謀殺者的時代

出版時間:2004-3-1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作者:亨利·米勒  譯者:陳永國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這種謀殺的勾當很快就會結(jié)束。詩人的聲音一旦被窒息,歷史便失去意義,世界末日便會像新的令人毛骨悚然的黎明降臨在人的意識上”這段文字選自著名作家亨利·米勒的代表作《謀殺者的時代》,不論是喜愛還是憎恨,它都能引發(fā)讀者的極端情緒,讓人欲罷不能。

作者簡介

亨利·米勒(1891-1980),生于紐約布魯克林,1930年遷居巴黎,1934年出版 了《北回歸線》,五年后又出版了《南回歸線》,給歐洲文學先鋒派帶來了巨大的震動。1940年米勒回到美國,創(chuàng)作了“殉色三部曲”——《性愛之旅》、《情欲之網(wǎng)》和《春夢之結(jié)》,他被60年代反主流文化譽為自由和性解放的先知。

書籍目錄

總譯序謀殺者的時代  前言  類似、近似、相似和反響  天使何時才能不像天使?  尾聲行尸:莫里肯德  行尸:莫里肯德

章節(jié)摘錄

書摘    蘭波的模仿者和背道者所沒有看到的是,他在提倡實現(xiàn)一種新的生活方式。他并非努力創(chuàng)建一個新的藝術(shù)學派,以便給軟弱無力的語言編造者消遣解悶——他是在指出藝術(shù)和生活的統(tǒng)一,彌合那道鴻溝,治愈那塊致命之傷。神性的博愛,他說,就是知識的鑰匙。在《地獄里的一季》的一開始,他寫道:“……另一天,我感到即將要咽下最后一口氣,于是想到再去尋找通往昔日盛宴的鑰匙,我或許能在那里找回我的胃口。博愛就是那把鑰匙?!比缓笏终f:“這個靈感證明我一直在做夢!”這當然是地獄之夢,車那個對他來說深不可測的沉睡之中。在沉睡期間,曾經(jīng)“創(chuàng)造了一切節(jié)日、一切勝利、一切戲劇”的人必須要埋葬一切想像力。自稱為博學之士和天使之人,擺脫一切羈絆、一切權(quán)利之人,現(xiàn)在將被帶回到大地上,不得不接受和擁抱嚴酷的現(xiàn)實。零民,這是他們想讓他從事的職業(yè)?;氐洁l(xiāng)村去,他已經(jīng)身無分文……那么在那些膨脹的睡夢中他曾饕餮過多少謊言?(“最終我將由于自食謊言而請求原諒?!?但是,他將請求誰的原諒呢?當然不是那些折磨他的人,不是他所拋棄的那個時代,不是想要利用他的那個老山羊一樣的母親。那么,誰呢?我們說,是他的同事,將繼往開來、繼續(xù)戰(zhàn)斗下去的那些人。他不是向我們,甚至不是向上帝表示歉意,而是向未來的人們,當我們?nèi)甲哌M輝煌的城市時那些張開臂膀歡迎他的人們。這是“屬于一個遙遠的種族”的人,他忠實于他們,視其為他的真正的祖先。他與他們之間只隔著時間而非血脈,這些人知道怎樣在受折磨的時候放聲歌唱。他們屬于精神領域,他們與他的關聯(lián)不是歷史上的——在法蘭西的全部歷史中你找不到一個這樣的先例——而是精神上的。他生于真空之中,他跨越這個真空與他們溝通。我們只能聽到那些震顫。我們?yōu)檫@種奇怪語言的聲音驚詫不已。我們對保持這種非人類虛構(gòu)的那種快樂和確信一無所知。        他影響了、改變了、束縛了多少迥異的精神呀!從瓦雷里、克勞岱爾、安德烈·布勒東等在氣質(zhì)、形式和內(nèi)容等方面均大相徑庭的人那里他獲得了多少殊榮呀!他與他們有何共同之處呢?甚至不能考慮他的天才,因為在19歲時,他就為了神秘的目的而付出了天才。每一種出世的舉動都只能有一個目的:到達另一個層次(對于蘭波是下降到另一個層次)。只有當歌手停止唱歌之時他才能實現(xiàn)他的歌,而如果那是一支反抗之歌呢?如果是那樣,那就意味著暴力和災難,而災難,如阿米埃爾所說,能導致均勢的恢復。生于平衡的標志下的蘭波則以鋼索雜技演員的激情選擇了極端。    總是有一根看不見的魔棒,有一顆魔幻般的星宿,向你招手,然后是那古老的智慧,古老的魔力遭到破壞。死亡和變形,是那支永恒之歌。有些人尋求他們所直接選擇的死亡,無論是形式、身體、智慧或是靈魂;另一些人則迂回接近死亡。有些人通過從地面上消失,不留線索,不留痕跡,而使劇情惡化;另一些人使他們的生活比作為其作品的自白更鼓舞人心。蘭波悲哀地制定出他的死亡計劃,他在自己的周圍遍布廢墟,所以每個人都能理解他那逃亡的純粹無益。