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德十年

出版時間:2004-11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作者:季羨林  頁數(shù):258  
Tag標簽:無  

前言

人民出版社是黨的第一家出版機構,始創(chuàng)于1921年9月,重建于1950年12月,伴隨著黨的歷史、新中國的發(fā)展、改革開放的巨變一路走來,成為新中國出版業(yè)的見證和縮影!“指示新潮底趨向,測定潮勢底遲速”,這十四個大字就赫然寫在人民出版社創(chuàng)設通告上,成為辦社宗旨。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出版宗旨的表述也許有所不同,但宗旨的精髓卻始終未變!無論是在傳播馬列、宣傳真理方面,還是在繁榮學術、探索未來方面,人民版圖書都秉承這一宗旨。幾十年來,特別是新中國成立以來,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大批為世人所公認的精品力作。有的圖書眼光犀利,獨具卓識;有的圖書取材宏富,考索賅博;有的圖書大題小做,簡明精悍。它們引領著當時的思想、理論、學術潮流,一版再版,不僅在當時享譽圖書界,即使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影響。為挖掘人民出版社蘊藏的豐富出版資源,在廣泛征求相關專家學者和老一輩出版家意見的基礎上,我社決定從歷年出版的2萬多種作品中(包括我社副牌東方出版社和曾作為我社副牌的三聯(lián)書店出版的圖書),披沙揀金,精選出一批在當時產生過歷史作用,在當下仍具思想性、原創(chuàng)性、學術性以及珍貴史料價值的優(yōu)秀作品,匯聚成《人民文庫》,以滿足廣大讀者的閱讀收藏需求,積累傳承優(yōu)秀文化?!度嗣裎膸臁返谝慌?0世紀80年代末以前出版的圖書為主,分為以下類別:(1)馬克思主義理論,(2)中共黨史及黨史資料,(3)人文科學(包括撰著、譯著),(4)人物,(5)文化。首批出版100余種,準備用兩年時間出齊。此后,我們還將根據(jù)讀者需求,精選出20世紀90年代以來的優(yōu)秀作品陸續(xù)出版。由于文庫入選作品出版于不同年代,一方面為滿足當代讀者特別是年輕讀者的閱讀需要,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我們將原來的繁體字、豎排本改為簡體字、橫排本;另一方面,為盡可能保留原書風貌,對于有些入選文庫作品的版式、編排,姑仍其舊。這樣做,也許有“偷懶”之嫌,但卻是我們讓讀者在不影響閱讀的情況下,體味優(yōu)秀作品恒久價值的一片用心。在社會主義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的今天,作為公益性出版單位,我們深知人民出版社在堅持社會主義文化前進方向,為人民多出書、出好書所擔當?shù)纳鐣熑?。我們將從新的歷史起點出發(fā),再創(chuàng)人民出版社的輝煌。

內容概要

1935年,青年學子季羨林赴德留學,開始了十年羈旅生涯。數(shù)十年后,學術泰斗季先生已近耄耋之年,憶及往昔,遂寫下一部《留德十年》。    本書循時間的脈絡,記述了先生當年拋家傍路赴德求學德經過。在赫赫有名的哥廷根大學,先生幾經輾轉選定印度學為主修方向,遂對其傾注熱情與辛勞,最終獲得博士學位,也由此奠定了畢生學術研究的深厚根基。在此過程中,先生飽嘗了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陰霾帶來的戲劇性苦難,而于苦難之外,又更難忘學長深思,友人深情。    先生雖言“自傳”只述事實,不及其余,然“詩與真”并行不悖,洋洋十數(shù)萬言,生命之詩性本已蘊集期間。

作者簡介

季羨林,1911年生于山東省清平縣(今臨清市)。北京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學部委員、中國語言學家、文學翻譯家、史學家、教育家、梵文、吐火羅文、巴利文專家。1930年考入北京清華大學西語系。1934年畢業(yè)后,在濟南山東省立高中任教。1935年考取清華大學交換研究生,赴德國留學,在哥廷根大學學習梵文、巴利文、吐火羅文等古代語言。1941年獲得哲學博士學位。1946年回國,歷任北京大學教授兼東方語言文學系教授,系主任。作為學貫中西、久享盛名的學者,他對印度中進語言形態(tài)學、原始佛教語言、吐火羅文的語義,梵文文學等研究均作出了重要貢獻。主要著作有《原始佛教的語言問題》、《印度簡史》、《中印文化關系史論文集》、《印度古代語言論集》、《關于大乘上座部的問題》、《羅摩衍那初探》、《天竺心影》、《朗洞集》、《季羨林散文集》等;譯作有《沙恭達羅》、《優(yōu)哩婆濕》、《羅摩衍那》、《安娜·西格斯短篇小說集》、《五卷書》等;主編有《四庫全書存目叢書》。

