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注力

出版時間:2007-9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作者:(美)埃倫·蘭格  頁數(shù):148  字數(shù):110000  譯者:徐佳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尼采說:“具有專注力的人可免于一切窘困!”做出無奈選擇的人越來越多,專注內(nèi)心修煉的人越來越少迷失在各種各樣目標中的人越來越多,專注于一項事業(yè)的人越來越少心理容易受到挫折的人越來越多,堅信“付出總有回報”的人越來越少容易受情緒控制的人越來越多,冷靜思考的人越來越少在工作、學習中,你總是心不在焉嗎?你看問題的角度不可避免地過于單一?你沉浸在以往的過錯中不能自拔?你習慣某一種思維因而缺乏足夠的創(chuàng)造力?你不愿成為功利化應試教育的犧牲品?你覺得自己的潛力無法發(fā)揮到極致?你的生活就快要失去控制了?這本書將會為你打開另一扇窗——一扇通往專注創(chuàng)新、不懼怕犯錯、打破空間年齡界限、思維角度多元化的窗口。實際上,如果你讀過以下暢銷書籍,那么你對埃倫•蘭格這個名字一定不會感到陌生。它們都不同程度地引用了本書的經(jīng)典心理學實驗:心理學家羅伯特•西奧迪尼在《影響力》中引用了著名的“復印機實驗”來說明人們下意識的順從反應;“商界教皇”湯姆•彼得斯《追求卓越》(個人成長版)借助本書篇首的“養(yǎng)老院實驗”來說明個人責任對于企業(yè)成功和個人壽命的關(guān)系;談判專家凱瑟琳•凱利•里爾登在《談判的力量》里采用本書實例來說明專注力之于生命的重要性;另外,在暢銷書作者芭芭拉•安杰麗思的《活在當下》,丹尼爾•平克的《全新思維》等書中,蘭格教授的思想無處不在??v觀全書,有種頓悟后的快感:任督二脈一旦打開,生活也會因此打開,變得更加豐潤、充滿更多可能性。面對煩心瑣事,專注可以讓人們將不再煩惱如昔,解決方案很可能就在下一個轉(zhuǎn)角處。

作者簡介

埃倫·蘭格,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哈佛大學社會心理學項目組的主席。
  在各大學術(shù)刊物發(fā)表了75篇以上的學術(shù)論文及相關(guān)作品。著有《專注學習的力量》、《專注力》、《學學藝術(shù)家的減法創(chuàng)意》、《個人政治》等很有影響力的著作,其中心理學著作《專注力》被《影響力》、《

書籍目錄

第一部分 缺乏專注力 第1章 缺乏專注力的本質(zhì) 第2章 缺乏專注力的根源 第3章 缺乏專注力的代價第二部分 專注力 第4章 專注力的本質(zhì) 第5章 專注力與抗衰老 第6章 專注力與創(chuàng)造力 第7章 工作中的專注力 第8章 專注力與減少偏見 第9章 專注力與健康譯者后記

媒體關(guān)注與評論

  埃倫?蘭格成功地創(chuàng)作出一本融合有趣實驗與事例的、簡單實用的書籍,講述了思維定勢如何導致人類(甚至那些最聰明的人)變得愚蠢且缺乏專注。它告訴我們,缺乏專注不僅讓人思想沉悶,甚至會讓人放棄生命本身。蘭格啟發(fā)讀者:年輕人可以更善于創(chuàng)新;公司老總們可以更有效率;而老人們則可以在年歲漸長時仍然活力四射、精神煥發(fā)。		  ——杰羅姆?布魯納,心理學家、教育家  本書用異彩紛呈的文字展示給讀者我們的心智和行為之間的關(guān)系。蘭格教授的思考分析之大膽、精確無人能出其右?! ?-杰爾姆?卡根美國著名的發(fā)展心理學家,哈佛大學心理學系教授,曾任哈佛大學腦行為系的系主任?! 】梢源_信的是,任何一個人讀完此書,其生活態(tài)度、思維角度將從此改變。  --艾倫?德肖維茨,哈佛法學院教授

編輯推薦

  ·哈佛大學心理學家的權(quán)威著作  ·被翻譯成13種文字,銷售超過150000冊!  ·《影響力》、《追求卓越》、《全新思維》等暢銷書轉(zhuǎn)載傳頌  一個富翁說:“只要你能找到70cm×30cm的木板,就獎你1萬美元”  蠟燭的宣傳海報上寫著:“能點燃的蠟燭!”  報紙上的一則廣告:“給***送去1美元,現(xiàn)在還來得及!”  商家的宣傳:“每位顧客僅限購買兩枚紀念幣!”  這是生活中的幾個極端的例子,缺乏專注力的人會不經(jīng)意地掉入這樣的陷阱,他們不會把符合尺寸的門拆下來去換取1萬美元的獎勵;看到商店的海報會展開浪漫的聯(lián)想,而不會注意蠟燭本來就是可以點燃的;看到報紙的廣告會給***送去一美元,僅僅因為時間還來得及;受商家宣傳的蠱惑會去搶購兩枚毫無價值的紀念幣!  書中的專注力不是讓你專注于某一學問,或者某一事業(yè)的老生常談,而是用心理學的有趣實驗與研究教你一種有效的思維讓你面對浮躁喧囂時,不被物欲所困擾;面對寂寞時,不被空虛所俘獲;面對誘惑時,明辨是非,做出正確的判斷;面對工作壓力或者缺乏創(chuàng)意時,能調(diào)動所有心智化解矛盾;面對年齡增長時,能抗拒對年老的恐懼……  這些說來也許有些空洞,任何有專注力的人都會對上段言論產(chǎn)生懷疑,專注力有這種點石成金的功效嗎?當你再專注地思考你提出的這一問題,你會發(fā)現(xiàn)專注力的威力就在它能孕育出巨大的覺察力與思考力,讓你能接納當下的現(xiàn)實,發(fā)現(xiàn)思維的樂趣,發(fā)現(xiàn)自身的控制力量;當你缺乏專注力的時候,很容易就被潛在的恐懼和不安驅(qū)使,做出無意識的負面行為,當你做出了負面行為,而又對此心不在焉,沒有多加思考時,后悔與沮喪的情緒會向你襲來?! ∫员緯髡邽槔?,蘭格教授以她的專注力,發(fā)展了多種興趣愛好(專注力并不意味著專注于一件事情),并且每一件事情都做得風生水起。她不僅研究專注力,還研究健康、老齡化、繪畫、音樂。在她創(chuàng)作的散文體著作《學學藝術(shù)家的減法創(chuàng)意》中分析了“創(chuàng)意”的來源以及如何生活才更加適意,在她的個人網(wǎng)站上你還可以看到她自成一格的畫作,如同她的生活一樣絢爛多彩。  用于封面的畫就是蘭格所作,她說,在這幅畫里,她可以自己選擇床的形狀。生活本是隨意自然,專注的力量,能讓生命的本源自然流露。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專注力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87條)

 
 

  •   這本書很好,專注力,以前我常常不懂,在練習瑜珈的時候,常常強調(diào)專注力,學習的時候常常強調(diào)專注力。我實在不明白專注力,在我看來就是集中精神。看了這本書我才明白,什么是專注力。為什么我們的常常出現(xiàn)混亂,明明是以前用過的方法現(xiàn)在卻不對路。是思維的禁錮倒致人沒有專注力。放在思維。接受事物的多元化。實為思想的解放,也就是專注力的本質(zhì)。
  •   書寫的很有理論??戳酥髲男睦镎嬲私獾綄W⒘σ粋€人的影響,讓自己明白了一些看似平常的行為背后卻隱藏著深厚心理原因,讓自己毛塞頓開。反正我是很喜歡這本書啦~呵呵
  •   本書講的專注力不同以普遍意義上的專注力,能學到很多東西,重新審視自己的工作學習,應該傾入更多專注力
  •   內(nèi)容不錯,有所獲益不過說得比較專業(yè).適合有心理學底子的人讀.....
  •   講述慣性思維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值得收藏。
  •   既有學術(shù)知識,又有生活現(xiàn)實,相當深刻的一本書。值得反復珍讀。
  •   我們有時候只注意某件無用事情而忽視其他重要的內(nèi)容
  •   是看了哈佛公開課才買的。希望不錯。
  •   一針見血的指出當下人們的普遍現(xiàn)象,讓迷茫中的人們找到方向,找到方法,讓人們認清自己,使人們明白成功原來是如此簡單
  •   非常棒的一本書,但是,要自己運用起來,確實也是非常具有挑戰(zhàn)性的
  •   這邊書真的好,喜歡。
  •   學到很多,還和爸爸一起討論讓奶奶更長壽的辦法。呵呵
  •   《專注力》這一本書告訴人民做事情全神貫注,專心一志的好處。通過這本書,我相信,唯有全神貫注,方能百戰(zhàn)百勝;唯有全神貫注,方能在工作,學習以及生活中“于無聲處聽驚雷”,使你的學業(yè),事業(yè)更上一層樓。
  •   看了三分之一,感覺內(nèi)容相當不錯,可惜翻譯真的很有問題,相當懷疑譯者自己是否理解了這本書的原意,不過用英文的思維來看譯文還是挺有感覺的,呵呵,要把這本書當成英文原版來讀
  •   書的內(nèi)容相當好,對個人生活和工作都有很大的幫助。可惜的是翻譯得不怎樣,看起來很費力。
  •   有一些真知灼見,但不如想象中的好。書名有點兒名不副實。
  •   會開始審視自身
  •   專注力這個標題就和書的內(nèi)容嚴重不符合。書的內(nèi)容著重一種理性的思考。感覺內(nèi)容太少而且粗糙
  •   開始看還覺得不錯啦也挺有收獲的可是后來看著看著就糊涂了有點看不下去了教育性比較強其實很多事說都很容易的吶做起來就不一樣了簡單的事做一輩子就不簡單了
  •   感覺還是在講心理學的東西,顯得有些晦澀難懂,不是通俗意義上的論著
  •   雖然有一些精辟之處,但都偏重于實驗理論,結(jié)構(gòu)有些松散,說服力欠佳
  •   這本書,是需要耐心,慢慢的體會的。應該說,還不錯,只是需要安靜的閱讀,認真的思考和領(lǐng)悟,這才是關(guān)鍵!
  •   不過,封面上的畫我挺喜歡的.
  •   翻譯不好,不專業(yè),生硬
  •   不過至少對于自己為什么不專心有了理解
  •   本書不厚,章節(jié)簡明:第一部分運用許多科學驗證的相關(guān)數(shù)據(jù)/結(jié)果來詮釋"專注力"的本質(zhì).第二部分重點在于舉證如何提高.最大感覺是事例很多但不詳細,與典型的外文心理學書籍相似.
  •   原來這個是心理學的書,我不太需要
  •   ··············當當?shù)墓芾韱栴}很大??
  •   如果讀者僅因為這本書的名字而購買它的話,那么等到他收到書的時候肯定會大呼上當,就是被忽悠了。
    這本名字叫《專注力》,但作者在書中對“專注力”有自己的解釋,并不是我們?nèi)粘J褂谩皩P闹轮尽?、“全神貫注”或“聚精會神”的意思,也不是指導人們?nèi)绾闻囵B(yǎng)我們?nèi)粘UJ為的專注力問題??梢哉f如果讀者所了解的專注力指的是我們?nèi)粘I钪幸馑?,那么這本書就是不值一讀的。
    在書中,作者是這樣定義專注力的:人們的心思對他的行為有巨大的影響,這種影響就是“專注力”,如果這種影響是負面的,那就叫做“缺乏專注力”。很明顯,這樣的定義是不嚴謹?shù)?,按照作者的理解,“缺乏專注力”既屬于“專注力”的一方面,同時又是“專注力”的對立面。其實應該如下定義:人的心思對他的行為有很大的影響,如果這種影響是正面的,就叫做“專注力”,如果這種影響是負面的,就叫做“缺乏專注力”。由作者定義可見,此書所說的“專注力”范圍十分廣泛。
    作者首先討論的是“缺乏專注力”現(xiàn)象,作者將其分為三類,簡而言之,就是思維定勢,不能靈活變通。與“缺乏專注力”相反的即是“專注力”。說到此處,即可明白作者所說的到底是什么了。
    希望廣大讀者不要被書名所迷惑,而上當受騙!
  •   后悔沒有看前面仁兄的評論而買了這本書。
  •   明顯不如機械工業(yè)出版社出版的《過關(guān):戰(zhàn)勝自己的七項技能》這一本好
  •   感覺太夸張了!
  •      這里要注意,Langer筆下的”Mindfulness”,和卡巴金著作中或傳統(tǒng)佛教的描述中是有所區(qū)別的。正如Langer自己所言:
      
