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8-10 出版社:湛廬文化 作者:[日]中村好文 頁數:134 譯者:林錚顗 譯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總是有人說我眼光敏銳。 無論是對人或是物,我總是比他人早意識到或者早看到。每當外出或旅行時,突然就遇到了那些幾乎要忘掉的朋友,這種事情發(fā)生的幾率非常大。我想,這興許是我總在不知不覺中,睜著大眼睛骨碌骨碌地看著周遭環(huán)境的結果。 或者,也可以說是“觀察癖”吧?從小,我就有對人或物盯著看的癖好。不用說來訪的客人了,即使是陌生人的臉和他做事的模樣,也常讓我看到忘我的境界,母親經常責備說:“喂,喂!那樣盯著人看,禮貌嗎?還不改掉這個壞習慣!”可是,“江山易改,本性難移”,這種習慣并非那么容易就能改掉的。剛入大學的時候,有一次去新宿看電影,經過地下通道時,有一群不良少年正聚集在那里吸食強力膠,我被他們的模樣所吸引,于是就一直盯著看?!靶∽?,看什么看?”接著,我就被纏上了,連同行的朋友也挨了揍。事后,朋友嚴厲地斥責我說:“你一直看著那伙人,當然會被纏上啊!和你上街,卻被莫名其妙地卷入糾紛中,抱歉!沒有下一次了!” 這種“眼光敏銳”和“觀察癖”,在觀察人方面,雖然會引起種種麻煩,但若是人以外的東西,就不會產生類似的問題了。附帶一提,在此所說的“人以外的東西”,主要是指建筑物?;诮ㄖ煹穆殬I(yè)興趣,我注意這些東西是很自然的。當我觀察人物的時候,不問地點、男女老幼、國籍、職業(yè);觀察建筑物也一樣,不問占今東西、大小、貴賤。不管是知名的歷史建筑物、路旁的粗糙小屋、電影和繪畫中的建筑物等等,凡是能抓住我的眼睛,激起我興趣的,都被一視同仁地送上好奇且專注的目光。 因此,打從某個時期以來,那種令人心動、令人神往、令人難忘的建筑物,就已然牢牢地進駐我心中。走筆至此,你應該能體會我所說的吧? 是的,那就是我“意中的建筑”。 本書是在走訪了那些令我心情舒暢、使我時時回想起來的“意中的建筑”之后,就它們的印象和魅力,想起什么就寫什么的情況下所完成的東西。原本它便不是研究類書籍,既沒有精致的分析,也沒有深刻的考察。所以本書就像是鑲嵌著插畫和照片的畫冊,隨你的喜愛,從任何章節(jié)開始讀起都無妨。 本書謹獻給那些心中擁有珍藏的寶物,而且細心呵護它的人,也就是說對“意中的……”這個詞句,能和我產生共鳴的讀者。
作者簡介
作者:(日本)中村好文 譯者:林錚顗中村好文,1948 年生于日本千葉縣,1972 年畢業(yè)于武藏野美術大學建筑系。1976 年到 1980 年,在吉村順三設計事務所工作。1981 年設立旅鼠屋事務所(Lemming house)。1987 年以“三谷先生的家”獲得第一屆吉岡獎。1993 年再以“一系列的住宅作品”獲得第十八屆吉田五十八獎特別獎?,F在,擔任日本大學生產工學部居住空間設計課程教授。.中村好文先生自學生時代起,就有志于把住宅設計和家具設計當做一生的工作。自創(chuàng)業(yè)以來,已經設計過上百間住宅以及各色各樣的家具。除了建筑專業(yè)外,他還以喜愛旅行和料理。輕妙灑脫的隨筆作家身份而為眾人所知。從其著作可以感受到作者是個纖細、柔和、風趣的藝術家,所以文章中??梢砸姷街T如游戲之心。余裕。自然體這樣的詞匯。他每天和事務所的人一起用早餐,自己也和同事一同抽簽以決定早餐的工作任務,有時擔任采購,有時擔任烹飪。他認為生活不只是工作,所以過普通人的生活,乃是住宅設計上非常必要的條件。建造一個家,最令人愉快的是能夠與住在那個家的靈魂或精神(spirit)相遇的一瞬間。而所謂舒適的空間,就是能讓自己感覺自然的地方,所以他心中理想的家就是感覺能夠像穿著牛仔褲這種居家服的家。 他的主要建筑作品有:“三谷さんの家”(1986)、“朝吹さんの家”(1991)、“清水高原の家”(1992)、“上縊の家”(1993)、“今村家改修”(1994)、“美術館cascitcis”(1995)、“扇が谷の家”(2001)、“風子ハゥス(2002)、“REIcHUT”(2003)等。
