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審制研究

出版時間:2008-7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作者:施鵬鵬  頁數(shù):240  
Tag標簽:無  

前言

數(shù)月前,施鵬鵬先生邀請我為他的博士學位論文《陪審制研究》作序,我欣然應允。這除了因為我作為導師具有作序的“身份正當性”外,還主要因為我向來欣賞施鵬鵬先生的執(zhí)著、勤勉以及近些年來他在中法學術(shù)交流上所作的不懈努力。自不待言,選擇陪審制作為博士學位論文選題需具有極大的學術(shù)勇氣,因為相關(guān)的論文及著述已經(jīng)頗豐。如何獨辟蹊徑便成為評判該論文學術(shù)價值的一大標尺。在選題上,施鵬鵬先生無疑是極具信心和雄心的?!啊銓徶剖且粋€極其古老的課題’,但許多重要理論問題卻并未因此而獲得深刻的闡釋……??略凇吨R考古學》中自勉,‘我努力使那些僅僅因其一目了然而不為人所見的東西為人們看見’,而筆者這篇論文的貢獻或許是‘使那些因一目了然而不為人所理解的東西為人們所理解’?!辈浑y發(fā)現(xiàn),施鵬鵬先生將著力于探討陪審制的基本理論問題,并似乎已做好挑戰(zhàn)“權(quán)威”甚至是“常識”的準備。這一迎難而上的學術(shù)勇氣固然值得贊賞,但卻同樣具有高風險。即,某些貌似新穎的觀點可能只是“舊瓶新裝”,并不能令學術(shù)有所裨益。而更為嚴重的是,一些新觀點可能缺乏必要的理論依據(jù)而成為空中樓閣,非但不能對原有的理論進行完善或修正,反而有誤導學術(shù)研究之可能。所幸,在我看來,施鵬鵬先生的博士學位論文《陪審制研究》并未陷入為求新而空想的沼澤。論文的論據(jù)及核心觀點在令人耳目一新的同時,也可謂絲絲入扣、令人信服。作者以“歷史-價值-制度-技術(shù)-改革”五大關(guān)鍵詞構(gòu)成論文的基本主線,探討了許多頗具爭議的問題,并提出了相當多非常新穎的觀點。例如,英國陪審制起源于何處?英國陪審制為何在有些國家移植成功,在有些國家移植失???法國在大革命時期所移植陪審制是否失敗?陪審制的基本價值依托何在?技術(shù)陪審制、特殊陪審制與陪審制的關(guān)系如何?中國是否可能以及是否有必要移植陪審制?何種形式的陪審制適合中國?……毋庸諱言,書中的不少內(nèi)容和觀點極具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甚至為中國當前的刑事訴訟改革提供了另一種思路和視角。當然,作為一本探索之作,書中的一些觀點是否盡善盡美,一些論據(jù)是否準確無誤,這都有待讀者和學術(shù)界同仁一起判斷和考驗。不管怎樣,施鵬鵬先生是一位頗具才華、激情四射的學子。作為他的導師,我衷心希望他在今后的學術(shù)生涯中能繼續(xù)保持年輕人應有的銳氣,在理論研究中鍥而不舍、更上一層樓。

內(nèi)容概要

“陪審制是一個極其古老的課題”,但許多重要理論問題卻并未因此而獲得深刻的闡釋。本書依托大陸法的基本理論,在比較法的視野下對陪審制的發(fā)展歷史、價值依據(jù)、制度障礙、技術(shù)設計及中國改革進行了全新的梳理和重塑。作者希冀通過此書,“使那些因一目了然而不為人所理解的東西為人們所理解”。     本書為“法律科學文庫”之一。本書依托大陸法的基本理論,在比較法的視野下對陪審制的發(fā)展歷史、價值依據(jù)、制度障礙、技術(shù)設計及中國改革進行了全新的梳理和重塑。本書內(nèi)容豐富,論述透徹,具有很強的可讀性。

