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法律思想史

出版時間:2000-3  出版社:人民大學  作者:劉新  頁數(shù):295  字數(shù):362000  

內(nèi)容概要

  本書以歷史唯物主義為指導,對我國自夏、商、周至近代三千多年的法律思想產(chǎn)生、演變與發(fā)展的歷史作了較為系統(tǒng)和詳盡的介紹和分析并重點論述了各個歷史時期最具代表性和對后世有深遠影響的人物的法律思想。本書的讀者對象是高等院校法學專業(yè)本科生,也可供高等教育自學考生閱讀?!  吨袊伤枷胧贰肥侵袊嗣翊髮W法學院與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共同組織編寫的21世紀法學系列教材之一,供高等院校法學專業(yè)本科生使用?! ≈袊伤枷胧返难芯繉ο笫侵袊鴼v史上有關(guān)法律的理論與學說。在編寫過程中,我們力求以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為指導,以客觀歷史為依據(jù),論述與評價各個歷史時期代表 人物的法律思想,目的是總結(jié)歷史經(jīng)驗,批判地繼承我國傳統(tǒng)法律文化遺產(chǎn),為我國社會主義法制建設(shè)和實行依法治國服務(wù)。

作者簡介

  劉新,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國法律思想史學會老莊與法律文化研究會會長。

書籍目錄

導言  ?  一、中國法律思想史的研究對象  ?  二、學習中國法律思想史的目的  ?第一章 夏商西周時期的法律思想  ? 第一節(jié) 夏商時期的神權(quán)法思想  ? 第二節(jié) 周公對夏商神權(quán)法思想的繼承與發(fā)展  ?  一、“明德慎罰”思想  ?  二、“禮治”思想  ?  三、周公“明德慎罰”與“禮治”思想的影響  ?第二章 春秋時期的法律思想  ? 第一節(jié) 管仲       一、“倉廩實而知禮節(jié),衣食足而知榮辱”  ?  二、“修舊法”與“令順民心”  ? 第二節(jié) 子產(chǎn)  ?  一、注重人事,厲行改革  ?  二、鑄刑書,公布成文法  ?  三、以“寬”服民和以“猛”服民  ? 第三節(jié) 老子  ?  一、崇尚自然法  ?  二、抨擊人定法  ?  三、無為而治、小國寡民與息訟思想  ? 第四節(jié) 孔子  ?  一、“禮”與“仁”相結(jié)合的思想  ?  二、“德主刑輔”思想  ?  三、“為政在人”  ?第三章 戰(zhàn)國時期的法律思想  ? 第一節(jié) 墨子    一、“兼相愛,交相利”  ?  二、法律起源論與刑賞論  ? 第二節(jié) 孟子  ?  一、仁政思想  ?  二、民貴君輕說與暴君放伐論  ?  三、“尊賢使能”與“徒法不能以自行”  ?  四、重教化,省刑罰  ?  五、性善論  ? 第三節(jié) 荀子  ?  一、唯物主義自然觀與禮法起源論  ?  二、重禮思想  ?  三、重法思想  ?  四、賢人治國論  ?  五、性惡論  ? 第四節(jié) 莊子  ?  一、崇尚自然法,批判人定法  ?  二、批判禮樂仁義  ?  三、批判“圣者”與“知者”  ?  四、批判君主與權(quán)勢  ?  五、“絕對無為”論與“至德之世”說  ? 第五節(jié) 商鞅  ?  一、變法思想  ?  二、“垂法而治”的法治論  ?  三、“刑無等級”思想    四、重刑思想與“以刑去刑”  ?  五、“以吏為師”,“以法為教”  ? 第六節(jié) 韓非    一、韓非法治觀的理論基礎(chǔ)--歷史進化觀與人性論  ?  二、以君為主,法術(shù)勢相輔  ?  三、韓非法治思想的主要內(nèi)容  ?  四、韓非法治觀對中國傳統(tǒng)法律文化的影響  ?第四章 秦漢時期的法律思想  ? 第一節(jié) 秦始皇與李斯  ?  一、廢除分封制,實行郡縣制  ?  二、維護極端君主專制  ?  三、崇尚“法治”,推行嚴刑峻法  ?  四、實行文化專制  ? 第二節(jié) 賈誼  ?  一、“民為國本”和“攻守異勢”說  ?  二、禮法結(jié)合,以禮為主  ?  三、“黥劓之罪不及大夫”的特權(quán)思想  ? 第三節(jié) 劉恒(漢文帝)  ?  一、獎勵農(nóng)耕,輕徭薄賦  ?  二、約法省刑,去嚴除苛  ?  三、嚴于律己,虛懷納諫  ? 第四節(jié) 董仲舒  ?  一、“罷黜百家,獨尊儒術(shù)”與“一統(tǒng)紀”、“明法度”  ?  二、三綱五常說  ?  三、德主刑輔說  ?  四、《春秋》決獄和“原心定罪”  ? 第五節(jié) 王符  ?  一、為政之要,首在安民  ?  二、重德化  ?  三、明刑罰  ?  四、用賢才  ? 