書籍目錄
看穿名作的底細?。ㄇ埃┣Т锷kU總公司大樓 設計 村野藤吾 1966年 東京都目黑區(qū)“星星之王”的天文游樂場 “疆塔爾·曼塔爾”天文觀測臺 1728年 印度 拉賈斯坦邦 齋浦爾獻給書籍精靈的神殿 斯德哥爾摩市立圖書館 設計 埃里克·岡山縣備前市獨出心裁的住宅 母新的家 設計 羅伯特·文丘里 1962年 美國 賓夕法尼亞州 費城村居的感覺 河回村 韓國 慶尚北道塔可夫斯基愛好者的廢墟 圣 加爾加諾修道院 13世紀 意大利 托斯卡納名旅館好客房的條件 俵屋旅館 京都府京都市搜集者的建筑物 約翰·索恩爵士博物館 設計 約翰·索恩爵士 1824年 英國 倫敦好建筑福蔭后人50年 “個案研究住宅”一號 設計 朱利葉斯·拉爾夫·戴維森 1948年 美國 加利福尼亞州 洛極磯住宅的變奏曲 海景住宅 設計 格雷弋里·艾恩 1948年 美國 加利福尼亞州 洛杉磯馬蒂斯遺留的光之寶石箱 羅塞爾教堂 設計 亨利·馬蒂斯 1931年 法國 旺斯讀者參觀導引
章節(jié)摘錄
插圖:
編輯推薦
《意中的建筑:美學修養(yǎng)卷》謹獻給那些心中擁有珍藏的寶物,而且細心呵護它的人,也就是說對"意中的建筑"這個詞句,能產生共鳴的讀者。建筑 亙古不變的美原來,一磚一瓦都可以很美。作為一個熱愛建筑的人,擁有了丈量、繪畫、設計的技藝外,您是否還擁有將心中的美凝結在每一塊磚瓦的能力? 建筑之美,在于具象和抽象之美的統(tǒng)一。具象之美,在每一件作品中,都有建筑師專業(yè)的提煉:巧妙的構思、完美的搭配、色調的統(tǒng)一、與環(huán)境的協(xié)調、線條的流暢。在每一個細節(jié)中,建筑師都能給人提供技藝的養(yǎng)分。抽象之美,來自俯視不同國家不同風格的建筑,我們挖掘到的其根本的共同點:對人類共通之美的詮釋,不同的風格卻同樣有著對人性的關懷。而這美,也畫龍點睛地活化了每一個建筑,每一位建筑師。那么,建筑之美,究竟是什么?是色彩、形態(tài)、線條、材料的和諧統(tǒng)一之美;是細細丈量,前思后想的細節(jié)之美;是建筑師懷中揣著的夢想之美;是若干年后建筑帶給后人的那份依舊感動之美……你可曾見過“多樣又單純、開放又密閉、復雜與簡單統(tǒng)一的家”?這個不要車庫、不裝腔作勢、不多預算的家,卻花費了建筑師五年的時間進行設計。這,是美國現代建筑界第一人羅伯特·文丘里為自己的母親設計的家,五年的時間,凝結的是大師超群的技藝,更是對母親沉沉的愛意。建筑,技藝之美、親情之美。你可曾聽說建筑界的翹楚村也藤吾先生在年逾八旬時,依舊在自己設計的庭院中和工人們整理一磚一瓦,一草一木;陽光下,村也先生輕揚的銀發(fā)格外耀眼。建筑,細節(jié)之美、謙遜之美。你能否想象五百多年前的廢棄教堂,依舊屹立不倒,窗上的鏤空石雕依然保持原來的模樣,這飽含著前人怎樣的技藝和智慧??!一部電影,讓無數人踏上探尋教堂的旅程,是建筑成就了電影,還是電影成就了建筑?建筑,歷史之美、人文之美。美,就在設計者的腦中,就在建筑師的手中,就在熱愛建筑的你的心中。還在等什么?跟隨我們的腳步,一同去發(fā)掘一磚一瓦中的那亙古不變的美。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