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8-07-21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作者:斯坦利·L·恩格爾曼等 頁數(shù):847 譯者:蔡挺,張林,李雅菁
Tag標簽:無
前言
《劍橋美國經濟史》展示了過去幾十年里,美國經濟史研究取得的重大進展,這些進展有的得益于經濟史學科本身的發(fā)展,比如研究手段和方法的創(chuàng)新,有的得益于社會史、勞工史和政治史最新的研究成果,這使經濟史的研究能夠更進一步?!秳蛎绹洕贰穮R集了對美國經濟史研究的最新代表性成果。同時,為了能更好地把握美國經濟變遷,還把加拿大和加勒比海的經濟史也包括其中。因此,它涵蓋的范圍比其他美國經濟史著作更廣。 《劍橋美國經濟史》是一部論文集,但作為優(yōu)秀的論文集并不是論文的簡單組合,編者的工作尤其重要?!秳蛎绹洕贰返膬晌痪幷叨鞲駹柭透郀柭际侵慕洕穼W家,是新經濟史學和歷史計量學的先驅者和杰出代表,高爾曼曾任美國經濟史研究會會長。他們在新經濟史學和歷史計量學的重點研究領域——美國奴隸制的效率問題、美國內戰(zhàn)的影響以及國民收入和財富等領域有重大建樹,致力于用數(shù)據(jù)解讀美國經濟史,將經濟理論與經濟史結合,并將制度因素納入新古典的分析框架。恩格爾曼在1974年和歷史計量學的重量級人物福格爾開創(chuàng)性地使用反事實計量法研究美國南方奴隸制問題,并且得到顛覆傳統(tǒng)觀點的結論。福格爾和恩格爾曼將反事實計量法這種非常規(guī),甚至逆向思維的方法引人到經濟史的研究中,為把握經濟發(fā)展的本質提供了獨特的角度和層次,提高了思考的廣度和深度。在他們的研究中奴隸制變成一個啞變量進入計量模型,并進行相關性分析,這就將制度內生化了,完成了與新古典體系的銜接。高爾曼是早期歷史計量學的杰出代表,1957年他的論文人選了美國經濟史學會和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National Bureau ofEconomic Research,NBER)聯(lián)合舉辦的第一次收入與財富專題研討會的會議論文,這些會議論文被編為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叢刊24卷,這是歷史計量學的早期標志性成果。高爾曼一直保持旺盛的研究熱情,是唯一一位先后出席三次收入與財富專題研討會,而且論文都被收集到研究叢書中的作者,是收入與財富研究領域的常青樹。1979年高爾曼對股票資本的研究已經超越了傳統(tǒng)的收入與財富的研究范疇,展示了他對新課題的研究能力。
內容概要
在過去的幾十年時間里,我們對美國經濟史的認識有了一個顯著的飛躍。這部分歸功于經濟史的發(fā)展,尤其是由于統(tǒng)計和分析的出現(xiàn)對“新經濟史”的貢獻;部分歸功于社會史、勞動史和政治史等相關領域的發(fā)展,它們?yōu)檠芯亢屠斫饨洕兓峁┝酥匾慕梃b?!秳蛎绹洕贰芳热嬗懻摿诉@一研究領域中的最新成果和進展情況,同時又對美國經濟的發(fā)展過程和經濟變遷,以及在某個歷史時期與美國經濟聯(lián)系比較密切的加拿大和加勒比海地區(qū),進行了全面的綜述。 第三卷總結了20世紀美國和加拿大的經濟史。它的各章以20世紀的重大事件為線索,如著名的大蕭條和兩次世界大戰(zhàn),討論了經濟的長期發(fā)展趨勢,其中包括技術變革、企業(yè)經濟的繁榮和勞動法的發(fā)展。同時,該卷也討論了農業(yè)、人口、勞動、力市場、城市和區(qū)域結構的變化,其他一些章節(jié)還研究了不平等與貧窮、貿易與對外關系、政府管制、公共部門、銀行與金融業(yè)。
作者簡介
譯者:蔡挺 張林 李雅菁 編者:(美國)斯坦利·L·恩格爾曼 (Stanley L·Engerman) (美國)羅伯特·E·高爾曼 (Robert E·Gallman) 斯坦利·L·恩格爾曼(Stanley L. Engerman)是羅徹斯特大學的John H. Munro經濟學教授及歷史學教授。已故的羅伯特·E·高爾曼(Robert E. Gallman)是查布爾希爾市北卡羅來納大學的Kenan經濟學及歷史學教授。