書籍目錄

留德十年  楔子  一 留學熱  二 天賜良機  三 在北平的準備工作  四 “滿洲”車上  五 在哈爾濱  六 過西伯利亞  七 在赤都  八 初抵柏林  九 哥廷根  十 道路終于找到了  十一 懷念母親  十二 二年生活  十三 章用一家  十四 漢學研究所  十五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  十六 完成學業(yè)  嘗試回國  十七 大轟炸  十八 在饑餓地獄中  十九 山中逸趣  二十  烽火連八歲  家書抵億金  二一  我的老師們  二二  學習吐火羅文  二三  我的女房東  二四  反希特勒的人們  二五  伯恩克一家  二六  邁耶一家  二七  納粹的末日——美國兵入城  二八  盟國  二九  優(yōu)勝記略  三十  留在德國的中國人  三一  別哥廷根  三二  赴瑞士  三三  在弗里堡  三四  同使館斗爭  三五  從瑞士到法國馬賽   三六  船上生活  三七  西貢二月  三八  從西貢到香港  三九  回到祖國的懷抱  余音裊裊附錄:歐游散記  去故國  表的喜劇  聽詩  尋夢  海棠花  Wala  憶章用  紀念一位德國學者西克靈教授  重返哥廷根季羨林教授著作(1932—1987)系年前言(節(jié)錄)

章節(jié)摘錄

下,心領神會;然而握在手中的那一只飯碗,則搖搖欲飛矣。因此,我必須想法離開這里。離開這里,到哪里去呢?“抬眼望盡天涯路”,我只看到人海茫茫,沒有一個歸宿。按理說,我當時的生活和處境是相當好的。我同學生相處得很好。我只有二十三歲,不懂什么叫架子。學生大部分同我年齡差不多,有的比我還要大幾歲,我覺得他們是伙伴。我在一家大報上主編一個文學副刊,可以刊登學生的文章,這對學生是極有吸引力的。同教員同事關系也很融洽,幾乎每周都同幾個志同道合者出去吃小館,反正工資優(yōu)厚,物價又低,誰也不會吝嗇,感情更易加深。從外表看來,真似神仙生活。然而我情緒低沉,我必須想法離開這里。離開這里,至高無上的夢就是出國鍍金。我常常面對屋前的枝葉繁茂花朵鮮艷的木槿花,面對小花園里的亭臺假山,做著出國的夢。同時,在燈紅酒綠中,又會驀地感到手中的飯碗在動搖。二十剛出頭的年齡,卻心懷百歲之憂。我的精神無論如何也振作不起來。我有時候想:就這樣混下去吧,反正自己毫無辦法,空想也白搭。俗話說:“車到山前必有路。”我這輛車還沒駛到山前,等到了山前再說吧。然而不行。別人出國留學鍍金的消息,不時傳人自己耳中。一聽到這種消息,就像我看別人一樣,我也是渾身發(fā)抖。我遙望歐山美水,看那些出國者如神仙中人。而自己則像人間凡夫,“更隔蓬山千萬重”了。我就這樣度過了一整年。

后記

在德國整整十年,在瑞士、法國和西貢超過半年,這將近十一年的回憶就寫完了。寫這樣的回憶錄,并不是輕松愉快的事情,我總共寫過兩遍,第二稿幾乎和第一稿完全不一樣,不是抄,而是重寫。我為什么要寫這篇東西?為什么在相距三年之后又寫成清稿?這一言難盡,不去說它也罷。我只說一說寫作的過程。這個寫作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回憶的過程,有日記為依據(jù),回憶并不是瞎回憶。不管怎樣,我必須把這十一年的生活再生活一遍,把我遇到的人都重新召喚到我的眼前,盡管有的早已長眠地下了;然而在我眼前,他們都仍然是活的。同這些人相聯(lián)系的我的生活中,酸甜苦辣,五味俱全。我前后兩次,在四十天和四個月內,要把十一年的五味重新品嘗一遍。這滋味絕不是美好的。我咬緊了牙,生活過來了。但愿以后無需再把以前已經干枯了的快樂與痛苦重新回味。我雖年屆耄耋,看起來還不像就要走的樣子。我還有很多事情要做,我還有不少酸甜苦辣要嘗,我真希望這個余音能裊裊得更長一點。