      “For reasons I don’t understand, it seems that, for some others in the meditation camp, there is discordance between those of us who study mindfulness without meditation and those who study the more eastern versions of mindfulness that result from mediation.
      
      Both approaches lead to health, stress reduction, and well being. Many use a mindfulness practice to create inner peace. Our work has shown, in addition to quieting the inner chatter, that the world around us—eg. textbooks, GPS systems, persuasive communications—can be designed to foster mindfulness.
      
      引用自 Ellen Langer 的個人網(wǎng)站:http://www.ellenlanger.com/blog/172/paths-to-mindfulness
  •     
       這是一本講思維模型的書。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講思維定式及其危害;第二部分講打破思維定式的好處以及打破思維定式需要具備的三個特征:創(chuàng)建新類別,歡迎新信息,使用多重視角分析問題;第三部分則在說如何把握度:"對每個人來說,最重要的任務(wù)是選擇對哪些事情抱有專念態(tài)度"。
      
       其實就這話題而言,我覺得這里用的"潛念"/"專念"就是指人心智模式中固有的緩存機制。潛念就是從緩存直接取數(shù)據(jù),所以其反應速度快,可以無意識驅(qū)動,但緩存使用的風險在于,長時期沒有更新后,其狀態(tài)可能和現(xiàn)實世界脫節(jié)。而專念就是重新執(zhí)行完整運算,并更新緩存的過程,所以這種狀態(tài)運算速度慢,但好處是總能得到更準確的現(xiàn)實世界映射。這兩種模式用書P144的話來說,就是:
      
       "潛念是用昨天的解決方法來應對今天的問題" -- 使用緩存
       "專念是適應今日的要求以避免明日的麻煩" -- 通過重新計算以得到現(xiàn)實世界的最新狀態(tài)(順便也更新緩存)
      
       然后,由于兩種模式差別各有其短長(一種計算速度快,但信息失真較大,可能導致誤導;一種計信息失真小,但計算速度較慢),所以在實際執(zhí)行中,我們需要注意把握度。
      
       本書中不少案例挺有嚼頭,比如:
       1.P3 的半夜找木板案例
       2.P47 商店門口放的醒目標牌"可以點亮的蠟燭"
       3.P71 阿爾卡特滋的養(yǎng)鳥人案例(被判無期,照顧小鳥,成為鳥類疾病方面專家):只有心靈空虛的人才會覺得生活無聊,就像一個人有多自由部分取決于他的內(nèi)心有多寬廣一樣,無聊和自由都不是無法改變的事實。
      
  •     專念:積極心理學的力量
       其他提到的概念與定義
       熵
       在一個封閉的系統(tǒng)中,實體或組織的形式將會漸漸瓦解。
       基本信息
       作者:埃倫·蘭格(Ellen J. Langer)(美)
       積極心理學奠基人之一
       哈佛大學心理學家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閱讀時間:2013-11-5至2013-11-13
       閱讀介質(zhì):Kindle
       出品:湛廬文化(Cheers Publishing)
       字數(shù):137000
       潛念
       形成潛念的原因
       重復(“唯手熟爾!”),會讓你麻痹大意
       不成熟的認知承諾
       我們剛剛碰到某類事物時形成的思維定勢,一般都沒有進行過深入的思考,所以被稱為不成熟的認知承諾
       認為資源、能力等都是有限的(設(shè)限)
       以結(jié)果為導向的教育
       結(jié)果導向讓我們無法活在當下。對于熟悉的情境,我們會無視細節(jié)的變化;這相當于我們活在過去
       背景的影響
       不是一成不變的客觀存在。它會隨著我們過去和現(xiàn)在的經(jīng)驗,我們看待問題的視角而改變,從而改變我們的感知和行為。
       對背景的理解決定了我們會做出何種行為反應。而我們對于特寫背景的反應模式大多是在兒時習得的。
       價值觀會創(chuàng)造特寫的背景,進而影響我們的感知
       背景混淆:在對同一種行為進行解釋時,大多數(shù)人會假設(shè)別人的動機和自己的動機是一樣的,但實際上,一種行為背后的含義有很多種。
       關(guān)于資源有限的信念
       線性的時間觀
       潛念讓我們付出的代價
       狹隘的自我形象
      把自我定位在一個小框框內(nèi)
       自我定義為家庭主婦的婦女
       自我誘導型依賴(Self Induced dependence)
       無心的冷酷
       斯坦利的權(quán)威電擊實驗(見實驗案例)
       我們傾向于將所有的麻煩都歸咎于某一種原因,從而讓我們看不到其他可能的解決方案
       控制力的喪失
       案例:戒酒者的酗酒榜樣直接影響到他是否容易戒酒成功
       當我們的頭腦被某一個念想占據(jù)時,與其相對的信息就會逃過我們的視線
       習得性無助
      屢次失敗容易造成習得性無助,這樣的人會無視新的有利信息,完全放棄對自己的控制權(quán)
       未發(fā)揮的潛能
       潛念
       套用以前的類別
       無意識的行為
       單一視角,過于具體的要求
       潛念是用昨天的解決方法來應對今天的問題
       原文摘記
       對我開展自媒體的重要指導:對于信息接收方來說,重要的是要關(guān)注內(nèi)容,而不是形式;而對于信息傳達方來說,新穎獨特的形式是使對方有效地接收信息的保障
       在評判他人行為的時候,我們的判斷標準是自已會不會這么做,或自已能否做到。因此,當別人贊揚你的時候,很可能是因為他們自已做不到,而不是因為你的行為真的非常了不起
       在潛念橫行的社會里,殘聯(lián)人士或異類更容易覺得自己沒有自尊。實際上在一個注重過程的社會里,做一個異類沒什么大不了的
       專念
       形成專念
       以過程為導向
       關(guān)注如何做,而不是能否做到。世上沒有失敗,只有無效的解決方案
       借助直覺
       都是自然而然的,無需費盡心機地去獲得
       不要將事實當做絕對真理
       不確定性能夠激發(fā)人的創(chuàng)造性,接受世界的不確定性,不會讓孩子沒有安全感,而會讓孩子成長為更自信,更有應變能力的成人
       問題重構(gòu)(更改背景)
       專念
       創(chuàng)造新類別
       有意識的行為
       專念是適應今日的要求以避免明日的麻煩
       專念的特點
       能夠幫助人們創(chuàng)造新的類別
       能夠讓人敞開心扉接受新信息
       能使人從不同的視角看待問題
       如果視角夠豐富,會發(fā)現(xiàn)我們想要改掉的壞毛病其實也是一種積極行為:一些人之所以很難改掉一些行為,是因為這些行為從其他角度來看是他們很在乎的品質(zhì)
       改變環(huán)境(例:阿爾卡特茲的養(yǎng)鳥人)
       過程優(yōu)先于結(jié)果
       不是東方的“正念”
       “正念”具有重要的道德意義,“專念”沒有
       兩種念都會讓人不被成見所束縛,打破條條框框
       正念的習得:冥想
       專念的好處
       專念的會會發(fā)現(xiàn)別人忽視的細微變化
       預警信號+改良機會,所以專念的人更敏銳、更具前瞻性。
       專念的人會主動改變環(huán)境,使自已總是保持著充沛的精力
       結(jié)構(gòu)性拖延法的理論依據(jù)
       對疲勞的預期是自我實現(xiàn)的思維定勢
       專念型管理者容忍不確定性、引入“外來者”可以有效鼓勵創(chuàng)新
       玩的時候都能容忍不確定性,但工作時往往不能容忍不確定性
       規(guī)則是用來指導行為的,是為人服務(wù)的,不應機械地遵守規(guī)則,變成規(guī)則的奴隸
       可以消除岐視
       創(chuàng)造出更多類別
       學會欣賞“異類”的獨特感知能力
       無歧視地進行區(qū)分
       整合身心的力量
       身心之間有聯(lián)系,不是簡單的二元論
       大部分由背景喚起的情緒是習得的,我們并沒有對情緒的起因進行慎密的思考
       身體和心理處于具體的背景中,有時我們需要改變生理狀態(tài)時,只需改變一下心理的狀態(tài)(實驗:為了個人原因比外部原因更能挨餓=不同的心理狀態(tài)意味著不同的生理狀態(tài))
       成癮與背景:當脫離了某種心理狀態(tài)時,我們也就脫離了它相應的生理狀態(tài)。所以在戒除某種習慣之前,先要在心理上切斷聯(lián)系
       戒除壞習慣:直接否定某種壞習慣,并不能促進人們戒除這種壞習慣。相反,讓人們承認該壞習慣也有好處,并找到能夠起到相同作用的替代方式,可能更有效
       主動安慰劑:自我暗示、催眠、改換背景、冥想等等
       超越專念
       讓專念出現(xiàn)在該出現(xiàn)的地方
       人們不需要時時刻刻都做到專念
       需要懂得在什么時候?qū)δ男┦虑榻o予必要的幫助
       在決策時,不能一味地認為收集數(shù)據(jù)就能解決問題。超過時點還不決定,就應該聽從內(nèi)心的召喚,用直覺來決定。
       任何決策的根本依據(jù)是個人的價值觀
       專念讓我們生活在一幢透明的房子里(清晰、對局面有控制力、不乏味)
       論據(jù)案例
       加拿大的白人長大后更容易看見直角,克里族印第安人則更容易發(fā)現(xiàn)斜角
       延伸閱讀
       書籍
       《談判力》(Getting to Yes)
       相關(guān)實驗
       復印機實驗
       紐約大學研究生中心,1978年
      Benzion Chanowitz/ Arthur Blank和蘭格
       正常 - “對不起,我能借用一下復印機嗎?”
       更有效果 - “對不起,我能借用一下復印機嗎?因為我有些材料需要復印?!?br />    更有效果 - “對不起,我能借用一下復印機嗎?因為我有急事。”
       說明:人們“潛念”地對熟悉的句式做出反應,而不是有意識地關(guān)心請求的內(nèi)容
       斯坦利權(quán)威電擊實驗
       Stanley Milgram
       當“學習者”回答不出問題的時候,擔任教師的被試者就要對其實施電擊(未真正受到電擊),錄音機會播放“學習者”受電擊后的叫聲和抱怨聲
       65%的被試者對“學習者”實施了足以斃命的電擊
       電擊強度是逐級提高的
       如果我們一開始只是越軌一點點,然后逐步加碼,那么我們就會在不經(jīng)意間越來越遠,直到最后猛回頭發(fā)現(xiàn)自己已經(jīng)變成了另一個人
       決策和責任對老人影響的實驗
       1976年,作者與耶魯大學的Judith Rodin進行,在養(yǎng)老院
       老人自主選擇權(quán)(來訪者地點、是否要看電影、給花澆水)
       實驗組老人的健康水平提高,最牛的是死亡率下降(原30%,實驗組的15%)
       時光倒流實驗
       心理因素會作用于變老的過程,還會改善智力表現(xiàn)
      
