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年1月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作者:朱正琳 頁數(shù):74
Tag標簽:無
前言
我這是在給你講哲學。講哲學比不得講故事,我擔心你一聽到"哲學"這兩個字就會頭疼。這樣吧,讓我也來先講一個故事,這故事恰好和"頭疼"有點關系。在古代希臘,有許多神話傳說。其中一個傳說講,有一天,眾神之王宙斯突然感到頭疼,不是一般的疼,是劇烈的疼。你知道,神是不會生病的,那么,宙斯頭疼的原因是什么呢?原來是宙斯-的一個女兒要誕生了,她不是由宙斯的妻子赫拉生的,而是直接從宙斯的頭腦里蹦出來的。宙斯的這個女兒,就是著名的雅典娜,古希臘人稱她為智慧女神。你看,頭疼不要緊,能生出智慧。再看一看流傳下來的雅典娜畫像,她手執(zhí)長矛,全身披掛,威風凜凜,因為她同時也是女戰(zhàn)神??雌饋碓诠畔ED人眼里,智慧就是力量。
內(nèi)容概要
在很多人的眼里,哲學是一個讓人莫測高深的詞匯,一提起它,就令人聯(lián)想到某種至高無上的智慧,還有一張與這種智慧相連的刻滿歲月年輪的臉。哲學真的是這樣讓人望而生畏的嗎?這本小書將會回答我們最關心的幾個問題:什么是哲學?哲學家們想的都是些什么問題、哲學家都是些什么樣的人,讀過這本書后你會發(fā)現(xiàn),哲學原來有著這樣一張生動有趣的面孔,而你自己也曾經(jīng)像哲學家一樣思考過!
作者簡介
朱正琳,1 947年出生。1 980年畢業(yè)于北京大學外國哲學研究所,獲碩士學位?,F(xiàn)為湖北大學退休教師。著有《布拉德雷評傳》、《弗洛伊德評傳》等多篇哲學論文及《讀書是私事》、《里面的故事》等隨筆集。
書籍目錄
第一個問題:什么是哲學?第二個問題:哲學家們想些什么問題? 上篇:關于這個世界 一還是多:從一張紙說起 本質與現(xiàn)象:像什么樣子? 可知還是不可知:有沒有這樣一種眼睛? 有與無:想一想“太空” 生與滅:碰了一下“時間” 下篇:關于我們自己 人是什么:這一回從星空說起 人生的意義:生命只有一次 我們是誰:喪失了記憶? 什么是善:重要的是“應該”二字 什么是美:你是否被打動過?第三個問題:哲學家都是些什么樣的人? 泰勒斯的名言 蘇格拉底之死 笛卡爾的沉思 斯賓諾莎的信念 康德的憂慮告別的話
章節(jié)摘錄
插圖:第一個問題:什么是哲學?這個問題我很難跟你說清楚,可是你卻不必為此灰心。這個問題本來不應該成為第一個問題,因為:放在平常,你不可能這樣劈頭蓋腦地問我。可是我現(xiàn)在說了要給你講哲學,這個問題在你那里就有可能沖口而出了。說實話,這個問題非常難回答。怎么講呢?哲學當然也是一門學問,但它與其他學問不同的地方在于:它好像沒有很具體的(分門別類的)研究對象。舉例說吧,生物學是研究動物、植物的;物理學是研究聲、光、電等自然現(xiàn)象的;歷史學是研究各個民族和全人類的歷史的……如此等等。而哲學是研究什么的卻不太容易說得清楚,因為它好像什么都研究。但你卻不能說它是全部學問的總和,且不說這樣的學問沒人做得了,即使做得了,它也沒有必要成為單獨的學科。事實上,關于哲學是研究什么的,哲學家們相互之間也時常爭論不休(這在生物學家、物理學家、歷史學家那里就不太會發(fā)生)。有人說,哲學是整個知識大廈的基礎,有人說哲學是知識大廈的屋頂,還有人說哲學是介于科學與宗教之間的一個中間地帶的學問。我們的教科書上則說:“哲學是關于世界觀的學問?!