媒體關注與評論

這是文科研究生的一本必讀書,不止在治學上,而且在為人上,全都可以作一般青年人的學習榜樣。    ——著名歷史學家鄧廣銘 盡管書中盡是對往事的回憶,鮮有抒情和議論,然而在字里行間仍然有一股曠達之氣。這是一種歷盡滄桑后的寧靜與淡遠,有如秋后的山林、雪霽的原野,人生況味溢于先生的筆端,如行云流水一般。    ——讀者王東力

編輯推薦

《留德十年》:1911——209:百年季羨林,平民中的大師,大師中的平民,儒者情懷,布衣精神。季羨林先生出身農家,幼時家里沒有一本書;叔父決定培養(yǎng)他上學,由此命運有了轉折,舊式家庭給了他一個包辦婚姻,而在離家求學十一年后,夫妻二人仍相濡以沫;當年他同時考上了清華和北大,為了出國的夢想決意選擇了清華;在哥廷根也曾有過一段苦澀的異國之戀;思戀故土,他謝絕劍橋邀請,毅然回國;在受過“文化大革命”的煉獄之后,走出牛棚,他笑容依舊。這就是季羨林先生一生的幾個片斷?!读舻率辍分校壬盟貥愣环χ腔垤`光的語言講述了1935-1945年留學德國的經歷。在當時極端困難的情況下,他滿懷激情孜孜不倦地學習,獲得了博士學位。后又刻苦研究吐火羅文,在該領域成為世界級專家。先生在本書的“楔子”中,挦扯曹雪芹作一絕:毫無荒唐言,半把辛酸淚;作者并不癡,人解其中味。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留德十年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44條)

 
 