      
      
      
      這是自己整理的思維導圖
      http://d.pr/i/TFLl.jpg
  •     之前看了一遍這個書 貌似看不懂
      現(xiàn)在不小心又看了一遍 發(fā)現(xiàn) 還真是本好書 不過這書名歧義太大。。。專注力。。。
      
      我們的教育 注重結(jié)果 或者說 成功 或者失敗
      
      如果我們經(jīng)常和別人比較 往往容易很失望 比如某位同學 成績好 漂亮 聰明 家里也有錢 哎。。。
      
      可是,這樣比較實在是不適當?shù)? 你只看到努力后的成果
      沒有看他們努力的過程
      
      
      比如跳舞跳的好 你要看跳舞的人投入了多少時間 多少精力
      
      成績好 你要看他花了多少時間學習 舊的知識體系搭建的很牢固
      
      漂亮 看人家花了多少時間逛街 多少時間化妝。。。
      
      語言好 人家花了多少時間用這個語言聊天 寫字
      
      家里有錢(那是沒辦法的。。。。改變能改變的。。)
      
      就說畢業(yè)論文這事吧 看到別人的論文都是很好的 好像不費事一樣,其實當然人家也是很辛苦的,可是只看到結(jié)果(近乎完美的東西),在看看自己的東西 條理都沒搭清楚 這樣比較 心情自然郁悶和痛苦
      
      
      之后產(chǎn)生徒然無益的想法 消極。。哎 這樣真不好
      
      
      以過程為導向 每個結(jié)果都是以很多過程導致的
      把目標拆分為一個個小目標 一點點去啃 一點點來做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     通過《專念》來談一下“潛念”
      
      老實說,有點失望.。我是來吸收正能量的,怎么看完之后我更關(guān)注“潛念”這股貌似負能量的東西..。
      
      沒有清晰的解釋 “潛念” 與 “專念”.。我將它們理解為是一種思維狀態(tài),能指導行為發(fā)生的思維狀態(tài).. 不知是翻譯的原因還是其它因素,怎么感覺閱讀起來如此困難~~! 我按自己的理解去總結(jié)書中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潛念;
      
      無意識行為、視角單一,我們無意識的用潛念為自己設(shè)置了許多條條框框,它在無形的制約著我們的思想與行為.?!疤幱凇疂撃睢癄顟B(tài)下的個人習慣于用既定的方式來使用特定的信息,而不會探索其它可能的運用方式?!?潛念是固執(zhí)的、死板的、狹隘的、不懂變通的..。
      
      形成潛念的六種行為:
      
      1. 重復讓我們掉進潛念狀態(tài);
      任何重復的行為都能導致潛念狀態(tài)?!笆煜さ慕Y(jié)構(gòu)和韻律會讓頭腦懈怠,因為我們覺得不需要給予這些信息過多關(guān)注”,重復會讓我們進入潛念狀態(tài),簡言之,重復形成習慣,習慣形成潛念..。
      
      2. 不成熟的認知承諾會形成潛念;
      依照不成熟的思維定式行事,久而久之便形成潛念思維.。不成熟的認知承諾在我們成長過程中形成,這類型的思維定勢并不成熟,卻在我們腦中扎根。潛念伴隨著這些不成熟的認知承諾形成,我們以此來指導日常的行為活動,以此來長成現(xiàn)在我這個模樣.。
      
      3. 我們相信資源有限;
      世界時刻變化,不少人還在墨守成規(guī),因為他們相信資源是有限的.。視角單一,是潛念的一大特征,我們用狹隘的看法來限制了自己潛能的發(fā)揮,我們用潛念為自己設(shè)限,它讓我們知道世界資源是有限的,相信自己的能力是有限的,然后我們便禁錮我自己的腳步..。
      
      4. 線性時間觀念;
      我們用事物的變化來得出時間,時間本是一個抽象的概念,我們無法準確測量時間中的事物,嚴格來說,我們只活在當下..。線性時間的觀念容易形成潛念.。
      
      5. 以結(jié)果為導向的教育行為;
      “世上沒有失敗,只有無效的解決方案”,以結(jié)果為導向的行為將會引發(fā)潛念狀態(tài).。以結(jié)果為導向的教育行為,會催生孩子的潛念心理,將知識作為普適的實事教授給學生,這樣就沒必要考慮其它答案的可能性.。狹隘的世界觀還將滲透到生活的其它方面~~ 相反,以過程為導向的行為,會把注意力集中到實現(xiàn)目標的各個步驟上,關(guān)注如何做到而不是能否做到..。
      
      6. 背景的力量;
      “人們的行為由背景控制,而心理定勢由決定了我們?nèi)绾螌Ρ尘靶畔⑦M行解釋”,背景的選取是多數(shù)是被動的,對此容易形成潛念思維.。
      
      Ps.第一部分余下的篇章都在解釋以上六點在人們?nèi)粘I钪锌赡軐е碌谋锥诵袨?,有點重復與夸大,此部分略讀..
      