笔裁词鞘澜缬^呢?就是對世界的“總的看法”。什么是“總的看法”呢?那就不是“分門別類”的看法。這個說法要告訴我們的好像只是:哲學不是其他學問。以上種種說法,并不能幫助你對“哲學是什么”有個了解,哪怕是初步的了解。要想說清楚“哲學是什么”的確很不容易。不過,你也大可不必因此灰心,因為你并不一定要弄清楚這個問題之后才可以進入哲學之門。等你進去看過以后,你心里就大概有了個譜,也不必再苦苦追問別人了。當你“打破砂鍋問到底”時,你就離哲學的門不遠了。這句話是我對我兒子說的。說這話時他還?。ìF(xiàn)在他已快長大成人啦!),死纏著我也是問:“什么是哲學?”他之所以有此一問,是因為知道我報考了哲學專業(yè)。我當時很為難,急中生智就回答了他這么一句話。事后想想,我確實也不是在敷衍他。其實,孩子一旦發(fā)問,本來就離哲學不遠,因為發(fā)問是出于求知欲,而求知欲是源于愛智慧的心。只不過大人們常常根據(jù)自己已經(jīng)掌握的(分門別類的)知識給孩子作出解答,使求知欲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滿足,孩子有時候就不再追問了。但是,倘若有一個孩子不依不饒,一連串“為什么”追問下去,而大人又不想打馬虎眼的話,那問題就常常會變成一個哲學問題了。比方說吧,我兒子就曾經(jīng)問過我:“地球是圓的,那人為什么不會掉到天空里去?”這問題聽上去好像有點“傻”,實際上卻與大科學家牛頓當年坐在蘋果樹下提的是同一個問題。牛頓的問題是:“蘋果熟了為什么會掉到地上?”這問題當然也就是在問:“它為什么不掉到天空里去?”就是從這個問題想起,牛頓發(fā)明了萬有引力學說。我也是根據(jù)牛頓的這個發(fā)明對兒子作了解答:“那是因為地球有引力?!薄笆裁词且??”“引力就是把你給吸住、拽住的力?!薄翱墒?,為什么會有引力?”這一下可把我給難住了,因為牛頓只告訴我們:凡有質量的物體相互之間都存在著引力,卻從來沒解釋過為什么會存在引力。他是個物理學家,大概會認為這個問題已超出了物理學的范圍。但是,這不等于說,這個問題純粹是一個傻問題,不值得人們認真想一想。我們現(xiàn)在把問題換一個提法:各種物體之間為什么剛好是有引力而不是沒有引力呢?或者,這個世界為什么剛好是這樣子而不是另一個樣子呢?大人一急,就常會說:“我怎么知道呢?這世界又不是我造的!”而一個哲學家(一個大孩子)這時候卻會說:“我知道這世界不是你造的,也不是我造的??墒牵襁@個樣子而不是像另一個樣子地存在著,你就一點兒不覺得奇怪么?”你看,一個孩子的問題就這樣和一個哲學家的問題合而為一了。共同點是在哪里呢?是在“驚奇”,止不住的驚奇。古希臘有位哲學家說過:“驚奇是學問之父?!斌@奇要是止不住,哲學活動就勢在必然地會發(fā)生。說到底,哲學其實不是一種(分門別類的)知識,而是永遠在活動著的思想。你仔細體會一下就能知道,一旦你感到驚奇,你就開始有發(fā)問的沖動,也就開始了獨自探索的思想活動。驚奇不止,發(fā)問的沖動和思想的活動就不會停止。你要是一直驚奇下去,你就有可能成為一位哲學家了。第二個問題:哲學家們想些什么問題?上篇:關于這個世界我已經(jīng)說過,哲學家們都像大孩子,他們想的問題其實和你想的問題很相似。你與他們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止不住的驚奇。不同的地方則在于,他們大都已經(jīng)學到了很多知識,往往比一般大人學到的還要多。