  •   季羨林先生出身農家,幼時家里沒有一本書;叔父決定培養(yǎng)他上學,由此命運有了轉折,舊式家庭給了他一個包辦婚姻,而在離家求學十一年后,夫妻二人仍相濡以沫;當年他同時考上了清華和北大,為了出國的夢想決意選擇了清華;在哥廷根也曾有過一段苦澀的異國之戀;思戀故土,他謝絕劍橋邀請,毅然回國;在受過“文化大革命”的煉獄之后,走出牛棚,他笑容依舊。這就是季羨林先生一生的幾個片斷?!读舻率辍分?,先生用素樸而不乏智慧靈光的語言講述了1935—1945年留學德國的經歷。在當時極端困難的情況下,他滿懷激情孜孜不倦地學習,獲得了博士學位。后又刻苦研究吐火羅文,在該領域成為世界級專家。
  •   我對季羨老向來尊崇備至。大概是在讀大二時,我的“寫作”的老師范增友教授,在某天上課,范老師,沒有講課而是拿來一份報紙讀給我們聽,因為文章很長,時而讓樂于讀的學生讀,時而,范老師自己讀。邊聽,邊想,就在那天我了解了一位學術大師的生平與思想,著作與品質。大概那篇文章是《光明日報》或者是《人民日報》的記者采訪季羨老而寫成的人物通訊類作品。這放在“寫作”課上時再合適不過了。一則,讓我們明白了人物通訊與事件通訊及新聞消息的異同;二則,更給我們樹立了一位高風亮節(jié),學術造詣極深的大師楷范的印象。于是,從那時起,凡是涉及季羨老的無論親筆著作還是他人的傳記通訊,總之是只要遇到,就馬上讀,哪怕是不懂,也要粗粗瀏覽一過或幾過。甚至,我在夢中還夢到了季羨老給我上課的樣子——當然這是不可能的事情。然而,誰讓人會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呢!誰讓季羨老的人品與事跡如此打動我的心呢!誰讓,季羨老嘗言的他的老師陳寅恪先生上課的風采給我留下極深的印象呢!于是季羨老的《東西方文化議論集》(上下),買了;《牛棚雜憶》,買了;《悼念憶》,買了;《季羨林先生》,買了;季羨林散文,買了;《糖史》,買了······是的,季羨老的其他專門學術著作,主要是關于東方語言類的著作,比如關于吐火羅語的啊,巴利文的,梵文的啊······于是,很自然的,《留德十年》,買了。季羨老將自己的一生分為:一故鄉(xiāng)時期二在濟南上中學時期三清華大學、中學教員時期四留德十年五解放前夕六五六十年代七牛棚雜憶八1978年以后而該書即為季羨老的人生軌跡之第七階段。書,題為“留”字,大致緣由有兩:一則,是先生留學在德國;二則,是遭遇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無法回國,只好作為無國籍人士“滯留”在德國,而這德國即為挑起二戰(zhàn)的元兇,是法西斯陣營的總頭子。因而是“留”,多么恰切。而這一“留”就是十年,從1935年二戰(zhàn)未全面開花前始到1945年二戰(zhàn)全面結束止。書中述其去時路上所經,來時途中所遭,讓人不由驚嘆連連;而書中講其在哥廷根所遇到的饑餓,所學的語言的難度,所遇到的愛情的溫馨與無奈,也足令當代的吾輩唏噓不已啊。人民出版社以“人民文庫”叢書的形式,將季羨老的這本早就在1988年就曾出版過的書進行再版,裝幀更精良了,字跡更清晰了,錯誤更少了。是值得收藏的上乘的大家平心述身世的佳作,是可以放在枕邊的書籍。一個正直善良的中國知識分子真實內心的寫照,一個耄耋老人歷經草桑后感悟的生命真諦。一本值得所有文化人細細品味的好書。如果人人能夠做到季老這樣的率真,則中國可以少多少是非。
  •   此書是季羨林先生的傳記, 記錄了留德十年的所見所聞, 讓人們對季先生的治學精神,他的專注確非尋常。亦有感人的經歷, 不容錯過的一本好書。
  •   當我細讀那些文字,我所了解的并不僅僅是季羨林先生一段精彩的人生經歷,更多是審視自我,在短暫的人生中我可曾為你那些美夢真真正正的努力過。在艱難的過程終將人生篇章的高潮部分。人常說小說源于生活卻高于生活,其實不然,當你走進季羨林先生一人獨在異鄉(xiāng)求學十年,真實的生活或許是小說中永遠無法企及美。十年一覺歐洲夢,贏得萬斛別離情。
  •   本書記述了季羨林先生在德國的十年留學經歷,文筆樸實,娓娓道來,動人心靈,讓學子感動頗深!本科時讀過一遍就未曾忘懷,現(xiàn)在買一本繼續(xù)學習!是本極好的書,值得推薦給大家!南無阿彌陀佛!