      再來看看專念.。
      
      第二部分:專念;
      
      創(chuàng)造新類別;歡迎新信息;多重視角..。專念的特征完全與潛念相反,它是潛念的反面.。它追求創(chuàng)新,對信息持開放的態(tài)度,鼓勵開闊視野、變換角度去看待和接納事物,以過程為導向,為結(jié)果爭取更多選擇與可能性.。
      
      Ps.剩下的章節(jié)都是在講案例,非常無聊的案例,都在講專念如何如何的好,沒有一點建設(shè)性的提議~!! 此部分略讀.。
      
      第三部分:超越專念;
      
      內(nèi)容不多,甚至有點重復~!! 就綜合潛念幾點不好的地方,和專念給人的好處提出幾條提醒罷了..。
      
      言歸正傳,這本書叫《專念-積極心理學的力量》,全書用三分一的篇章寫了潛念,這個似乎與專念完全相反的思維模式..。相比專念,潛念似乎是消極的,它仿佛是股負能量,要不得,必須剔除..。邏輯上是應該這樣想?!但我想說,我們無法消除它。每個人都由一個懵懂的小孩長成一個大人,每個人都由不成熟的認知承諾形成部分定勢思維,這是很難避免的~!! 我們不可能一開始就成熟,這不合邏輯~ 因此,潛念的存在是合理的.。
      
      對于潛念,我們知道它形成的原因與將導致的結(jié)果就得了..。它的形成無法避免,它能導致的結(jié)果,我們努力改寫.。
      
      對于專念,我們應該主動學習與接觸,并保持以專念的思維去指導日常行為.。
      
      最后,總結(jié)兩個書中的心理技巧
      
      A. 用多重視角不斷細分問題;
      
      “許多成見是建立在整體印象上的”,對于一個你非常討厭的人,你可能用一兩個詞來概括的描述他/她,一兩個你能想到的,最貼切最厭惡的詞匯來描述這個人.。但當你將問題細分,用不同的角度再去看待這個人的時侯,或許結(jié)果就不一樣了.。
      
      例如,我在減肥階段有計劃的節(jié)食,突然有一天Hold不住了,特想吃面包,如果用一兩個詞來概括我的想法,我只能告訴自己這個面包是柔軟的、口感是細膩的,然后可能就一股勁的找面包店了.。而通過細分問題,我便能轉(zhuǎn)換角度去填寫我的描述:面包很柔軟,因為加了人造奶油和酥油,它的口感細膩豐富,是因為加了很多的糖和油脂,這些都是不在計劃之內(nèi)的垃圾添加劑.。吃了,你之前堅持的都將白費~! 想到這一步,我的欲望或許就停止了.。
      
      
      B. 看待問題,懂得快速轉(zhuǎn)換背景;
      
      “動物園或馬戲團里的獅子并不可怕,但同樣一頭獅子如果出現(xiàn)在你家后院呢?獅子是否可怕取決于背景是什么,在感到害怕之前,我們必須提供讓自己害怕獅子的背景.?!?“背景是習得的,大多數(shù)喚起情緒的東西也是習得的,而且這些情緒背景大多沒有經(jīng)過我們的縝密思考.。” 我們的情感離不開背景,我們的思維創(chuàng)造了背景..。
      
      感知外部世界的方式不是唯一的,我么可以用許多不同方式去解釋同種刺激,而感知和解釋會影響身體做出一定的反應.. 掉進潛念的狀態(tài)時,用正念的方法幫自己走出來.。凡事懂得變通,不要跟自己的心過不去了.。
      
      
      
  •     1、沒有人可以洞悉某個事物的全部,因為所有事物都是在不斷變化的,由此而來的不確定性要求我們投入更多的專注。
      2、對于信息接收方來說,重要的是要關(guān)注內(nèi)容,而不是形式;而對信息傳達方來說,新穎獨特的形式是使對方有效接收信息的保障。
      3、視角單一實驗:一位研究者在人來人往的走道上向路人尋求幫助,她告訴對方自己把膝蓋扭傷了。如果對方愿意幫忙,研究者會請他到附近的藥店買一卷彈性繃帶。我等候在那家藥店進行觀察,而且和藥劑師說好了,如果樂于助人者前來問詢,他就說彈性繃帶賣完了。總共有25位好心人伸出了援手,但在得知上述消息后,沒有人想到再問一下藥劑師有沒有其他可以推薦的醫(yī)藥用品。于是他們一個個空著手回到了求助者的身邊。我們猜想,如果求助者提出的要求沒有那么具體,她或許可以得到幫助。但是人們習慣地認為膝蓋扭傷的時候應該使用彈性繃帶加以保護,所以沒人嘗試尋求其他方法。
      案例解析:作為一名專業(yè)品牌從業(yè)者,同理也在管理下面的員工時發(fā)現(xiàn),往往客戶提出要要解決的品牌問題,我都會教授相應的解決問題邏輯思路給到下面的員工,而員工則會按照我的方法去執(zhí)行,時間長了,我自身的潛念已經(jīng)形成,下面的人也會按照我所給出的方法從模仿到熟練的去執(zhí)行,于是整個團隊的出品內(nèi)容逐漸呈現(xiàn)出同質(zhì)化的狀態(tài),其實解決問題的方法有成千上萬種,只要邏輯順暢,適當?shù)慕M合好品牌解決工具便可以出現(xiàn)全新的解決思路,而人們往往習慣經(jīng)驗帶給自己的安逸感,導致潛念形成,思維固化,這則單一實驗給了我蠻大的啟示,對于未來如何激活員工的創(chuàng)新思維,突破潛念,很有啟發(fā)。
      4、不要狹隘地看待欲望或生活中哪些寶貴的東西,他們并不想我們想象的那樣稀缺,我們可以魚和熊掌兼得。
      5、我們眼前所謂的現(xiàn)實只不過是人們主觀構(gòu)建的結(jié)果。如果能意識到這一點,我們將獲得更大的自由和控制力。
      6、如果以過程為導向,我們提出的問題就會變成如何做,而不是能否做到。這樣,我們會將注意力集中到現(xiàn)實目標的各個步驟上。我們要記住,世上沒有失敗,而只有無效的解決方案。
      7、人們?nèi)菀妆恢髁鲀r值觀洗腦,用主流標準來衡量自己的行為,而忘記了自己的初衷。所以在任何時候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非常重要的。
      8、導致潛念的原因:重復、不成熟的認知承諾、關(guān)于資源有限的信念、線性時間觀、以結(jié)果為導向的教育、背景的巨大力量。
      9、潛念的三大特征:歸類陷阱、無意識行為、視角單一。
      10、潛念會造成狹隘的自我形象,也就是把自我定位在一個小框框里。這會讓個人和企業(yè)變得非常脆弱,經(jīng)不起環(huán)境的變化。
      11、為潛念付出的四大代價:狹隘的自我形象、無心的冷酷、失去控制力、未發(fā)揮的潛能。
      12、專念與潛念相反,它的特點是:能夠幫助人們創(chuàng)造新的類別;能夠讓人敞開心扉,接受新信息;還能使人從不同的視角看待問題。
      13、專念的特征1:創(chuàng)造新的類別——
      1)偏見的產(chǎn)生多是因為我們沒有對人或事進行詳細的描述,不斷的細分會使我們發(fā)現(xiàn)原本令人厭惡的人或事也是有值得欣賞的品質(zhì)的。
      14、專念的特征2:歡迎新信息——
      1)具有專念意識的人會對新信息持開放的態(tài)度,他們用心傾聽并觀察,努力發(fā)現(xiàn)任何細微的變化。因此他們的行為也會變得更加有效。
      15、專念的特征3:多重視角——
      1)任何一種姿態(tài)、言語或動作至少有兩種不同的解釋。比如,隨性可以被視為沖動,始終如一可以被視為死板,心腸軟可以被視為懦弱,充滿感情可以被視為情緒過激。
      2)在評判他人行為的時候,我們的判斷標準是自己會不會這么做,或自己能否做到。因此,當別人贊揚你的時候,很可能是因為他們自己做不到,而不是因為你的行為真的非常了不起。
      3)如果看待事物的角度足夠豐富,那么我們會明白,我們想要改掉的壞毛病其實也是一種積極行為。我們是在兩個積極的選項中選擇其一。
      16、一個真正以過程為導向的人知道每個結(jié)果都是由之前的過程導致的。
      17、如果我們純粹以結(jié)果為導向,那么生活將變得毫無樂趣。你真的向往所有的事情都一帆風順、毫無阻力?你真的希望可以不費吹灰之力獲得任何東西嗎?
      18、無論是擁有更多的選擇和決策自有,還是為生活注入新鮮元素都有助于專念狀態(tài)的形成。
      19、給予決策權(quán)和選項一定要適量,如果面臨太多的決策和選擇,則可能造成焦慮或拒絕決策。
      20、人生是由一小段一小段被目標引導的軌跡構(gòu)成的,這些軌跡是相對獨立的。過去的行為對整個人生造成的影響并沒有我們想象的那么大。在任何一段獨立的軌跡中,我們都可以塑造身心,讓其變得更為強大。
      21、我們的頭腦并不是越到老年就會變得越差,成年后的大腦也可以長出新的神經(jīng)元。復雜多樣的環(huán)境能讓我們的大腦皮層更厚。
      22、變老的過程并不像人們想象的那樣沒有彈性,心理因素會作用于變老的過程。心理因素的改變不僅能改善老年人的生理表現(xiàn),還能改善治理表現(xiàn)。
      23、我們用邏輯進行證明,而用直覺來進行探索發(fā)現(xiàn)。
      24、“如果我能夠說清每個動作的含義,那么舞蹈也就失去了意義?!币辽嗬む嚳?br />   25、在大多數(shù)教學場合,我們常常將關(guān)于世界的所謂“事實”當做是無條件的真理,但它們實際上只是適用于某些條件的概率性陳述。
      26、創(chuàng)新的啟示(自我總結(jié)):在教育孩子時,要給予他們更多的選擇空間,可以將任何所存在的“事實”真理,加上“可以是”句式,讓孩子對一件物品的認知不局限于現(xiàn)實所給予的分類定義,而是更多種選擇。這樣有助于他們的專念狀態(tài)形成,變得更加靈活且富有創(chuàng)造力。
      27、科學研究產(chǎn)出的只是概率性的陳述,而非絕對事實。即便如此,這些陳述也只是在特定的條件下才為真,但我們的課文常常將這些知識當做脫離任何背景的絕對真理加以闡述。
      28、富于創(chuàng)新的學生善于兩種思考:分析和綜合。
      29、創(chuàng)造力的第一個組成部分是從舊信息中推演出新信息的能力,這一過程會產(chǎn)生新類別。而第二過程往往涉及背景的轉(zhuǎn)換,這是類比的能力。
      30、對疲勞的預期是自我實現(xiàn)的思維定勢。當你覺得自己快感到疲勞時,疲勞就會真的如期而至。
      31、管理層對于不確定性的容忍也非常重要。如果管理者不拘泥于慣常的工作方式,那么富于創(chuàng)新性的員工就能找到發(fā)揮空間,并為組織做出貢獻。
      32、引入“外來者”或從“外來者”的角度思考問題有助于發(fā)現(xiàn)公司中一些不合理的傳統(tǒng)或重大隱患;還有助于給組織帶來全新的解決方案。
      34、對職責、任務(wù)的狹隘定義會抑制創(chuàng)新;同樣,對競爭的狹隘定義會限制我們的發(fā)展。解決上述問題的一個方法就是換位思考。
      35、為了讓工作更有樂趣,更有成效,我們多多少少應該用玩的心態(tài)來對待工作。
      36、規(guī)則是用來指導行為的,是為人服務(wù)的,我們不應機械的遵守規(guī)則,變成規(guī)則的奴隸。
      36、當一項工作做得時間長了,人們難免會產(chǎn)生耗盡和枯竭感。產(chǎn)生這種感覺的原因是:1.一切都是確定的,失去了新鮮感。2.工作中沒有控制力,缺乏自主空間。3.組織中官僚作風盛行。
      37、為了某個目標而構(gòu)建的系統(tǒng)在誕生前就已經(jīng)死亡了。目標會漸漸展現(xiàn)在我們眼前,并告訴我們使用何種方法去實現(xiàn)。
      38、“潛念是用昨天的解決方法來應對今天的問題?!薄皩D钍沁m用今日的要求以避免明日的麻煩?!?br />   39、分類是人類的天性,我們時時刻刻都在頭腦中進行著分類。要消除歧視,我們要做的不是減少類別,而是創(chuàng)造出更多的類別。
      40、在消除偏見的時候,我們要做的不是讓大多數(shù)人停止劃分不同類別,而是教大家學會欣賞殘障人士和“異類”的獨特感知能力。
      41、由于沒有意識到不同背景下的某種刺激會變成不同的刺激,我們就成為了各種心理定勢的受害者,盲目的地將某種刺激和特定的情感聯(lián)系在一起。
      42、當脫離了某種心理狀態(tài)的時候,我們也就脫離了相應的生理狀態(tài)。所以在戒除某種不良習慣之前,先要在心理上徹底斷絕關(guān)系。
      43、一味地否定一種壞習慣,并不能促進人們戒除這種壞習慣。相反,讓人們承認壞習慣也有好處,并找到能夠起相同作用的替代方式,也許是更有效的方法。
      
