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8-09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作者:[德]叔斯勒 頁數(shù):215 譯者:魯路
Tag標簽:無
前言
哲學的“自我遺忘”思想家不見得思想很多,而是始終盯住一種思想不放。馬丁?海德格爾(Martin Heidegger)的這句話同樣適用于卡爾?雅斯貝爾斯(Karl Jaspers)。雅斯貝爾斯要尋找這樣一種思想,并對它“一思再思”,這種思想會引人深入任何一種哲學思維的核心。海德格爾認為——或者更準確地說——譴責西方形而上學“遺忘了存在”,他的全部著作都圍繞著這一思想,其核心是對存在的追問。海德格爾始終在嘗試,以全新的方式來闡述這種對存在的追問。那么,在雅斯貝爾斯那里,這樣一種思想是什么呢?雅斯貝爾斯思考的,不是存在的概念。正如人們可以用西方形而上學之“在的遺忘”這一提綱挈領(lǐng)的話語來概括海德格爾的思想一樣,人們同樣可以用哲學之“自我遺忘”這一提綱挈領(lǐng)的話語來概括雅斯貝爾斯的思想。雅斯貝爾斯在其《馬丁?海德格爾札記》(Notitzen zu Martin Heidegger)中講道:“海德格爾講的是‘在的遺忘’,而不是‘自我遺忘’——講這兩者都是對的,但強調(diào)此還是強調(diào)彼,是彼此不同的?!毖潘关悹査乖谄涑霭嬗?962年的最后一部巨著《對照于啟示的哲學信仰》(Der philosophische Glaube angesichts der Offenbarung)中寫道:哲學已消失得無影無蹤了。為什么會這樣?因為它在今天已遺忘了自身,不再勝任自身的使命。它不再闡明人們的生命源泉,錯失了依靠這種闡明便能承擔起生活的那種思想。哲學不再在沉思當中捕捉自身的起源。這種情況出現(xiàn)在哲學沉溺于對象性的、虛擬的知識那種純客觀性,沉溺于無休止的、空洞的夸夸其談之際。哲學思維會喪失伴隨它而來的內(nèi)在行動所具有的力量。做哲學思考的人不再全身心地投入沉思,他的思考不具有約束力。而思維的生命力會變得干枯貧瘠,即使它邏輯嚴密、文才豐富。它不再是哲學了。在此意義上,雅斯貝爾斯的著作是從各種角度出發(fā)接近哲學的。這些同歸的殊途都集中在這樣一個問題上:什么是哲學?而且,由于哲學是人的事情,這個問題也就是:人是什么?但是,對人的追問并未演繹開來,雅斯貝爾斯并未形成真正的人類學或倫理學。對人的追問最終被歸結(jié)為一個問題:何為哲學?哲學遺忘了自身,它不復(fù)清楚自身為何,自身應(yīng)當為何。難道它是智力游戲嗎?它到底是“嚴格的科學”(埃德蒙特·胡塞爾語,Edmund Husserl),還是“科學性的哲學”(海因里?!だ顒P爾特、魯?shù)婪颉た柤{普語,Heinrich Richert、Rudolf Carnap)?它是哲學的歷史嗎?它在歷史上的各種形態(tài)均已出現(xiàn),有些依然不絕如縷,但所有這一切恰恰不是構(gòu)成哲學的東西,即使這一切總有可能成為哲學的因素。它們不是關(guān)鍵所在。關(guān)于“自我遺忘”的論點認為,哲學會在無關(guān)緊要的形態(tài)中虛擲光陰,得不到滿足。在此意義上,雅斯貝爾斯關(guān)心的是這樣一個基本問題:難道我們要滿足于認識對象性客體,將超出這之外的一切思想統(tǒng)統(tǒng)斥責為“空談”、“夢囈”、“形而上學”嗎?換句話說,難道我們要僅僅從事科學,而不從事哲學,并多此一舉地將哲學這一高貴的名義賦予那事實上只是科學、再無一千多年來的哲學的特點的東西嗎?最好還是根據(jù)它的新穎內(nèi)容而將它稱為某種新穎之物:將它稱為邏輯學、現(xiàn)象學、人類學。在這些名義下,人們事實上獲得的,是科學性認識,即使這里面大多帶有不限于科學的、隱蔽的哲學性的推動力。雅斯貝爾斯反對那些不得不并越來越脫離對象性范疇的哲學。他重新賦予哲學以各種對象作題材,但這不是主旨,而是手段。只有這樣,哲學才能發(fā)現(xiàn)其真正的“對象”,即生存(自由)與超越性(上帝)。