學到了這么多知識還在驚奇,你長大了就不一定會是這樣。首先讓你和哲學家們感到驚奇的是這個世界和這世界上的萬事萬物。比如:蝴蝶據(jù)說天生是色盲,那它們?yōu)槭裁磿心敲雌恋陌呒y?蝙蝠天生是瞎子,據(jù)說它們是用超聲波感覺到洞中巖壁的存在的,那它們感覺到的巖壁會和我們看到的巖壁一樣么?如果不一樣,那么巖壁真正的樣子到底是像蝙蝠感覺到的那樣,還是我們看到的那樣?天上的星星有些隔我們很遠很遠,據(jù)說從它們發(fā)出的光要走幾十萬年甚至幾百萬年才能到達地球,進入我們眼里,也就是說,我們看見的只是它們幾十萬年前其至幾百萬年前的樣子。也許它們已經(jīng)消失了,我們卻還能看見它們,而它們還存在著的時候,我們卻看不見它們。那么,說它們存在或不存在到底是什么意思?這世上從來沒有龍,可我們卻知道龍是一種什么東西,一個從來不存在的東西怎么又會是個什么東西呢?……這些問題一直追問下去,人就不得不進入哲學思考了。不過,從你發(fā)問到哲學家發(fā)問有時候還是有一段距離的,我們不妨來試著走過這段距離。為了做到這一點,我假想你正跟一個大人坐在一塊兒聊天,不斷地對他提出問題。而我呢?其實也坐在你旁邊,忍不住時就會插起嘴來。對了,這個大人叫什么名字來著?反正是假想的,我們就胡亂給他取個名吧,比如說,就按撲克牌叫他老K,同意了?一還是多:從一張紙說起拿一張紙來,這紙既沒有孔又沒有縫。你想用什么東西穿過這張紙(比如用針),除了戳破它就沒有別的辦法。可是,如果你在這張紙上滴一滴水,一會兒功夫,紙的兩面就都濕了。這時候你就問:為什么水能穿透紙呢?老K學過物理學,這個問題難不倒他,他說:任何物質都是由分子組成的。水分子比構成紙的分子(紙不是單純由一種分子組成)之間的距離要小,所以它們就鉆過去了。你開始感到驚奇:這么說,整張的紙其實不是一整張,它中間實際上有許多小孔么?回答說:是的,只不過這些小孔太小,你的眼睛看不見而已。你更加驚奇了:如果這張紙有許多小孔,那我面前的桌子,我對面的窗玻璃,還有工廠里的那些大鐵板恐怕都有許多小孔吧?你想,它們不也是由分子組成,分子之間不也是有距離的么?回答又是肯定的。你顯然是個喜歡想事的孩子,以下聯(lián)想在你那里很快就產(chǎn)生了:那就是說,如果我們的眼睛能看得見,我們看到的這張紙就不是一整張,而是數(shù)不清的、彼此之間有距離的小顆粒在那里呆著或者動著?老K高興了:對呀,你真是個聰明的孩子。這一回你真是驚呆了,因為你突然想到:我們看到天上的星星彼此相隔很遠,可是,假如有一個比我們的宇宙還要大的巨人從宇宙之外看過來,我們的宇宙會不會是一個既沒有孔又沒有縫的實心球呢?就像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這張紙一樣?老K有點猶豫,他說:不可能有這種巨人??赡悴灰溃杭偃缏铮偃缬心??老K想了一想,說:很可能會是像你想的那樣。據(jù)我所知,構成分子的是原子,原子與原子之間也有距離。構成原子的又是原子核和圍繞原子核旋轉的電子。一個原子就很像一個太陽系,而原子核和電子之間的距離(相對于它們自身的大小來說)其實比太陽與地球之間的距離還要大??晌覀兏揪涂床坏皆雍伺c電子之間空著的那段距離。
編輯推薦
《哲學就是愛智慧》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思想是智慧,反思是智慧哲學是一只不明航向的船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