      
      小跑學習分析總結(jié):
      1、專注于過程,而非結(jié)果,相應的過程必然會帶來理想的結(jié)果。
      2、解決問題的方法只要符合邏輯會有多種選擇,不局限現(xiàn)實所帶給你的模式,自己嘗試創(chuàng)造新的模式去解決問題。
      3、對固化的現(xiàn)實存在進行多種詮釋,以“可以是”句式來改變對身邊任何物品單一屬性的認知,剔除舊的思維定勢,提高自己的創(chuàng)造力。
      4、善于開發(fā)自己的類比分析能力,找到不同物體中的相似之處,然后進行提煉和融合,激活全新的想象力并予以實現(xiàn)。
      5、做事不要給自己陷入一種前中后的思維定勢,善于開發(fā)自己的“第二陣風”,其實大多數(shù)我們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覺到疲憊,原因并不是真的累了,而是我們給自己設(shè)置了相應的思維定勢,讓我們感覺某個時段,我們應該是累的。我們完全可以問詢內(nèi)心的真實想法,然后進行自我突破。
      
  •     開始總結(jié)前三個月對于積極心理學大量學習感悟之時,介紹一下Ellen Langer這本著作《專念》我是在看這本書前言介紹時,覺得可以“一心一意”地寫下一篇對于過去幾個月中發(fā)生一些事情的總結(jié)。就用這種方式吧。
      
      
      
      
      
      過去的幾個月,看完了哈佛幸福心理學的23堂課,因為這位老師(Tal),他的媽媽,美國最著名的教育家(Marva Collins),還有他祖母二戰(zhàn)中存活下來的故事,而深深感受到了他們?nèi)坏姆e極態(tài)度,積極活法對生活的影響,于是,我開始了實踐:看了5本其他關(guān)于追求幸福的書,在公司發(fā)布每兩周一次的關(guān)于如何通過好好工作來提升幸福感的簡報。同時,在跟讀書會的朋友一起運動,一起相互鼓勵,一起通過跳舞交了更多朋友的情況下,可以體會到上面這書里提到的諸多事實。
      
      哈佛幸福心理學是關(guān)于研究人如何可以獲得幸福感受的方法和實踐。用了大量的科學研究證實了,追求幸福是有方法可依據(jù)的。并且,這些研究還是跨文化的,比如作者在西方,亞洲都做了很多的研究。
      
      倒數(shù)第二堂課講的是關(guān)于自尊的研究。自尊是如此重要,以至于它可以作為一門課程的總結(jié)。這次,Tal還讓學生(我這個網(wǎng)絡(luò)自學者也算是吧:)總結(jié)獲得幸福的方法,它們分別是:各種形式的體育鍛煉(散步,游泳,跳舞等),每日的感恩練習(也就是寫下今天感激的五件事),日記的習慣(對于美好的回憶簡單記錄當時的情形,每記錄一次就相當于是再現(xiàn)了一次幸福的感受,對于不好的遭遇就采用分析記錄的方法,總結(jié)經(jīng)驗),專念(就是瑜伽冥想以及保持冷靜的方法),幽默(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素質(zhì),可以學習的)??傮w來說,如何在上面這些方法都保持好的習慣,一個人會越來越悅納自己的生活吧。
      
      23集的課程有很多東西值得年輕人看,這里面的理論幫助年輕人更快提升自尊感,從而增加幸福感。一個人的很多錯誤選擇,行為,其實都是因為缺乏自尊感造成的。自尊,是“社會的疫苗”,加入社會上的人都有了這個疫苗,那么可能,就不會因為內(nèi)心的恐懼,不安,促使自己向外在世界去證明自己。我想,可能正是缺乏自尊和愛感受,促使了很多年輕人停不下來追求更多的錢,更大量的工作。有多少過勞死的年輕人,這個報道不得而知。只是覺得可惜,為何不多多提升自己的自尊感,好好愛自己呢(當然,這并不是簡單意味著不要努力地工作)。在計劃歐洲行的時候,一個老同學說我:小妹兒,你有錢噢。我很無語,回答道:我沒有你有錢。我只是選擇,計劃了這次的旅行而已。想要做的很多快樂事情,成本都是自己辦得到的。只是選擇而已。下面寫一些課程講到的理論,也是我選擇去相信的:)
      
      1 .首先學到一個新詞“epigenesis”-循序漸進。我們不可能不經(jīng)過第一個階段,就達到下一個階段,這讓我想起一個笑話,餓漢去店里吃包子,他一連點了6個包子,終于吃飽時他想:我應該直接向老板說:給我上第六個包子?這樣,就可以省去吃中間5個包子的麻煩了
      
      2 .Human nature to be commanded must be obeyed first要想把握人性的規(guī)律,必須要先尊重人性。承認自己作為人的局限,同時也允許自己成為一個不完美的人有這樣或者那樣的另一面,that is, Allow yourself to be human, give permission to be human for yourself and others.這點太重要了。我不僅想到,高中時熬夜復習多么的低效率阿,至少對于我來說是這樣?,F(xiàn)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試圖告訴自己,說不定某方面不強求,允許自己做不好,也許是等待另一個好機會出現(xiàn)的方法呢?
      
      3.No one is coming.“沒有人會來”。非常喜歡這句話,生活中,工作中,該你履行的責任和義務(wù),你不做,永遠都是你的事情,沒有人真的可以幫助到你。只有自己可以幫助自己。推卸責任,指望某天某個人,某個情形會變好,然后你就可以突然快樂了,有這種想法的人,大概永遠都嘗不到幸福的滋味了,因為這樣的話,概率實在太低了。
      
      4.Fail to learn, learn to fail.犯錯就是學習,學習就是犯錯的過程。這句話,如果能讓大多數(shù)中國學生,家長相信該有多好阿。不要去指責你的孩子,不要拿你的人跟其他人做比較。這樣的下場,只會讓一個人再也不敢嘗試了,而一個人一旦不再嘗試新事物了,那么他的成長和發(fā)展就停滯了。因為學習任何事情都和學會走路一樣,不斷跌倒,然后才不斷獲得一種能力。走路的能力如此,工作能力如此,幸福的能力也如此。
      
      5.積極心理學的思路和態(tài)度-what you appreciate, grows.(這跟積極心理學研究關(guān)注點理論一樣,不研究病態(tài)的人,研究那些成功的人,這些人才是值得研究的。)這句話的意思是:你關(guān)注什么,什么就會增長。
      
      等等,等等,這里的內(nèi)容給了我太多的力量。通過學習又多了一根拐杖去面對生活,苦難會有,挫折會有,但人的偉大就在于會思考,想辦法。你關(guān)注解決方法,就不會像關(guān)注問題的人一樣,困獸一般,困在自己的牢籠中。希望你也可以感受到這個正面的力量。
      
       全部視頻的鏈接如下,中文翻譯還是不錯的:http://www.psychspace.com/psych/viewnews-7180
  •     翻譯心理學的書,是不是找?guī)讉€心理學專業(yè)的來翻譯啊?~
      
      字數(shù)字數(shù)字數(shù)
      
      字數(shù)字數(shù)字數(shù)
      
      字數(shù)字數(shù)字數(shù)
      
      字數(shù)字數(shù)字數(shù)
      
      字數(shù)字數(shù)字數(shù)
      
      字數(shù)字數(shù)字數(shù)
      
      字數(shù)字數(shù)字數(shù)
      
      
  •     名字翻譯得不大貼切,英文是mindfulness,講的是一種充分體察自己和外部世界的、澄明無礙的心境。人容易陷入各種成見(premauture cognitive commitment),mindfulness能幫人避免這些成見,看到事物的本質(zhì)。書中列舉了很多偏見。比如,人聽到“因為”這個詞的時候就容易更相信這句話是真的,即使這個“因為”后面的內(nèi)容都是廢話。(我要用一下復印機,因為我要復印東西。)比如疲倦不僅是身體的感受,也是一種身體的感受。很多時候我們并不累,但是覺得自己應該累了,于是就真的感覺到累了。
      
      達到這種洞察的狀態(tài)的一種方法是注重過程,而不是結(jié)果。這點上我格外需要認真訓練。有時候名利心很重,希望成功,但沒能投入到做事的狀態(tài)中去。高考前就是這種狀態(tài),后來很多時候也是這樣。這兩年好一點了,但還是需要繼續(xù)訓練。
      
      書的內(nèi)容不多。翻翻就看完了。
  •      "這本書將告訴我們,時常不用心會付出心理與生理上的代價;更重要的,這本書將告訴我們,透過用心,我們將更好地駕馭生活,獲得更多元的選擇、以及超越種種極限。
      
       This book is about the price we pay for mindlessness: the psychological and the physical costs. More important, it is about the benefits of mindfulness. Those benefits are greater control over our lives, wider choice, and making the seemingly impossible possible."
       —Ellen Langer
      
      有一個女人,她每次做烤肉的時候,總是先將肉切下一小塊來,然后再放到鍋里。有次旁人好奇的問她為什么要這樣做,她回答說以前媽媽就是這樣做的。這一問她的好奇心被挑起,于是打電話問媽媽,媽媽告訴她:“你外婆就是這么做的”。她再打電話問外婆,老婆婆不加思索地說:“只有這樣,我才能把肉剛剛好塞進我的鍋里呀!”
      
