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侶

出版時間:2004-4  出版社:人民大學(xué)  作者:劉易斯  譯者:劉勃  
Tag標(biāo)簽:無  

內(nèi)容概要

  這部哥特式小說描繪了一個德高望重的修道院長為了滿足自己反常的、病態(tài)的欲望,直至利用出從于魔鬼的墜落過程,同時也講述了一個不愿戴上面紗的少婦女,努力與宗教抗?fàn)幾罱K獲得幸福的痛苦經(jīng)歷,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中世紀(jì)教會的黑暗和罪惡。

作者簡介

  馬修,劉易斯,英國小說家,劇作家,生于倫敦,1796年出版小說《僧侶》,因而獲和得“僧人劉易斯”的綽號。他還著有劇本《舌堡魅影》《東印度人》、《韃靼帖木兒》等,并與瓦爾特,司各特、羅伯特,騷塞合作,出版詩集《神圣故事》。他寫的一些歌謠對司各特的早期詩歌創(chuàng)作產(chǎn)生了影響。

書籍目錄

前言 :賀瑞斯的引用聲明第一卷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第二卷 第一章 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 第三卷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

編輯推薦

  這本羅曼史最初受到了《守護者》中穆斯林圣人巴賽瑟的故事的啟發(fā)。在德國很多地方的流血故事中,修女都是眾所周知的傳統(tǒng)人物,孕育了《哈利·波特》和《指環(huán)王》的文學(xué)之源。

圖書封面

圖書標(biāo)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僧侶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5條)

 
 

  •      會有點疑惑,哥特式小說的荒誕、恐怖放在今天的大環(huán)境下,是不是有點過時和不與時俱進?
       劇情的發(fā)展很簡單,總是一個人、一個時間點就能觸發(fā)情節(jié)的發(fā)展。人都不可能是完美的,總有這樣那些缺點,如果我老是抱著完美的態(tài)度對待,那不是自己給自己找不痛快么?但就像安布羅斯一樣,人性的所有弱點一直都存在,只是看是不是有一個帥哥或者美女來碰觸它。很努力想做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但是這一點往往窮其一生,也很難做到。思想太活躍的結(jié)果,不是容易犯錯誤,就是容易不開心。
       還是回到以前的一個問題,翻譯小說總是存在這樣的問題,我到底該不該看前面的譯本序,這究竟是錦上添花還是畫蛇添足?
  •      我再一次欣賞到一部世界名著!故事講的是一個外表道貌岸然的修道院院長實際卻是犯了與妖女茍合、殺人、強奸再滅口的滔天罪行!“惡有惡報”,他不知道自己犯下了“弒母”、“亂倫”和屠殺親人的罪行!因為她們是他失散多年的母親和妹妹!對此他毫不知情....
       劉易斯這位200多年前的優(yōu)秀作家寫得很出色!他的文字和語言我非常喜歡。我得知雨果的那部聞名世界的《巴黎圣母院》就是在這部作品的基礎(chǔ)上誕生的!您太偉大了!
  •     有了信仰就失去了人性的自由,就像許多宗教都要求克服人性的陰暗,比如禁欲要求行善,但這些與人類的天性相互矛盾,很少人能夠徹底擺脫惡行,一旦你所信奉的宗教信仰認(rèn)為你所不能克服的貪欲是惡行,那么必然召來你所認(rèn)為的不幸,而這種天性即使不幸降臨也無法徹底使人們擺脫欲望,就像餓了要吃飯,一旦你的信仰告訴你吃飯是在殺生是罪惡,要么你忍受饑餓,要么去殺生,即使過后無比懺悔,但下次餓了還是會重蹈覆轍,所以要么你永遠(yuǎn)不吃馬上死掉,要么從一開始就不要認(rèn)為吃飯是罪惡,即不要有那樣的信仰。所以,想要好好活著要么不要有那樣的信仰,要么就帶著信仰跟自己的懦弱做斗爭,但結(jié)果多數(shù)都是走投無路絕望至極。我想表達(dá)的大致應(yīng)該是這樣的意思。也可能是我誤解了宗教信仰要求反人性的一面
  •     故事好像是在說信奉主的人時時刻刻也被魔鬼盯著
      
