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險青春

出版時間:2008-11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作者:于秀  頁數(shù):200  
Tag標簽:無  

前言

愛是一種美好的情感,更是一種需要習而得之的能力。父母愛孩子是人的天性使然,生而知之的,但是如何正確地愛孩子,讓這種愛超越本能、超越狹隘、超越自我私欲的膨脹,真正成為滋潤孩子心靈的春風雨露,成為給孩子提供一抹清涼的匝地濃蔭和躲避炎炎暴日、疾風驟雨的有力庇護,卻是一個需要持續(xù)努力和學習的過程。愛是一門技藝,需要情感的注入,智慧的提升,還有勇敢的磨礪,這一點在我們自己也為人父母之后感受得越來越深切。在我們身邊不缺乏為孩子辛苦操勞一生而無怨無悔,甚至嘔心瀝血做出大量個人犧牲的父母,尤其是在我們這個古老的國度,孩子不僅僅是一個成年個體生命的延續(xù),在他們身上還寄托著許許多多父母未了的心愿,對于榮耀和更美好未來的期盼,于是孩子的成長也是很多父母小心翼翼耕耘和播種的沉重勞作,我們鮮見輕松快樂的父母,相應的,我們也鮮見快樂成長的孩子。還有生活中大量存在的,就像很多為人父母者哀嘆的:我們播種的玫瑰,收獲的卻是荊棘。為什么會發(fā)生這樣令人失望的偏差?怪孩子嗎,還是怪父母?抑或像有些父母所嘆,怪那神秘不言,不可預測,讓人無可奈何的命運?愛因斯坦說,一個人的真正價值首先決定于他在什么程度上和什么意義上從自我解放出來。從為人父母的角度上講,其實也是這樣,父母對孩子的真正價值也在于他們在多大程度和意義上從自我中解放出來,擺脫對孩子動物本能式的過度保護,或者忙于自己事業(yè)和生活打拼時的疏于照顧,以及為轉(zhuǎn)移自己的人生失意而對孩子提出的不切實際的期望,等等,其實最重要的,就是擺脫一個成年人在孩子面前通常會有的傲慢和自以為是。不能擺脫的虛榮心讓很多父母一次次走進教育的陷阱而不思悔悟。之所以如此,是因為我們自以為愛孩子,但其實我們愛的是自己愛孩子的方式,而很少站在孩子的角度想想,我們的孩子需要什么樣的愛,需要我們怎樣去愛,伴隨著孩子不同成長階段的需要,我們應該如何正確地去愛,不斷學習,不斷調(diào)整自己,提供給孩子不同時期需要的養(yǎng)料和關照。在孩子幼小的時候,愛是精心照顧,用心呵護;在孩子逐漸成長起來以后,愛是尊重、平等和無障礙的交流,為了和這個鮮活的新生命實現(xiàn)心與心的交流,我們必須和他一起學習和成長,面對他的問題,感受他的心情,然后,用孩子希望和接受的方式,傳遞給他必要的一個成年人關于成長的知識和智慧,比如性。似乎事情總是這樣,在父母親還沒有準備好的時候,孩子們不知不覺就長大了,在這物質(zhì)生活更豐裕、資訊更發(fā)達的時代,情況更是如此。像在所有事情上一樣,孩子總是有著對未知事物好奇和大膽探索的天性,于是父母在不經(jīng)意的時候,往往會尷尬地發(fā)現(xiàn),無知而無畏的孩子們不僅已經(jīng)把探索的觸角伸向了他們素來避諱談及的兩性關系,而且甚至已經(jīng)走得更遠,造成了災難性的后果,給他們的青春灑滿了危險的陰影,甚至會影響他們一生的幸福。飲食男女,“食色,性也”。性本來是日常生活中一件天天發(fā)生的、稀松平常的事,性教育,包括性知識的傳播,性道德的引導等等本來也應該是孩子成長教育中的重要一課,但是我們的很多父母,在21世紀的今天,還是有意無意地,或者小心翼翼地把它擱置在一個不見光的陰暗角落。孰不知,我們的疏忽和輕視會給孩子制造一個危險的陷阱,一個可能吞噬他們青春的陷阱,本書中一個個少男少女令人震撼的性錯個案還不能為我們敲響警鐘嗎?就像作家于秀在這本書里所呼吁的那樣,在家庭性教育的問題上,我們的父母還要繼續(xù)他們的“鴕鳥政策”嗎?為了孩子身體和心理的健康安全,我們呼喚健康、科學、坦然的性教育。我們說,對于性教育,父母們過于樂觀或過于悲觀的想法都是不可取的。以為孩子不知道就不會去嘗試,從而安全地度過青春期,或者知道了就會去做“壞事”等等,這些都是我們成年人想當然的看法。對孩子進行健康、科學、坦然的性教育,告訴他們必要的性安全知識,進行必要的性倫理、性道德的引導,也許不能夠完全避免孩子們接觸性,但是至少能夠給他們的青春期加一個保險,讓他們少犯錯誤,少受傷害,這是我們這些愛孩子的父母唯一能夠做的,也是一個明智的父母應該做的,因為畢竟,孩子身體和心理的安全,應該是我們這些愛孩子的父母首先追求的。或許對于大多數(shù)父母來說,對于孩子啟齒講性還是件有點困難的事情,沒有關系,本書中大量的案例和支招都可以幫助你。愛很復雜,也可以很簡單,愛一個人就是用心地對待他。愛很沉重,也可以很輕松,我們這些為人父母者,請擔起這愛的公式中沉重的一端,多用點心思學習和觀察吧。多一點耐心和交流,可以讓我們的孩子更輕松地享受父母人倫之愛,孩子的健康平安成長也將是對我們付出的最好回報。今天我們的用心關涉孩子終生的幸福,關涉我們社會的未來。就讓我們行動起來,努力做個用心的好父母吧!