  •   季老的《留德十年》,文字平直質樸,但有內容,所以讀之有味。正如書的楔子中說,“我寫自傳,只寫事實”,不“把自傳寫成文學創(chuàng)作”,從國內留學準備開始至留德十年,本來洋洋灑灑足寫一部大書,作者只寫成一部小冊子,反而讀之有物。也許“文如其風”。買得值。
  •   對于了解季羨林大師在留德期間的面貌有重要意義,可以反觀當時歐洲社會的另一面
  •   季先生的《留德十年》很是值得青年人一看!
  •   季羨林先生的留學歲月實在是令人欽佩,在那么嚴酷的環(huán)境下研究生僻的古文字,中國學生的學習能力是不容置疑的,唯一需要的是一個寬松的研究環(huán)境,可惜這點國內目前都不具備,遑論書中那些沒有種族歧視傾向,認真授課的德國教授們了。我們的教授差在哪里,看過本書,或許我們能深刻地體會,為何我國的高等教育總是低水平了。
  •   包裝、紙質都很好,字也大,閱讀起來很有感覺,我一下午就看完了,頗有感觸啊,甚至想去季羨林先生就讀的哥根廷大學了!
  •   不得不說,我在讀這段經歷時是相當開心的。因為我看到大師也有像普通人一樣為未來彷徨不知所措的時候。當時的季羨林,在工作中由于“很安靜”而與周圍的環(huán)境格格不入,他想要離開,卻覺得人海茫茫,沒有一個歸宿。這樣孤單迷茫的心情相信大多數(shù)人都經歷過吧??墒谴髱煴任覀兙烤箯娫谀睦锬兀客伦x你就會知道,真正有智慧的人是知道自己要干什么的。季羨林就是這樣,他知道自己的追求,所以盡管家庭困難,前路不明,他依然踏上了去德國的求學之路。
  •   季羨林留德期間的感悟!
  •   本書通篇彰顯先生深厚的文字功底。書中妙語連篇“一個人要想精通本國語言和外國語,必須付出極大的勞動;窮一生之精力,也未必真通??墒且脒_到一半交際的目的,又似乎非常簡單。”一語道出了語言作為一門學問也是一件工具的本質。而書中也不失詼諧與趣味性。伯恩克小姐母女倆散步情形的描寫,某獨裁者對著話筒狂吼分貝的記錄,都曾幽過我一默。在字里行間中,我深刻體會到先生對這個世界的愛戀,他筆下的主要人物,飽含著可敬可愛之處。讓我們領略到若干有志留學生,一個簡單樸實的民族,一座寧謐的文化小城。在這里他也遇到過我最推崇的數(shù)學家大衛(wèi)·希爾伯特——在特殊的地點,恰到好處的時間,兩位不同時代,不同領域的大家碰了面,在哥廷根……除了神往,我已經不知該說些什么了……真正的大家,心胸都是廣闊的。我愿背上行囊,奔赴哥廷根……
  •   留德十年,了解大師人生經歷,對于讀他的其他書籍有借鑒作用。
  •   留德十年是大師生命中很重要是十年,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值得讀一讀
  •   老人家用平淡、樸實的語言記錄了自己最為重要的十年,記錄了遇到的人、遇到的事,這些逝去的的人或事,都活在老人的文字里。哈哈?。。〉谝淮慰吹竭@本書,您知道嗎?!是在一個八卦論壇里,從洪晃(八到)章含之(再八到)章士釗(再再八到)章用(最后八到老先生的《留德十年》)。
  •   看了留德十年,里面講述德國的街道非常的干凈,婦女們每天用肥皂清洗街道的,躺在路上都不會染上灰塵,好像看看,現(xiàn)實的德國是不是這樣的
  •   留德十年,看名人成長經歷,讓孩子感受名人也是從普通人起步的.
  •   留德十年,想追溯那些年的文化雪月,缺但見學者在浩瀚的書中暢游,該學習的時候就得學習,只有寂寞陪伴,也值得。
  •   留德十年,季老用心在寫,小學課本中‘懷念母親’讀來感動至今。
  •   留德十年非常喜歡——這本書非常好看,非常滿意
  •   《留德十年》寫得詼諧、流暢,適合各層次讀者閱讀。
  •   這本書就是季老的一個留學經歷的回憶錄。語言簡潔,無華麗的詞藻,三言兩語將他國的一些生活狀態(tài)輕輕的描寫出來,從作者回憶中展現(xiàn)了德國的文化,人們的生活狀態(tài),最讓人驚嘆的是德國人們的對生活的熱愛。讀過此書,自己也有計劃如果可以,將親身到德國游學,體驗如今德國人民的生活狀態(tài),看看是否與作者留學時期的有所不一樣呢?哥廷根的文化中心,如果可以先去旅游感受一番。旅游計劃,生活態(tài)度等等。閱讀后,受益匪淺阿。