作者簡介

施鵬鵬,男,1980年生,福建晉江人,西南政法大學訴訟法博士,法國??怂埂ゑR賽三大訴訟法博士研究生,西南政法大學法學院教師。主要研究方向:訴訟法、比較法。自2004年起在《比較法研究》、《環(huán)球法律評論》、《中國刑事法雜志》等核心期刊發(fā)表三十余篇論文、譯文及隨筆,部分論文被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復印報刊資料》全文轉(zhuǎn)載。

書籍目錄

緒論  陪審制研究的前見、立場及其他  一、陪審制(狹義)與參審制的對立及統(tǒng)一  二、若干法律術(shù)語的使用問題 三、立場差異及可能的觀點差異第一章  陪審制的產(chǎn)生及其在世界范圍內(nèi)的傳播  第一節(jié)  陪審制在英國的產(chǎn)生及基本雛形    一、陪審制起源之爭    二、陪審制的基本雛形  第二節(jié)  被動繼受:陪審制在英屬殖民地的傳播    一、陪審制在北美殖民地的傳播    二、陪審制在印度殖民地的傳播    三、陪審制在澳大利亞(南威爾士)殖民地的傳播    四、陪審制在非洲殖民地的傳播    五、英國陪審制在各殖民地出現(xiàn)不同發(fā)展趨勢的原因簡析  第三節(jié)  主動移植:陪審制在歐洲大陸的傳播與發(fā)展(以法國法為例)    一、1791年9月16日至21日的法律及陪審制的確立    二、1808年《重罪法典》與陪審制的蛻化    三、1815~1848年:自由主義的勃興與貴族陪審團    四、1848~1941年:艱難的民主進程與陪審制的曲折發(fā)展    五、1941年至今:從陪審制走向參審制    六、陪審制在歐洲其他國家的移植和傳播第二章  陪審制的正當依據(jù)  第一節(jié)  陪審制:人民主權(quán)的載體    一、主權(quán)歸誰所有(Le titulaire de la souverainete):國家主權(quán)理論與人民主權(quán)理論的對立與契合    二、陪審制:人民主權(quán)的重要載體    三、有關(guān)“陪審制是否為人民主權(quán)載體”的觀點爭論及厘清  第二節(jié)  陪審制:自由的守護神    一、陪審制:反司法專權(quán)的壁壘    二、陪審制:政治自由的捍衛(wèi)者    三、自由守護神抑或罪犯包庇者——有關(guān)陪審團過分寬容的爭論  第三節(jié)  陪審制:達致司法真實的有效機制    一、陪審制與庭審程序的正當性    二、陪審制與有效查明案件真相    三、司法真實與司法資源有限性之間的博弈  第四節(jié)  陪審制:社會與司法的橋梁    一、陪審制使社會更接近司法    二、陪審制使司法更接近社會第三章  陪審制的制度障礙  第一節(jié)  陪審制與上訴制度的沖突和協(xié)調(diào)    一、上訴制度的正當依據(jù)    二、陪審制與上訴制度的沖突    三、主要的制度協(xié)調(diào)模式及評價  第二節(jié)  陪審制與判決理由制度的沖突和協(xié)調(diào)    一、判決理由制度的正當依據(jù)    二、陪審制與判決理由制度的沖突    三、主要的制度協(xié)調(diào)模式及評價第四章  陪審制的技術(shù)設計  第一節(jié)  代表性國家的陪審制(狹義)研究    一、英國陪審制研究    二、美國陪審制研究    三、俄羅斯和西班牙的陪審制研究  第二節(jié)  代表性國家的參審制研究    一、法國參審制研究    二、德國參審制研究  第三節(jié)  陪審制與參審制的比較研究    一、陪審制與參審制的共性    二、陪審制與參審制的差異  第四節(jié)  特殊形式的陪審制研究    一、技術(shù)陪審制研究    二、特別陪審制研究第五章  人民陪審制的重構(gòu)與中國刑事訴訟改革  第一節(jié)  人民陪審制的現(xiàn)狀分析    一、人民陪審制立法現(xiàn)狀分析    二、人民陪審制理論現(xiàn)狀分析  第二節(jié)  人民陪審制存在和重構(gòu)的必要性與障礙    一、人民陪審制存在和重構(gòu)的必要性    二、人民陪審制改革的三重障礙  第三節(jié)  中國刑事訴訟改革的核心:重構(gòu)人民陪審制    一、陪審員(參審員)遴選程序的重構(gòu)    二、陪審制(參審制)的技術(shù)設計    三、以陪審制(參審制)為主軸的配套訴訟制度建構(gòu)主要參考文獻后記