書籍目錄
第1章 在以知識為基礎發(fā)展的時代中美國宏觀經濟的增長:長期考察第2章 結構變化:地區(qū)和城鎮(zhèn)的變化第3章 20世紀加拿大經濟史第4章 20世紀美國的貧困與不平等狀況第5章 大蕭條第6章 20世紀的戰(zhàn)爭和美國經濟第7章 20世紀美國的對外貿易和貿易政策第8章 20世紀美國的對外金融關系第9章 20世紀美國的人口增長第10章 20世紀的勞動力市場第11章 勞工法第12章 北部農業(yè)的變遷:1910-1990年第13章 20世紀的銀行業(yè)和金融第14章 20世紀的技術變遷第15章 20世紀美國的企業(yè)經濟第16章 政府對企業(yè)的管制第17章 公共部門文獻評述索引
章節(jié)摘錄
電視機行業(yè)的國際領導地位的變化是徹底的。20世紀50年代,美國企業(yè)控制了整個國內市場,并將產品大量出口。到了20世紀80年代后期,美國只有Zenith一家廠商(與日本的大公司索尼合作)繼續(xù)生產電視機。其他美國企業(yè)轉移到海外生產,但是仍然無法與日本企業(yè)的市場占有率相抗衡,即使在北美也.是如此。 美國公司的產品迅速被進口所取代,大多是從日本進口,這看起來與其說是美國公司的失誤,不如說是雙方政府不同的政策所導致的。雖然有跡象表明美國消費型電子產品生產廠商有汽車生產廠商同樣的組織失誤問題,但是這些跡象并不明顯。美國消費型電子產品工人的工資率也不是無競爭力的。[2]對這一問題最主要的解釋是:一個政府鼓勵該行業(yè)的發(fā)展,但是另一個政府卻阻礙這一行業(yè)的發(fā)展。 日本國際貿易和工業(yè)部(MITI)將電視機和相關的消費型電子產品作為擴張出口的重點產品。同鋼鐵和汽車一樣,日本的消費型電子產品也受到了政策的保護,這一行業(yè)抵制進口。同時,日本政府同意國內電子產品生產廠家向壟斷化發(fā)展。日本七家電子產品生產巨頭是:日立、松下、三菱、三洋、夏普、索尼和東芝。日本的分銷系統(tǒng)也排斥了美國的電子產品。這七大廠商將國內的市場進行劃分,并吸引了大量私人和政府的投資,囤積了出口的能力。 美國政府的政策對美國企業(yè)參與新的國際競爭有些許阻礙。美國嚴厲的反托拉斯政策控制了美國大公司的實力,從而防止美國國內的電視機市場被一兩個巨頭所控制。1914年的《克萊頓法》沒有提及那些在美國市場上處于非壟斷地位、作為獨立銷售者的公司,也忽略了公司在全球市場中的定位,以及公司與他國合作的情況。這樣,日本七大電子產品生產廠商就可以進行大規(guī)模占領市場的行為,而美國的公司如果這樣做就會受到反托拉斯法的限制。由于美國企業(yè)受到比較少的保護,日本在財務研究和發(fā)展、生產擴張方面就超過了美國。 美國企業(yè)沒有尋求政府實行完全的進口保護政策,只是聲稱應該禁止日本的不公平貿易。它們發(fā)起了針對日本的反傾銷和反托拉斯活動。但是在電視機部門并沒有取得太大的成功。其中主要的"積極發(fā)現(xiàn)"(罪證)發(fā)生在1970年。當時人們發(fā)現(xiàn)索尼在美國傾銷產品,它在美國的銷售價格是180美元,而在其國內市場的銷售價格是333美元。索尼對這一事件的反應不是消除價格差,而是在圣迭戈興辦了分廠取代對美國市場的出口。最后,由于對公路的訴訟證明了訴訟時間太過漫長而且費用高昂,摩托羅拉、Zenith和其他一些起訴人將它們在美國的公司賣給了日本公司,改在國外生產它們自己的產品。
編輯推薦
《劍橋美國經濟史》(第三卷)匯集了對美國經濟史研究的最新代表性成果,展示了過去幾十年里,美國經濟史研究取得的重大進展。同時,為了能更好地把握美國經濟變遷,還把加拿大和加勒比海的經濟史也包括其中。 全書共分17個章節(jié),具體內容包括20世紀加拿大經濟史、20世紀的勞動力市場、勞工法、政府對企業(yè)的管制、20世紀美國的企業(yè)經濟等。 該書可供各大專院校作為教材使用,也可供從事相關工作的人員作為參考用書使用。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