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7-07-10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作者:陳興良 頁數(shù):863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刑法學是法學主干課程之一,分為刑法總論與刑法分論。共講授一學年。陳興良教授是北京大學刑法課程的主持人,長期注重刑法學的本科教學。 在陳興良教授的主持下,北京大學刑法課程先后榮獲“北京大學優(yōu)秀課程” (2002年)、“北京市精品課程”(2004年)和“國家精品課程”(2006年)。本書是陳興良教授于2006年2月至12月為北京大學法學院2005級本科生講授刑法課程的錄音整理稿。在刑法總論部分發(fā),陳興良教授系統(tǒng)地講授了犯罪和刑罰的基本原理。在刑法分論部分,陳興良教授選擇故意殺人罪、過失致人死亡罪、故意傷害罪、強奸罪、搶劫罪、盜竊罪、詐騙罪、侵占罪、貪污罪、挪用公款罪、受賄罪和生產、作業(yè)責任事故罪、非法經營罪、玩忽職守罪等14個重點罪名進行了講授。在課堂講授內容中,陳興良教授將刑法理論、法律規(guī)定、司法解釋和典型案例融為一爐,直接將學生引入刑法的學術前沿,且有引人入勝教學效果。在本書附錄中,還收錄了陳興良教授的考試試卷以及4篇優(yōu)秀學生作業(yè),從中可以感受到同學們經過刑法的課堂學習以后所引發(fā)的豐富想象和深切體悟。
作者簡介
陳興良,1957年3月21日生,浙江義烏人。1981年12月畢業(yè)于北京大學法律學系,獲法學學士學位,同年考入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系,1984年12月獲法學碩士學問,1988年5月獲法學博士學位。1984年至1997年在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任教,先后任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1994年被評為博士生導師?,F(xiàn)任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北京大學刑事法理論研究所所長、中國刑法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犯罪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監(jiān)獄法學研究會副會長、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學科評審組專家等職。1997年入選國家教委首批跨世紀優(yōu)秀人才培養(yǎng)計劃,并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999年當選第二屆“全國十大杰出中青年法學家”,2000年獲教育部第二屆高校青年教師獎,2001年“中國司法制度與司法改革”獲北京市教育教學成果(高等教育)一等獎,2004年經人事部等八部委批準,入選“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2004年入選教育部文科首批長江學者特聘教授,2004年被評為北京市優(yōu)秀教師,2005年“刑法課程教學方法改革”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2006年作為課程負責人的北京大學刑法課程被評為國家精品課程。
主要學術成果:專著:《正當防衛(wèi)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7);《共同犯罪論》(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1994年獲北京市第三屆哲學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一等獎;《刑法哲學》(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2年初版,1997年修訂1版,2000年修訂2版,2003年修訂3版),1995年獲國家教委全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yōu)秀成果二等獎;《遺傳與犯罪》(群眾出版社,1992);《刑法的人性基礎》(中國方正出版社,1996年初版,1998年第2版),2000年獲北京市第六屆哲學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一等獎;《刑法疏議》(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1997);《刑法的價值構造》