章節(jié)摘錄

(三)法國設立參審制具有深層次的法文化成因首先,公共秩序維護(ordrepublic)在法國法文化中具有至高無上的地位,這是法國設立參審制的一個重要原因。法國學界普遍認為,良好的公共秩序是一切社會得以合理存續(xù)和良性發(fā)展的基本前提。因此,刑罰效率和公共秩序向來都是最為重要的主題。在一個以維護秩序穩(wěn)定為首要價值目標的國家里,人民“很難接受較高的無罪釋放率”①。“無罪釋放率的下降與否”甚至已成為衡量陪審制度優(yōu)劣的一個根本指標。②因此,我們不難理解為何JeanPradel教授在1999年5月國際刑法學大會上對法國參審制大加贊賞,但其依據(jù)卻僅僅是“1942年后的法國無罪釋放率從先前的25%下降至8%。社會局勢日趨穩(wěn)定,治安狀況也較良好”③。當然,以無罪釋放率高低作為衡量某一重要訴訟制度成功與否的標準顯然有失妥當,但與高無罪釋放率相比,法國民眾明顯更容易接受高定罪率。因此,法國走向參審制似乎也在情理之中。其次,法國存在較為普遍的信任危機,這是法國設立參審制的另一個重要原因。一方面,法國人民并不信任公共權(quán)力機構(gòu)和職業(yè)法官。如前所述,在法國的陪審制度史上,人民僅僅賦予法官十分微小的權(quán)力。1941年之前,法官僅能機械地適用法律,法官的作用可謂微乎其微。1941年之后,盡管法官的權(quán)力有所擴大,能夠參與案件事實及法律問題的合議,但法官的作用依然很受限制,因為職業(yè)法官的人數(shù)處于絕對的劣勢(3:9)。正是由于害怕法官權(quán)力過于龐大,法國人民總是希望能夠選派代表來掣肘法官,包括左右法官對法律問題的裁決。另一方面,法國人民也不信任陪審員的能力。毋庸諱言,平民一般缺乏實踐經(jīng)驗和法律知識,其在案件審理中未必能夠完全理解案情和證據(jù),在合議中也未必能夠準確判斷事實和適用法律。因此,陪審員需要法官的引導和協(xié)助。同時,陪審員容易感情用事,易受公眾輿論和媒體評論的影響,因此,法官也必須對陪審員進行一定程度的制約。