內(nèi)容概要

直到今天,有不少的父母在談到如何對孩子進行性教育,如何對孩子進行性道德和性倫理的引導時還躲躲閃閃,退避三舍,不肯認真面對。實際上,孩子們的危險青春已經(jīng)在向我們發(fā)出警告了。    有人說無知者無畏是一種智慧,可如果無知而無畏的是孩子,那恐怕他們要面對的將會是一場災難。已經(jīng)有許多少男少女在無知者無畏的誤區(qū)中前仆后繼,用他們滴血的身心和枯萎的青春。訴說著他們的困惑和委屈,這對他們來說是不公平的,這樣的社會是有罪的。    我們不能總是要等到孩子受盡傷害。再去討論如何讓他們遠離傷害,要讓孩子從一開始就懂得對傷害說“不”,這真的已經(jīng)成為做父母的最首要的責任了。    我們已經(jīng)有太多的家庭贏得了財富,卻失去了幸福。    學會多給孩子一些他們需要的愛和溫暖吧,從理解開始。從傾聽開始。

作者簡介

于秀,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報告文學學會會員、職業(yè)作家、美國南加州大學(UCLA)訪問學者、家庭素質(zhì)教育專家、女性成長心理指導專家、中國國際家庭教育論壇形象大使、中國國際家庭教育論壇“十佳”講師、中華女子修養(yǎng)學堂特聘專家講師。     
從1999年至今,接受過中央