  •   自收書起8小時內手不釋卷(吃飯也在看)。先生情深語真---情致款款,語言真純。看到歷史,讀到人性,最讓我感慨的是研究一生佛教,但并不篤信任何宗教,入得其內,出得其外---自己的精神只被愛和良知控制??梢姇r下所說“現(xiàn)在人變壞是因為沒信仰”是不完全準確的,著僧袍的壞人也不少見。所以,良知也是很好的信仰。謝謝先生留得這些文字!
  •   這本季羨林先生的書非常值得讀
  •   季羨林先生的作品 崇敬
  •   我是德語專業(yè)的學生,看完大師的留德經歷,受益匪淺。
  •   德國對我一直是一個謎,那么客觀冷靜嚴謹?shù)拿褡?,居然會在二?zhàn)中殺人無數(shù)!今年想去歐洲旅游,先去德,因為有好友在那邊做工程師,另一好友在另一城市的孔子學院……遂買來此書閱讀,還未讀完,就很喜歡。封面簡單明了,版式設計不故做花俏。內容嘛,是大學問家的隨興之筆,又是寫的我們不知的遙遠過去。很值得一讀!
  •   季老留德那些年的經歷,他可以用一天的時間溫習一課的內容,很受益
  •   書中很“親切”的講述了,季老在德國求學期間的種種故事。這十年的經歷給他以后成為國學大師有著深遠的影響。
  •   這本書讓我了解了季羨林爺爺?shù)牧魧W路,也體會到了他的不容易。
  •   一向很喜歡季老的文字,樸實中流露出點滴真情。一口氣把這本書讀完了,然后發(fā)覺我對德國這個原本陌生的國家產生了莫名的好感。留德前幾年的事情敘述的較多,后面幾年的記錄太少,讓我看得不夠盡興,是這本書里我認為唯一遺憾的事情。
  •   以前就在書店里讀過這本書,當時就非常喜歡,只是覺得書店有些貴就沒有買。在當當買到了,便宜而且快遞超給力。這本書記載了季老先生在德國留學的點點滴滴,他的勤奮讓我感動,他敘述的德國的生活讓人很感興趣,非常值得一看!
  •   季羨林老先生的留學生活,平凡溫馨的生活里充滿勵志精
  •   留德的孩子,
  •   大礙季羨林,一直都十分喜歡季羨林的隨筆……隨性,卻不乏哲理韻味!
  •   讓思緒回到那個年代,體驗二十世紀上半葉中國留學生在國外的求學狀態(tài),理想、報復、現(xiàn)實、掙扎、奮爭……真實的文字,真實的學界巨人。緬懷季先生。
  •   講述季羨林在德國的所見所聞,也體現(xiàn)了德國人的高素質
  •   季羨林,大師啊~
  •   季羨林大師的書,值得讀。
  •   和季羨林自傳重復了
  •   又買了一次,不知道會不會被別人罵,書是好書,作者是有文德的大師,不錯不錯
  •   寫季老的德國十年求學生涯,語言樸實,值得一讀!
  •   季先生的文字,樸實真摯,感人至深??偰軓淖掷镄虚g找到觸及人性的思考,大師的作品值得我們一再品讀。
  •   一直喜歡季羨林的作品,這書不錯,值得購買!
  •   還沒讀,季羨林的書很平實,有味道,應該不錯。
  •   季羨林,讀起來很舒服
  •   喜歡季羨林
  •   看似平淡的文字透著情感的細膩 平凡中見偉大 細小中見深奧 偉大的季先生
  •   一直向往這種“苦難”生活,雖然隔著這么多年,還是讓人看到當年德國人民所受的苦難,也讓我想起求學路途中遇到的那些可愛的人們
  •   語言樸實,感情自然流露,不愧是大師級的名人。大師在德國十年的生活娓娓道來,讀完后使我如身臨其境般神往德國,佩服季老對知識永無止境的執(zhí)著追求。
  •   有德有才的一位老人,值得敬佩。第2次買他的書了。
  •   非常喜歡季先生這本書,喜歡季先生的犟脾氣以及一貫堅持說真話實事求是的作風。
  •   季先生的書值得閱讀
  •   先生在德國的感情故事,別有一番風味
  •   就是寫老先生當年出國留學的那些事。還是蘊涵一定智慧的
  •   一直很喜歡季老先生的文章,細細品讀,別有韻味
  •   喜歡季老先生的書
  •   了解先生的歷程,帶給自己啟迪;
    滿200減100時買的,超值!這樣真實惠的活動一定要多搞!
    關鍵還要有這樣品質的書在列可選,雖然跳書可是費了勁,但這樣的品質和價格!美死!