      一個引誘一切能引誘的,一個救贖一切能被救贖的
      
      能被救贖的從一開始就不會被引誘
      
      而能被引誘的從一開始就毫無希望
      
      所以說活著
      
      要么毫無信仰 要么毫無希望
      
      
      
  •     小說具有哥特小說的幾大重要元素--幽閉的空間,被囚禁的女性,和哥特惡棍等,同時也影射了一些重要的問題,比如宗教和宗教人員的墮落,以及強制的禁欲主義所帶來的惡果(這一點甚至讓人想起奧古斯丁的《懺悔錄》里的反面的例證似的回應(yīng))。但是小說的硬傷不少,第一在于敘事結(jié)構(gòu)松散,結(jié)尾倉促(比如Virginia這個人物完全是為了可以給小說里的愛情故事畫上完滿句號,如古代戲劇里的deus ex machna(天降神靈)一般),第二,敘事語言缺乏個人特色,且很多對話冗長不堪。雖然比起第一部英國第一部哥特小說《奧特朗托堡》(這部小說對其有不少回應(yīng))進步不少,但仍然不能稱作技藝上成熟的作品,這或許也是哥特小說頗受所謂主流文學(xué)和文學(xué)史輕視的一個原因吧。
      
      It has all the important elements of gothic literature (cloistered space, confined women, ravish villian, etc.), and suggestive of larger issues (the deteriorated religion/religious people and forced/self-imposed asceticism which has vicious consequences), but the narrative structure is loose and fragmentary, the conclusion is contingent and make-shift (consider Virginia, the sustitute of Antonia, not unlike deus ex machina), the narrative language is without pers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most of the dialogues are too lengthy. Though it has improved considerably compared with The Castle of Otranto, the first English Gothic fiction which this novel echoes here and there, it still is immature in terms of the techniques of the novel--and that is perhaps one of the reasons why Gothic literature is long excluded from the field of so-called mainstream literature and literary theory.
  •     序言中譯者認(rèn)為作者對待安布羅西奧的縱欲和艾格尼絲的過錯有失公平。但是我們應(yīng)該看到的是艾格尼絲是因為愛情而一時犯錯,成為修女本就違背她的意愿。而安布羅西奧則完全被欲望所驅(qū)使,她先是從瑪?shù)贍栠_(dá)得到歡愉,但是這卻不是出自于愛情,因為他很快便厭惡了瑪?shù)贍栠_(dá),而后對安東尼婭也完全只有欲望,在他毀滅了安東尼婭后他就對安東尼婭感到厭惡,并且沉浸在了悔恨中,還試圖將他的行為歸于安東尼婭美貌的誘惑,作者完全將安布羅西奧塑造成一個偽善者,就像書中說的“并不是美德使你拒絕我的幫助。你想接受它,但是你不敢;不是罪惡止住了你的手,而是懲罰;不是對上帝的尊敬阻止了你,而是對他的報復(fù)的恐懼!你在暗地里欣然地冒犯他,但是你害怕承認(rèn)你是他的敵人?,F(xiàn)在,為你怯懦的靈魂而感到恥辱吧,它缺乏那種勇氣,或者是堅定的朋友,或者是公開的敵人?!?/li>
  •     關(guān)于書線索不清晰 附線篇幅太長沒有太多的想法 本來腦袋就不怎么清楚 但對于那些內(nèi)心的悸動卻很能體會 總算有些共識 而對于觀點也很贊同 對于我來說也許語言 文體的結(jié)構(gòu) 對我來說并沒什么感覺 而重要的是作者的想法與心靈
  •     哥特式的小說。慕名而讀,但基本是翻閱的,結(jié)論:消遣讀物,不是經(jīng)典。
      發(fā)現(xiàn)的精彩是,此書居然是雨果《巴黎圣母院》的雛形。在譯者的前言中也證實,雨果確實是基于此書創(chuàng)作的《巴》。深刻的感受到作者馬修.劉易斯,那個19歲的少年,試圖打破常規(guī)的叛逆和壓抑。然而,他又是多么無力:創(chuàng)作《修道士》與其為展現(xiàn)才華,不如說為了報復(fù)和發(fā)泄,尤其在知道“僧人劉易斯”在19歲創(chuàng)作《修》的目的,是為紅杏出墻的母親償還債務(wù)之后。這個有悲憫情懷的少年,這個同性戀的性壓抑的作者,讓你無時不刻對他的文字賦予傷感的同情和感嘆。