任何地方,只要逃出這個世界!這是那些再也看不到生活的意義之人發(fā)出的呼喊。蘭波孩提時就發(fā)現(xiàn)了真正的世界;在年輕時力圖贊揚這個世界;在成年時背叛了這個世界。禁止接近愛的世界,他的所有天賦都是枉然。他的地獄并非很深,他在前庭烤炙。這是太短暫的一個時期,我們知道這個季節(jié)太短,因為他的余生成了煉獄。他是不是沒有游到深水?我們不得而知。我們只知道他放棄了財寶——仿佛它成了負擔。但是使他遭受折磨的罪過感是無人能逃脫得掉的,甚至那些生于光明之中的人。他的失敗令人驚嘆,盡管這失敗帶他走向勝利。但是勝利的并不是蘭波,而是他內(nèi)心的那股無法抑壓的精神,如維克多·雨果所說:“天使是語言中永遠不會陳舊的惟一一個詞?!?   “創(chuàng)造始于與上帝的痛苦分離,這最終將是一種獨立意志的創(chuàng)造,它會以高于創(chuàng)造過程初始的一種統(tǒng)一戰(zhàn)勝那分離?!?   在19歲時,即在他生命的正中期,蘭波丟掉了那鬼魂?!霸谀切┍黄茐牡膲糁校目娝顾涝谒磉??!币晃粋饔浖疫@樣說。然而,他是個奇才,在三年之內(nèi)就仿佛窮盡了整個藝術(shù)的周期?!胺路鹚w內(nèi)含有全部的藝術(shù)生涯?!毖鸥鳌锞S埃說。馬休·約瑟夫森認為這種說法尚不全面,他又說:“自蘭波以來的文學的確在極力遏制他?!睘槭裁茨?如后者所說,因為“他把詩歌變得太危險了”。在《地獄里的一季》中,蘭波本人宣告他“變成了一出傳奇歌劇”。是歌劇也好,不是歌劇也好,他的確是傳奇人物。而驚人的是,他生活的一面和另一面都具有相同的傳奇色彩。夢幻者和行動者,他二者兼具。這好比是集波拿巴與莎士比亞于一身的一個人物?,F(xiàn)在來聽聽自己身是如何的說法吧……“我看到一切生靈都注定為幸福所吸引:行動不是生活,而是消耗力量、喪失體力的一種方法。”然后,仿佛是為了證明這一點,他便投身于大旋渦之中。他一次又一次地步行遍游歐洲,乘一只又一只小船赴外國港口,回國時要么病魔纏身,要么身無分文。他做過一千零一件工作,學過十幾種語言,而應付的并不是語言,而是咖啡、香料、象牙、皮毛、金子、火槍、奴隸、冒險、探險和研究,與每一種人、每一個種族和民族的交往,不斷地工作、工作、工作,而這又是他所厭煩的。而最重要的是厭倦!永遠的厭倦!不可救藥的厭倦!啊,多么活躍!多么豐富的經(jīng)驗!和那奠大的空虛!他給母親的信是一篇哀訴,有責怪,有反訴,有哀鳴,也有乞求和祈禱。痛苦的人!受詛咒的人!最后他變成了“偉大的病人”。    這種逃亡,這種無休止的哀號,這種加諸自身的折磨,意義何在?行動不是生活,這話究竟有多大的真實性?生活又在哪里?哪個是真正的現(xiàn)實?當然不是這種勞作流浪的嚴酷現(xiàn)實,不是這種骯臟的財產(chǎn)爭奪。    在寫于憂郁的倫敦的《靈光集》中,他宣稱:“我真的失敗慘重,且無傭金!”這出自詩人之口,現(xiàn)在他領會了這番話的現(xiàn)實。如他所說,找到了頗似愛之鍵的音樂家又丟掉了那只鍵。他丟掉了鍵,也丟掉了樂器。由于關閉了所有的門,甚至友誼之門,由于燒毀了自己身后的一切橋梁,他將永不涉足愛的領域,剩下的只有在那棵被埋葬的善惡之樹的陰影下的偉大孤獨,在他的《狂熱的日問戲》中發(fā)生了那懷舊的一幕——“為了恢復我們非常純潔的愛”。他需要以自由為形式的解脫,而沒有意識到這種解脫只能通過投降、通過接受來獲得。他的老師波德萊爾說:“不接受生活現(xiàn)狀的人出賣靈魂?!睂τ谔m波,創(chuàng)造和經(jīng)驗實際是同時性的;他需要的只是最小限度的經(jīng)驗以創(chuàng)造音樂。作為年輕的奇才,他與其說是文學家,毋寧說是音樂家或數(shù)學家。他與生俱有一種超感覺的記憶力。他并非通過辛勤勞作而贏得創(chuàng)造的,它就在那里,隨時可取,等待著在與嚴酷的現(xiàn)實第一次接觸時進發(fā)出來。那是他必須培養(yǎng)的憂傷,而不是大師的精湛技巧。如我們所知,他不必等待太久。    他生來是一粒種子,終生是一粒種子。這就是包圍著他的漫漫黑夜的意義所在。他內(nèi)心里存有一線光明,一線流浪無住的光明,但這光明要等到他死后才發(fā)出光來。他來自墳墓的彼岸,屬于一個遙遠的種族,帶來一種新的精神和一種新的意識。他不是說——“說我思考是錯誤的,應該說人們思考我”嗎?    ……