      上面的故事來自哈佛大學心理學家Ellen Langer的經(jīng)典著作Mindfulness 。 可能你覺得這對母女的行為有些好笑,但實際上我們大多數(shù)人經(jīng)常會做像她們這樣的無意識行為。比如,對商店陳列的模特說對不起;新年剛開始的時候在支票上寫上上一年的年份。在Langer 眼中,人們之所以會如此做是因為處于一種她稱為mindlessness的狀態(tài)。
      
      人類在探索世界的過程中,根據(jù)經(jīng)驗制定出很多原則和分類,簡化了紛繁復雜的世界,使之變得有序,能有效指導當下的行動,以便更好地生存。但是問題來了,這些原則和分類一旦建立,大多數(shù)人傾向于不加思索地去遵守, 除非出現(xiàn)差錯,不然壓根不會意識到自己在做什么。類似的情景一出現(xiàn),我們就很容易會按照慣例做一些自動化的行為 (automatic behavior)。書中的著名的“復印機實驗”形象地展示了這些行為的盲目性和機械性,
      
      一群人在圖書館排長隊,等著用復印機。研究人員特意派一些人跑到前面企圖插隊先用復印機,這些人用了三個版本的請求:
      
       對不起,我能用一下復印機嗎?
       對不起,我能用一下復印機嗎?因為我有些資料要復印。
       對不起,我能用一下復印機嗎?因為我有急事。
      
      第3個版本由于給出了理由,成功率要高于第1個版本;第2個版本的句式與第3個版本類似,但理由很可笑,復印機當然是用于復印的了。但奇怪的是,成功率竟然和第3個版本接近的。就因為句式相同,哪怕內(nèi)容相差甚遠,人們竟然作出了同樣的反應。
      
      除了自動化的行為,mindlessness的另外兩個本質(zhì)是:落入分類的陷阱(entrapment by category) 以及受限于單一的視角(acting from a single perspective)。
      
      俗話說,這個世界唯一不變的是“變”。當情況有變,處于mindlessness會帶來很多問題。像上面所提到過的列子倒也不太礙事,但很多時候卻會讓人們在生活的各方面付出形形色色的代價。書中提到的代價主要有以下幾種:
      
       狹隘的自我形象 (a narrow self-image)
       無心的殘忍 (unintended cruelty)
       失去控制力 (loss of control)
       習得性無助 (learned helpless)
       潛能發(fā)揮受阻 (stunted potential)
      
      有時候甚至造成重大的災難。比如,1982年美國佛羅里達航空班機空難的原因,是因為機長和副機長例行檢查時,沒意識到此次航班與以往不同,需要在冰天雪地中航行,所以防凍裝置不能像往常那樣處于“關(guān)閉”狀態(tài);一個晚上參加聚會的小伙子,在花園中看到一個游泳池,帶著好玩的心態(tài)跳進泳池,結(jié)果摔斷了脖子,因為這個泳池沒有水。
      
      對mindlessness的研究,讓Langer的研究興趣逐漸轉(zhuǎn)到了其對面——mindfulness。她認為mindful的人有以下幾個特點:
      
       發(fā)展新的分類 (creating new categories)
       樂于接受新的訊息 (welcoming new information)
       采用多重視角 (more than one view)
       控制背景 (control over context)
       過程優(yōu)于結(jié)果 (process before outcome)
      
      全書近3/4的篇幅就在談?wù)搈indfulness的特性,以及它在工作、學業(yè)、身心健康、創(chuàng)作方面的助益。
      
      作者Ellen Langer教授是一位想法大膽而超前的傳奇女性。她也是第一位在哈佛心理學系獲得教授席位的女性。作為積極心理學的奠基人之一,她是哈佛幸福課講師Tal Ben-Shahar的博士論文指導老師,Tal在授課時親切地稱她為積極心理學之母。
      
      Mindfulness一書是基于超過50個實驗研究的結(jié)晶。難能可貴的是,Langer有一種本事,能把一般人覺得枯燥的學術(shù)語言“翻譯”成大眾都能明白的道理。那些實驗在她娓娓道來的筆觸下,也變成一個個引人入勝的小故事。
      
      很多自助以及心靈修持相關(guān)的書籍的常見主題是:提醒和教導人們識別和擺脫在無意當中接受的習慣、模式和信念。Langer的研究從西方科學研究的角度,用大量巧妙而令人信服的實驗實證,幫助人們打破僵化意識的條條框框,帶領(lǐng)大家站在不同的角度來看待問題,從像機器人一樣的自動化行為中解放出來。這本1989年出版的書,至今還在不斷影響著很多人,很多讀者坦言這本書改變了他們看世界的方法。
      
      這本書的中文簡體譯本《專念》,繁體譯本《用心法則》。Mindlessness分別被譯成“潛念”(簡)和“不用心”(繁);而mindfulness 分別被譯成“專念”(簡)和“用心”(繁)。2007年的簡體譯本曾將mindfulness翻譯成“專注力”,很容易和我們平常以為的集中注意力的意思混淆,遭到很多讀者的集體吐槽。我個人最喜歡的還是繁體版的翻譯,但為了防止混淆,在以后的筆記中還是使用原來的英文單詞。
      
      其他關(guān)于這本書的筆記:
      http://www.wisdomsnack.com/1275.html
      http://www.wisdomsnack.com/1284.html
      
      本書為智慧點心坊108本英文經(jīng)典心靈書籍讀書筆記的第9本,屬于哈佛幸福課推薦書讀書筆記系列。中文簡體和繁體譯本分別為《專念》和《用心法則》
      
      -----------------------------
      轉(zhuǎn)載請注明以下信息:
      盧小英/文 來自智慧點心坊 (www.wisdomsnack.com)
      原文地址:http://www.wisdomsnack.com/1265.html
  •     越是專注于本書對日常生活中的各種“瑣細”問題的發(fā)現(xiàn)和展開,越是專注于作者“嘗試”提供的各種各樣的“可能”的解決途徑,越是覺得對這些思考“似曾相識“;越是在專注于細節(jié)的“過程”中產(chǎn)生“共鳴”,越是“喜歡”這本書。
      
      另外,可以參考作者另一本,更加“個性化”,更加“主觀化”,更“日?!钡囊槐痉浅!吧鷦拥摹标P(guān)于專注力的書——《on Becoming an Artist》(本人先讀的這本。。。鏈接:http://book.douban.com/subject/2840752/)。
      
  •     有幸參加了湛廬文化發(fā)起的“專念走中國”圖書漂流活動,成為此書的第一批讀者。這是我讀的第一本關(guān)于積極心理學的書。對照書中所述,審視自己之言行,收益頗豐。
      一周的時間,無暇仔細揣摩書中之精華,只得暫時將書中重點摘錄下來,不想竟用B5紙反正面抄了整整20頁。初時還把隨想寫下來,時間過于緊迫,后來只是一味的照抄,準備日后慢慢回憶、琢磨。
      僅在此處留下幾點感受:
      此書之目的:以通俗易懂之語言將作者在“專念”這一社會心理學的研究成果展現(xiàn)給公眾,使更多的人了解這些寶貴的知識,并掌握“專念”意識狀態(tài)。
      此書先提出與“專念”相對應的概念“潛念”,并重點提示其存在的情景和帶來的危害,更進一步提示其產(chǎn)生、存在的原因。進而提出“專念”這一概念,闡述“專念”的特征及帶來的好處。
      此書帶給我個人的收獲是很大的:
      保持清醒、消除偏見、開放心扉、多視角觀察、接受新信息;降低甚至消除背景帶來的不利影響;激發(fā)創(chuàng)造力……
      因時間原因,僅初步認識,尚需時日多加對照、審視才能有進一步的認識。
      在參加此次漂流活動中,正在看的姚淦銘的《大學智慧》一書,其中講到朱熹的弟子曾經(jīng)把其師(朱熹)讀《大學》的方法概括為六句話:循序漸進,熟讀深思,虛心涵泳,切己體察,著緊用力,居敬持志。
      東西方與“念”的理解不同,但都需要“虛心涵泳,切己體察”。
      此書的特點是通俗易懂,接近于工作、學習、生活。如想了解積極心理學可閱讀此書。
  •     專注力
      1.缺乏專注力各種起因。
      ~以結(jié)果為導向,會使人失去專注力。
      ~對規(guī)則規(guī)律的僵化理解。
      ~對場景的固化理解。
      
      2.缺乏關(guān)注力的后果。
      ~自我形象單一化,自我設(shè)限,受自我標簽所困
      ~潛力受到抑制。
      ~生活和思維失控。
      