      哥特式小說的故事,基本都發(fā)生在陰森詭異的哥特式建筑中,伴隨哥特式詩歌,將幻想和妄想演繹成一種時尚和審美。
      《修道士》的故事情節(jié),現(xiàn)在看來,實在是沒有什么好夸獎的。事實上,我認(rèn)為可以用稚嫩得沒有章法來形容——這或是作者的追求。故事主線和附線交叉得很勉強,附線篇幅過長,以至于書翻到一半,我都懷疑那個修道士那里去了。其實,附線是訴說修女的不幸和壓抑,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此書翻譯作修道士,不妥。
      附線的有趣部分,是關(guān)于爵士自述的歷險經(jīng)歷。在深林中遇險,誤認(rèn)為強盜是救星,發(fā)現(xiàn)帶血的床單,強盜蒙蔽下了蒙汗藥,在強盜老婆的幫助下逃過劫難;救出男爵夫人,愛上男爵夫人的侄女,而此刻男爵夫人也愛上了爵士,離家私奔;冒充嗜血修女,陰差陽錯被嗜血修女鬼魂糾纏,被高人破解……這些故事情節(jié),充分展現(xiàn)了作者的豐富想象力,完全的哥特式想象。事實上,我認(rèn)為如果把這些單獨寫個吹牛大王歷險記,倒是不錯的選擇。
      《修道士》中抒發(fā)男女愛情的詩句,動輒3、4頁,占用篇幅,內(nèi)容十分平庸??磥砩藙⒁姿沟脑姴?,實在是不能和同期的歌德相媲美(據(jù)譯者介紹,他們倆是好友)。對少女的描寫段落,充滿肉欲。這確實讓人苦笑?;蛘?,對于同性戀的作者,異性只配做占有對象,而不是愛的賦予者。同時,作者描寫了兩個愛欲不止的老女人(安東尼婭的姨媽和男爵夫人),她們都愛情匱乏般地愛上年輕人。在書中,作者沒有賦予她們?nèi)魏蔚耐樾模沁M行嘲笑。也許僧人劉易斯認(rèn)為這樣的愛是荒誕可笑的——盡管他的母親在經(jīng)歷如此情感,他也不愿意在他荒誕小說里認(rèn)可這些。
      《修道士》中的“埃斯米拉達(dá)”,就是純潔少女安東尼婭,人物性格并不豐滿,起碼沒有博得我的同情心。按我認(rèn)為,作者對她也是沒有同情心的,因為作者的描寫,會讓人感到安東尼婭是個美麗誘人少女身,一顆空洞的孩童心,這樣的女孩仿佛天生就是用來占有的,而不是用她來填滿愛情的心。
      倒是深愛修道士的瑪?shù)贍柕?,真是個鮮明人物。為了博得修道士的目光,把自己的畫像化作圣母,掛在修道士的房間,化妝成男人成為修道士身邊的伙伴,壓抑自己的愛情,并沒有想用性欲拴住修道士,倒是要幫助修道士,施行自己的欲念。
      我不認(rèn)為作者真的了解女人,僧人劉易斯當(dāng)時只有19歲,從這一點看,對于他描寫安東尼婭的欠缺應(yīng)當(dāng)是可以理解的。但對于瑪?shù)贍柕?,這個又有哀傷、又有痛苦,撕裂著人性,為了愛出賣靈魂,甘當(dāng)魔鬼也要和修道士在一起,時爾是壓抑愛的痛苦的女人,時而是魔鬼的化身,刻畫性格如此充盈的女人,如何解釋作者此刻對女性的深刻理解呢?
      如果從心理上去分析,我寧愿相信,事實上并沒有瑪?shù)贍柕逻@個人,作者也未必真的理解象瑪?shù)贍柕逻@樣的女人。這個讓修道士放縱并且欲望爆發(fā)的女人或魔鬼——瑪?shù)贍柕?,她只是修道士從壓抑的性情中,釋放出來的一個自我。
      瑪?shù)贍柕拢瑧?yīng)當(dāng)是代表修道士的欲望。她未必是女性,因為欲望是沒有性別的。她可以熱情的灼燒肉體,也可以冷靜的毀滅成魔鬼,這樣的女人,她的名字就叫作欲望。
      修道士,是這個小說的真正男主角。掙扎著慢慢顯露出仁慈、雄辯魅力下,壓抑著的瑪?shù)贍柕略谥饾u釋放出來——象帕多拉的盒子,心魔一出,無法駕馭。
      修道士是多么的縱容自己!他愛圣母,他跪在圣母安詳?shù)漠嬊?,抬頭仰望,卻是貪圖圣母面容的美麗;他的心那么不安分,他在修行布道,卻虛榮得意于教民的仰慕;他自我斗爭,每次和瑪?shù)贍柕聠为氃谝黄穑际怯忠?,又是放。他興奮于釋放欲望,又興奮而驚恐的擔(dān)心這樣會毀掉自己的名譽。
      因為由邁蒂爾德的補充,他的性格交織著他的心理活動,也逐漸清晰,因壓抑而膨脹,而陰暗而卑劣,因恐懼而瘋狂得不顧一切!
      如果不是真心渴求宗教給予的解脫,卻只投身于宗教禁欲的形式,暗中壓抑人性欲望,真是舍本求末,還不如做個浪蕩人!真痛苦。。
      這樣的故事,十八世紀(jì)的時尚文學(xué),沒有什么好影射和回味,仿佛現(xiàn)在的快餐恐怖電影般,滿足感官,所以不夠經(jīng)典。和同類的哥特小說《蝴蝶夢》沒法比。
      此書的翻譯,不敢恭維??梢哉f流暢,但不夠華彩。例如里面的詩歌:“哦,我的娘,我的娘,月亮上了樹梢……”不可理解!愛情詩里面,翻譯作媽媽,讀起來會舒服上口點吧。不可思議,,也許翻譯是山東人,愛叫娘吧。
      如果推薦看此書的小你還沒有看完小說,我建議你認(rèn)真看看序言,就很有收獲了。
      往往是這樣:沒有得到時,幻認(rèn)為它多么美好神秘值得期待;而當(dāng)它在手,翻閱過吧,卻也不過如此。
      