書籍目錄

上部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痛  個案一:16歲,凋謝在花季  個案二:無知無畏之后,是無盡追悔  個案三:墮落,最初僅僅源于好奇  個案四:錯位的性別意識  個案五:一次邂逅,埋下了病態(tài)的種子  個案六:因為缺少愛,所以放棄自愛  個案七:一場師生的不倫之戀  個案八:來自虛擬世界的現(xiàn)實傷害  個案九:鄰居大哥引誘下,他成為同性戀  個案十:孤獨中,他們互相溫暖  個案十一:千里奔波,他在尋找什么?  個案十二:來自身邊的最深的傷害  個案十三:一個留守少女的激情犯罪  個案十四:從優(yōu)秀到墜入陷阱只有一步之遙  個案十五:成長于精英家庭,為了“愛隋”她奮不顧身下部  健康、科學、坦然的性教育  個案場景一:告訴女兒保護好自己  個案場景二:當13歲的兒子有了朦朧戀情  個案場景三:寬容接納有了性錯的女兒  個案場景四:發(fā)生了性錯的男生同樣需要關愛  個案場景五:單親家庭孩子的性教育  個案場景六:科學的性別教育培養(yǎng)現(xiàn)代淑女附錄自我檢測一自我檢測二自我檢測三自我檢測四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看著17歲的常浩說完這些話,像個老人似的長嘆一聲,我不由得也跟著一聲嘆息。是啊,還有什么理由能讓這個被幾乎軟禁的大男孩再回到課堂上去?即便他回到了學校,回到了高中的課堂上,他又怎么可能還是那個單純的高中男生呢?跟常浩的媽媽交流時,她似乎也是一肚子苦水,但說來道去她好像把錯誤全推到了那個叫黃英的老師身上:“就是那個女老師不好,她作風不正派,引誘了我兒子,把我們?nèi)叶冀o害了。現(xiàn)在我為了孩子提前下崗沒有了收入,他爸為這事犯了心臟病,住了半年醫(yī)院,把家里的積蓄全給折騰光了,現(xiàn)在我這兒子學也沒法上,門也沒法出了,街坊鄰居知道這事的,不知怎么在背后說我們呢。你說我們家是不是被她給害慘了?”面對常浩媽媽的眼淚,我突然想到一個問題,就問她:“當初知道這件事后,有沒有考慮過接受?”聽我這樣問,常浩媽媽的眼睛突然瞪得很大,連聲地反駁我:“這可能嗎?這根本是不可能的事兒。常浩還是個孩子,他哪懂這些事兒啊,全是讓那個老師給帶壞的?!薄翱墒?,連常浩自己都說,是他主動追求的老師?!甭犖疫@么說,常浩媽媽沉默了。我并不是有意要去揭常浩媽媽心里的傷口,我實際上是想用這樣一種方式,促使常浩的父母進行一次反思,讓他們真正地去思考,到底是什么原因?qū)е铝藘鹤拥膽賽郾瘎??我在調(diào)查中發(fā)現(xiàn),常浩的家庭跟千千萬萬個中國人的家庭一樣,除了關心孩子的學習成績,從來不重視跟孩子的感情交流。常浩的父母跟許許多多的中國孩子的父母一樣,除了對孩子的考試成績關注,對孩子的精神與心靈從來不關注。在這個普通的工薪族家庭里,常浩父母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兒子一路考進重點學校,再進入個名牌大學,好像只有這樣孩子的前途才有保障,孩子的未來才有希望。于是,他的父母每天的任務便是監(jiān)督孩子學習,作業(yè)做完了,要做課外復習,課外復習做完了,再做強化復習。一個正在成長中的孩子,每天看到的、經(jīng)歷的永遠都是跟功課有關的事情,怪不得常浩會感覺在老師的單身宿舍里才有溫暖,才有尊嚴。那是因為他在自己的家里,在自己的父母身邊既找不到溫暖,更找不到尊嚴,因為他的父母沒有把他當作一個真正的人來對待,他充其量只不過是一架學習的機器。可孩子就是孩子,他再怎么樣也成不了一架機器。他在成長,在尋求,尋求關懷、溫暖,尋求關注、尊重,更在尋求愛。尤其是處于青春期的孩子,他們在生理的劇變、心理的突變中掙扎,他們需要引導,需要一只關懷的手,牽引著他們?nèi)ふ夜饷鞯奶雇尽_@只手來自社會,來自學校,更來自父母。可是對于常浩來說,他找不到這只手,沒有人去牽引他,他只好自己去摸索,結果,他沒有找到坦途,卻碰上了暗礁。他的父母一直認為兒子的遭遇是偶然的,但在我看來,似乎更應該是必然,因為,的確,在孩子最需要他們牽引的時候,他們并不懂得。所以,當這一切都發(fā)生了的時候,他們把責任全都推到了別人或者孩子身上,這顯然有失公平。我們常說,人的一生有兩個最重要的接受教育的時期,一個是0-3歲的智力開發(fā)期,另一個就是10-15歲的青春期。這其中尤其青春期的教育是不可或缺的,而在男孩常浩的成長中,我們看不到這一課。現(xiàn)代教育的主要目的有兩個:一是培養(yǎng)合格的公民,二是培養(yǎng)心智與情感健全的人。可是,在我們現(xiàn)有的教育體制與家庭教育的水平之下,我們有多少孩子會在成年以后達到這兩個目標?我常常在想,如果常浩是一個懂得一些性生理常識,懂得一些性心理知識,甚至懂得一些性道德規(guī)范的少年,他會不會理性地去處理自己覺醒的性意識和性沖動,會不會理性地去思考他對老師的愛中有多少責任與后果需要他來承擔?我特別相信,如果常浩是一個具備了一定性教育素質(zhì)的大男孩,就不會輕易邁出那稚嫩的一步,給他自己的人生留下如此沉重的一筆。至于常浩的老師黃英,我相信她的成長環(huán)境實際上跟常浩并沒有太大區(qū)別,正是因為缺乏性道德、性倫理、性價值觀,甚至性美感方面的系統(tǒng)教育,才使她敢于陷入跟未成年人的不倫之戀,給自己、也給他人帶來不堪回首的遭遇。尤其是當校長找她談話,她卻理直氣壯地說自己是自由戀愛時,我更為她在性價值觀、性倫理道德上的迷失與無知感到悲哀。由于性教育在她成長過程中的缺失,造成了她雖然已成年,卻沒有為自己的行為負責的能力。面對已處于青春期的少年常浩,她為人師表的責任本應該是給予學生正確的引導與教育,幫助學生安然度過青春期這段心理震蕩的時期,但是她卻選擇了逾越現(xiàn)有的性倫理道德。為了愛,她勇氣可嘉,可是,這種不倫之戀卻使她的選擇偏離社會主流價值觀太遠,以至于使她一時間淪為眾矢之的,也給少年常浩和他的家庭帶來了巨大的傷害,這樣的人生代價似乎真的太高了。更令人不能接受的是她的消失。在引起了一系列后患以后,她選擇了銷聲匿跡,不知是因為想要逃避還是放棄。