      3.有專注力的表現(xiàn)。
      ~保持思維開放,接受新信息。絕不自我設(shè)限。
      ~專注于過程,以過程為導向。
      ~通過保持專注力,來增加對生活的控制,從而幫助我們改變生活環(huán)境。
      ~借助專注力,更慘酷的,更特定的場景也能夠在控制之中。
      ~缺乏創(chuàng)造力就是用昨天的辦法來解決今天的問題。
      ~專注力就是有效的解決今天的問題,并消除明天的困難。
      ~增強專注力的本質(zhì),就是與各種偏見,自我設(shè)限,和習慣思維作斗爭。
      ~學會利用不同的視角和腸場景看問題,增強認知技巧,破除各種思維障礙。
  •     專注力,其實是一個糾結(jié)的話題。
      仔細想想,自己最專注的時間就是兩個初三和高三。人漸漸長大了,也不知道什么時候,人也開始浮躁。是因為紛繁的世界?是因為多彩的生活?
      應該都不是,只是借口而已。
      1、專注過程而不是結(jié)果。
      我常常會想做這件事情我要達到什么,我要怎樣怎樣。但是,很多時候,想著想著,我就不想做了;想著想著,我就猶豫了。于是,事情就這樣拖著。然后,突然的某一天,有人做了,被表揚了。我才會偷偷地在想:當時只有我做了,這個將就是我的。
      但是,偷偷的想還是只是想想,沒有其他人會知道你在想什么。于是,像死循環(huán)的一樣,我再次被自己的思前想后的性格擋住了。
      專注過程:自問“我應該如何來做?”而是“我能不能做?”
      2、喘息后的恢復。
      “當我們開始執(zhí)行任務(wù)時候,我們腦海形成一張有關(guān)任務(wù)開始、中局和結(jié)尾的腦圖。起始階段精力充沛,專注力很好;如果我們專注于任務(wù),任務(wù)中新的差異就會產(chǎn)生,我們在工作時就會全情投入,而且任務(wù)似乎易如反掌,并不斷產(chǎn)生差異。如果我們專注力開始減弱,我們就會依賴產(chǎn)生的差異。當任務(wù)接近尾聲的時候,我們開始特別關(guān)注結(jié)果。在這之前就改變情景,可阻止疲倦的產(chǎn)生?!?br />   在準備G和雅思的時候,我就特別懷疑自己能不能做好(再次說明自己沒有專注力 )。其實,經(jīng)過跟小君子的討論,我發(fā)現(xiàn)自己是沒有一個可行的計劃。亂寫一個Plan真的很容易,但是要寫一個可以落實,可以出tangible result的plan是要基于很多東西:自身的注意力曲線、DDL和每天的時間.....(這個還在不斷探索中)
      不過,適當轉(zhuǎn)換場景確實在motivation上有很大的作用。保持一個好奇的心,保持新鮮感和保持任務(wù)的難度對于效率都是很有用的。
      
      
      P.S:我還是沒有搞懂“怎么轉(zhuǎn)換場景和不確定性、控制的技巧”囧
  •     首先說明我只看了前三章,后面隨便翻了一下,我只是當時看了它的宣傳,以為能解決我們工作生活中碰到的問題。但是發(fā)現(xiàn)不是我想象的樣子。
      對于書中的這個核心詞‘專注力’,作者本人也提到可能存在的跟東方文化中對這個概念理解的差異。我感覺書中通過一些例子推導出的所謂‘缺乏專注力’,我的理解感覺更接近于‘思維定式’。還有那個Milgram的實驗,我記得在另一本書(傻笑著讀完心理學)里看到的試驗過程和推導出來的結(jié)論是關(guān)于‘責任和服從’的,作者這里引用這個實驗卻推導出了‘缺乏專注力’,反正我是沒轉(zhuǎn)過彎來。
      
      另外感覺翻譯也是影響我對本書理解的一個重要因素。
      先放著,決定不看了?;蛘邅G掉或者哪天實在無聊繼續(xù)看下去。
      
  •     我擦, 我從卓越買的那本是什么看kanlu工作室策劃的,什么小紅帽,買了幾本,其實一點都不好。
      這本不到150頁,卓越上20買的。
      
      看完沒什么收獲。
      
      書上大抵講了下,專注力很好。 怎么培訓專注力沒有講到。(有本書叫專注力訓練手冊什么的挺好,我看的電子版。)
      
       而且,概述談?wù)摰膶W⒘?,不是我想象的專注力?br />   
       我想在做事情的時候有focus,能靜下心來。 這個講的似乎是,有專注力,就不會太有focus,做a事時,會發(fā)現(xiàn)c事。
  •     剛看完,沒有什么頭緒。就寫幾點感受:
      1. 翻譯的不是很好。有很多地方讀起來很難受,有種想看原著的沖動。
      2. 書名其實譯的還是不錯的。這本書核心就是講的專注(這也是mindfulness所要表達的意思)。
      3. 書中反復說明的一個基本原則就是“過程>結(jié)果”。其它一些如多元思維都是這一原則所衍生出來的。對此個人很贊同,只是覺得較難操作。過段時間再一讀一遍。
      4. 總的來講,是一本值得一讀的好書,盡管翻譯的不怎么樣。建議讀原版。
  •     如題,不是說蘭格寫的不好。只是出版社的功利心和譯者對心理學的無知糟蹋了一本書,嚴重的文不對題。需要的人讀不到,買了的人有不需要,我就是其一,在亞馬遜買的,20元白花了!
  •     http://anerd.blogbus.com/logs/53197984.html
      專注力另一個重要的內(nèi)涵就是專注于過程而非結(jié)果。
      
      一、現(xiàn)代人普遍存在妄自菲薄的毛病,總覺得自己不如別人,比如閱歷沒有別人豐富,文章沒有別人寫的好,學識沒有別人淵博,錢沒有別人多,房子沒有別人的大等等。專注于過程能有效避免這種不必要的妄自菲薄。
      
      很多時候,我們難以看到自己的優(yōu)點,而只是看到別人衣著光鮮的一面,殊不知在這光鮮背后所付出的努力或經(jīng)歷過的磨難。我們往往只看到(確實也只能看到)最終的結(jié)果,而忽略了其中所必經(jīng)的過程,更重要的是沒有認識到:如果我們和他們一樣,付出同樣多的時間,同樣多的汗水,克服同樣艱巨的困難,經(jīng)歷過同樣多的磨難,遇到同樣的機緣,那么我們或許也能取得和他們一樣的成就。
      
      因此,妄自菲薄完全沒有必要,你沒有達到他的高度是因為你沒有經(jīng)歷他經(jīng)歷的過程,也完全沒有必要羨慕,如果你經(jīng)歷了同樣的過程,可能你也可以取得同樣的成就。
      
      這就是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jié)網(wǎng)。我們與其在此感嘆他人的遙不可及,倒不如將思考的重點,行動的重心放在成功或者達到目標所必經(jīng)的過程或者步驟上。當我們知道了、明確了成功所必須的過程時,同時也就能夠擺脫急功近利所帶來的不必要的焦慮,從而耐心的專注于當前的事務(wù)中去。
      
      另一方面,結(jié)果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可控的,正所謂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最終成功與否也與機遇、環(huán)境、運氣等息息相關(guān)。因此最佳的策略是踏踏實實的做好眼前的工作,而非寄托在不可知的未來。并且就算最終結(jié)果非如你所愿,起碼你也可以說你曾經(jīng)付出過。
      
      二、專注于過程也有助于我們更好的理解他人與我們之間的差異,從而更恰當?shù)脑u價他人。我們經(jīng)常能夠遇到與自己觀念不一致的人,我們經(jīng)常想不明白:為什么他竟然會這么想?他怎么會連這個都不知道?我們經(jīng)常會糾結(jié)于這些差異不放,從而產(chǎn)生很多不必要的紛爭。其實彼此之間的差異僅僅是最終的結(jié)果,如果我們能夠看到產(chǎn)生這種結(jié)果的原因或者過程,那么也就能夠明白為什么會有這么多不同。我們和別人的觀念、看法不一致很大程度上在于我們彼此之間的經(jīng)歷不同,我們的基因、成長環(huán)境、接觸的人、看的書、接受的教育、經(jīng)歷過的事都不完全一樣,由此產(chǎn)生不完全相同甚至是相反的觀念也就不足為奇了。
      
      三、專注于過程同時還有助于我們欣賞過程當中的美,比如在旅程當中,如果你只想著趕緊到達目的地,那么就可能會錯過途中的美麗風景。又或者在公司上班,如果只想著掙錢的目的或者趕緊下班,則難以體會到工作中的樂趣。人生也是如此,終點無非就是死亡,但我們活著并非是為了死亡這樣一個結(jié)果,而是要享受其中美好的過程。
      
      四、過度的專注于結(jié)果會導致我們停止評判性思維。當我們已經(jīng)知道了問題的答案或者做某一件事情的方法以后,即如果我們以結(jié)果為導向,那么我們就會停止思考其他的可能性,而只會沿著舊有途徑想著趕緊把事情作完就萬事大吉。但如果我們以過程為導向,那么我們就會專注于要達到目標所必須經(jīng)過的步驟,我們就會思考:這件事到底應該怎么做?有沒有其他更好的辦法呢?從而推陳出新,找到不同的甚至更佳的解決途徑。同時,也就不會存在所謂的失敗,僅僅是方法不對而已。
      
      五、專注于過程同時也是一種禪學思想,到底怎樣才是真正的活在過程中,《現(xiàn)代人如何學禪》中有一個故事:佛陀滅后一百年,有一個修行者,他因為沒有看過佛,不曉得佛的身相莊嚴到什么程度,就去拜訪一位一百二十歲的老比丘尼,請她告訴以前看到佛陀身相是如何的莊嚴。那老比丘尼對他說:好?。∶魈爝@個時候你來找我,我告訴你。于是他就回去了。隔天,修行者就去找老比丘尼,當他敲門時,老比丘尼就說:請進來!他門一推,進去就跟她頂禮,老比丘尼說:你起來!回去吧!修行者非常納悶:可是你還沒告訴我。老比丘尼:我說啊,你沒有資格問我佛的身相莊嚴到什么程度,一百年前我用這個方法考驗舍利佛,他可沒有弄翻我的油,你一推門就把我門后那滿滿一碟子油潑了一地?;厝グ桑∧莻€修行者聽到這番話,感到很慚愧,并且也有所體會,回去之后努力修行,不久就證得阿羅漢果。如果是我們,可能連門板也推到了。這就是所謂的活在過程中,連敲門、推門這么簡單的動作也需要仔細的去體會和感受。
      