媒體關注與評論

前言10月剛好是蘭波出生100周年,法國舉行了隆重的百年誕辰慶典。世界各地的著名作家應邀朝覲蘭波的出生地查爾威爾。這是一次民族性的慶?;顒?,而蘭波則可能在他的墳墓里狠狠地賺了一筆。        白蘭波去世后,他的作品大量被譯成多種文字,其中有土耳其語和孟加拉語。無論在哪里,只要對詩歌和激動人心的冒險還有那么一點情分的話,蘭波的名字就會被人們所傳頌。近年來,“蘭波族”的壯大已令人驚詫,有關他的生平和創(chuàng)作的文獻也增長迅猛。現(xiàn)代詩人中能受如此青睞和重視者,也只有蘭波一人了。        除《地獄里的一季》和《靈光集》外,譯成我們語言的蘭波的詩為數(shù)甚少,然而,就連這些少得可憐的翻譯也不可避免地引來了汗牛充棟般的解釋。不管他的詩風格和思想多么深不可測,蘭波并不是不可譯的,但要公正地對待他的作品卻是另一回事。在講英語的人中,我們還沒有人能像波德萊爾翻譯艾倫·蘭波的詩,或奈爾瓦爾翻譯《浮士德》,或莫萊爾和拉爾波翻譯《尤利西斯》那樣翻譯蘭波的詩。    應該闡明,這本小小的研究是于10年前寫成的,是要翻譯《地獄里的一季》而未能如愿的結(jié)果。我仍然耿耿于懷,要用最近似于蘭波本人的“黑鬼”語寫成這本小書?!墩嬲牟剪斔埂返淖髡邆兓蛳癜涂巳R伯爵這樣的人①,都比崇拜和模仿蘭波的人更接近于蘭波,盡管他們本人也許還未意識到這一點。    人們剛剛認識到蘭波對語言的(不僅僅是對詩歌的)貢獻。我感到讀者似乎比作家更深刻地理解到這一點,至少在我們的國家是如此。法國的所有現(xiàn)代詩人幾乎都受過他的影響,你的確可以說當代法國詩歌完全歸功于蘭波。迄今為止,無論在勇氣還是在技巧發(fā)明方面,還沒有人能超過他。在活著的詩人中,只有圣約翰·帕斯的詩能使我感到接近蘭波詩中的那種快感和興奮。(頗為奇怪的是,大瑟爾的休·契斯霍爾姆卻把他的《風》譯了過來)    這里重印的正文有兩部分原發(fā)表于《新方向》的第9卷和第11卷。此后,曾以法文和德文在瑞士發(fā)表,這是與蘭波的天才瓜葛最少的一個國家。這次重印我顛倒了這兩部分的順序。也許我應該告訴讀者,我原打算再寫兩部分,但打消了那個念頭。    我由衷地感到美國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了解這位傳奇人物。  (對在100年前的同年1月份自殺的另一位非凡的法國詩人也同樣如此,他就是杰拉爾·德·奈爾瓦爾)詩人的生存從來也未像現(xiàn)在這樣受到威脅。美國詩人的確處于完全滅絕的危險之中。    聽到狄蘭·托馬斯英年早逝的消息后,肯尼思·萊克斯羅思匆忙中寫出了《你將不殺戮》的悼文。此文寫于十分激動的時刻,并未有發(fā)表的打算,卻也迅速流傳開來,被譯成多種文字。如果對我們的社會為詩人所保留的命運尚存疑難的話,那就讀一讀寫給曾寫出《作為年輕的狗的藝術(shù)家肖像》的威爾士詩人的這篇悼文吧。    ……

