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1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作者:張玉敏 主編 頁數:281
前言
隨著中國法治建設進程的加快,可以預見,21世紀必將是中國法治建設取得巨大成就的世紀。然而,倘無一種良好適當的法學教育制度據以培養(yǎng)一批批合格的法律人才,人們很難想象中國的法治建設如何能夠取得巨大進步。經過數十年的發(fā)展,中國的法學教育制度取得的成績是有目共睹的。每年都有眾多法學院系培養(yǎng)出來的不同層次的法律專門人才走向法官、檢察官、律師、法學研究人員等各行各業(yè),他們中的許多人已經成為所在部門的業(yè)務骨干,為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作為一名在法學教育戰(zhàn)線工作了幾十年的老兵,我為這些成績由衷地高興??墒?,必須清醒地看到,中國目前的法學教育制度并不令人滿意,大量的問題依然存在,而且非常嚴重。我在這里并不對中國整體的法學教育制度發(fā)表評論,只想談談對目前我國法學本科教育的一點意見。首先,我國大學的法學本科教育迄今尚未樹立一個明確的目標。我們現行的法學本科教育的目標究竟是發(fā)給那些花費四年寶貴青春的莘莘學子以一紙進入法律職業(yè)的許可證,還是使他們具有在未來職業(yè)中必備的常識、認識社會的原則以及作為法律職業(yè)者應有的良知?究竟是應當培養(yǎng)出精通某一門或幾門法律科學知識的專門人才,還是具有一般性法律知識并養(yǎng)成法律活動者應有的良好法律思維的法學通才?我認為,法學本科教育要培養(yǎng)的是法律基礎人才,即那些具備社會生活常識以及法律職業(yè)基本素質的法律人,就法律職業(yè)基本素質而言,作為法律人必須具備的是這樣幾方面的能力:第一,扎實地掌握了基本的法律概念、法律規(guī)則以及法律制度,并清晰地了解這些概念、規(guī)則及制度背后的理念與價值;第二,明晰現行法律體系的框架與結構以及司法救濟程序。
內容概要
《民法案例》是21世紀高等院校法學系列基礎教材《民法》(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年5月第一版)的配套案例教學用書,所選案例按照《民法》的編、章順序編排,但不再分節(jié),直接按章排序。 本書所收案例大部分是真實的案例,但是,為防止負面影響,除已經在《最高人民法院公報》上刊登的案例和其他已經公開發(fā)表的案例外,在保持案件所反映的法律關系不變的前提下,對案件發(fā)生地、當事人作了模糊處理。我們認為,這不會影響案例教學的效果。也有一部分案例是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編寫的。
作者簡介
張玉敏,1970年畢業(yè)于北京大學法律系,曾長期從事司法實際工作?,F任西南政法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西南政法大學知識產權研究中心主任。以其嚴謹的治學態(tài)度和豐碩的學術成果,博得學生的愛戴和同行專家的肯認,是民法和知識產權法專業(yè)領域的知名學者。社會兼職有:重慶市科技顧問團顧問、全國知識產權法研究會理事、重慶市法學會理事、重慶市知識產權研究會副理事長、重慶市工商管理學會副會長、重慶市仲裁委員會仲裁員、重慶市仲裁委員會知識產權專業(yè)委員會咨詢。張老師是改校最年輕的女教授,博士生導師,民商法學科學術帶頭人。多年來,給博士生、研究生和本專科學生講授過民法、知識產權法、外國知識產權法、著作權法、羅馬法、繼承法等課。以她為首摸索總結:啟發(fā)式、實踐性教學法在民法教學中的運用獲1994年四川省優(yōu)秀教學成果二等獎,為提高我校民商法教學水平作出了積極的貢獻。1.獨著《繼承法律制度研究》2.主編《知識產權法》3.主編《繼承法教程》4.《中國民法學教程》副主編5.主編《法學大詞典》6.主編《民法自學指南》7.主編《民事疑難案例評析》8.主編《知識產權法教程》9.《民法實踐教程》副主編10.參與編寫《民法通則教程》(獲1988年教師優(yōu)秀科研成果二等獎)11.參與編寫《中國民法學》(合同部分)(獲1992年院優(yōu)秀科研成果二等獎,1995年校優(yōu)秀教材一等獎)12.參與編寫《民法通則講座》13.參與編寫《證券法學》14.參與編寫《民商法學全書》15.參與編寫《中華法學大詞典》(民法卷)。
書籍目錄