(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8),2002年獲教育部全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一等獎;《刑法的啟蒙》(法律出版社,1998年初版,2003年修訂版);《刑法適用總論》(法律出版社,1999),2002年獲司法部法學教材與法學優(yōu)秀科研成果一等獎;《本體刑法學》(商務印書館,2001),2002年獲北京市第七屆哲學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二等獎;《規(guī)范刑法學》(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3),2006年法部法學教材與法學優(yōu)秀科研成果一等獎;《刑法學的現(xiàn)代展開》(與周光權合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
書籍目錄
第一講 刑法的為學之道 一、法條與法理的關系 二、總則與分則的關系 三、規(guī)范與案例的關系第二講 刑法概說 一、刑法的概念 二、刑法的特征 三、刑法的形式 四、刑法的機能 五、刑法的解釋第三講 刑法原則 一、罪刑法定原則 二、罪刑均衡原則第四講 刑法效力 一、刑法的空間效力 二、刑法的時間效力第五講 犯罪概說 一、犯罪:形式概念、實質概念與混合概念 二、犯罪:規(guī)范概念和事實概念 三、犯罪:刑法概念、證據(jù)法概念與程序法概念 四、我國刑法中的犯罪概念第六講 犯罪構成總說 一、犯罪構成概述 二、犯罪構成的體系 三、犯罪構成的分類第七講 罪體 一、罪體概述 二、行為事實 三、客觀歸責第八講 罪責 一、罪責概述 二、心理事實 三、主觀歸責第九講 罪量 一、罪量概述 二、數(shù)額 三、情節(jié)第十講 正當化事由 一、正當化事由概述 二、正當防衛(wèi) 三、緊急避險 四、其他正當化事由第十一講 未完成罪 一、未完成罪概述 二、犯罪預備 三、犯罪未遂 四、犯罪中止第十二講 共同犯罪 一、共同犯罪概述 二、共同犯罪的定罪 三、共同犯罪的處罰 四、共同犯罪的認定第十三講 單位犯罪 一、單位犯罪概述 二、單位犯罪的定罪 三、單位犯罪的處罰第十四講 競合論 一、競合論概述 二、法條競合 三、想象競合 四、實質競合第十五講 刑罰概說 一、刑罰的特征 二、刑罰的功能 三、刑罰的目的第十六講 刑罰體系 一、刑罰體系概述 二、主刑三、附加刑第十七講 刑罰裁量 一、刑罰裁量概述 二、累犯 三、自首 四、數(shù)罪并罰第十八講 刑罰執(zhí)行 一、刑罰執(zhí)行概述 二、緩刑 三、減刑 四、假釋第十九講 刑罰消滅 一、刑罰消滅的事由 二、時效第二十講 刑法分則概述 一、刑法分則的形成 二、刑法分則的體系 三、刑法分則的內容第二十一講 故意殺人罪 一、故意殺人罪的概念 二、故意殺人罪的構成 三、故意殺人罪的認定 四、故意殺人罪的處罰第十二講 過失致人死亡罪 一、過失致人死亡罪概述 二、過失致人死亡罪的構成 三、過失致人死亡罪的認定 四、過失致人死亡罪的處罰第二十三講 故意傷害罪 一、故意傷害罪概述 二、故意傷害罪的構成 三、故意傷害罪的認定 四、故意傷害罪的處罰第二十四講 強奸罪 一、強奸罪概述 二、強奸罪的構成 三、強奸罪的認定 四、強奸罪的處罰第二十五講 搶劫罪 一、搶劫罪概述 二、搶劫罪的構成 三、搶劫罪的認定 四、搶劫罪的處罰第二十六講 盜竊罪 一、盜竊罪概述 二、盜竊罪的構成 三、盜竊罪的認定 四、盜竊罪的處罰第二十七講 詐騙罪 一、詐騙罪概述 二、詐騙罪的構成 三、詐騙罪的認定 四、詐騙罪的處罰第二十八講 侵占罪 一、侵占罪概述 二、侵占罪的構成 三、侵占罪的認定 四、侵占罪的處罰第二十九講 貪污罪 一、貪污罪概述 二、貪污罪的構成 三、貪污罪的認定 四、貪污罪的處罰第三十講 挪用公款罪 一、挪用公款罪概述 二、挪用公款罪的構成 三、挪用公款罪的認定 四、挪用公款罪的處罰第三十一講 受賄罪 一、受賄罪概述 二、受賄罪的構成 三、受賄罪的認定 四、受賄罪的處罰第三十二講 生產、作業(yè)責任事故罪 一、生產、作業(yè)責任事故罪概述 二、生產、作業(yè)責任事故罪的構成 三、生產、作業(yè)責任事故罪的認定 四、生產、作業(yè)責任事故罪的處罰第三十三講 非法經營罪 一、非法經營罪概述 二、非法經營罪的構成 三、非法經營罪的認定 四、非法經營罪的處罰第三十四講 玩忽職守罪 一、玩忽職守罪概述 二、玩忽職守罪的構成 三、玩忽職守罪的認定 四、玩忽職守罪的處罰附錄Ⅰ:試題 北京大學級刑法總論試卷A卷 北京大學級刑法總論試卷B卷 北京大學級刑法分論試卷A卷 北京大學級刑法分論試卷B卷附錄Ⅱ:學生作業(yè) 邏輯的角力/顧碩 子彈偏差引發(fā)的定罪爭議/任啟明 法律漏洞中棲息的罪惡/劉煜暄 死刑背后的生命價值思考/倪佳音代跋 在法條的桎梏中獲得精神的自由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