后記

我對陪審制的興趣可追溯至2002年。當時,作為西南政法大學第一批派赴法國的交流生,我在??怂埂ゑR賽第三大學進行了為期8個月的學習和科研。期間,我查閱和翻譯了許多法學文獻,發(fā)現(xiàn)中國學界對大陸法系的參審制存在一定的誤讀或偏見,并在某種程度上影響了對參審制的評價和判斷。于是,我便開始對這一有趣的課題進行研究。2004年,我以《法國參審制及其借鑒意義》為題撰寫了碩士學位論文,成績?yōu)閮?yōu)秀。但由于時間及能力的限制,論文還預留了諸多疑問,也還存在許多不足。2005年,我以總分第一名的成績(面試第一、筆試第一)考上了西南政法大學訴訟法學博士研究生,師從孫長永教授。與此同時,我獲法國外交部最高獎學金(埃菲爾獎學金)在馬賽三大同時攻讀博士學位,成為西南政法大學第一位雙料博士生。在選題時,我征求了孫長永教授以及法國導師西瑪蒙蒂教授和金邦貴教授的意見。他們一致同意并鼓勵我在陪審制問題上作一更全面、更深入甚至是開拓性的研究。2007年6月,我的博士學位論文《陪審制研究》順利通過答辯,獲評校優(yōu)秀博士學位論文。在接下來的半年中,我又吸收了答辯委員會的一些批評意見對論文的部分章節(jié)進行了修改,增刪了一些內(nèi)容,便形成眼前的這部書稿?;仡櫲甑牟┦繉W習生活,值得回味的事情很多,值得感謝的人更多。作為一個初人學術(shù)殿堂的學生,我希望借此珍貴機會向許多關(guān)心我、幫助我的老師、朋友及親人表示謝意。首先,我要感謝我的中國導師孫長永教授、法國導師西瑪蒙蒂教授和金邦貴教授以及法國馬賽三大名譽校長路易特教授。2000年9月,孫老師在一群同樣優(yōu)秀的學生中挑中了我,推薦我免試進入本校刑事訴訟法學專業(yè)攻讀碩士學位。從此,我便和孫老師有了七年的師生情誼。在師從孫老師的七年內(nèi),我時刻不敢倦怠,一是擔心辜負孫老師的期待,二則是害怕砸了孫老師在國內(nèi)比較刑事訴訟法學一把手的牌子。在本書出版之際,我更是戰(zhàn)戰(zhàn)兢兢。我深知本稿與自己滿意的程度尚有一定的距離,所以這僅僅是一個暫時的句號。但即便僅是過程的點滴印跡,都融入孫老師的關(guān)愛和幫忙。師母朱寧陵老師則經(jīng)常關(guān)心我們的生活起居,并經(jīng)常借機改善我們的伙食。在這里,我謹向?qū)O老師和朱老師表達我最深切的敬意和謝意。我想,孫老師的期望,將永遠是學生筆耕奮進的不竭動力。2004年,時值西南政法大學50周年校慶,金邦貴教授作為特邀嘉賓參加了校慶典禮。在閑暇之際,金老師對我進行了勉勵,希望我可以到法國繼續(xù)深造,他和路易特教授愿意提供必要的支持。如果當時沒有金老師的熱情幫忙,我不可能擁有如此好的機會到法國繼續(xù)學習和科研,論文也不可能達到如此高度。在法國學習期間,金老師極高的法語水平以及深厚的比較法功底讓我受益極大。依然記得2004年年底,金邦貴老師幫我校對《法國司法組織法典》,幾乎改動了每一個句子的每一個單詞。雖然當時金老師并未對我多加苛責,但我卻已明白,學術(shù)之路還長矣,仍需繼續(xù)努力。另一位導師西瑪蒙蒂教授也對我?guī)椭鷺O大。剛到法國第二天,西瑪蒙蒂教授便希望我能為中法交流多作貢獻,并給我提供了陪審制研究的參考書目。慚愧的是,里面諸多的西班牙語文獻,我至今依然無法讀懂。

編輯推薦

《陪審制研究》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陪審制研究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1條)

 
 

  •   鵬鵬老師的書必須買?。?!陪審制的研究是一個很重要的課題,開卷有益!
  •   閱讀后感覺本書的涉及面很廣,各種陪審制度均有論及,就是深度上可能還差點。
  •   資料詳實、內(nèi)容豐富、一改先前國內(nèi)同類專著互相引用的弊端,大量的一手資料運用。
  •   我正需要的一本書……
  •   這是我老師的書,很牛逼的老師,喜歡
  •   資料翔實,很好的參考資料。價格高了點。
  •   一直對陪審制很感興趣。。。腳注是亮點~~~
  •   施老師在書中每引用的一句話都在下面標注引自那本書,那位作者。
  •   挺好的 物超所值 很有讀讀的價值
  •   施鵬鵬教授確實是個人才
  •   如題,該領域最有成效的書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