      六、那么人們?yōu)槭裁磿绱说膱?zhí)著于結(jié)果?原因之一就是功利化的教育。成年人評價事物的標準很簡單,就是有用和沒用,有效果和沒有效果,能夠達到一定目標,能夠最終取得一定成果的事情才值得去做,或者做任何事情都必須要有一定的用處?,F(xiàn)在很多家長都熱衷于將孩子送去學習鋼琴、小提琴、書法、舞蹈、繪畫等等東西,目的無非就是這些技能在孩子將來升學就業(yè)時可能會有用。當孩子開始把取得好成績當做繪畫的唯一目的時,他關(guān)注的焦點就不再是畫筆的色彩、紙張的設(shè)計或者是各種可以選擇的形狀,繪畫從此不再是一個充滿趣味、探索和創(chuàng)造的過程,而僅僅是一項必須要完成的任務(wù)。
      
      同時,社會的評價標準也是同樣的功利,完全以成敗論英雄,社會價值觀單一,就是要成功,有很有錢,要有房有車,否則你就是一無是處。在這種社會氛圍之下,人人急于求成,都只知道往前沖,只能成功不能失敗,注定難以享受過程之美。
  •     在看影響力2的時候看到《專注力》的介紹,正好是在一段寫如何不去擔心明天的事情和后悔昨天的事情的段落,專注在眼前做的事情。正好這段時間在看英語,看多了難免走神,感覺效率有點低,就想找來《專注力》看看,是否真有讓注意力集中在眼前事情的方法。
      可惜看過之后,感覺作者更多地是在講專注可以讓我們發(fā)現(xiàn)平時不能發(fā)現(xiàn)的東西,而不是在講專注力;而且不知道是翻譯的原因還是怎的,讀起來總覺得不夠通順,有些段落讀起來很累,這本書算是渾淪吞棗地讀完的
  •     借這本書來看的時候想著自己平時都是吊兒郎當,看看能不能從這本書中找到一些可以讓自己全神貫注的做好事情的一些方法。一翻開書才知道不是我要的,不過薄薄也就把它翻完了。
      
      其實本書所說的專注力是一種打破思維慣性的理念,不信看看下面作者的一些基本的觀點就知道了。
      
      
      一、缺乏專注力的本質(zhì):
      
      1.掉入“范疇陷阱”
      2.自動行為(思維慣性)
      3.行為角度單一化
      
      
      二、缺乏專注力的根源:
      
      1.重復(長久習慣導致不假思索的行動)
      2.早熟認知界定(經(jīng)驗主義)
      3.過于迷信“資源有限論”(我們能做的就這么多)
      4.線性時間論
      5.功利化教育
      6.場景的力量(根據(jù)場景和關(guān)聯(lián)思考做出判斷)
      
      
      三、如何擁有專注力
      
      1.創(chuàng)建新的范疇
      2.歡迎新的信息
      3.思維角度多元化
      4.進行場景控制
      5.關(guān)注結(jié)果,也要注重過程
      
      
      值得一提的是關(guān)于場景控制問題。這在營銷學上已經(jīng)有人做過更為深入的研究。為什么消費者走進一家超市會買很多自己原來沒有準備買的東西呢?為什么看到我們崇拜的人看什么雜志,上什么網(wǎng)我們就會屁顛屁顛的也跟著去呢?為什么本來不應該是我們請客的飯局到最后變成我們掏錢呢……
      
      場景的力量無處不在,大家要時刻注意自己是否被當下的場景所影響,所控制。如果你搞銷售的,就整天要琢磨琢磨怎么設(shè)計場景讓消費者在不知不覺中掏錢了。
      
      當然場景控制在提升我們學習能力方面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喬希的《學習的藝術(shù)》中就提到很多他如何去利用和制造適合的場景來提升自己的比賽應對能力。其實最簡單的例子就是,我們乒乓球國家隊內(nèi)訓或?qū)?nèi)選拔的時候找來很多觀眾,就是為了營造正式比賽的場景,以提升隊員在正式比賽時候的作戰(zhàn)能力。
      
      
  •     老實說,這書真的不怎么樣,不知道是中文翻譯的問題還是因為原著就這樣,讀起來感覺相當?shù)牟煌?,很難理解。
  •     我相信很多人是因為宗教的原因,尤其是佛教里的專注接觸到本書,
      
      但是本書是一本純粹的科學研究的產(chǎn)物,但是里面的內(nèi)容還是值得一讀的,至少可以打破你對專注的迷信,根據(jù)作者的研究發(fā)現(xiàn),專注并不會帶來效率,恰恰相反專注降低了效率,當然這會從其他方面得到補償。效率和專注有的時候是矛盾的。
      
      還有就是習慣帶來效率,而習慣也帶來了無意識,這種無意識向飛機上的自動導航系統(tǒng)一樣帶領(lǐng)你沿著過去的生活軌跡一直滑行,在這個多變的世界里,這是致命的。
      
      因此,看這本書有助于你打破所謂效率的迷思,在這個快速變化的世界里,很多人選擇的對策是:"更快,更強,實際上恰恰相反,我們需要的是放慢對效率的致命追求,提高專注力,根據(jù)變化敏捷的變換你的方向,這樣才能有助于你在這個變化的世界里游刃有余。
  •      在現(xiàn)在這個嘈雜、繁復的世界,連windows奉行的哲學都是多任務(wù)的操作系統(tǒng),大多數(shù)人開始失去了專注的能力。
       作者試圖把所有相關(guān)不相關(guān)的東西的原因都說成是專注,未免牽強。用一些心理實驗作為論據(jù),也沒有提出什么深刻的有洞察力的見解。我覺得只需大概瀏覽標題就可以了。
       要理解這個命題不如直接去看克里希那穆提或者禪宗等關(guān)注心靈的書籍。
  •   你太可愛了……
  •   嘿嘿 是咩....
  •   簡單明了,總結(jié)的很好,謝謝樓主!
  •   學習交流意志力專注力QQ群 84879423
  •   不錯 總結(jié)的好
  •   專注力翻譯的不好,應該譯為覺察力(處處留心)。這個試驗說明了思維慣性或思維定勢對人的影響,當然是因為缺乏覺察力,跟著過去經(jīng)驗走,犯了經(jīng)驗主義的錯誤。
  •   呵呵,是有點,其實不叫專注力還好些。
  •   文不對題的一本書啊,不能說書爛,是翻譯爛?。。。。?!1
  •   書我沒有看過,但是你這篇書評真的寫的很不錯!
  •   謝謝
    這是第二篇
    還有第一篇《專注力(一):多元思維 》
    http://anerd.blogbus.com/logs/53197985.html
    有興趣也可以看看
  •   書評不錯,也道出了過程論的本質(zhì)。受益了,呵呵
  •   很好,尤其是第一條,我就是妄自菲薄的人
  •   書評贊一個。
  •   mindfulness 一詞譯為留心更好,更能表達這本書的內(nèi)涵。但譯成專注力也可以理解,因為從更高層面上作者所說的確實是專注力,只不過很多人把專注力給想的狹隘了。所謂專注,就是專心在某個焦點上,有短期專注,也有長期專注,如果是短期專注而這個焦點則是可變的,生活中遇到某個事情時如商家的宣傳,你如果能將自己思考的焦點移到其上進行短期專注,那么你就會動腦思考,就會發(fā)現(xiàn)事情的本質(zhì),而不是分散注意力,聽之任之。如果你能保持焦點,那么即便有場景來影響,你也不會收到其影響,因為你是專注在你所選擇的焦點上。
    因此,本書譯為專注力,從某種程度上是很好的,這樣可以打破很多人的思維定勢
  •   樓主寫這篇文章的同時就缺乏專注力,書評的焦點是書,樓主卻專注于他處了,就如同上課時,沒專注在聽課上,卻專注在其他,是不是叫缺乏專注力呢?
  •   書是在山下看的,環(huán)境很好,書也看得很好
  •   只有正確的或者說好的過程才能帶來好的結(jié)果。
  •   樓主你好,看了你這篇書評,都覺得看那本書沒啥用處了
    外國很多這種用大量例子來說明一個道理的書籍,之前有本《思考,非理性》,花上99%的篇幅去說明思考很多時候受非理性支配,最后大概3頁紙,才給你提供具體操作
    而這本書,同樣花了幾十個實驗來說明一個道理:專注力是好東西
    而具體操作,就僅僅是樓主所說的一個觀念:把注意力,從結(jié)果轉(zhuǎn)移到過程
    我們單純理性分析,也能得出注意力放在哪個上面,效果會更好
    但作者非得寫本書,花那么多人力物力去做實驗。。。哎喲,哈哈
  •   @跳動的靈魂,呵呵你想要結(jié)果還是想要過程
  •   請問有其他講專注力理論方面的書嗎?
  •   學習的藝術(shù)?
    拿來看看哦~~
  •   要我貢獻嗎?呵呵
  •   你有嗎??
    我的郵箱地址 195359499@qq.com
    謝謝咯~~
  •   我沒有電子版,買一本吧,值得的
  •   好 那就買一本!
  •   質(zhì)疑這個書名的人本身就陷入了思維定勢,沒有從多個角度看專注力這個詞。不是書名有問題,而是你的思維太狹隘
  •   同感.感覺翻譯者的專注力不在書的理解上,而是在字面上.
  •   說得很好,害我差點浪費時間...哈哈
    去圖書館找穆提....
  •   呵呵 克里希那穆提的文章
    太玄 道理是有地 可是 用在現(xiàn)實生活中 作用不大
  •   我倒不覺得克里希那穆提的東西在現(xiàn)實生活中作用不大,只是太少人親身去體驗了。
  •   佛教。。。風動、旗動,心動?
    書大概本身并無好壞利弊,能衍生這些的是你的心。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