內(nèi)容概要
《雅斯貝爾斯》是一部研究雅斯貝爾斯的力作,它指出雅斯貝爾斯的學術(shù)努力,就是要將哲學從“自我遺忘”的狀態(tài)中解救出來,重新賦予哲學以它應(yīng)當關(guān)注的課題生存與超越。雅斯貝爾斯的生存哲學的核心思想可概括為:以自身為起源,以超越為根據(jù)。在這一點上,哲學有別于科學與宗教,它是“源于自身的信仰”。這就是說,它既不是單純的知識,也不是對上帝的信仰,而是獨特的“哲學信仰”。
作者簡介
維爾納·叔斯勒(Werner Schuвler)于1955年出生, 是有授課資格的哲學博土及神學博士, 自1991年起在特里爾大學哲學系任編外講師, 并自1995年起在特里爾大學神學系兼任哲學專業(yè)學術(shù)顧問,1997年在加拿大呂貝克的拉瓦勒大學任教義神學專業(yè)客座教授。主要著作有:《保羅·蒂利希早期(1910—1933)著作中關(guān)于上帝的哲學思想》,《宗教與非宗教之彼岸》,《解讀保羅·蒂利希著作的鑰匙》,《萊布尼茨對人類理智的理解》,《超越——一言以蔽之的古典形而上學》(與L. 霍恩費爾德合作編輯),《保羅·蒂利希的生平》(與R. 阿爾布萊特合著)。
書籍目錄
導(dǎo)言 哲學的“自我遺忘”第一章 哲學與生平第二章 哲學與科學的界限第三章 哲學與宗教的界限第四章 哲學的起源:臨界境遇第五章 哲學的方法:超越第六章 哲學的真正“對象”之一:生存第七章 哲學的真正“對象”之二:超越性..第八章 哲學的基本知識:大全本體論第九章 哲學的真理第十章 哲學與進步:技術(shù)第十一章 哲學與權(quán)力:政治第十二章 哲學的歷史結(jié)束語 世界上的哲學附錄一 雅斯貝爾斯著作附錄二 雅斯貝爾斯年表
章節(jié)摘錄
自覺地邁入臨界境遇,即進行哲學沉思。這種哲學沉思產(chǎn)生于三重飛躍之中。在第一重飛躍中,我在臨界境遇中感受到,自己不再是在此之在,而感受到自己是生存。對雅斯貝爾斯而言,在此意義上,感受臨界境遇等同于生存。在第二重飛躍中出現(xiàn)了一片澄明的情況,在此之在從哲學上將諸臨界境遇揭示為各種可能性。只是在思維中澄清臨界境遇,這本身尚未實現(xiàn)生存?!爱斘覀冄芯颗R界境遇時,我們并不是作為生存來這樣做的……而是作為有可能的生存而這樣做的。我們只是準備飛躍,而不是在飛躍?!边@是因為,澄明性的認識本身只是可能性,而非現(xiàn)實性。認識與存在本身是彼此不同的。雖然人們可以客觀地把握臨界境遇,就像把握其他境遇一樣,但這些境遇要成為真正的臨界境遇,只有靠人在自身的在此之在中采取獨特的改弦更張的行動,借此來明確自身的生存,并打上生存現(xiàn)象的烙印。隨著我作為生存而置身于臨界境遇中,就產(chǎn)生出第三重亦即真正的飛躍。在此飛躍中,可能性生存成為現(xiàn)實的生存。
編輯推薦
卡爾·雅斯貝爾斯無疑是除馬丁·海德格爾之外的所謂德國生存哲學最具有特點的代表人物。維爾納·叔斯勒在這部著作中揭示出,雅斯貝爾斯的思想最為關(guān)切的,是哲學這一概念。很清楚,對雅斯貝爾斯而言,哲學始終遠過于自身的歷史,它始終是人的事情。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