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4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作者:王邦雄 頁數(shù):169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你是否感到身心疲憊,有無法承受的壓力? 你是否感到親情和人際關(guān)系都成為負擔? 怎樣避免情感變質(zhì),防止佳偶變怨偶? 怎樣幫助兒女走出欲理還亂的叛逆青春期? 這些是每個現(xiàn)代人一生中都會面臨的問題,解決這些問題的智慧便是“生命的學問”。著名哲學家牟宗三說:“中國哲人的學問是生命的學問?!? 本書雖然講述的是“生命的學問”,但既沒有故作高深的論道,也沒有盛氣凌人的說教。王教授他將源遠流長的儒、釋、道智慧融人現(xiàn)代生活,以平實話語娓娓講述人生智慧。讀來宛如與智者促膝談心,溫暖、平和,不時豁然開朗。
作者簡介
王邦雄,“華人世界莊子研究第一人”,功力在悠遠流長的儒、釋、道智慧,關(guān)懷則落在人生的各個方面。著作有《莊子道》《中國哲學論集》《老子道》《生命的實理與心靈的虛用》等,對學界及普通民眾皆有深遠影響。王教授還常在各地舉辦人生智慧講座,人氣極高。
書籍目錄
第一講 說世道第二講 說圓融第三講 說生死第四講 說宗教第五講 說生命情緣第六講 說父母經(jīng)第七講 說第二故鄉(xiāng)第八講 說人文與自然第九講 說生命本相第十講 說真相與真我
章節(jié)摘錄
第一講 說世道 人生有兩大需求:安全感與成就感 人是一個個體。不過,若只是一個人,生命會很孤單寂寞,所以我們會去找朋友。找朋友建立人際關(guān)系是人生最大的事業(yè),因為我們從中會找到成就感。我有好多朋友,人緣很好,聲望因被接受的程度高而提高,這就是用成就感來換取安全感。有的人沒有朋友就會覺得沒有安全感,但這也是人生的必經(jīng)路。人際關(guān)系的主體是人,人不外乎人性。人性有兩大需求,一是安全感,安全感的獲得靠家庭、靠父母。從小到大,父母的愛就是我們最大的安全感,家可以保護我們。二是成就感,成就感大多來自外界。通過和同學、同事、朋友相處,我們漸漸能找到自己的成就感。對這兩者,有時候我們是又期待又怕受傷害。 現(xiàn)在流行講“酷”。所謂“酷”是:你內(nèi)心其實很想要、很在乎,是燃燒的熱情,但擺出來的姿態(tài)卻是冷漠,不在乎,這叫“不在乎天長地久,只在乎曾經(jīng)擁有”。新新人類大概都是這樣,為什么在乎而又說不在乎呢?在乎是因為我們的成就感,不在乎是因為害怕安全感受傷害,所以先擺出一副我不在乎的姿態(tài)。我想這就是建立人際關(guān)系的兩難。一個從學校出來的新人,為人處世上自當采取一種學習的態(tài)度,那才是真正的成長。我們在學校里學的是知識和理論,把所學的知識和理論應(yīng)用到社會則是要印證,所以一進入社會不要先想到自己能有多大的成就、利益,應(yīng)該先想怎么跟人家學習。跟著先輩、前人的腳步,讓他們的智慧成為自己成長的養(yǎng)分,這樣才是比較好的態(tài)度?! ∥矣X得,一個新人如果到了一個新的環(huán)境,感覺陌生,沒有受到照顧,那么這個機構(gòu)要負責任。中國人比較保守,同事有時想關(guān)心你或照顧你,卻不知如何表達,我們?nèi)狈贤ǖ那?。另外有一種現(xiàn)象是擔心自己變成異類,如果同事都是男士,女士就會感覺像是一座孤島,一個人單飛。這就需要男士們多一點體貼、一點照顧。