第六節(jié) 仲長統(tǒng)  ?  一、人事為本,天道為末  ?  二、德教為本,刑罰為輔  ?  三、變革制度,利時便物  ?第五章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法律思想  ? 第一節(jié) 曹操  ?  一、“治定之化,以禮為首;撥亂之政,以刑為先”  ?  二、“惟才是舉”與“選明達法理者使持典刑”  ?  三、賞罰分明與以法治軍  ? 第二節(jié) 諸葛亮  ?  一、審勢立法,厲行法治  ?  二、“科教嚴明,賞罰必信”  ? 第三節(jié) 王弼  ?  一、“名教本于自然”說  ?  二、無為而治論    三、反對嚴刑峻罰  ? 第四節(jié) 嵇康  ?  一、“越名教而任自然”說  ?  二、“以《六經(jīng)》為蕪穢,以仁義為臭腐”  ?  三、“刑本懲暴,今以脅賢”  ? 第五節(jié) 杜預  ?  一、“文約而例直,聽省而禁簡”  ?  二、立法“必審刑名”  ?  三、“律以正罪名,令以存事制”  ? 第六節(jié) 張斐  ?  一、“以理統(tǒng)法”與“以禮率律”  ?  二、《刑名篇》的內(nèi)容與意義  ?  三、若干法律術(shù)語的界定  ? 第七節(jié) 劉頌  ?  一、“復肉刑”論  ?  二、“劃一法律,簡而不漏”的立法思想  ?  三、“律法斷罪,皆當以法律令正文”的執(zhí)法思想  ?第六章 隋唐時期的法律思想  ? 第一節(jié) 楊堅(隋文帝)  ?  一、抑制兼并,減輕賦稅與徭役  ?  二、“以輕代重”,削煩除苛  ?  三、慎獄恤刑,秉公執(zhí)法  ?  四、整頓行政體制,選用良吏  ? 第二節(jié) 李世民(唐太宗)  ?  一、“君依于國,國依于民”的重民思想  ?  二、法務(wù)寬簡的立法思想  ?  三、納諫任賢  ? 第三節(jié) 柳宗元  ?  一、國家、君主與法律起源論  ?  二、反對天罰論和司法時令說  ?  三、禮法統(tǒng)一論  ?  四、定經(jīng)界,核名實,均賦役  ? 第四節(jié) 劉禹錫  ?  一、依靠法制,人能勝天  ?  二、法大行,則國大治  ? 第五節(jié) 白居易  ?  一、刑、禮、道迭相為用  ?  二、先富后教,止獄措刑  ?  三、理大罪,赦小過  ?  四、慎選司法官吏  ?  五、廢肉刑  ?第七章 宋元時期的法律思想  ? 第一節(jié) 包拯  ?  一、立法當以恤民為本  ?  二、肅吏治,選清官  ?  三、執(zhí)法嚴明,不避權(quán)貴  ? 第二節(jié) 王安石  ?  一、革除弊政,因時立法  ?  二、創(chuàng)立善法,抑制兼并  ?  三、禮法兼用,德主刑輔  ?  四、“有司議罪,惟當守法”  ?  五、“吏不良,則有法而莫守”  ? 第三節(jié) 朱熹  ?  一、“法者,天下之理”  ?  二、德治與重刑并用  ?  三、變法改革與人治  ?  四、義理決獄,明謹用刑  ?  五、恤民與省賦  ? 第四節(jié) 耶律楚材  ?  一、崇尚儒學,標榜文治  ?  二、立法定制,寬刑慎殺  ?  三、賞罰必信,不徇私情,不畏權(quán)貴  ?第八章 明清時期的法律思想  ? 第一節(jié) 丘浚  ?  一、德、禮、政、刑兼用,以教化為先  ?  二、“應經(jīng)合義”,因時立法  ?  三、執(zhí)法“堅如金石,信如四時”  ?  四、慎刑恤獄  ?  五、立法以便民為本  ? 第二節(jié) 黃宗羲  ?  一、批判君主專制  ?  二、君臣共治  ?  三、學校議政  ?  四、立“天下之法”,去“一家之法”  ?  五、工商皆本  ? 第三節(jié) 愛新覺羅·玄燁(康熙)  ?  一、“力行教化”,“尚德緩刑”  ?  二、重視吏治,懲治貪蠹  ?第九章 近代的法律思想  ? 第一節(jié) 洪秀全與洪仁干  ?  一、洪秀全反對封建,主張平等的法律思想  ?  二、洪仁干的具有資本主義因素的法律思想  ? 第二節(jié) 康有為  ?  一、“公羊三世說”與變法思想  ?  二、鼓吹君主立憲  ?  三、《大同書》中的“治至刑措”論  ? 第三節(jié) 梁啟超  ?  一、救亡圖存的變法維新思想  ?  二、提倡民權(quán)和君主立憲  ?  三、法治與人治相結(jié)合的思想  ? 第四節(jié) 沈家本  ?  一、重視法理學研究  ?  二、中西結(jié)合的修律思想  ? 第五節(jié) 孫中山  ?  一、法治與民主相結(jié)合的思想  ?  二、五權(quán)憲法思想  ?  三、銳意改革法律制度  ?參考書目  ?后記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中國法律思想史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