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8-09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作者:[德]帕格爾 頁數(shù):163 譯者:李朝暉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本書以法國著名的精神分析學派哲學家拉康的思想形成和發(fā)展為縱線,以他的思想與精神分析學的創(chuàng)始人弗洛伊德以及以列維一斯特勞斯為代表的法國結(jié)構(gòu)主義思潮之間的傳承關系為橫線,以簡潔明晰的語言,對拉康影響巨大而又備受爭議的基本思想進行了介紹。這些基本思想包括鏡像階段論,從結(jié)構(gòu)主義語言學的角度對無意識、愿望、本能等問題的研究,對精神分析學中語言和言語的意義和作用問題的研究等等。
作者簡介
格爾達·帕格爾(Gerda Pagel)生于1948年。在維爾茨堡大學學習哲學、心理學、社會學和心理分析學。1983年獲博士學位。先后在??茖W校、文理中學和維爾茨堡大學教授哲學和心理學。1996年任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教授。在報紙、專業(yè)期刊和文集中發(fā)表過科學論文。已出版的著作有:《(那喀索斯和普羅米修斯:弗洛伊德和格倫的幻覺理論》(1984年)、《流亡地的心理分析》(合著,1987年),《意識和無意識》(合著,1989年),《精神病診所》(合著,1995年),此外還發(fā)表過詩歌、短篇小說和三個劇本。
書籍目錄
導言第一章 鏡子的魔力:“我是他人”第二章 符號:“無意識如同語言一樣是有結(jié)構(gòu)的”第三章 主體和愿望:愿望和主體間性第四章 俄狄浦斯和菲羅斯的意義:能指狹道中的本能和性第五章 精神分析中的言語和語言附錄 拉康年表
章節(jié)摘錄
拉康對無意識的新解釋認為,無意識具有語言形式的結(jié)構(gòu),因而也是適用于語言學的分析的,這樣,拉康就賦予了精神分析一種以語言學為基礎的科學形式。借助語言學的幫助,他就可以對一切把無意識劃歸為本能、動物性、非理性或心理原型的領域的理論進行抵制。他還能夠反對那些認為通過理解和解釋就可以在表面的結(jié)構(gòu)背后找到原義的解釋學方法。尤其是,他向同時代的存在主義精神分析學發(fā)起了挑戰(zhàn),這種精神分析學繼承薩特的衣缽,贊成對體驗到的意識進行分析,對無意識符號學表示懷疑。他的挑戰(zhàn)是以他獨有的方式進行的,對他來說,重要的是發(fā)掘在無意識話語中言說的“真正”主體(je)。如果我們現(xiàn)在——在考察了拉康的語言理論之后——回到本章開頭的問題,就會明白為什么拉康把“真正的”主體(je)定義為無意識主體,并給它加上古怪的存在方式。因為投射到語言之中的主體——因此服從能指游戲——不可以歸結(jié)為反思性的自我統(tǒng)一體(moi),所以它取決于能指鏈的轉(zhuǎn)喻運動,其差異性產(chǎn)生了雙重的作用。
編輯推薦
《拉康》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