體貼就是尊重少數(shù)族群,懂得怎么樣照顧他們、體會他們的感受,這是多數(shù)族群應(yīng)該做的?! ∥抑v句很鄉(xiāng)土的話,我們應(yīng)該跟他們“兄弟兄弟”。人際關(guān)系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跟別人“兄弟兄弟”,跟別人“姊妹姊妹”。一定要能融入別人,成為他們中的一員,這樣人家就會開始接受你,就像注冊一樣,你會感覺融人其中,就有團隊感了。 每個人都是有缺陷的 我認為,人生來就是有缺陷的。我是男人,就不能是女人;我念了中文系、哲學研究院,就不可能念電機化工、信息、企業(yè)管理。所以我們命定是有缺陷的,沒有人是十全十美的,包括我們的命、我們的際遇。所以不要把所謂的完美標準強加在自己身上,也不要拿來要求別人,因為你自己都受不了,別人也會受不了。如果可以善用人際關(guān)系來彌合缺陷,就意味著我們是共同創(chuàng)造一種完美。這種美是我們共有的,不是你個人的,也不是我自己的。因為假定只是我的,別人就會抗拒,別人會想:我為什么要做你的后援、你的拉拉隊呢?完美是屬于我們大家每個人的,由缺陷走向完美,也許在這里會有個接合點?! 『芏嗲嗄昱笥褎傞_始踏入社會時都充滿理想、抱負,但是后來就有重大的挫折感。有沒有可能我們先承認人是有限的、人間是有缺憾的,然后因為我們有此缺陷、有此遺憾,就剛好留了一點缺口讓別人可以進來?很多有缺點的人有很多朋友,因為大家覺得跟他在一起有安全感,因為不會被比下去。像我一照相,全部的人都擠過來,因為站在我身邊的每一個人都變得很帥、很挺拔。我想這個缺陷也就是我的優(yōu)點,缺陷也可以變成優(yōu)點,讓別人愿意和我們接近,和我們站在一起會有一個余地。這樣,盡管在剛起步時會有很多困難,但是只要你能改變觀念,路途會走得比較平順?! ≡谖业娜松軐W里,人天生是不平等的,在出發(fā)點上就是不平等的。盡管很多媽媽要把最好的給兒女,不讓他們輸在起跑線上,但我們還是要承認人生是不平等的。我們所有的優(yōu)勢——不管是比人家漂亮、比人家精明還是比人家能干,我們所有的優(yōu)點都是會得罪人的,所以我們要懷著充滿歉意的心情。因此我才會提議,青年學生考第一名時要向全班道歉,一定要說純屬偶然,請各位不要放在心上?! ∥覀円獙W會收藏。不要太過張揚自己的優(yōu)點,而要學會內(nèi)斂、虛心、體貼朋友。這樣就會比較容易被別人接受。這一點不是不得已的妥協(xié),而是人世間的道義或者說是江湖道義。江湖道義就是不要讓所有的好事都落在你一個人身上,一定要在展現(xiàn)自己的優(yōu)點時,也盡快去發(fā)現(xiàn)別人的優(yōu)點。例如,你語文考了90分,就要夸獎別人:“你數(shù)學得了95分!”要這樣來回報對方,而且立刻讓他覺得自己和你平等,或高你一等,他就會有安全感。所以,有沒有可能我們轉(zhuǎn)換一下,用發(fā)現(xiàn)別人優(yōu)點的態(tài)度來對待別人?“發(fā)現(xiàn)”是我發(fā)自內(nèi)心對朋友的一種回報,一種體貼。這樣想是不是會覺得很委屈?為什么有優(yōu)點一定要藏起來?就因為我比別人強?比別人強錯了嗎?事實上,從人生哲學的觀點來看,比別人強是錯的,因為這等于壓迫別人。所以我們應(yīng)該很體貼地、發(fā)自內(nèi)心地把鋒芒收藏起來?! ∫猿删透衼頁Q取安全感 每一個人都需要安全感。怎么樣才能讓對方覺得自己是朋友、事業(yè)上的伙伴,擁有共同的美?我們是一個團隊,不僅僅是你或我,我的好不是威脅你,我的努力是為了增進我們這個團隊所表現(xiàn)出來的力量。