后記

經(jīng)過歷時兩年的調(diào)查,近百人的采訪與交談,在2008年的初春,我終于完成了這次在我所有的創(chuàng)作中最艱難的一次寫作。說它艱難,一是因為所調(diào)查采訪的群體和對象,二是因為這個題材的敏感與尺度的難以把握。中國是個古老的國家,盡管目前在許多領域里,人們的意識和觀念都有了前所未有的開放,但“性”始終是一個比較禁忌的話題。尤其是寫未成年人的性,更是一次比較有挑戰(zhàn)性的創(chuàng)作。關注少男少女的性經(jīng)歷,實際上還是來自我自身的生活。那是我18歲的兒子,第一次與女孩子交往,當我直截了當?shù)靥嵝阉?,要尊重女性,不要做這個年齡所不能承擔的事情時,他很直率地問了我一句:“我知道我現(xiàn)在還不能做,但你能告訴我什么時候能做嗎?”說實在的,當時兒子的話讓我也一愣。是啊,在我們的教育里,孩子們聽到的常常是不能做這個,不能做那個。又有誰告訴過他們,什么事能做,什么時候可以做呢?自從關注孩子的性問題后,我開始留意起來,遇上跟少男少女們交流的機會,我便會主動地跟他們聊到性問題,了解他們的性經(jīng)歷、性態(tài)度,以及獲得性知識的途徑。結果讓我非常驚訝,90%以上的少男少女,沒有從父母那里或通過正常的渠道接受過科學的性教育,學校的性生理課一直只是一種形式,對于大多數(shù)家庭來說,性話題是禁忌的、不可碰觸的。孩子們了解性的渠道大多是網(wǎng)絡、影視和圖書,而父母是唯一不可以與之談性的人。

編輯推薦

《危險青春》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危險青春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3條)

 
 

  •   幫別人買的,說是想了解怎么跟十幾歲的孩子談談這方面的問題。這本書是我在電子書里看到的,買回來后覺得質(zhì)量方面還不錯。。
  •   缺貨沒法評價。
  •   說實話,買了也沒大看,談不上有什么評論~~~~~~~~~~~~~~~~~~~~~~~~呵呵,~~~~~~~~~~~~~~~~~~~~看了以后,再說吧~~~~~~~~呵呵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