  •   大師留學德國的心路歷程,不僅能學習大師的治學方法,還能感受到大師嚴謹?shù)闹螌W態(tài)度。
  •   季老的文章很樸素卻又很動人,看了他們那個年代的求學經歷,越發(fā)覺得現(xiàn)在的小孩學習條件是多么好,不認真讀書實在是對不起很多人。
  •   好書,本人在德國留學,聽朋友介紹看了此書,非常棒
  •   大師就是大師?;蛟S只有經歷了那許多事情才能成為大師。大師的語言平淡,但是卻敘述了那一段不平淡的往事。值得一看。
  •   德國的大學真有學術氛圍,大學之大,不在圈地多大,也不在建筑多宏偉,更不在人數(shù)多多,而在于大學的文化底蘊多深。對比一下今天的中國大學,那哪像大學嘛?簡直就一個個菜市場。
  •   季老有點羅嗦,所以他別的散文有點味同嚼蠟。只喜歡這本的異國情調和牛棚雜記的出離憤怒。
  •   質量不錯,挺好的,特別滿意!送給好朋友的,要去德國留學了,她特別開心!
  •   一個淡泊名利的學界泰斗,傳奇的一生,有淡泊名利的處事原則,有士大夫的不屈傲骨,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感激大師人生學養(yǎng)品質的浸潤,我受益匪淺。感激他們
  •   閱讀季老羈旅生活中的感悟,情真意切
  •   感情真摯,讓人對留學有清醒的認識。
  •   一直很喜歡季老的書,對他在德國期間的愛情更是覺得向往與神傷。上學的時候就讀過這本書,這次買來收藏了。
  •   因為聽老師推薦這本書才買的,不由地感慨季老的才華,真正的大家是需要經歷很多并且在寂寞中成長的,同時他也要熱愛這份工作,季老正是這樣的一個人,很欽佩,同時汗顏自己的無知。這本書一定要給小孩看,讓孩子從小明白要做一個怎么樣的人
  •   我對關于描寫作者親身經歷的書籍很感興趣,因為每個人的生活軌跡都是不同的,不同的時間、空間,總有許多自身永遠無法感受的情感。我對這本書非常滿意,推薦!
  •   季老的辛勤求學路
  •   看了季大師的書感同身受,很喜歡。
  •   第一次讀季老的作品,喜歡他平實的語言。即使有那么波瀾壯闊的經歷,人生態(tài)度和文字依然那么平和質樸。大家風度。
  •   小學六年級有一課就是這本書上的,孩子通過這本書,能更多的了解作者當時的情況,對理解課文很有幫助。孩子很喜歡。
  •   ,一直對德國有著好感,季老的經歷與敘述很好啊
  •   目前正在閱讀,不過真的很值得一看,特別是對那些要出國,盲目出國的人來說。
  •   不愧是大師,季老寫的東西常常讓人感動良久!
  •   喜歡這類的文章,尤其是大師行云流水的文字,讓人陶醉。書的印刷不錯,封面設計很好。推薦。
  •   大師的書。。還沒有看,感覺不錯,有時間好好看看。
  •   大師的書,總有一種本領,就是能讓我們心甘情愿的靜下心去讀。季老的書,我還會買,還會去品
  •   介紹了季老的經歷、非常喜歡這本書、看的很真實
  •   平淡的文字描述不平凡的經歷,對學生鉆研學問提供了良好的典范。。同時,這本書的裝幀很不錯,書籍捧在手上有種松松軟軟的感覺。。。
  •   雖然遠離故土,遠隔重洋,割不斷兒子對母親的思念之情,拳拳赤子之心。
  •   崇拜季老?。∽x完以后的趕腳,我們學語言的人的榜樣!
  •   這本書對我的沖擊和影響已經超過了亞當·斯密的《國富論》和黑格爾的《小邏輯》!千言萬語也說不完、道不盡!這本書絕對是值得一生閱讀、隨時閱讀、永久珍藏的好書!
  •   一段回憶,一段名家思想路。
  •   大師就是大師,我非常喜歡。
  •   大師的杰作,孩子老師介紹的,我有空也要看
  •   到底是國學大師的作品,很喜歡。
  •   大師遺作,好!??!
  •   多看看大師的作品,受益終生
  •   大師的作品,樸實,心動
  •   大師的書,慢慢看
  •   與大師交流,體會大師的感悟
  •   大師作品,非常好
  •   品味一代大師的風范
  •   大師之作~積累,堅持,熱愛
  •   大師的書,應該不錯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