給對方安全感以取得對方的信任,這種信任才是比較積極的人際關(guān)系。不然只是滿腹委屈,似乎把優(yōu)點藏起來是不得已的妥協(xié),事實上內(nèi)心就好像一個未爆發(fā)的火山在燃燒,仿佛才情被整個社會體制所壓抑?! ‖F(xiàn)在不是權(quán)威解體嗎?很多青少年及社會人士的幾十年壓抑瞬間爆發(fā)出來,所以社會變成如此亂相。有沒有可能我們不是壓抑,而是轉(zhuǎn)化成我愿意對你好?這是我對人間的回顧、對朋友的友誼、對同事的一種體貼,這樣不是光收藏自己,而是積極地去發(fā)現(xiàn)對方的長處,這樣你的好就不會造成對方的壓力——我語文90分,你數(shù)學95分。如果你換個角度說:“王教授你語文30分?!蔽乙欢〞f:“阮小姐你數(shù)學25分?!边@樣人際關(guān)系就一直往下掉,我們希望大家都是90、95,而不是30、25,這一點在交朋友、做事的路上是一個決定性的關(guān)鍵?! ∥野l(fā)現(xiàn),有很多所謂弱勢的人——譬如外表有缺陷或在很多方面不能很好地表現(xiàn)自己的人,其實是最可憐、最不被認同也最壓抑的人,但你反而最容易贏得他們的友誼。我在辦公室里常發(fā)覺,大家經(jīng)常忽略職位低的人,如清潔工或打字抄寫員,大家的眼睛只會看上面的長官,不會往下看。但我發(fā)覺如果你愿意和弱勢者多說幾句話,關(guān)心他今天是不是生病或心情不好,他會非常感動,你很快就會贏得他們的友誼。從功利的角度來看,這種投資一點都不值得,因為他們不能幫你升官發(fā)財。但是這么想是錯了,因為人問風水輪流轉(zhuǎn),有些在你下面的人過了十年可能會在你上面,變成一個提拔你的貴人。所以永遠不要輕忽你遇見的每一個人,因為這些人將來都可能贏過你,因為每一個人都有專長,可能在這個公司他無法發(fā)揮他的長處,例如在會計公司他的會計很差,但可能在公關(guān)方面他很強。所以永遠不要輕忽你周圍的任何人,特別是低于你的人。 人間行走,首重道義 很多人跳槽就是在追求成就感,他覺得在新的舞臺有成長的空間和自我表達的機會。有人是以安全感為第一,就是在穩(wěn)健中成長,在安全感中追求成就感。假如是我的話,大概會留在我覺得比較安全的地方。我就是一邊教書一邊念研究所,用家教來貼補念師大的學費。因為本來我當小學老師,后來去念師大,家里的經(jīng)濟當然受到?jīng)_擊。所以我去當家教賺錢,念師大也有獎學金,因此還可以寄錢回家。俗話說人往高處走,但是在往高處走的過程中,每一步都要先立于不敗之地,這才叫安全感。在換工作這個重大的過程中,不要把安全感交給別人,要自己負責,站穩(wěn)腳跟然后才往上爬?! ×硗?,我們要重視道義。例如我在小學教了一年書后考上師大,我要到師大讀書,家長對我說:“王老師,你已經(jīng)有學??梢阅睿墒俏覀兊膬鹤舆€沒有?!蹦菚r我教五年級,老師考上師范大學,學生正要升上六年級,我就盡江湖道義,休學一年把他們教到畢業(yè)再去上大學。我在臺灣淡江大學教書時,臺灣中央大學的校長來找我,想請我到中央大學教書。他的聘書在口袋里放了三個月,咖啡喝了好多次,我一直不接受他的聘書。淡江大學是私立的,中央大學是國立的,一般說來私立大學的教授被請到國立大學教書是往上爬,后者條件比較好。但我就堅持不去,因為當初淡江大學是無條件接受我的,所以一定要校長張建邦先生點頭答應(yīng),我才接受聘書。直到學期末,我在一場學術(shù)研討會中發(fā)表演講,會后張建邦先生請我吃飯時,我當面跟他說我想要離開淡江大學到中央大學去?!?/pre>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