報告 第11章 決策類案例報告 第12章 評估類案例報告第4部分 相關案例 《阿倫敦物資公司:電子產品分部(刪節(jié)版)》 《通用電氣:大家電業(yè)務集團(刪節(jié)版)》 《通用汽車:帕卡德電氣公司》 《20世紀90年代的馬來西亞(A)》 《惠斯勒公司(A)》
章節(jié)摘錄
第3章 如何分析案例案例并不是不言自明的。那么應當如何對案例進行解讀呢?首先通過背景因素的識別,有助于框定和縮小分析的范圍。案例通常是為某門課程準備的。營銷學案例要求你以營銷人員而非戰(zhàn)略研究者或生產經理的視角進行思考。課程又往往根據各類情境以及相應的概念、理論、實踐分成不同的單元或主題。你完全可以預期,會在案例中碰到相關單元的某些主題,并有機會將所學的分析工具和最佳實踐付諸使用。過去的案例討論為新案例的思考提供了一個基礎,案例中列出的問題也為你點明了重點。你應當充分利用這些背景因素,但并不是說這就是分析案例的方法。理解的起點案例學習法是啟發(fā)式的——即讓學生通過分析,自己得出關于某個情境的結論并從中學習?!癆nalysis'(分析)一詞源自希臘語,本意是“溶解”。在英語中,Analysis有兩個密切相關的定義:一是把整體分解為若干組成部分;二是研究部分與整體間的關系。因此,要分析案例,你必須學會識別與理解情境中的重要方面并弄清它們相對于整體情境的意義。商學的每個科目都有自己的理論、框架、步驟、實踐以及定量工具。它們分別適用于各類具體的情境。邁克爾·波特(Michael Porter)的概念對于分析競爭優(yōu)勢而言是有益的,但用來決定是否以某個特定的價格投放產品或為企業(yè)成長選擇最佳融資方案就不怎么合適了。波特的五力模型(Porter's。five forces)可以描述并解釋公司的產業(yè)環(huán)境。但沒有人指望利用波特的框架來指導產品投放決策。專門方法由于做到了量體裁衣,所以往往富有成效。然而,它們通常非常復雜,難以施用,對于初學者而言更是如此。本書所教授的方法是與商學概念和理論相輔相成的,旨在提供一個分析的起點,以輔助理論、框架以及定量公式的使用。
編輯推薦
《案例學習指南:閱讀、分析、討論案例和撰寫案例報告》適合從事相關研究工作的人員參考閱讀。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