  •   犧牲的人沒有一個是無辜的
    而幸存的都終將滅亡
    無所謂背叛
    區(qū)別只是忠誠于誰?
    主 魔鬼 還是自己...
  •   不明了你說些什么,僧侶說的是一個無法寬恕的僧侶。
  •   仔細(xì)看看就明白了 很好理解的 有人說這個書的線索不清晰 而且副線給的篇幅太長了 我的意思是說 這些對我來說都無關(guān)緊要 而重要的是書里作者想表達(dá)的有些想法 我很贊同 沒了 至于語言啊 文體啊 我不太在乎
  •   作為哥特小說的先驅(qū),《Monk》還是有一定價值的。在何種年代,能達(dá)到何種水平。如果拿《Monk》和中世紀(jì)的騎士文學(xué)來比較,它應(yīng)該是不錯的。
    《Monk》中有些色兮兮的情節(jié)描寫,這在當(dāng)時也算是賣點了吧,能吸引當(dāng)時歐洲的讀者。
  •   整本看完都沒有覺得有色情兮兮的描寫OMG,另外覺得作者安排最后魔鬼告訴安布羅斯他與安東尼婭是兄妹關(guān)系有點多此一舉.比較喜歡故事附線部分.
  •   覺得的確是如此的,不是經(jīng)典,卻應(yīng)該讀一讀。
  •   這部還是作為某本北大出版的道貌岸然的書里面對哥特小說的首推,大抵是因為時間比較前吧 還是去看看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