編輯推薦

“這種謀殺的勾當很快就會結(jié)束。詩人的聲音一旦被窒息,歷史便失去意義,世界末日便會像新的令人毛骨悚然的黎明降臨在人的意識上”這段文字選自著名作家亨利·米勒的代表作《謀殺者的時代》,不論是喜愛還是憎恨,它都能引發(fā)讀者的極端情緒,讓人欲罷不能。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謀殺者的時代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5條)

 
 

  •   卓越的介紹有誤,此書是平裝本,不是精裝本。發(fā)貨單上說是硬皮,實物卻是軟皮。剛到手,還沒看,無法評論,為蘭波而買。
  •     《悉達多》是諾貝爾文獎得主赫塞融和東西文化,探求人類內(nèi)在精神真實體驗的一部巨作。在本書中,赫塞藉由主角求道的過程,反應出潛藏世人內(nèi)心各種不安、迷惑、莫名蠢動誘因力道之強大,以坦白、不假修飾的真誠頻率,帶領讀者以一種平和、不執(zhí)妄的喜悅心,臻至追求真我性靈的豐美與滿足的境地?!断み_多》敘述一個婆羅門貴族青年尋求人生真諦的一生,他從錦衣玉食到游方為僧,又從驕奢淫逸到擺渡濟事,最終悟道成佛。小說被譽為黑塞思想和其文學作品的精華,是具有世界性影響的成功之作。   
            
        ★ 深深影響了格萊美獎獲得者——電臺司令樂隊。
        ★ 搖滾史上梵高式的傳奇人物尼克?德雷克的靈感來源。
        ★ 美國“垮掉派”作家亨利?米勒的最愛。
        ★云門舞集創(chuàng)始人、臺灣編舞家林懷民的《流浪者之歌》由此改編。
        ★《悉達多》是黑塞的第九部作品,1922年在德國出版,直到1951年在亨利?米勒的再三說服下,才有出版商出版了該書的英譯本,此后逐漸在60年代的美國形成黑塞熱潮,據(jù)說那時的大學生幾乎人手一本。
        ★ 特別增補傳奇作家保羅?科埃略的最新導言,保羅自言,他第一次看到黑塞《悉達多》是在一次被送進精神病院之后,閱讀后讓他得出一個結(jié)論——“我要選擇自己的生命”。
        ★全球青年口耳相傳,黑塞是被閱讀最多的德語作家。
        ★誰讀了《悉達多》,誰進行了體驗,誰就可以擺脫外在的強制,擺脫隨波逐流,擺脫約束和羈絆。
        ★他(悉達多)象征那些尋求真理的人——那些尋求自我之真理的人。……赫爾曼?黑塞已然感受到我們這一代人那種內(nèi)心的騷動、那種青春時代自尋其路的固有需求;這種需求讓我們每個人都必須索取天經(jīng)地義屬于我們自己的東西:我們自己的生命。黑塞的這種先知先覺也必然啟發(fā)未來時代的人們?!A_?科埃略     
          
        黑塞談自己的作品:  
        “這部小說(《悉達多》)寫于四十年前。它是一個出身基督教文化、受基督教教育的人的自白,他很早就脫離教會,努力理解其他宗教,特別是印度和中國人的信仰形式。我想弄清楚所有宗教以及表現(xiàn)在人類身上的一切虔誠的形式中那些相通之處,那些超越一切民族差異的、那些每一個種族和每一個個人都能信仰和尊重的東西。(1958年)”
        紐約的女大學生說“黑塞是今天美國需要的反物質(zhì)主義的發(fā)酵酶”,他的“Do your own thing”也成為美國整整幾代青年人的座右銘;在日本,黑塞是除了歌德之外最著名的德國作家;迄今為止,在日本和美國,黑塞是20世紀被閱讀最多的德語作家。黑塞崇拜還蔓延至全球,他的作品被翻譯成40多種語言,總印數(shù)超過1.4億冊。
  •     沒有人愿意承認會有另外一個人比他自己還了解他。然而當一切都匯集到最終的那個點上,奇跡便發(fā)生了。當人們把蘭波放置到偶像或者精神慰藉品制造者的位置上之后,蘭波便被扼殺了。這是一次比他生前的懷才不遇更為嚴重的扼殺。也許,在審視了詩歌和文學的真正意義之后,懷才不遇這個詞也顯得十分愚蠢。一切都歸結(jié)到了“人”,蘭波的自我放逐和永遠不適應也來源于此,如果不能從這個角度看待蘭波,那么所有關于他的愛憎褒貶終究會象屁一樣隨風消散,所有關于他的印刷品終究都只是一些廢紙。
  •   胖胖又在嘮叨了……
  •   同謀……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