緒論 民法案例解析指導第一章 民事法律關系 案例1 討論案例:鄉(xiāng)政府簽訂的合同是否屬于民法的調整對象 案例2 討論案例:指出本案的法律事實和法律關系 案例3 討論案例:法律事實和法律關系第二章 民事主體 案例4 教學案例:限制行為能力人所簽合同的效力 案例5 教學案例:某大學是否應當為其開辦的有限責任公司償還貸款 案例6 討論案例:出資不實應在虛假出資的限度內對公司債務承擔連帶清償責任 案例7 教學案例:法人分立后,其原來的債務如何承擔 案例8 討論案例:兼并者是否要對被兼并企業(yè)未披露的債務承擔清償責任 案例9 討論案例:建深公司是否應當對其保管員的虛假證明行為負責 案例10 教學案例:個人合伙所欠債務如何處理第三章 民事法律行為 案例11 教學案例:八千元買件市值不足八百元的皮衣是否顯失公平 案例12 討論案例:因出賣人弄錯價格而訂立的買賣合同可否撤銷 案例13 教學案例:雙方惡意串通損害第三人利益的行為無效 案例14 討論案例:雙方為逃稅而確定的房屋買賣合同的效力 案例15 教學案例:戲謔的意思表示的效力 案例16 討論案例:買方對標的物認識錯誤,賣方不告知而為的民事行為屬于何種民事行為第四章 代理 案例17教學案例:中國銀行合肥市桐城路分理處訴東方公司、合利公司抵押借款糾紛案 案例18 教學案例:信用社是否應當對代辦員收受存款的行為負責 案例19 教學案例:代收參展物品的行為是否構成隱名代理 案例20 教學案例:女友賣車的行為是否構成表見代理 案例21 教學案例:擅自加印掛歷侵犯著作權,被代理人和代理人承擔連帶責任 案例22 教學案例:代理人擅自以貨抵款造成的損失如何承擔 案例23 討論案例:法定代表人越權經營行為是否有效 案例24 討論案例:本案委托人是否可以直接請求買受人付款 案例25 討論案例:顧工等訴深圳青年雜志社等超越版權交易委托權限案 案例26 討論案例:業(yè)務員利用空白合同書訂立購買服裝的合同是否構成表見代理第五章 時效 案例27 教學案例:向一個連帶債務人提出履行請求能否對其他連帶債務人發(fā)生中斷時效的效力 案例28 教學案例:請求權因訴訟時效完成而消滅,債權人還能否行使同時履行抗辯權 案例29 討論案例:鋼鐵公司是否能夠通過訴訟強制承租人交付租金 案例30 討論案例:買來的房子居住近三十年,房主是否還可以要求返還 ……第六章 人身權第七章 物權第八章 合同第九章 不當得利和無因管理第十章 擔保第十一章 繼承第十二章 侵權責任
章節(jié)摘錄
第二章 民事主體案例4教學案例:限制行為能力人所簽合同的效力[基礎知識]本案涉及從限制行為能力人處買來的遺失物可否獲得所有權的問題。對限制行為能力人的認定主要是以年齡和智力為標準。根據《民法通則》第12、13條的規(guī)定,從年齡而言,10周歲以上不滿16周歲的人肯定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16周歲以上不滿18周歲的,要看他是否以自己的勞動所得為主要生活來源。若能,則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若否,則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另外,從精神狀態(tài)而言,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另外就是遺失物買賣的效力問題。根據《民法通則》第79條的規(guī)定,拾得遺失物,應當歸還失主。本案的丁并未歸還,由此導致遺失物買賣效力的問題。這就涉及《合同法》第51條規(guī)定的無權處分。另外,本案還涉及善意取得問題。[爭點及評析]本案爭議的問題有:第一,甲、乙之間的手表借用合同是否有效?乙丟失手表,其監(jiān)護人是否應當負責償還;第二,丙與丁之間的手表買賣合同是否有效,丙能否取得手表的所有權,甲和乙是否有權要求丙返還手表?1.甲、乙之間手表借用合同的效力甲為成年人,乙為未成年人,而且由于甲、乙系鄰居,甲應當知道乙是未成年人。甲、乙之間的手表借用合同未取得乙的監(jiān)護人的同意,事后也未取得追認,因此,甲、乙之間的手表借用合同無效(在當時,手表應視為貴重物品)。2.丙、丁之間買賣合同的效力手表本為甲所有,被乙借去而遺失,由丁拾得?!睹穹ㄍ▌t》第79條第2款規(guī)定:拾得遺失物、漂流物或者失散的飼養(yǎng)動物,應當歸還失主,因此而支出的費用由失主償還。丁拾得手表之后,理應歸還失主乙,如果不知道手表的主人,則應當將其交給組織春游的老師或者交給公安機關。但是,丁并未如此做,而是以20元的價格賣給丙。由于丁系未成年人,丙、丁之間的買賣合同無效。3.丙能否取得手表的所有權由于丁不是手表的所有人,其轉移手表所有權給丙的行為屬于無權處分,只有經過所有人的追認才有效,如果甲不追認,丙即不能通過丁的交付行為取得所有權。根據民法原理和我國的司法實踐,該手表系遺失物,不適用善意取得,丙也就不能按照善意取得制度取得手表的所有權。
編輯推薦
《民法案例(第2版)》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